电白规划文本1130(双面).doc_第1页
电白规划文本1130(双面).doc_第2页
电白规划文本1130(双面).doc_第3页
电白规划文本1130(双面).doc_第4页
电白规划文本1130(双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电白县城总体规划 2005 2020 委托单位委托单位 电白县城市规划管理局 编制单位编制单位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电白县城总体规划电白县城总体规划 编制参加成员名单编制参加成员名单 电白县城市规划管理局 电白县城市规划管理局 李 亮 局长 杨 震 副局长 工程师 邓国辉 总工程师 崔锡权 助理工程师 钟玉椿 工程师 黄 亮 助理工程师 叶爱华 规划师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张春杰 院长 高级规划师 肖靖宇 副院长 高级规划师 注册规划师 张留昆 总规划师 高级规划师 注册规划师 熊先华 主管所长 高级规划师 注册规划师 樊启隽 项目负责人 注册规划师 吴晓华 规划师 袁 辕 高级规划师 硕士 梁炳强 规划师 徐振桑 规划师 兰 杰 规划师 电白县城总体规划 2005 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总总 则则 1 第二章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 第三章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四章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性质和规模 12 第五章第五章空间管制区划与乡村规划空间管制区划与乡村规划 12 第六章第六章空间总体布局空间总体布局 14 第七章第七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16 第八章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九章第九章绿地系统与岸线利用规划绿地系统与岸线利用规划 28 第十章第十章旧城保护与更新旧城保护与更新 29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市政工程规划市政工程规划 30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 37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综合防灾规划 39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规划实施建议规划实施建议 43 规划图集规划图集 第一章第一章总总 则则 第第 1 1 条条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促进电白县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编制 2005 年 2020 年 电白县城总体规划 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第 2 2 条条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5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 90 4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1 2020 5 电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第第 3 3 条条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指导思想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 五个统筹 的要求 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改善人居环境 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协调发展 2 按照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的发展思路 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 引导 城镇化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体现布局合理 资源节约 环境 友好的原则 3 注重县城的区域服务功能和产业带动功能的提升 体现产业集聚和规模 效益 4 建构具有较强弹性和适应性的空间结构 适应发展的不确定性 5 结合城镇自然资源 地理区位 为特色产业型城镇发展安排相应的辐射 轴线和交通纽带 第第 4 4 条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近期 2005 2010 年 远期 2011 2020 年 第第 5 5 条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为电白县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 16 个镇 293 个村 委会 35 个居委会 陆域总面积 1840 平方公里 县城规划范围 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水东镇区划范围 包括水东和陈村两 部分 共辖 12 个居委会和 16 个村委会 总面积 81 16 平方公里 其中陆域面 积 57 07 平方公里 第第 6 6 条条规划强制性内容规划强制性内容 按照国发 2002 13 号文件要求 结合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等有关规章 规范 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定 作为城市规划编制 审批和监督 实施的基本依据 文中加粗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第 7 7 条条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把握全县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和工业化起飞期的阶段性特征 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 深入实施 工业立县 和 四大跨越 战略 抢抓机遇 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 粤西经济强县 文化大县 法制社会 和谐电白 的总体目 标 第第 8 8 条条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 到 2010 年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GDP 达到 231 亿元 人均 GDP 超过 1 79 万元 约合 2155 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 25 41 34 到 2020 年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GDP 达到 532 亿元 人均 GDP 超过 3 75 万元 约合 4500 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 12 50 38 第第 9 9 条条发展策略发展策略 1 经济发展策略 1 坚定不移实施 工业立县 战略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走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 强招商引资 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 倡导循环经济 促进产业集聚 走集约发展之路 加快发展北山岭港区 的石化 电力和冶金等重化工业 拉长和延伸重化工业的产业链 壮大临港工 业产业集群 联手创办产业转移园区的同时 引进资金 技术和人才 培育一 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 规模化经营的本地资源加工业 以工业化思维办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 产业化和生态化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巩固水果种植 海水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 加快商贸物流业 旅游业 服务业发展 不断扩大 第三产业规模 2 社会发展策略 1 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优化人口结构 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人口 管理和服务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 建构 文化大县 和谐电白 的文化发展格局 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 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整合特色文化资源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打 造一批具有电白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文化品牌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打造教 育强县 3 统筹城乡发展 使全县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文明生活 4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关注弱势群体 缩小贫富差别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 改善创业环境 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 推动社 会均衡发展 3 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 推进县域生态网络建设 以建设稳定 持续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为核心 加强县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 确保城镇和区域的生态安全 2 强化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 关注生态要素构成 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 保护河湖水系 水源地 山林地 湿地 海洋等生态敏感区 加大生态廊道 区域绿地 环境绿地 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建设 3 提升发展环节的生态保护行动 贯彻科学发展观 实行产业结构 能源 结构 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协调发展 坚持建设 预防 治理并重 把生态环 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促进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4 构建区域空间特色 积极关注电白山 海 河 田等生态要素构成特色 处理好城镇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 建立可持续的山海城市形象 第三章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第一节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第第 1010 条条县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县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预测到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总人口将分别达到 132 万人和 140 万人左 右 预测到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城镇人口将分别达到 53 万人和 70 万人左 右 城镇化水平分别为 40 和 50 第第 1111 条条战略目标战略目标 体现 中心集聚 轴线拓展 的原则 逐步建立以县城为中心 以电城 沙琅 2 个中心镇为骨干 以 13 个建制镇为依托 每个建制镇以高标准中心村为 网络 连接广大村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第第 1212 条条战略方针战略方针 1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的发展要求 将推进城镇化进程与解决 三农 问题联系起来 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 统筹 城乡人口和产业布局 统筹城乡社会和文化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 2 加强与茂名市区协调发展 以共同构建粤西特大城市为目标 积极构建 城市功能协调互动 基础设施连接共享 的空间网络 3 实施 沿海开发 梯度推进 区域发展策略 鼓励南部沿海地区率先发 展 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吸引人口扩大经济总量 加强沿 海地区与高速公路出口地区的互动通道建设 提升沿海至山区过度地区发展能 力 限制山区开发方向 重点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发展现代农业 转移人口提 高人均所得 4 构建 三心两轴 的城镇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县城 电城和沙琅三个县 域经济 增长极 强化沿海 沿江两条城镇聚合轴 培育和带动重点专业城镇 发展 形成结构清晰 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地区生产 生活要素的 投入 因地制宜 分区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 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缩小地域差别和城乡差别 使全县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文明生活 第二节第二节 城镇布局与等级职能结构城镇布局与等级职能结构 第第 1313 条条城镇空间布局城镇空间布局 全县城镇布局形成 三大城镇组团 三心二轴 的空间结构 三大城镇组团 是指建构西部 东南沿海和北部山区三个城镇组团 三心 是指以县城为主中心 以电城 沙琅为次中心的县域中心体系 二轴 是指依托 325 国道带状发展的沿海城镇聚合轴 依托水林路 281 省道沿沙琅江点状开发的沿江城镇聚合轴 表 3 1 电白县三大城镇组团主导功能与布局表 2020 年 组团名称城镇名称 地域面积 Km2 总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化水 平 主导功能发展布局 西部 城镇组团 县城 水东 林头 旦场 29447 234 072 0 县域中心 商贸服 务业 本地资源加 工业 转移产业承 接基地 以县城为中心 形 成沿 325 国道和水 林路两条建设带 东部沿海城 镇组团 电城 岭门 麻岗 树仔 马踏 博贺 48853 222 041 3 与临港工业区配套 发展的石化 五金 延伸加工业 海洋 产业和旅游业 以电城为中心 沿 325 国道呈带状组 团式发展 北部山区城 镇组团 沙琅 观珠 罗坑 那霍 霞洞 黄岭 望夫 105839 614 035 3 发展现代农业及生 态旅游业 促进农 业生产效能提升 生态环境保育 水 源保护 以沙琅为中心 保 护优先 适度开发 点状发展 全县合计 1840140 070 050 0 第第 1414 条条城镇等级结构城镇等级结构 形成四级城镇等级结构 级城镇 县城 水东 级城镇 电城 沙琅 林头 级城镇 博贺 那霍 马踏 级城镇 旦场 麻岗 观珠 岭门 霞洞 黄岭 罗坑 望夫 表 3 2 规划电白县城镇等级结构及城镇人口分布表 2020 年 城 镇 名 称 及 城 镇 人 口 城镇等 级 人口 规模 城镇 数量 座 城镇人口总 量 万人 西部城镇组团东部沿海城镇组团北部山区城镇组团 级 20 30127 0 县城 27 0 万人 级 5 10 万人 320 0 林头 5 0 电城 10 0 沙琅 5 0 级 3 5 万 人 39 5 博贺 3 5 马踏 3 0 那霍 3 0 级 3 万人 以下 913 5 旦场 2 0 树仔 2 0 麻岗 2 0 岭门 1 5 观珠 2 5 霞洞 2 0 黄岭 0 5 罗坑 0 5 望夫 0 5 合计 1670 0367 第第 1515 条条城镇职能结构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职能结构详见下表 表 3 3 电白县规划城镇职能结构表 城镇职能城镇数量城镇名称 区域综合型3县城 水东 电城 沙琅 工矿依托型5林头 旦场 树仔 麻岗 马踏 旅游依托型2博贺 观珠 贸易带动型3岭门 那霍 望夫 一般集镇型3霞洞 罗坑 黄岭 第第 1616 条条重点城镇发展指引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1 县城 水东 茂名市南部城市组团的商贸服务中心 电白县的行政 文化 商贸中心 重点发展创新型本地资源加工业和承接珠三角转移产业 建 设具有地方文化魅力的宜居型海湾城市 2 电城镇 县域副中心 新兴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和临港能源 冶金 重 化工业基地 是贸易 物流 旅游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海滨城镇 加强产业极化 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提升历史文化特色和旅游业发展水平 3 沙琅镇 县域副中心 北部山区城镇组团的商贸 文化和客运中心 重 点发展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 农业科技服务以及教育 医疗等社会服务事业 提高镇区建设标准和综合配套水平 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储运业 4 林头镇 县域公路交通枢纽 以承接珠三角转移产业为主的工业城镇 是沿海地区向北部山区辐射的重要传力点 5 博贺镇 电白县重要的渔业和滨海旅游城镇 重点发展远洋捕捞 海水 养殖及渔港补给服务业 海产品加工和储运业 保护和开发博贺林带和滨海旅 游资源 提升景区建设档次和旅游服务水平 第四节第四节 县域空间管治区划县域空间管治区划 第第 1717 条条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是指县域内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水源保护地 海 岸带 海岛 湿地 山林地 农田 自然风景区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 重要 的防护绿地以及在重要交通干道和市政设施走廊两侧划定的禁止建设控制区 具体范围由各级林业 环保 文物 旅游 水利 海洋与渔业 交通 公路 国土 规划 建设等部门联合划定 以行业为主 协调管理 规划期内 禁止建设区必须保持原有的土地用途 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 项目 管理设施外 严禁在禁止建设区内进行非农建设活动 第第 1818 条条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是指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 集中连片的耕地 牧草地 热带水 果和经济作物种植园 沿海水产品养殖区 以及城镇远景发展控制用地等 为 规划期内原则上不用于非农建设的控制发展区 成立县级区域管理机构 统一管理协调 非经原规划批准机关的同意 原 则上不得在限制建设区内进行非农建设开发活动 非农建设确需占用限制建设 区用地的 必须同时从适宜建设区中划出同样数量土地退还限制建设区 第第 1919 条条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是指规划期内城镇建设区 工业区 乡村居民点等全部非农建 设用地范围 可以进行经依法审批的开发建设活动 城镇建设区和工业区用地总规模 近远期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分别按 105 和 115 平方米进行控制 到 2010 年城镇建设区和工业区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55 7 平方公里以内 到 2020 年城镇建设区和工业区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80 5 平 方公里以内 该指标不包括北山岭港区和临港工业区建设项目和设施用地 乡村居民点非农建设用地总规模 近远期均按人均 131 平方米控制 到 2010 年控制在 104 平方公里以内 到 2020 年控制在 90 平方公里以内 第五节第五节 县域社会设施县域社会设施 第第 2020 条条教育设施教育设施 1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 完善全县义务教育设施布局 提高中小学 用地及配套设施标准 全县中小学消除薄弱学校 2010 年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达到 80 2020 年达到 90 水东镇 霞洞镇创建为省级教育强镇 那霍镇 旦场镇 博贺镇 林头镇创建为市级教育强镇 2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扩大现有高中学校规模 加强普通高中建设 加快职业高中建设步伐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85 至 2010 年 普通高中 学校与职业高中人数达到 1 1 县城高中学校全部达到市一级学校以上 建设 一批特色学校 其中 5 所学校成为省级示范性学校 电白一中 电海中学进入 全国示范性学校行列 电白职业技术学校进入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行列 3 广泛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 重点创办 1 所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 1 所高级技工学校 加强继续教育体系 在县 城工业园 水林路入口 组建一所县职教中心 4 完善教育设施布局 高中以上教育设施 服务全县范围 安排在县城 中心镇和重点镇 一般镇安排初级中学 行政村与中心村安排中心小学 第第 2121 条条文化设施文化设施 以冼太文化 民俗文化 荔枝文化 海洋文化和龙舟文化为龙头 培育电 白文化品牌 发展文化产业 2010 年建成全国文化大县 县城和中心镇设置图书馆 影剧院 文化中心 广场等文化设施 重点镇 与一般镇设置图书室 影剧院等设施 行政村设文化站 自然村设文化点 第第 2222 条条体育设施体育设施 县城和中心镇安排体育运动场 重点镇安排灯光球场等体育设施 一般镇 安排室外运动场 行政村以中心村为重点安排运动设施 县城安排体育场馆 3 座 居民小区内体育用地按小区配建标准建设 第第 2323 条条医疗卫生设施医疗卫生设施 推进医疗公平机制 确保 2020 全县人人享有与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医疗 保健服务 建立并完善以县直综合医院为龙头 乡镇卫生院为枢纽 社区医疗 卫生服务机构为网络的层次清晰 分工合理 功能互补 辐射全县的卫生服务 网络 县城和中心镇设置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专科防治所 中心血站 妇幼保健站等城市医院 重点镇设置综合性医院 一般镇设置卫生 院 行政村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第 2424 条条科技事业科技事业 重视科普场馆建设 普及科学技术 健全技术创新队伍和科技进步机制 加强建设高新技术园区 增强科研开发能力和产学研合作 真正落实 科技兴 县 战略 第六节第六节 县域综合交通体系县域综合交通体系 第第 2525 条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建成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 合理布局 能力充分 功能完善 便捷畅通 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以充分发挥电白县区位特点和资 源优势 适应和带动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 满足电白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 需要 第第 2626 条条公路网规划公路网规划 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干 一级公路及部分二级公路为骨架 与周边地市联 系便捷 县域内各城镇通达顺畅 布局合理 干支配合 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 网络 县城至中心镇实现半小时左右到达 县城到达各镇驻地不超过 1 小时 电白县公路网布局由 五横四纵 公路主骨架和数条次干线加密路组成功能完 备的干线路网体系 表 3 4 电白县主次干线公路网规划体系表 名称等级主要功能主要经过站点 一横北通道国道 快速325 国道改线道路岭门 电城 树仔 麻岗 旦场 水东 二横广湛高速公路高速过境和对外交通林头 观珠 马踏 三横茂名市区北环路 S282 主干道 省道联系县域各镇的交通通道自羊角 经霞洞 沙琅 至望夫 四横揭阳 湛江高速高速过境和对外交通那霍 五横 S113 省道过境和对外交通广州 高州电白县北部通过段 那霍 一纵北马快速路 X639 快速 县道疏港及对外交通自北山岭港 经马踏镇 至望夫 二纵 X638 S281 省道 县道联系各镇的交通通道自博贺 经麻岗 观珠 沙琅 罗坑 那 霍等镇 至 S113 三纵包茂高速公路高速过境和对外交通 疏港自博贺 林头 四纵高水公路省道疏港 城市组团快速通道自水东港 水东镇 茂名 至高州 第第 2727 条条铁路规划铁路规划 1 三茂铁路复线 2 三茂铁路电白站至茂名港北山岭港区支线 3 预留沿海铁路客运专线茂名段 4 博贺港区预留铁路进线位置 第第 2828 条条港口与岸线利用规划港口与岸线利用规划 1 水东港东岸线 规划该岸线建设集装箱 临港工业和通用码头 可通过 向湾口以南方向填海 依靠现有的出海航道进港 同时扩大陆域面积 形成港 区 保留现有的陈村森高 旦场白庙等渔港和相应的防台风海域 2 博贺滩岸线 规划为远期预留的港口岸线 为预留开发大型散货泊位 集装箱泊位以及发展大型临港工业用岸线 3 博贺湾岸线 规划建设渔港码头 旅游客运码头和 2 万吨级左右的通用 泊位和临港工业用岸线 4 北山岭岸线 适于发展大吨位码头 规划建设 10 20 万吨级的散货泊 位 30 万吨级原油码头及相应的成品油泊位以及电厂 钢厂 炼厂等临港工业 西部港池发展 5 万吨级以上集装箱码头 第第 2929 条条管道运输规划管道运输规划 规划将北通道设立为综合交通市政廊道 管道运输线路布置于北通道内 便于管理 检修 保护既有管线和增设新的管线 第第 3030 条条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 为了适应电白县与茂名市区远距离公共客运交通发展要求 规划沿电白大 道 原 325 国道改造 预留城际快速轻轨线位 方便茂名市区和电白县沿海地 区城镇上下班通勤客流 第七节第七节 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县域重大基础设施 第第 3131 条条给水工程给水工程 县城保留第一水厂 规划新建水厂一座 2010 年达到 20 万 m3 d 2020 年 达到 40 万 m3 d 除供应电白县城水量 15 万 m3 d 外 其余供茂名新市区 新建林头水厂 远期规模 30 万 m3 d 新建麻岗水厂 远期规模 30 万 m3 d 向东部沿海城镇供水 并通过供水干管与县城供水管网联通 岭门 马踏两镇单独建设小水厂满足本镇的用水需求 北部山区城镇分散建设小规模净水设施 满足各镇的用水需求 沙琅水厂 远期规模达到 5 万 m3 d 第第 3232 条条排水设施排水设施 县城在建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县城南部生活污水 2010 年达到 5 万 m3 d 规模 规划新建寨头污水处理厂 处理北城片区 林头镇污水 并考虑接纳茂 名新城区污水 近期按 5 万 m3 d 建设 远期扩建到 30 万 m3 d 规划新建陈村 污水处理厂 集中处理县城滨海片区 陈村片区和旦场镇的污水 近期按 5 万 m3 d 建设 远期扩建到 15 万 m3 d 规划建设博贺污水处理厂 近期处理能力达到 2 5 万 m3 d 远期扩建到 5 万 m3 d 电城镇一部分区域污水输送到北山岭港污水处理厂处理 规划北部山区城镇黄岭 罗坑 沙琅 霞洞 观珠合建一座污水处理厂 位于西北方 281 省道南侧 近期处理能力 2 万 m3 d 远期扩建到 10 万 m3 d 北部山区城镇及岭门 马踏等镇分别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将生活污水 工 业废水处理后就近排入水体 第第 3333 条条防洪排涝工程防洪排涝工程 防洪标准 县城防洪 潮 标准为 50 年一遇 防山洪为 20 年一遇 其余 城镇防洪 潮 标准为 20 年一遇 防山洪 10 年一遇 治涝 排水标准 城 镇 区按 10 年一遇 24 小时暴雨一天排除 一般 农田按 10 年一遇 24 小时暴雨 2 3 天排除 防洪工程措施 东部沿海大堤按 100 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加固 其它堤围 按所在镇的防洪标准进行整治 加固 第第 3434 条条供电工程供电工程 至 2010 年 县域最大电力负荷为 21 万 KW 至 2020 年 县域最大电力负 荷为 60 万 KW 县域增加 3 座 220KV 变电站 8 座 110KV 变电站 部分 35KV 变电站逐步退网或改造为 110KV 变电站 第第 3535 条条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县域各镇应不断增强和完善通信设施建设 其改造 新建由运营商自行解 决 加大和完善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第第 3636 条条燃气工程燃气工程 近期电白县域城镇气化率达到 50 其中县城气化率 液化石油气 达到 100 农村气化率达到 10 远期城镇气化率达到 100 其中管道气气化率 达到 30 县城管道气 天然气 气化率 80 农村气化率达到 30 近期建设电白县城 1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 远期建设 2 气化站 服务县城 林头 旦场等镇 远期在电城 沙琅建设 3 4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 其中 3 气 化站供应东部沿海城镇组团各镇管道气用户 4 气化站供应北部山区城镇组团 各镇管道气用户 第第 3737 条条环卫工程环卫工程 近期规划建设 1 垃圾处理厂 选址旦场镇 设计日处理能力 550 吨 处理 方式采用卫生填埋 主要处理县城 林头 旦场等镇的垃圾 远期规划建设 2 3 垃圾处理厂 分别选址在电城镇和沙琅镇 2 垃圾 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 600 吨 处理方式采用焚烧发电 主要处理东部沿海 城镇垃圾 3 垃圾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 450 吨 处理方式采用焚烧发电 主要处理北部山区各镇垃圾 第四章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第 3838 条条城市性质城市性质 电白县城是茂名都市区副中心 县域行政 文化 商贸中心 具有地方文 化魅力的宜居型海湾城市 第第 3939 条条城市职能城市职能 1 地区中心职能 县城不但要承担县域的行政 文化 商业中心职能 还 要承担茂名都市区南部地区特别是环水东湾地区的商贸 教育 就业 居住 旅游等服务功能 2 产业职能 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 在承接珠三角转移产业的同时 注重 引进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 创新发展对县域资源 产业具有广 泛关联的农 海 特等本地资源加工业 逐步形成特色主导产业 形成扩散效 应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第第 4040 条条城市规模城市规模 1 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 2010 年 18 0 万人 远期 2020 年 27 0 万人 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 2010 年 1890 公顷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105 0 平方米 远期 2020 年 3386 公顷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125 4 平方米 第五章第五章空间管制区划与乡村规划空间管制区划与乡村规划 第第 4141 条条县城规划区县城规划区 县城规划区界定为 2003 年调整后的水东镇完整的区划范围 辖 12 个居委 会和 16 个行政村 规划区总面积 81 16 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 57 07 平方公 里 海域面积 24 09 平方公里 包括大洲岛和三洲岛 第第 4242 条条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城市空间增长的边界限定在东北至北通道 西北至与茂港区分界线 南临 水东湾 西靠高水公路 东接旦南路的区域范围内 总用地面积 45 87 平方公 里 第第 4343 条条生态廊道生态廊道 县城规划区内形成三条生态廊道 一是沿北通道形成的北部生态廊道 二 是沿寨头河形成的中部生态廊道 连接水东湾与北部农业生态区 并作为水东 组团和陈村组团的城市隔离带 三是沿旦南路形成的东部生态廊道 为陈村组 团与旦场镇区之间的生态隔离带 第第 4444 条条空间管制区划空间管制区划 1 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面积 37 11 平方公里 包括 水东湾海域禁止建设区 规划防潮堤外的海湾区域 中部生态廊道禁止建设区 北部生态廊道禁止建设区 东部生态廊道禁止建设区 北通道及市政廊道禁止建设区 北通道南侧 50 米 北侧 200 米范围 为新 325 国道 北山港 茂名炼油厂原油运输管道和其它市政预留廊道线位 2 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面积 23 64 平方公里 包括 22 08 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和 1 56 平方公里的新村建设用地 3 限制建设区 主要包括规划预留的 电白与茂名市区合作发展区 和陈村发展备用地等 区域 面积 8 63 平方公里 规划期内原则上不用于非农建设 应保持现状土地 使用性质 第第 4545 条条乡村规划乡村规划 1 村庄发展与控制目标 改变现有的规模小 分散零乱的自然村落现状 控制乡村非农建设用地无 序蔓延 引导集中化 规模化发展 实现城镇与乡村 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 协调发展 到 2010 年 规划区内农村人口减少到 19000 人 到 2020 年 规划区村庄 人口减少到 10000 人 规划区内划定村庄建设用地 1 56 平方公里 2 村庄发展与控制策略 1 需要城市化改造的村庄 包括镇西 附城 镇东 森高 彭村 寨头 登步 白石 陈村 陈渔 蓝田坡等 11 个行政村 属于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区 内的城中村 应制定与 村改居 工作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 重点解决建设 用地 就业安置 社会保障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问题 有序地推进村改居和 城市化改造工作 2 限制发展的村庄 包括那行 那渔 2 个行政村 位于禁建区范围以内 保留建制 应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 严禁违章建筑和违法占地开发 在此基础 上 划定新村建设用地范围 逐步将这两个位于禁建区范围的村庄异地搬迁 3 保留并整理发展的村庄 包括那增 安乐 村山等 3 个行政村 保留建 制 应积极配合建设新农村政策 编制村域发展规划 鼓励分散的村庄向中心 村迁并 确定村民住宅和非农产业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 集约发展 节约用地 限制村庄建设用地无序蔓延 促进这些村庄经济 文化 环境的全面发展 3 农田的调整和保护策略 对于城市空间增长边界范围内的城市远景发展用地 现状为农保用地的 建议在新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再划定为农田保护区范围 对于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以外的农保用地 应严格按国家相关农田保护的法 规执行 第六章第六章空间总体布局空间总体布局 第第 4646 条条空间发展方向空间发展方向 1 近期 重点发展县城第一工业园区 加快滨海片区建设步伐 2 远期 依托电白大道 原 325 国道 和水东大道 水博大道向东拓展 重点发展陈村组团 第第 4747 条条布局结构布局结构 县城城市空间布局形成 一心二组团五片区 的带状组团式结构 一心 沿绿城大道建设县城新的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组团 沿电白大道展开的水东组团和陈村组团 两组团之间以寨 头河生态绿带隔离 并与电白县沿海各镇构成带状组团式布局的沿海开发带 五片区 滨海片区 中心区 西城片区 北城片区 陈村 登步片 区 以及预留发展片区 包括电白与茂名市区合作发展区 第第 4848 条条功能组织功能组织 按照 工业靠北 生活靠海 生态隔离 可生长的结构 的规划思路 县城以电白大道和向洋大道 水林路为城市发展轴线 组织城市功能 并形成 与海湾平行的三条城市功能带 1 北部产业发展带 依托电白大道和北通道形成产业带 沿线布局县城第 一 第二工业园区 2 中部城市生活带 依托电白大道 水东大道 水博大道 海滨大道 串 联城市主要的生活居住用地 构建 一主两副 的四级中心服务体系 3 南部海湾景观带 以海湾路和水博大道为依托 沿水东湾形成串联多个 滨水区公园 开放空间以及红树林保护区的海湾特色景观带 第第 4949 条条片区职能片区职能 1 滨海片区 主要承担区域综合服务职能 形成县域的行政 商业金融 文化教育 体 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中心和高品质生活居住区 体现县城现代化新区风貌 2 西城片区 主要承担商业贸易和生活居住职能 保护老城区传统街道特色和生活氛围 提升商业业态 打造传统商业中心 3 北城片区 主要承担工业发展职能 推进县城第一工业园区建设 承接珠三角转移产 业和创新发展本地资源加工业 4 陈村 登步片区 主要承担创新型产业和科研教育事业发展职能 推进 村改居 的城市化 进程 建设县城第二工业园区 逐步发展成为 产 学 研 相结合的创新型 产业新区 5 发展储备片区 包括电白与茂名南部新城合作发展区和陈村组团远景发展储备区 规划期 内维持现状土地用途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无序蔓延 第七章第七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建设用地构成规划建设用地构成 第第 5050 条条规划建设用地构成规划建设用地构成 至 2010 年 县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1890 公顷 人均用地面积 105 平方米 到 2020 年 县城规划建设用地 3386 公顷 人均用地面积 125 4 平方米 县城 规划建设用地构成详见下表 表 7 1 县城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 公顷 占建设用地 人均 人 大类中类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 1R 居住用地 744 241219 3163 1736 055 9645 2 C 公共设施用地 96 25523 098 1715 57 2419 3 C1 行政办公用地 30 5676 332 32 8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33 93218 476 58 1 C3 文化娱乐用地 1 3322 620 70 8 C4 体育用地 20 180 60 7 C5 医疗卫生用地 4 2022 660 60 8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6 23159 794 75 9 2 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3 040 10 1 3M 工业用地 112 08536 039 5115 88 4319 8 4W 仓储用地 0 7169 440 062 00 052 6 5T 对外交通用地 2 9570 040 252 10 222 6 6S 道路广场用地 156 10558 6913 2516 511 720 6 7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23 7591 502 022 71 793 4 8G 绿地 41 99318 503 569 43 1611 8 合 计城市建设用地 1178 073386 60100100 088 58 125 4 第二节第二节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第第 5151 条条居住用地指标居住用地指标 规划居住用地 1219 3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36 人均 45 2 一类居住用地 40 7 公顷 主要分布于滨海片区和陈村 登步片区 以低层 住宅为主 二类居住用地 598 公顷 主要分布于滨海片区 北城片区以及西城片区 以多 中 高层住宅为主 三类居住用地 483 4 公顷 为保留的居民自建住宅用地和经过整治改造后 的村民住宅新村 集中分布于现状建成区和陈村老镇区 第第 5252 条条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布局 县城共规划建设 7 个居住区 每个居住区规划人口 3 5 万人 具体如下 1 老城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181 8 公顷 居住人口 3 5 万人 2 镇西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249 2 公顷 居住人口 3 5 万人 3 人民路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153 6 公顷 居住人口 3 6 万人 4 滨海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129 4 公顷 居住人口 3 5 万人 5 寨头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132 4 公顷 居住人口 3 5 万人 6 城北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160 9 公顷 居住人口 4 2 万人 7 陈村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212 1 公顷 居住人口 5 2 万人 第第 5353 条条住房政策与标准住房政策与标准 1 保障住房合理的供应量 逐步提高居住标准 近期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约 9400 人 保证每年平均提供约 3000 套住房 人 均居住面积达到 35 平方米 远期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约 9000 人 保证每年平均提供约 2800 套住房 人 均居住面积达到 38 40 平方米 2 完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 县城住宅建设与发展 应以提供满足中等收入家庭需求的普通商品房为主 逐步减少居民自建住房用地的供应 提供少量用地 适度建设满足高端市场需 求的高级居住区 重点完善以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为主的政府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确保在 公正 公平 公开的原则下 使所有市民都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福利 实现 居者有其屋 的和谐社会理想 经济适用房建设严格控制为中小套型 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 60 平方米以下 廉租房建设面积严格控制在 40 平方米左右 3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稳定商品住宅的市场价格 引导房地产市场向有 利于实现城市住房发展目标的方向发展 第第 5454 条条居住区发展策略居住区发展策略 1 引导居住方式的城市化变革 充分考虑文化 地理背景 继承和发扬地 方特色的居住文化 逐步减少城镇居民自建住宅的土地供应 转变住宅建设形 态 整合改造集中连片的 城中村 逐步推进村庄向城市型居住区转型 2 完善住区建设与管理 按照居住区公共设施标准和社会服务改革趋势 合理配置公共设施 提升环境品质 营造和谐社区 3 居住与产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结合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长 实现居住与就业的良性发展 实施工业区的生产与生活分离 统一规划建设企 业员工宿舍区 大型工业园区附近集中提供满足员工租赁需求的廉租房 4 稳步推行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制度 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廉租 房和经济适用房应位于县城中心区的边缘地段 5 提倡居住区内多元化住宅的建设 满足各阶层居民不同的购房需求 鼓 励发展与住宅建设相关的产业 服务业 推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使房地产业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第第 5555 条条配置标准配置标准 规划县城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523 1 公顷 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 15 5 人 均用地面积 19 3 平方米 第第 5656 条条中心体系中心体系 县城形成 一主两副 的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1 主中心 滨海片区形成服务全县及茂名都市区南部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 2 副中心 一个设于西城片区依托现有设施 提升商业业态 改善空间环 境 完善道路 停车场和市政设施 形成具有传统特色的商业服务中心 一个 设于陈村 登步片区 形成主要服务于整个陈村组团的服务中心 3 居住区级中心 服务人口在 3 4 万人左右的基本用地单元 结合公共绿 地布置居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使居民能够享受较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和休闲 服务 4 社区中心 服务人口在 0 5 1 万人的居住单元 结合公共绿地布置基 层社区中心 设置便民型公共服务设施 保证居民步行 3 4 分钟即可享受到最 基本的生活服务 第第 5757 条条行政办公设施行政办公设施 规划县城行政办公用地 76 3 公顷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2 3 人均 2 8 平 方米 县行政中心维持现状位置 扩大建设范围 其他政府各职能部门集中布置 在中心区附近向洋大道 海滨大道 形成辐射全县的行政办公中心 原分散于 老城区用地狭窄和建筑设施条件较差的行政单位 逐步向上述地段搬迁 原水东镇和陈村镇的办公设施逐步完善 形成相应的次级行政中心 社区 行政管理设施根据建设标准与配建要求 土地开发时进行配建 第第 5858 条条商业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 规划县城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218 5 公顷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6 5 人均 8 1 平方米 1 区域物流型商贸设施 分两处布置 一处安排在西城片区临高水路东侧 主要发展水果 海产品 三鸟批发市场和建筑 装饰材料批发市场 另一处安排在滨海片区的综合服务 中心北端 临电白大道布局 主要发展本地工业产品展销市场 推进工贸互动 发展 2 金融保险及酒店服务设施 县级金融保险及酒店服务设施主要安排在综合服务中心南端布局 形成比 较集中的商务办公区 3 零售商店及生活服务设施 县城主 副中心形成集中的大型超市及特色商业街组成的商业集群 并形 成人民路 东阳街 水东大道和陈村大道等几条连续的 繁华的商业街道 居 住区及基层社区的商业服务设施应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既要有利于中心感 的形成 也要方便居民生活 第第 5959 条条文化设施文化设施 规划县城文化设施用地面积达到 22 6 公顷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 7 人 均 0 8 平方米 在县城综合服务中心 围绕文化广场 新建 四馆一院 展览馆 图书馆 文化馆 博物馆和影剧院 成为集中展现城市文化氛围的活动区 结合滨水设施建设水东湾龙舟赛场 整合提升老城区现有的文化设施 就近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所 结合传统街区的整治和节庆活动的开展 挖掘重点文物的文化与旅游内涵 兴建一批 小而精 特色鲜明的专业博物馆 陈列馆 新建居住区应按照相关要求配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基层社区配套相应的 文化娱乐设施 第第 6060 条条体育设施规划体育设施规划 规划县城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20 2 公顷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 6 人均 0 7 平方米 在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县体育中心 占地面积 9 1 公顷 安排体育馆 运动 场 游泳场馆各一个 各片区建设综合体育活动中心 1 2 处 人均用地不少于 0 3 平方米 每个 用地面积不少于 1 8 公顷 配置户外健身场地 各类球场 游泳池和儿童活动 场地 各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小区级体育活动场地 人均面积不少于 0 3 平方米 计入居住用地指标 第第 6161 条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县城医疗机构按全县每千人 1 床标准 配置总量 1400 床 其中二 三级综 合医院 1200 床 平均每 1 2 万人口拥有 1 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到 2020 年 县城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 22 7 公顷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 7 人均面积 0 8 平方米 1 综合医院 县城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三级中心综合医院 1 所 床位 600 包括县 120 急救中心 设于绿城大道与凤凰大道交叉口处 保留水东的原 电白县人民医院 并在陈村设立二级综合医院 1 所 规模为 300 床 2 专科医院 县城设立县中医院 1 所 妇幼保健院 1 所 设立慢性病防治 皮肤病 骨伤科 老年病等专科医院各 1 所 3 卫生设施 县城设立县卫生监督所 中心血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 生检验中心 和县传染病医院各 1 所 第第 6262 条条教育科研设施规划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规划县城教育科研设施用地 159 8 公顷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4 7 人均 5 8 平方米 其中 包括了高中设施用地 小学和初中等基础教育设施用地属 于居住用地中的公建用地 不计入教育科研设施用地指标 1 小学设施学位配置标准与配置总量 规划小学按每千人 140 个学位配置 每所小学的服务人口规模 1 1 5 万人 服务半径 0 5 1 千米 学校规模达到 24 班以上 生均用地达到 12 平方米 生 均建筑面积 6 平方米 不含师生宿舍 县城配置小学学位总数为 36500 座 按 每班 45 座计算 共设置 810 个班 小学学校用地规划总面积 43 8 万平方米 2 初中设施学位配置标准与配置总量 县城初中学位总数 23400 座 按每班 50 座计算 配置 468 个班 初中学校 服务半径 1 1 5 千米 学校规模达到 24 班以上 生均用地面积 15 平方米 生 均建筑面积 8 平方米 不含师生宿舍 初中学校用地总面积 35 1 万平方米 3 普通高中设施学位配置标准与配置总量 规划县城安排普通高中学位 33000 个 高中学校用地总面积 99 万平方米 学校规模达到 60 班以上 生均用地面积达 30 平方米 生均建筑面积 20 平方米 4 职业技术学校与科研设施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扩大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 力争 2020 年在 校学生达到 9000 人 创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创办 1 所占地 20 万 平方米的县职教中心 建设热带水果储存加工研究基地 海产品深加工研究基地 支持产业发展 科研设施用地 20 7 公顷 第四节第四节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第第 6363 条条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面积 536 0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5 8 人均 19 8 县城 新的工业用地按照 工业靠北 的原则进行布局 沿北通道规划安排 2 个工业 区 其中依托电白 江高联合工业园形成县城工业一区 陈村 登步片区形成 工业二区 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的污染级别准入制度 严格限制污 染程度高的项目入驻县城工业区 对老城区内的原有工业区实施用地置换的 退二进三 策略 发展为居住 用地及其公共配套 第五节第五节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 第第 6464 条条仓储用地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面积 69 4 公顷 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2 0 人均 2 6 主要结 合规划 325 国道 高水路和水林路分三片布局 配合工业和商贸业的发展建设 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第八章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 第第 6565 条条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促进县城干道体系迅速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