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doc_第1页
旅游业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doc_第2页
旅游业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doc_第3页
旅游业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doc_第4页
旅游业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1、 旅游行业(以下简称旅游业)分析模型通用限制条件(1) 建立旅游行业指标体系。所谓分行业指标体系,是对该行业进行纳税评估时较为有针对性的分析模型的汇总集合。旅游行业指标体系应按分税种、分地区的方式建立,对于旅游行业,所含的税种至少应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等税(费)种(有些税(费)种目前没有分析模型,也要预留接口)。(2) 分行业分析模型计算行业均值时,其取数范围应为设区市。计算行业均值时对分母为零的纳税人数据不予采用。在疑点问题提示中应显示市级行业均值,在相应查询功能模块中应能查询到省级、市级行业均值。(3) 测算分析模型峰值一般采用“标准差”方法(主要针对变动率指标、变动系数指标和均值指标):“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为:“总体标准差”计算公式为:(4) 均值分析模型(横向比较分析模型)与变动率、变动系数分析模型(纵向比较分析模型)峰值一般采用“行业均值加减一倍标准差”或“行业均值加减两倍标准差”或“自定义峰值”三种方式之一(三者只能事先选择一种);比率分析模型和配比分析模型(勾稽类分析模型)峰值一般采用“自定义”峰值方式。(5) 可列为待评估对象纳税人前提条件:开业或停业的私营以上旅游业行业纳税人(swdjblx_dm in (0,B)、nsrzt_dm in (21,30)、djzclx_dm(175 410 420 600 700));计算单个纳税人某一分析模型评估数据时,分母为零,不再继续计算,针对该分析模型不再将该纳税人列为待评估对象。2、 旅游企业分税种分析模型行业通用分析模型(1) 单户总体税负与行业总体税负差异单户总体税负(A)= 单个纳税人各税种申报应纳税额合计/营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收(账款)款项期末-预收(账款)款项期初)100%行业总体税负(B)=(行业纳税人各税种申报应纳税额合计/行业纳税人营业(主营业务)收入+(行业纳税人预收(账款)款项期末-行业纳税人预收(账款)款项期初)100%数据来源:各税种申报应纳税额合计来源于征收信息表(sb_zsxx)中税额(se)合计;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来源于企业年度利润表中营业收入(新表)或主营业务收入(旧表)期末累计数,预收(账款)款项期末数、年初数来源于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中预收款项(新表)或预收账款(旧表)的期末数、年初数。条件限制:各税种申报应纳税额合计来源于征收信息表中税额合计,税款产生方式不为汇总缴款的;计算行业均值时,企业所得税不在地税申报缴纳的企业数据不参与计算;对于单个纳税人而言,不在地税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不列为待评估对象。调帐类型为“未被调帐的税款”或“调帐后产生的新税款”,税款产生方式不为汇总缴款的。分析标准:单户总体税负高于(行业总体税负+标准差)或低于(行业总体税负-标准差)为非正常。(2) 一年内连续两个征期全零申报的纳税人(3) 营业收入变动率 计算公式:营业或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营业或主营业务收入基期营业或主营业务收入)基期营业或主营业务收入100%数据来源:旧表,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基期是指去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新表,营业收入来源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基期是指去年同期营业收入。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营业或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两倍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两倍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营业或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大于40%或小于-30%为非正常。(4) 营业成本变动率营业或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营业或主营业务成本-基期营业或主营业务成本)基期营业或主营业务成本100%数据来源:旧表,数据来源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基期是指去年同期主营业务成本。新表,数据来源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基期是指去年同期营业成本。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营业或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营业成本变动率大于40%或小于-30%为非正常。(5) 营业费用变动率营业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费用-基期营业费用)基期营业费用100%数据来源: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营业费用(营业费用营业(新表)或主营(旧表)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基期是指去年同期营业费用。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营业费用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营业费用变动率变动率大于40%或小于-30%为非正常。(6) 三项费用变动率三项(销售、管理、财务之和)费用变动率=本期三项费用-基期三项费用基期三项费用100%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基期是指去年同期三项费用。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三项费用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三项费用变动率变动率大于40%或小于-30%为非正常。(7) 营业利润变动率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利润变动率=(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利润-基期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利润)基期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利润100%数据来源: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利润,基期是指去年同期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利润大于等于0的数字。条件限制:去年同期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利润大于等于0。分析标准: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利润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营业利润变动率变动率大于40%或小于-30%为非正常。(8)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纳税人指标值为应收(付)账款变动率配比值,即(a) /(b))(a)应收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100%(b)应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付账款期初应付账款)期初应付账款100%应收(付)账款变动率配比值=应收账款变动率/应付账款变动率数据来源:(a)应收帐款数据来源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帐款年初数和期末数。(b)应付帐款数据来源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帐款年初数和期末数。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如应收(付)账款变动率配比值小于1,且分子分母值均大于0,为非正常。对于一个企业,要将应收账款变动率和应付账款变动率一起评估。如应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应收帐款增长率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9) 成本费用率 成本费用率=(本期销售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营业(新表)或主营(旧表)业务成本100%数据来源: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新表)或主营(旧表)业务成本。条件限制:无 分析标准:成本费用率大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小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10)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营业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成本总额+费用总额数据来源:利润总额,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计算行业均值时取利润总额大于等于0的数字);营业成本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成本营业(新表)或主营业务(旧表)税金及附加。条件限制:计算行业均值时取利润总额大于等于0的纳税人数字分析标准:成本费用利润率大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小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11)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100% 数据来源: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计算行业均值时取利润总额大于等于0的数字),销售收入来源于新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或旧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 。条件限制:计算行业均值时取利润总额大于等于0的纳税人数字分析标准:销售利润率大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小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12) 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营业(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数据来源:详见“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 。条件限制:同“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分析标准:当两者比值小于1且相差较大(参考值:小于0.8),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两者比值大于1且相差较大(参考值:大于1.05)、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当两者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数,后者为负数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13) 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营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数据来源:详见“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成本变动率” 。条件限制:同“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成本变动率”分析标准:当两者比值小于1且相差较大(参考值:小于0.8),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两者比值大于1且相差较大(参考值:大于1.05)、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当两者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数,后者为正数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14) 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营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营业费用变动率 数据来源:详见“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费用变动率” 。条件限制:同“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费用变动率”分析标准:当两者比值小于1且相差较大(参考值:小于0.8),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两者比值大于1且相差较大(参考值:大于1.05)、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当两者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数,后者为正数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15) 营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营业(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营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营业(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营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营业(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数据来源:详见“营业成本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 。条件限制:同“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费用变动率”分析标准:当营业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比值大于1,且均为正数时,纳税人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而当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营业税 (16) 旅游企业与行业营业税税负比对(旅游企业营业税税收负担率(A)=评估期申报应纳营业税额(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评估期预收账款(预收款项)100%)计算公式:旅游企业与行业营业税税负比对=(A-B)/B100%旅游企业营业税税收负担率(A)=评估期申报应纳营业税额(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评估期预收账款(预收款项)100%本地区(以设区市为单位)旅游行业营业税平均税收负担率(B)=旅游行业评估期申报应纳营业税额(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评估期预收账款(预收款项)100%数据来源:申报应纳营业税额取自征收信息表(sb_zsxx)中的税额(se),主营业务收入取自旧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年累计,营业收入取自新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年累计,预收账款取自旧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期末与期初的差值,预收款项取自新资产负债表中预收款项期末与期初的差值。条件限制:税种为营业税 (zsxm_dm= 02);税目或子目(以下简称税目)为旅游(0704);调帐类型为“未被调帐的税款”或“调帐后产生的新税款”;税款产生方式不为汇总缴款的。分析标准:旅游企业单个纳税人营业税税负小于(该行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小于行业平均营业税税负30%以上为非正常。(17) 营业税税负变动系数 计算公式:营业税税负变动系数评估期申报应纳营业税额(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评估期预收账款(预收款项))/基期申报应纳营业税额(基期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基期预收账款(预收款项) 数据来源:申报应纳营业税额取自征收信息表(sb_zsxx)中的税额(se),主营业务收入取自旧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年累计,营业收入取自新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年累计,预收账款取自旧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期末与期初的差值,预收款项取自新资产负债表中预收款项期末与期初的差值。 条件限制:税种为营业税 (zsxm_dm= 02);税目或子目(以下简称税目)为旅游(0704);调帐类型为“未被调帐的税款”或“调帐后产生的新税款”;税款产生方式不为汇总缴款的。 分析标准:旅游企业单个纳税人的营业税税负变动系数小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小于0.9为非正常。(18) 一年内连续三个征期营业税零申报的纳税人(19) 应付账款变动率计算公式:应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付账款上期期末应付账款)上期期末应付账款100%数据来源: 纳税人评估期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期末数与基期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期末数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应付账款变动率大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大于20%为非正常。(20) 其他应付款变动率计算公式:其他应付款变动率=(期末其他应付款上期期末其他应付款)上期期末其他应付款100%数据来源: 纳税人评估期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期末数与基期资产负债表中其他应付款期末数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其他应付款变动率大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大于20%为非正常。(21) 预收账款(预收款项)变动率计算公式:预收账款(预收款项)变动率=(期末预收账款(预收款项)上期期末预收账款(预收款项)上期期末预收账款(预收款项)100%数据来源: 纳税人评估期旧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期末数与基期旧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期末数;或纳税人评估期新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项期末数与基期新资产负债表中预收款项期末数。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预收账款(预收款项)变动率大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大于15%为非正常。 企业所得税单税种限制条件:只取在地税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旅游行业纳税人数据。(22) 所得税负担率计算公式:所得税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数据来源: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主表(A类,下同)第33行第3栏;年度利润总额来源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表主表第13行第3栏。条件限制:年度利润总额来源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表主表第13行第3栏,在计算行业均值时只取该栏大于等于0的数字。分析标准:单个纳税人所得税负担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23)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计算公式: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数据来源:同上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单个纳税人所得税负担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所得税负担变动率大于20%或小于-20%为非正常。(24) 所得税贡献率计算公式: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业务收入100%数据来源: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主表第33行第3栏;年度业务收入,旧表来源于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新表来源于企业年度决算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单个纳税人所得税贡献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25) 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计算公式: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数据来源:同上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所得税贡献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大于20%或小于-20%为非正常。(26)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数据来源:年度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来源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表主表第25行(旧表第22行)第3栏,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来源上年同期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表主表第25行(旧表第22行)第3栏。条件限制:无分析标准: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大于20%或小于-20%为非正常。(27) 一年内连续三个征期企业所得税零申报的纳税人(28) 企业所得税_年度_旅游行业收入差异企业所得税_年度_旅游行业收入差异= 评估期旅游业营业税计税金额 (预收账款年末数预收账款年初数)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营业税计税金额来源于征收信息表(sb_zsxx)中营业税旅游税目下的销售收入年度合计;预收账款年末数来源于年度资产负债表年末数;预收账款年初数来源于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初数。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汇算)申报表附表一中第3行第3栏主营业务收入。条件限制: 营业税计税金额来源于征收信息表中营业税旅游税目下的“销售收入”年度合计。调帐类型为“未被调帐的税款”或“调帐后产生的新税款”,税款产生方式不为汇总缴款的。分析标准:营业税计税金额(预收账款年末数预收账款年初数)主营业务收入0为非正常。房产税(29) 房产原值或评估值变动率房产原值或评估值变动率=(分析期房产原值或评估值-基期房产原值或评估值)基期房产原值或评估值100%数据来源:房产原值或评估值取自征收信息表(sb_zsxx)中房产税从价计征对应的房产原值或评估值 (xssr)合计。条件限制:税种为房产税(zsxm_dm=07),并且税目为从价计征(zspm_dm=0100)。调帐类型为“未被调帐的税款”或“调帐后产生的新税款”,税款产生方式不为汇总缴款的。分析标准:房产原值或评估值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房产原值或评估值变动率大于5%或小于-5%为非正常。(30) 从价计征房产税变动率从价计征房产税变动率=(本期房产税税额基期房产税税额)基期房产税税额数据来源:房产税收入取自征收信息表(sb_zsxx)中房产税从价计征税额 (se)合计。条件限制:税种为房产税(zsxm_dm=07) ,并且税目为从价计征(zspm_dm =0100)。调帐类型为“未被调帐的税款”或“调帐后产生的新税款”,税款产生方式不为汇总缴款的。分析标准:从价计征房产税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从价计征房产税变动率大于5%或小于-5%为非正常。(31) 房屋租金收入变动率房屋租金收入变动率=(本期房产租金收入-基期房产租金收入)基期房产租金收入数据来源:房产租金收入取自征收信息表(sb_zsxx)中房产税从租计征对应的房屋租金收入(xssr)合计条件限制:税种为房产税(zsxm_dm=07) ,并且税目为从租计征(zspm_dm in (0200,0201,0202))。调帐类型为“未被调帐的税款”或“调帐后产生的新税款”,税款产生方式不为汇总缴款的。分析标准:房屋租金收入变动率高于(行业均值+标准差)或低于(行业均值-标准差)为非正常。参考值:房屋租金收入变动率大于5%或小于-5%为非正常。(32) 房产税_从租计征房产税申报差异房产税_从租计征房产税申报差异=企业本期从租计征房产税对应的租金收入合计企业本期出租房屋计征营业税对应的租金收入合计数据来源:企业本期房产税的从租计征0201、0202、0200税目对应的租金收入取自征收信息表(sb_zsxx)中房产税从租计征经营性出租(0201)、个人住房出租(用于居住)(0202)、从租(0200)税目对应的租金收入;旅游企业本期营业税0706、0707税目对应的租金收入取自征收信息表(sb_zsxx)中营业税个人住房出租(0706)、其它住房出租(0707)税目对应的租金收入。条件限制:房产税,税种为房产税(zsxm_dm=07),税目属于经营性出租(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