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线、射线和角导学案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课案序第2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正确建立射线的概念。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生活中射线的例子(手电筒、汽车灯、太阳射出的光线)。注意射线的端点、方向,长度 2、直线(电视画面上向远方无限延伸的铁轨)注意直线的端点、方向,长度 3、要求学生画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4、线段 (注意线段的端点、方向,长度) 5、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分别画出2条以上的直线、射线和线段。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友情提示:画射线的方法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名称端点方向长度图例直线射线线段1、 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 角用什么符号表示3、 角的画法:在练习本上练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p36页做一做2、p39页练习四第1、2题3、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条射线、线段和直线?直线( )条 射线( )条 线段( )条4、把5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A:直线 B:线段 C:射线提示:想一想:直线、线段和射线各有什么特点?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一条射线长100厘米。 A:正确 B:不正确提示:想一想:射线的长度是有限的吗?6、填空 ( ) ( )( )7、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角?教后记:角的度量导学案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课案序第1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学习重点体会引入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思考: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是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 ”来表示,此为“1度”,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2)请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上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o刻度线起?组内找出10、30、90、120、180,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找出90的刻度线?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80?90组内学生找出140、180的刻度线。(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从左边起,找0、135、180刻度线。再从右边起,找10135180 刻度线。2、组内探究量角的方法3、p38页1 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友情提示: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 p38页做一做2、p39页练习四3-7题3、认真阅读课本3738页、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记作( )。、量角的步骤是:(1)两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度刻度线与( )重合。(2)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量一量76页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看看书上的图示,能总结出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步骤吗?(1)( )(2)( )(3)( )教后记:角的分类和画法导学案课题角的分类和画法课型新授课案序第1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学习重点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p41页1、组内同学每人画出3个角,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问: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2、认识直角的度数。(1)提问:组内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2)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请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告诉组内同学,直角是多少度。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3、认识平角。组内每个同学画: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 指出:平角是180。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1平角2直角)4、认识锐角和钝角。组内同学讨论交流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5认识周角。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画图)每个同学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同学说明:周角是360。请组内同学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6、自学p42页 角的画法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角的分类及角的画法:1、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2、在黑板上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 p38页做一做2、p39页练习四3-7题3、认真阅读课本3738页、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记作( )。、量角的步骤是:(1)两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度刻度线与( )重合。(2)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量一量76页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教后记:口算乘法导学案课题口算乘法课型新授课案序第 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2、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3、让学生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4、在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性。学习重点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习难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p46页例1及相应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 304 7008 650 5800 2547300 806 123 6040 13030提问:最后一题你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类型题的口算方法2、请同学们看书P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根据p46第一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组内汇报交流。P46第二幅图,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1)提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组内说一说该怎样列式?1603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3、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40030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4个百312个百,4个百30120个百,就是12000。40031200,12001012000.因为40301200,所以4003012000.因为4312,403120,40031200,所以4003012000。4312,12100012000。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 p46页做一做2、p47页练习六1-3题3、试算,并说出是怎样算的。50030 80020 40600 12400 80050教后记:笔算乘法导学案课题笔算乘法课型新授课案序第 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学p49例1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练习七第6题。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3、火眼金睛练习七第7题。4、比一比看谁做的对322 145 67924 27 13 3、列式计算(1) 123的35倍是多少?(2) 13个451相加得多少?4、(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2)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教后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导学案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课型新授课案序第 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小组内交流)3、再出示: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也可以这样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4、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5、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6、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小组内交流讨论(二)学习例31、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2、出示:(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280=160(千米)3、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4、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二、合作探究、归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教后记: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课型新授课案序第 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口算p47练习六第4题小组内交流: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2、综合练习1、完成第5题。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友情提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提高练习1、要求完成第6、7题。(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 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53 503 5003 5030 50030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观察前三个算式: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积就扩大 倍、 倍。(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积就缩小 倍、 倍。(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这三个算式呈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2、运用规律。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如算20060时先算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所以积12就应该扩大1000倍,积就是12000。请你说说口算12040时该怎样运用规律。教后记:乘法估算导学案课题乘法估算课型新授课案序第 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知识准备:1918 3253 4130 4221 2840 129小组内交流讨论你是怎么想的?2、自学p60页例5(1)小组内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要求学生列式:49104(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3)汇报:生:4950 104100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小组内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P60的“做一做2、估算:22318 (1)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所以 22318 (2)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所以22318 (3)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所以22318 3、估算:9822 31721 同桌交流结果4、估算:34012 (包)(1)把340看作 ,把12看作 , 所以 34012 (包)(2)把340看作 ,把12看作 , 所以 34012 (包)(3)把340看作 ,把12看作 , 所以 34012 (包)5、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估小了 估大了两个因数都变大 ,就把原来的结果( )两个因数都变小,就把原来的结果( ) 一个因数变小,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一个因数变大,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教后记:垂直与平行导学案课题垂直与平行课型新授课案序第 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通过讨论交流,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学习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在已预习的基础上完成)1、小组内讨论,直线有哪些特点?各小组作好记录。第1组汇报讨论结果,其它组补充。2、把两支铅笔想象成直线,摆一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关系?各小组作好记录。第3小组展示,其它小组补充。二、自主学习:1、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自由举手发言,把你的发现告诉全班同学。2、自己对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3、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填空,两位组长监督的本组成员。(1)在( )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产生(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时两条直线的( )叫垂足。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动手折一折平行线和垂线。(抽部分学生演示并讲解)。2、完成课本第68页,练习十一第3题折一折。(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3、完成课本上第65页“做一做”第2题。(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4、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1、2题。教后记:垂线的画法导学案课题垂线的画法课型新授课案序第 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学习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学习难点准确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回忆垂直的含义什么叫垂直?两条线垂直时,会产生什么角?探究垂线的画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自己学习课本66页第(1)(1)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图1) . (图1)(2)小组内交流作图的步骤,组长作好记录,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3)抽一个1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学生自由点评。教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点上。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图2) (图2)(2)小组内互相交流作图步骤,组长作好记录。请1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3)抽一名1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好讲解,其它学生作点评。学科班长总结:以上两种作图要注意的问题,其它同学补充。3、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在图2上画,原来画的垂线不能擦)至少再画3条。用直迟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线最短。(1)自己画线后并测出长度,并记录结果。(2)分小组汇报:哪条线段最短?(3)自己读一段课本66页最后一段话,并注意理解“距离”一词的意思,自由发言,你是怎么理解的。达标检测1、课本68页4题,第1小题,画一画。(两位小组长检查其它组员作图情况)2、课本第69页第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1)小组内互相交换意见,组长做好记录。(2)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补充。3、第69页第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为什么?(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4、 课本69页第8题,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抽1个1号同学汇报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教后记:平行线的画法导学案课题平行线的画法课型新授课案序第 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3、培养学生作图能力。4、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习重点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学习难点会用画平行线和画垂线的方法画出长方形。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己读一遍平行线的概念,课本65页。2、邻座的3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平行线的概念。3、在( )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4、自学课本67页平行线的画法。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怎样画平行线呢?(1)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2)小组内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组长作好记录,抽1小组进行演示,其它组作点评)(3)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吗?(抽1名同学说一说,其它同学自己补充)(4)用这一方法,小组内互相交换检验刚才画的一组平行线,是否平行。并相互修改,并说明理由。2、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各小组选1名组员进行汇报)。3、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1)自己在画图本上画。(2)把自己的画图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请1名同学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达标检测1、独立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1)组内同学相互检验,并作整改。(2)请1人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2、完成课本第68页第4题的第2小题和第3小题。小组内互相检验,并作出整改。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4、判断:(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 )教后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导学案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型新授课案序第 单元第 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特征。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3、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4、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学习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学习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学具准备导学案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学71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从概念中找出平行四边的特征。2、平行四边形,有( )组对边平行,而梯形则只有( )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 )形。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小组内交流。(2)抽1组汇报观察结果,其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预控安全培训课件
- 合肥VR安全培训课件
- 叉车培训课件结束语
- 2025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银行面试题及答案50题
- 2025线上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文化企业营销推广策略及执行案例
- 2025数字化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反思与体会
- 企业保密协议标准文本解析
- 2025秋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钓鱼”游戏》 教学设计
- 食品腐烂变质安全培训课件
- 2025网络设备购销合同文本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附答案)
- 风机高空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南充市七年级下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产业投资板块企业2025年招聘投资管理等岗位的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重阳节活动致辞
- 2025至2030中国氢燃料电池堆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搭建铁棚合同(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