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内涵及城市化的特点.ppt_第1页
城市化的内涵及城市化的特点.ppt_第2页
城市化的内涵及城市化的特点.ppt_第3页
城市化的内涵及城市化的特点.ppt_第4页
城市化的内涵及城市化的特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PRESS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 第2册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化 学习目标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标志及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并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3 会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1982 小渔村 1985年的深圳 流光溢彩的深圳 2000年 大城市 深圳今昔的深南大道 老东门 1981 新东门 2000 深圳主要商业中心 1978年的 莲塘 是碧绿的农田 宁静的村庄 今天已是高楼林立的繁华工业区 深圳全面城市化启动 年内告别农村率先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深圳市 又将率先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新年伊始 深圳市宣告 2004 深圳要全面城市化 做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今天 深圳的龙华 龙城 龙岗3个镇政府摘掉了原来的牌子 撤销了镇的建制 同时挂上了街道办的牌子 设立了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这标志着深圳全面城市化正式启动 据了解 2004年 深圳市的宝安 龙岗两区18个镇将全面撤销镇的建制 建立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两区现有的27万农村人口将全部从 村里人 转成 城里人 至1980年8月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在长达570年的历史过程中 面积才仅仅发展到3 8平方千米 城里5层楼房为最高建筑 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前 城市人口仅1万人 农村人口为30万人 截至1996年底止 城区面积为101平方千米 包括宝城 西乡及深圳机场一带建成区 面积则达130多平方千米 特区内人口已达160 3万人 加上宝城 西乡和深圳机场附近人口已近200万 工业化迅速推进城市建设 建成区的扩展速度很快 到1999年深圳特区建成区面积为140 59平方千米 特区外宝安 龙岗两区1999年建成区面积也达到262 16平方千米 2003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557万人 背景资料 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1 从1980年至今 深圳市的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农业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又是如何变化的 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是怎么实现的 2 深圳市的占地规模有何变化 思考 深圳市城市用地结构 深圳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 深圳二十多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文明转化为城市文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懂了吗 这样的变化过程就是城市化 归纳总结 总结概括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什么是城市化 过程 一个 产业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思考探究 深圳在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到几个主体内容的转变 其中那个内容的转变是前提 本质 那个内容的转变是由前提引起的结果 1经济结构的变化 前提和本质 现象农业用地面积比重在减少 非农业用地面积比重在增加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变 三次产业占地区经济总值比重的变化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逐渐转移结果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农村地域城市地域 城市化 经济学家认为城市生活方式是一种以非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 因此 城市化是由于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 人口向非农业活动转移 并在城市集聚的过程 人口 城市 集聚 结果 城市人口总数量的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现象 2人口的集中过程 人口学家 3地域的转化过程 现象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 用地规模的扩大 土地景观的变化 建筑等人文景观的出现 城市数目的增多 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地域结构分区明显结果农村地域城市地域 4文化城市化 社会学家 城市文明农村地区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 人均收入 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扩散渗透 深圳的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 改革开放 经济的飞速发展 动脑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化水平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说明什么问题 动脑筋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总结概括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过程 一个 产业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一 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的集中过程 地域的转换过程 经济结构的变化 具体反映在 城市化的本质 第二 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城市人口 增加 城市用地 规模 点击思维 扩大 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 上升 城市化的标志 数量 1 2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变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数量增多 农业人口 农业 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在总人口中比重不断上升 一 城市化 表现 含义 农业 活动转换为非农业活动 3 图表法记忆城市化标志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推拉理论 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压力大 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缺 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应用 推拉理论 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 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落后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工业的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 繁荣了经济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经济发达 中国第一大城市 上海 中国第一大城市 上海 中国第一大城市 上海 中国第一大城市 上海 城市风光 上海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人口 1990年人口 1949年人口 1324万 538万 54万 上海人口的增加 从上述两幅图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思考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多 1 对照上述两幅图 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 结合上图谈谈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 思考 合作探究 读图2 17分析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等级上升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范围扩大 乡村变为城市 从图中可以看出 1985年到2000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其过程为城市化 读图分析 南京 上海 南京 上海 杭州 无锡 苏州 杭州 无锡 苏州 镇江 常州 宁波 镇江 常州 宁波 扬州 南通 常熟 24个 嘉兴 绍兴 湖州 泰州 21个 共15个 共53个 结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1 各等级城市数量增加 2 城市总数增加 一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 概念 主要的标志 结果 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化的过程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 对一个地区而言 就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点击 一 什么是城市化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 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1 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2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3 此过程称为 t1 t2 t3 t4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群 逐渐提高 城市化 1 带动 发展 2 带来 的变化 3 带来 等的巨大变化 它是一个地区 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 的表现 城市化的影响 聚落形态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社会经济 社会进步 区域经济 城市化的意义 1 人口转化 2 产业结构的变化 3 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 居民文化 思想观念的变化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第二 第三产业比重加大 城市化的意义 2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城市化的意义 促使城市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利于城乡交流 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乡村的生产 生活方式 提高乡村的开放程度 图2 2 3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柱状图 从表中可以得出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有什么特点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从表中可以得出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有什么特点 1980 2000 1960 20 10 30 40 世界 年份 2020 预测 50 城市人口 亿人 世界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加快 思考 从图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1980 2000 1960 40 20 60 80 年份 2020 预测 100 世界城市化水平 世界 世界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思考 从图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1750年之前 城市人口比重只有1 2 1900年提高到13 3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起步 空前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时间差异 看看你读图的本领 世界特大城市 100万以上 的变化 以上图表反映了世界城市化的什么特点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 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大城市中 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世界城市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的发展趋势 世界城市人口400万以上城市的发展趋势 大城市发展迅速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世界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 趋势更加明显 思考 从图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1980 2000 1960 25 35 30 40 45 世界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年份 特大城市人口数占城市总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 思考 从图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日本东海岸城市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英国南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北美五大湖城市带 出现巨大的城市带 城市带 城市群 法国地理学家简 戈特曼提出的 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具有相当数目的不同性质 不同类型及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 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 以一个 两个超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 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及综合运输网络和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间的联系 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他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的组织形式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地域上不断扩大发展 以及中间出现新的城镇 使城市与城市间的农田带日渐模糊 城市地域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 从而形成连绵 密集的城市地域 阅读学习 1 城市带的形成 2 世界有哪些最著名的城市带 3 著名的城市带形成具有哪些共同的区位条件 城市带的共同特征 地理位置 中纬度临海边缘地带 气候 自然条件 平原地带 地形 沿河沿海分布 河流 经济条件 交通便利 国家或大洲 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 大多数呈带状延伸扩展 其中有一条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 中国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 与F城相比 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 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公路 1 1950年至2000年 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一般来说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3 图2的 两曲线中 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 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其原因是存在 等社会经济问题 地价上涨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 4 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 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对生物 对气温 对降水 对地下水 城市建筑面积扩大 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 出现 热岛 现象 烟尘排放量多 城市多雨雾天气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高频考点巧突破 1 2008年高考山东卷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 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1 读图甲 图乙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 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 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 你认为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 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东 中 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 城市数量增多 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 从城市构成上看 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2 答案一 合理 理由 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 功能强 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 不合理 理由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 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分散 交通不便 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