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与新民居.doc_第1页
新农村与新民居.doc_第2页
新农村与新民居.doc_第3页
新农村与新民居.doc_第4页
新农村与新民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材料由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贡献新农村与新民居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说,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应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像浙江一些富裕农村大修豪华坟墓等现象就不符合新风尚的要求。新民居是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符号。中国农民的传统,有的钱,首先要盖房,因而民居的建设水平往往成为一个地方富裕程度的外在体现之一。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经过统一规划而以全新面貌出现的新民居,将成为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符号。新民居是现代民居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全新展示空间。民居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空间场所,它同时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文化意识和精神价值,是居住文化与农业文化的体现。新民居的建设是建设农民的新民居,将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建筑手段中,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新民居有望成为农村旅游的重要接待设施与景观组成部分。民居,顾名思义,指老百姓居住的房子。在构成旅游活动食、住、行、游、购、娱的基本要素中,住、食、游、娱是农村旅游中可以在民居空间中进行的主体内容。人们常说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样的“农家乐”等就是以民居为主要游憩空间而进行农村旅游的具体体现。民居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在新民居的改造与建设中,保存并很好体现出来的传统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也能够成为农村旅游中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新民居建设类型及案例(1)产业型民居建设以平谷为代表的把“新农村、新民居”建设与农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并以旅游产业为主导进行整体民居规划建设的模式,可以称为“产业型民居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以农村旅游作为主导型非农产业发展,并以民居及村落环境的全面新建或大规模改造为主要建设方式的的“新农村、新民居”建设。这种模式在新民居建设中综合考虑了单体建筑的结构与功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建筑风格协调等诸多方面,并以民居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为依托,致力于通过农村旅游带动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北京平谷新农村建设是平谷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宽裕的劳动力资源,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接待,吸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消费,找出的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村域规划设计根据生态环境良好、适合搞民俗旅游、广大村民对改善住环境强烈并想通过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来增收致富,村风村貌良好,村两委班子得到村民的支持和拥护的原则,初步筛选了10个试点村,组织有关的规划设计单位入村调研,调研的初步结果是村域内植被茂盛,特有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休闲度假旅游。但村内民宅处于无序布局,宅基地大小不一且分布零散,土地利用并不充分,基础设施落后。依据以上调研结果,选择了4个试点村作为一期试点村,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对每个村的整体作了规划设计,经过各设计单位的努力工作,拿出了较为成熟的规划方案,经过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和镇村的反复讨论修改数次后,组织了专家评审会,邀请首规委的专家组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审,各规划单位对方案又作了进一步修改,最终确定了可实施的规划方案。规划方案主要特点是:根据各村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原地拆建和用周转地周转两种方式,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和长城保护区,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消防、供水、电力等公用系统设施。村民民居设计在确定4个试点村后,组织了设计单位深入试点村进行调研,依据调研结果,设计单位每村提交了5 8种户型,经过专家和领导对户型进行评审后,又反复修改,户型成熟后组织镇村和村民对户型进行审核及村民选择户型,各种户型由村民自愿选择。村民户型选定后,设计单位及时设计出施工图,分别对施工图进行了优化会审,正式实施。民居设计的主要特点是:民居工程形式有独栋、双拼、叠拼三种,建筑均为主房两层,南北朝向的双坡屋面,屋面铺装平瓦或小瓦,结构分砖混和框架两种,带小院。占地0.4亩,采用塑钢中空玻璃、保温防盗门、聚苯板外墙保温等节能材料,以确保整个建筑的维护结构达到建筑节能的强制性要求,外墙有涂料、仿石漆、局部贴砖三种,各村外墙颜色不一,各具特色,采用太阳能供热水和采暖。屋面集热板面积按建筑面积不同设置,镶嵌在屋面比较美观。根据需要建筑面积120218平方米不等。按照一层自住,接待餐饮,二层供游客住宿分别按功能设计,每户强弱电系统按功能分区设置。满足游客及村民自住需要。新村建设从减排温室气体和节能、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新民居的生活热水和冬季采暖。(2)环保型民居建设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从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 北京怀柔和辽宁瓦房店的建设经验模式可以称之为“环保型民居建设”。环保型民居建设模式将是今后“新农村、新民居”建设的主导方向,它在建设理念上坚持“以人为中心、以环境为中心”,在具体民居的建设中注重以沼气、太阳能等为代表的生态能源、清洁能源的循环再生利用,饮水工程的建设与改进,对于环境的清洁与绿化等方面。环保型民居事实上可以结合其他民居建设类型,在所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规划和实行。尤其是清洁能源的使用,因为其可采用方式很多,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特别对于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环保型民居和村落建设应该成为主导思路。 北京怀柔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是一个仅有56户人家的小山村,过去村民依山而居,房屋老旧,公共卫生设施及环境质量较差,垃圾和污水没有现代化处理手段。旧村依照科学规划开始改造后,仅用10个月就圆满完成了规划总面积128公顷、民居区12公顷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共实施村落整体、民居改造、道路建设、河道治理、景观营造、给排水系统处理、公共服务设施及垃圾处理等20项建设工程。村落建设以明清传统民居四合院为主,灰砖小院与山水、长城浑然一体,形成了山谷人家的独特山村风貌;在公共设施建设上,新建了下水管网和日处理能力8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2座,每户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设置了小型隐蔽的垃圾收集点及专用设施,沿主街安装了间隔100米的14个地下消防栓;在环境整治中,完成绿化1.6万平方米。33户村民翻建、扩建房屋4800平方米,水、电、有线电视、网络、太阳能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村民的居住水平提高了,休闲产业得以发展,收入也增加了。200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官地村共接待游人8400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7万元。辽宁瓦房店柴禾垛、旱厕、猪圈、火炕一做饭乌烟瘴气,上厕所捏着鼻子,这样的场景在我国农村并不鲜见。而在瓦房店市炮台镇炮台村炮台现代农业园的生态示范区,这种场景已成为过去。沼气、猪圈、大棚、太阳能热水器、厨房、卫生间、住宅“七位一体”的生态民居实现了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也使村容村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做饭不用柴,如厕不见天,猪粪不用掏,洗澡不论年”成为现实。以前当地的人们住传统的大瓦房,生活起居与仓库相接。两口大锅的厨房,做饭要烧柴禾,乌烟瘴气。厕所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冻得不行。猪圈再加上散养的鸡鸭鹅狗,使居住环境想干净都难。而“七位一体”的生态民居革命使得居住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做饭不用柴,换成了沼气和天然气;厕所用的是现代化的抽水马桶;猪圈的粪水自动流到沼气池子;洗澡用起了太阳能热水器,方便又节能;生态养殖大棚与住宅相接,干活再也不用风吹日晒。(3)生态型民居建设以广西恭城、陕西汉阴和海南海口农村为代表的“新农村、新民居”建设可以称为生态型民居建设。这种模式主要是依托村落所处良好自然环境,进行生态景观的建设,并利用生态养殖种植业开发以采摘、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以广西恭城、陕西汉阴和海南海口农村为代表的“新农村、新民居”建设可以称为生态型民居建设。这种模式主要是依托村落所处良好自然环境,进行生态景观的建设,并利用生态养殖种植业开发以采摘、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为主的农村旅游产业。这种模式往往结合了环保型和产业型模式,进行一体化的建设,除了民居建设本身,更注重对于村落周边自然环境的建设与维护。结合生态型民居建设而进行的农村旅游类似于依托自然景观而形成的农村旅游,但除了以自然景观为旅游资源外,往往还对第一产业进行延伸,与第三产业形成互补发展,从而,民居也在吃、住、游、娱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色与功能。广西恭城广西恭城县创造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现在,恭城的农民都掌握了以养殖为龙头、沼气为纽带、种果为重点的技术要领,大办沼气,大养生猪,大种果树,使生态农业突破了庭院经济的栅栏,步入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轨道,迅速形成柑橙、月柿、沙田柚、红花桃四大名特优水果生产基地。“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以其独特的良性循环体系被有关专家誉为“恭城模式”而闻名全国。年,恭城县委、政府顺应“富而思进”的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迫切愿望,做出了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建设的决策,围绕“富裕、生态、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先后投入近万元作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引导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屯的农民对村舍进行改造。到目前为止,已对全县个村屯中的个进行统一规划,实施规划建设多个。全县个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初具规模,各有特色,不拘一格,有的依山而建,有的傍水而立。平安乡的社山新村,就是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典型村。村里有多户统一设计的新民居,村前清清流水,竹影婆娑,村后青山掩翠,鸟语花香,四周是碧绿的果园,河上架着一座钢轨木板平安桥,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美。加上村风文明,民风淳朴,境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者甚多。他们下江中撑排、游泳戏水,进果园摘果,入农家与村民饮酒同乐。新村建设拉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依托十里桃花长廊的大岭山和潮水岩新村、依托万亩月柿基地的红岩新村,自年以来分别举办了三届桃花节和月柿节,吸引着区内外数十万游客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恭城,外出打工的并不多,农村劳力转移基本实现“本土化”。陕西汉阴花果村地处汉阴县涧池镇1公里以北的浅山丘陵,有413户1533人、1200余亩果园,是全县远近闻名的林果之乡。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依托本村自然资源,走“果、畜、沼”一体化的路子,以发展精品园为重点,以畜禽养殖业为补充,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提供燃料,净化环境、又为果园提供充足有机肥,促进了林果业、旅游观光农家乐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该村利用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的生态环境和毗邻洞河水库的自然景观,全力打造优质林果观光型生态经济新农村,大力发展绿色旅游观光业,提高农家乐品位,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使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村党支部一班人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动力,带领全村群众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结合村情制定规划,强化措施施,精心组织,全面启动了花果村生态经济新农村建设。抓绿色林果产业,促村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该村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用活用足退耕还林政策,在原有1200亩果园的基础上,又掀起了新建800亩精品果园的高潮,使人拥有果园1.3 亩;在环村路及可视坡成栽植四委长青的绿化树种,在庭院栽植桂 花、玉兰花等300余株观赏树种,绿化、美化村庄,依托丰富果树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新建30户卫生整洁、饭菜可口、农家风清浓郁的“农家乐”,把花果村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花果山”。改善人居环境。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放线、统一户型的要求,投资2万余元制定村镇规划,为农户设计两种标准户型选择,使村民建房户型一致、整齐化一。海南海口经过5年的摸索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已成为海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文明生态村640个,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海口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2005年初,海口市又制定了20052009年海口市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提出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联动共建、连片发展”的创建新思路,把创建规划与发展生产、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质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充实创建内涵,推动连片发展。规划的实施,使该市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亮点纷呈,农民也在创建中得到了实惠。该市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不断创新创建工作方式,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两种模式推进连片创建。一是区片联创。在自然村相对集中的区域内统筹产业发展、村庄建设、文体设施建设等,统一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达到资源效益发挥的最大化。美兰区将全区四个镇694个自然村划分为10个片区,并在演丰镇曲口片区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进行探索和实践,将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创造了投资少、速度快、效果好、影响大的新途径。二是辐射连片。即对村与村之间较远的区域,以示范点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连片。目前,全市共有640个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形成了“三条精品线路”(本立村大湖村林市村北排村、儒关村笔点村美目村美社村、大叠村儒逢村儒和村),文明生态村建设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连片开发建设呈现勃勃生机。(4)文化型民居建设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和浙江新未庄为代表的“新农村、新民居”建设可以称为“文化型民居建设”。这种民居建设模式对于民族地区和特色传统民居集中分布地区的“新农村、新民居”建设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这种建设模式在民族传统民居或古旧民居的保护、改造和拆迁上,需要进行专业评估和规划,把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外观和内部保留传统建筑方式的合理因素和民族风格,另一方面,也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在内部功能、结构和建筑材料等方面根据现代建筑设计技术进行处理。这种建设一般不限于个别单体建筑,而是对村落整体传统民居特色或民族特色的总体规划与建设。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俗称竹楼。它是古代民族发明干栏式建筑时,因建筑材料取之于竹而得名,一直沿称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拉祜族等民族至今仍然居住在干栏式的竹楼里。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双版纳一些地方的傣族村寨和傣家竹楼建筑发生变化,竹楼传统的干栏式建筑风格受到冲击,失去民族和地域特色,一幢幢“洋楼”、“别墅”在村寨里取代了竹楼。一些有识之士对此开始调查研究,设计傣族新型民居。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民居文化遗产,出台相关保护措施,成立专门保护机构,建立保护示范村寨。州建设局于1997年3月开始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合作,实施传统傣族民居向现代小康住宅过渡的实验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为农村傣族群众设计新民居,要保持传统民居“干栏式”和“歇山式”的建筑特点,符合群众生活习俗,同时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改善民居功能,提高居住质量。同时,把傣族新民居建筑作为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傣族新民居的设计和建筑,保持了传统竹楼“干栏式”、“屋顶歇山式”的风格特点,达到外观造型与传统一致的效果。楼下架空存物,楼上分间住人。屋顶结构仍按四面斜坡,坡陡脊短,屋脊轮廓多样灵活。傣族新民居增加了多项居住功能,提高了居住质量。首先,楼层高度由传统的2.2米增高到3米。楼下增设储藏室,楼上增设卫生间,加大室内窗洞的面积,户主的卧室分间居住。客厅、厨房、卫生间,可按主人的要求布局和分隔,居住更舒适更文明,功能更趋于现代化。浙江新未庄2002年2月20日绍兴建成仿古水乡民居村落“新未庄” 我国最大的仿古水乡民居村落“新未庄”近日在浙江绍兴县柯岩景区建成。“新未庄”由绍兴县投资2亿元建成,总面积为464亩,由471幢建筑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民居楼和社区设施组成,重现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描述的“未庄”风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民居特色。目前已成为当地近千户搬迁农民落户的新家园。(5)现代型民居建设华西村是较早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农村与新民居的建设上采取的是大规模的农民别墅建设,这种模式影响到相当多新农村的民居建设风格和思路。但这种模式往往在集约使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降低新民居建设成本方面成了空话。华西村是较早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农村与新民居的建设上采取的是大规模的农民别墅建设,这种模式影响到相当多新农村的民居建设风格和思路。但这种模式往往在集约使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降低新民居建设成本方面成了空话。北京东店“新农村新民居”建设走出了低密度、小高层的现代型民居新路,户型设计充分考虑农民家庭生活实际、社区环境建设体现现代生活理念,成为现代型民居、尤其是城乡结合部乡村民居建设的良好模式。我们可以将江苏华西和北京东店视作现代型新农村民居建设的两种典型。这种建设模式一般与直接的农村旅游产业发展关系不大,但是,对于富裕以后兴建的新民居和处于城乡接合部的村镇新民居建设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在城乡结合部和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农村地区,适于采用“乡村城镇化”的建设模式,发展低密度、小高层的现代民居,同时注意环境和社区功能建设。北京东店东店“新农村,新民居”一期工程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