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社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课 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设 计 人:吴鑫菊(合肥市第十一中学)年 级: 高 二 年 级2012年5月30日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一课。它上承“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和革命运动”,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对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的序幕。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高扬,对封建旧道德的摒弃和新文学的广泛传播,刷新了国民观念,重塑了国魂,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正是乘着这股解放潮流,给中国带来了北方十月红色的风潮,并在中国传播开来,最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基于本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加上关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都比较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是老师经常选题的对象。但师生如何把这节课上出新意,推陈出新,则需要教师的匠心独运啦。、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新文化运动,但大多数同学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对这段历史还未能形成理性的认知。同时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一些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度理解,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活动基地等;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 1、围绕“铸国魂”之一主题,通过“回望历史,新意盎然新国魂(是什么)”、“正视历史,新旧交替乱国魂(为什么)”、“解读历史,除旧布新铸国魂(怎么办)”、“展望历史,万象更新刷国魂(影响)和突破历史,开天辟地新发展这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全面学习新文化运动。但由于初中学生对此已有所涉及,所以在教学中,并不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就新文化运动中“新道德、新文化”两方面进行重点探究,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加强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前材料的收集整理、课上现场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中一大批文化干将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他们强烈的以拯救民族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这一主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顺应历史之潮流,才是生存之道。同时,民主与科学素质的养成,也是人格健全,社会发展的保障,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对打倒传统文化的态度、评价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深远的影响,包括正面、负面影响以及对当今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 制作课件,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辩论赛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复合型教学环境中愉悦地掌握知识,升华情感、教学过程【导言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里我以当前师生上课时的问候语顺势导入20世纪初中国旧式学堂上师生间的问候礼节,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学生对本课题的关注,然后又以一段激情的配乐朗诵的形式把师生共同带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导入新课】设问:大家对刚才我们师生间的问候可以说是习以为常啦,那么大家想知道20世纪初北大旧式学堂上师生之间又是怎样问候的吗? (学生立刻表现对此问题的关注,进入具体教学环节)20世纪初北大旧式学堂上师生间的问候老师:“老爷们请起立。”众生:(懒懒散散起立状)老师:“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啦.”众生:“升官发财.”(齐声)教师:然而这些浓厚的封建官本位思想都在此后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中被彻底的洗礼,这就是新文化运动。【讲述内容】首先,教师通过激情的配乐朗诵形式 ,概述一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全貌,把学生带进新文化运动那个激情的时代。教师配乐旁白;19世纪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20世纪初辛亥革命,然而民主政治都无缘中国,与中国擦肩而过。这时,有这么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他们开历史之坚河,承文化之先锋,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以刷新国魂为理念,共同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思想赞歌。带着历史激情的余温,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材概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引出第一板块:一、 回望历史,新意盎然新国魂(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间) 辛亥革命后 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 新青年 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 陈独秀、鲁迅、胡适等 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 北京大学(活动基地) 一个启蒙响亮的口号 民主 科学 设问:当时为什么要刷新国魂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结合提供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转入第二板块二、 正视历史,新旧冲突乱国魂(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历史资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设问一:通过曲线图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发言)材料二: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揭露专制之苦的评论截稿设问二: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为什么还发出反专制的呼声?(学生发言) 材料三:袁世凯尊孔复古、祭坛告天的闹剧设问三:为什么当时会出现如此闹剧?(学生回答)(背景小结)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根本原因) 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日本乘机支持袁世凯,加紧侵略中国 思想上:一方面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袁世凯为称帝,大肆在全国“尊孔复古”,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 因此,1915年,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最迫切任务是什么?是思想解放,需要开展一场深刻的思想运动来批判这股逆流,来刷新民众观念,实现社会启蒙嬗变。 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如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说:“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革命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那么,进行怎样的宣传,宣传什么,才能达到开启民智,启蒙民心呢?转入第三板块三、 解读历史,除旧布新铸国魂(怎么办)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就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发言,有认同的,也有不认同的)教师:新文化运动的确有一大批新旧先哲勇士聚集在一起,他们以北大为基地,以新青年为喉舌,发出了中华民族最浑厚、最真诚的呐喊。他们之所以能聚集北大,得益于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设问:同学们对当今北大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油画、图片资料展示)蔡元培及北大的简介,重点提及蔡元培排除万难来到到北大开创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百年校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同时也要提及守旧人物代表辜鸿铭,让学生感受当时新旧势力同台讲学,激烈争锋的时代潮流。思想是越辩越明,辩则弥新,新旧思想交锋也即是新思想广泛传播的过程,同时也使北大成为一个人才辈出的摇篮圣地。在其涌现的一大批文化干将中,第一个举起新文化运动大旗的的则是我们安徽老乡,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的陈独秀。陈独秀简介及其高举的“民主与科学”(口号、指导思想、内容)两面大旗。设问:这里的民主和科学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大旗?(学生发言)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自然科学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认识事物的科学法则。(即不盲从、不武断,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能凭空捏造;对待任何思想,都不随意相信,可以说是怀疑一切。以科学说明真理,以事实证明真相)资料展示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花絮: 辛亥革命后农村张贴的歌颂“皇恩浩荡”的对联 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洪宪帝国 占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设问:这些花絮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我们知道,20世纪中国社会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制度的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禁锢了国人的思想。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但封建专制根深蒂固,还深深地烙在一些人的心里。所以要“民主”,唯有民主,才能实现社会进步、思想解放。另一方面,由于近代中国科技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君主都大力鼓吹君权神授,散步天命论。人民要顺从天意,服从皇帝专制之统治。同时鼓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生死轮回、三纲五常”等学说,给广大人民带上沉重的精神枷锁,进行精神奴役。目的是企图使民众放弃对封建制度的斗争,甘愿为其统治。所以需要科学,唯有科学才能扫除迷信,才能确立真正的信仰。而唯有摆脱迷信,才能追求民主。科学与民主是对孪生兄弟,不可分割。因此,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可以说是切中时弊,深入骨髓,为广大人民普片接受,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真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所以,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几个青年捏造出来的”,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势造英雄。在这些时代的弄潮儿中还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也是非常喜欢的一位文化干将,连毛泽东都赞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就是著名的文豪大师鲁迅。材料: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经典片段设问:鲁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什么?(学生回答:吃人的礼教)那么在鲁迅的笔下还有哪些人被吃掉啦?要具体点的(学生回答:祥林嫂、孔乙己等分别被封建的三从四德、贞洁观和科举制等吃掉)为加深学生对封建礼教吃人的理解,我节选了影片祝福中的一些片段,请同学观看,并注意影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影片的画面最终定格在祥林嫂死于冰天雪地的冬天,临死前还在担心死后是否会受到惩罚。凄凉的场景、哀婉的音乐让学生震撼很大,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发言精彩异常)当代学生对网络及网络qq留言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我又以网络新闻的形式,提供两则当时贞洁烈女的时事新闻,请同学们模拟网上留言的方式,积极参与(学生的参与性、配合性都很高,都踊跃参加,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时的社会,对妇女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三从四德,夫死妇从,没有独立的人格。如果做不到这些,则违背了伦理道德,就为社会所不容,则是罪孽深重的。这种旧的伦理道德、旧的贞洁观念摧残了无数像祥林嫂这样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三从: 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它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专制统治的需要,所以袁世凯上台后,为其称帝,不惜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肆尊孔复古,推崇旧道德,因此,要反封建,就必须把矛头指向孔教,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资料:一、 打到孔家店吴虞二、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三、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李大钊【合作探究】请问我们今天如何来看待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打到孔家店”这一口号?如何对待东西方?请同学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并当庭展开自由辩论(分正方“支持打倒孔家店”、反方“反对打倒孔家店”,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积极参与,课堂辩论会精彩、激烈)总结学生辩论的成果:一方面儒家思想是: 1、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2 、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3 、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另一方儒家思想:1、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2、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性格、高尚的道德品德的养成 3、一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仁、德、以天下为己任等,可结合当代中国的祭孔现象、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来做进一步阐释) 基本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所用。新道德:指资产阶级道德,即提倡人权、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男女平等等(为加深印象,还提供了当今被调侃的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忍得。)设问1:那么在没有电视、网络等条件下,这些新思想、新道德怎样才能较快的传播开来,普及到民众中去呢?(学生回答:进行文学革命,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设问2:那么什么是旧文学?什么又是新文学呢?材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历史,体验历史) 品读文言文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 (请同学朗读、解读其义)学生不易做到开心一笑: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实际: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请同学概括该文体的特点)晦涩难懂,易歧义,不利新思想的传播 感受新文学 (白话文)胡适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第一首白话诗)胡适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配乐演唱,可让师生共同歌唱)开心一笑 多余:一学生看了一篇文章:“我家屋旁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于是去找老师问:“这句话是否多余?”老师说:“这怎么能说是多余的话呢?这是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作品啊。”于是,学生回家也写作文:“我家有两个表姐,一个是女的,令一个也是女的。”老师的评语是多余。 白话文清新自然,通俗易懂,使文学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利于实现语言与文字、文学的更好统一;利于普通群众接受,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内容之一。(请同学看书自己归纳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要观点,学生容易完成)【合作探究】文言文该不该被抛弃?如何看待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设问过渡:那么随着这些新思想、新文化的广泛传播,到底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转入第四版块四、展望历史,万象更新刷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图片展示: 五四运动、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化学实验室1921年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等 (学生归纳、总结) 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封建专制思想的权威被打倒,为民主科学等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醒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是一场全面文化转型,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产生深刻影响设问过渡:随着思想的大解放,各种新思想也接踵而至。1917后,随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吹来了北方十月红色的风,马克思主义开始来到中国,并在中国传播开来,转入第五版块五、突破历史,开天辟地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请学生看书归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代表人物、代表作、意义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最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时代赋予了新文化运动新的内涵,新的起点,从而使新文化运动成为连接中国近代新旧民主革命的重要桥梁。【结束语】20世纪初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文化转型。我们说,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只要文化延续,精神不垮,就能驻守自强。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大力弘扬新文化运动先哲们那勇于解放、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努力奋斗。展示资料: 青 春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昔人已逝 精神永存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适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李大钊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 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陈独秀【本课小结】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布置作业【合作探究】如何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板书设计一、回望历史,新意盎然新国魂(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 战斗阵地:新青年2、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3、 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4、 口 号: 民主 科学二、正视历史,新旧冲突乱国魂(为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2、 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日本加紧侵略中国3、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直接原因)三、解读历史,除旧布新铸国魂(怎么办)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