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隔声》PPT课件.ppt_第1页
《建筑隔声》PPT课件.ppt_第2页
《建筑隔声》PPT课件.ppt_第3页
《建筑隔声》PPT课件.ppt_第4页
《建筑隔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建筑隔声 建筑隔声的意义隔声性能表示墙板的空气声隔绝门窗与楼板的隔声 一 建筑隔声的重要意义人们对室内安静程度的要求 以住宅为例 日常 理想水平 室内应 50dB A 会引起居住用户的普遍不满睡眠 理想水平 室内应 45dB A 会引起50 居住用户的不满1996年 在南京 无锡 苏州 上海及北京等地调查中 住宅用户对墙面 地面 顶棚 隔热 保温 通风 朝向 采光隔声等住宅品质反映最强烈的是 隔声 在瑞典 将分户墙做成2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比结构的要求要厚 造价也高 目的是 隔声 分室轻墙 如石膏板隔断 做成双层结构内填吸声材料的目的是 隔声 有些建筑的墙和楼板水平连接上做成弹性连接 目的是 隔声 当前建筑隔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设计问题 建筑选址不合理 材料选用不当 施工存在问题等等 2 材料不合格 墙体材料 楼板 门 窗等等隔声性能不足 3 特别是近年来轻型隔墙材料的使用 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建筑品质要求提高 提出了建筑隔声的新课题 二 建筑隔声基础1 声波传入围护结构的三种途径1 空气 通过孔洞 缝隙传入 2 透射 声波 结构产生振动 再辐射3 撞击和机械振动 结构振动 再辐射空气声 airbornesound 固体声 solidbornesound 2 声音的透射 声音透过建筑物从一个侧面向另一个侧面传播的现象为声音的透射 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直接透射与间接透射两类 直接透射 声音从声源和听闻地点间的墙壁或屋顶直接透射入听闻地的现象 间接透射 室内发出的声音沿着围护结构的相连接部件间接传向听闻地点的现象 三 隔声及其性能表示 1 隔声 将声音隔绝于围护结构之外 或将强烈的声音封闭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的过程 2 隔声性能通常用以下几个物理量表示 1 隔声量R 入射声分贝数与透射声分贝数之差为围护结构的隔声量 通常采用透射系数倒数的对数来表示 R 10lg 1 dB 0 01 R 10lg 1 0 01 20dB 0 001 R 10lg 1 0 001 30dB若已知R 则 10 R 10 组合墙 墙 门或窗E E 墙 E 门或窗 平均 wSw dSd Sw Sd 空气声传声的组合隔声量 例 某墙隔声量Rw 50dB 面积Sw 20m2 墙上一门 其隔声量Rd 20dB 面积2m2 求其组合墙隔声量 解 组合墙平均透射系数为 c wSw dSd Sw Sd 其中 Rw 50dB w 10 5 Rd 20dB w 10 2故 c 20 10 5 20 10 2 20 2 9 2 10 4故Rc 10lg 1 c 30 4dB 等传声量设计原则 墙上设计有门时 最合理的隔声设计是两者透射量相等 即 wSw dSd 从经济角度来讲 通常 墙的隔声量略大于门即可 最大可不超过10dB 同一构件或结构 对不同频率的声波的透射能力不同 隔声量也不同 形成隔声曲线 利用它能全面 直观地反映隔声构件在各频率范围内的隔声状况 一般采用100Hz 4000Hz的17个1 3倍频带隔声曲线 2 隔声频率特性 隔声曲线 隔声的测量 1 空气声隔声测量 R L1 L2 10lgS A共测100 4000Hz的17个1 3倍频带的隔声量 得到隔声曲线 S 被测构件面积A 接收室吸声量 2 撞击声隔声测量 使用标准打击器打击楼板Ln Li 10lg A0 A A 接收室的吸声量A0 10m2 规定的标准 共测100 4000Hz的17个1 3倍频带的隔声量 得到隔声曲线 撞击声的计量撞击声是建筑空间围蔽结构 通常是楼板 在外侧直接撞击而激发的 但接收的是被撞结构向建筑空间辐射的空气声 为了能比较不同材料和构造方式的楼板对撞击声的隔绝性能 须保证各自的撞击能量和形态是一样的 为此 需使用一个国际标准的打击器 当楼板受到撞击时 楼板成为声源直接向四周辐射声能 用标准撞击声级Ln作为评价指标 隔声曲线Ln L 10IgA0 AL 接收室的撞击声压级A 接收室的吸声量A0 10m2 典型楼板的Ln 1 80 120mm的光裸混凝土楼板 Ln约 84dB 2 同1 再加实帖木地板 Ln约 63dB 3 同1 再加地毯 Ln约 52dB 对于住宅建筑楼板 国家规定分二级标准 一级 Ln 65dB二级 Lp 75dB 3 平均隔声量墙板隔声量的平均值 一般情况可用500Hz对应的隔声量来代替 它是各种频率对隔声作用总和的近似 4 隔声指数该指数是在综合隔声频率特性曲线及平均隔声量优点的基础上按一定操作程序读取的隔声量的值 使用I Rw 的原因 1 考虑到人耳听觉特性和大部分构件的隔声特性 2 以单值的形式比较不同构件的隔声效果 1 使用空气声隔声的标准曲线与实际隔声频率特性曲线进行比对 同时满足32分贝原则和8分贝原则的隔声最大的标准曲线的500Hz的隔声量为I 2 32分贝原则 100 4000Hz的17个1 3倍频程的构件隔声量比标准曲线低的分贝数总和不大于32dB 3 8分贝原则 任一100 4000Hz的1 3倍频程的构件隔声量比标准曲线低的分贝数不超过8dB 空气声隔声指数I 的确定方法 撞击声隔声指数Ii的确定方法 1 使用撞击声评价标准曲线与实际撞击声压级频率特性曲线进行比对 同时满足32分贝原则和8分贝原则的隔声最小的标准曲线的500Hz的声压级为Ii 2 32分贝原则 100 4000Hz的17个1 3倍频程的撞击声压级比标准曲线高的分贝数总和不大于32dB 3 8分贝原则 任一100 4000Hz的1 3倍频程的比撞击声压级标准曲线高的分贝数不超过8dB 典型墙体构件的I 实验室测量值 实际应用时要低3 5dB 42 44 75mm轻钢龙骨双面双层12mm纸面石膏板墙 50 53 75mm轻钢龙骨双面双层12mm纸面石膏板墙 内填玻璃棉glasswool或岩棉minalwool 49 190mm厚水泥空心砌块 两面20mm抹灰 54 290mm厚水泥空心砌块 两面20mm抹灰 52 18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 48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 48 120砖墙 两面20mm抹灰 54 240砖墙 两面20mm抹灰 I dB 构件 对于住宅建筑隔墙 国家规定分三级标准 一级 I 50dB二级 I 45dB三级 I 40dB 四 单层匀质密实墙的空气声隔绝 1 单层墙隔声频率特性的一般规律 影响隔声的因素 单位面积质量 面密度 刚度 材料内阻尼 边界条件等 单层匀质密实墙是没有孔隙传声 它通过墙体本身的振动 将入射声能的一部分传播到墙体的另一侧去 频率从低端开始 板的隔声受劲度控制 隔声量随频率增加而降低 随着频率的增加 质量效应增大 在某些频率 劲度和质量效应相抵消而产生共振现象 图中f0为共振基频 这时板振动幅度很大 隔声量出现极小值 大小主要取决于构件的阻尼 称为 阻尼控制 当频率继续增高 则质量起主要控制作用 这时隔声量随频率增加而增加 而在吻合临界频率fc 处 隔声量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形成一个隔声量低谷 通常称为 吻合谷 在一般建筑构件中 共振基频f0很低 常在 5 20 Hz左右 因而在主要声频范围内 隔声受质量控制 这时劲度和阻尼的影响较小 可以忽略 从而把墙看成是无刚度无阻尼的柔顺质量 2 质量定律 在理想情况下 无刚度 无阻尼 柔顺质量 忽略边界条件 单层墙体隔声量理论推导得到 隔声量R 20lg f M0 43 得到质量定律 masslaw 墙体越重空气声隔声效果越好 1 面密度增加一倍 隔声量增加6B 2 频率增加加一倍 隔声量增加6B 在实际情况下 在质量控制的频率范围内明显出现质量定律的表现 但比6dB要小 一般地 面密度增加一倍 隔声量增加4 5dB 以单位面积质量m和频率f的乘积作为横坐标 用对数刻度 隔声量R为纵坐标 用线性刻度 则按上式画出的隔声曲线是一个mf每增加一倍 上升6dB的直线 称为 质量定律直线 3 吻合效应 墙体在声音激发下会产生受迫振动 振动既有垂直于墙面的也有沿墙面传播的 不同的入射频率或入射角度将产生不同的沿墙面传播的传播速度Cf 然而 墙体本身存在着固有的自由弯曲波传播速度Cb 如果板在斜入射声波激发下产生的受迫弯曲波的传播速度Cf等于板固有的自由弯曲波传播速度Cb时 即出现Cf Cb时 将产生 吻合效应 这时 墙板非常 顺从 地跟随入射声波弯曲 使大量声能透射到另一侧去 形成隔声量的低谷 声波无规入射时 每种隔声材料都会在某一频率上发生吻合效应 也只会发生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 这一范围有一下限频率 被称为 临界频率 在隔声曲线上的低谷称为 吻合谷 薄 轻 柔的墙体吻合频率高 厚 重 刚的墙体吻合频率低 五 双层墙的空气声隔声从质量定律可知 单层墙的单位面积质量增加一倍 即材料不变 厚度增加一倍 从而重量增加一倍 隔声量只增加6dB 实际上还不到6dB 显然 靠增加墙的厚度来提高隔声量是不经济的 增加了结构的自重 也是不合理的 如果把单层墙一分为二 做成双层墙 中间留有空气间层 则墙的总重量没有变 而隔声量却比单层墙有了提高 换句话说 两边等厚的双层墙虽然比其中一叶单层墙用料多了一倍 重量加了一倍 但隔声量的增加要超过6dB 双层墙可以提高隔声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间层的作用 空气间层可以看作是与两层墙板相联的 弹簧 声波入射到第一层墙板时 使墙板发生振动 此振动通过空气间层传至第二层墙板 再由第二层墙板向邻室辐射声能 由于空气间层的弹性变形具有减振作用 传递给第二层墙体的振动大为减弱 从而提高了墙体总的隔声量 双层墙的隔声量可以用单位面积质量等于双层墙两侧墙体单位面积质量之和的单层墙的隔声量加上一个空气间层附加隔声量来表示 但是实际工程中 两层墙之间常有刚性连接 它们能较多地传递声音能量 使附加隔声量降低 这些连接称为 声桥 双层墙的每一层墙都会产生吻合现象 如果两侧墙是同样的 则两者的吻合临界频率fc是相同的 在fc处 双层墙的隔声量会下降 出现吻合谷 如果两侧的墙不一样厚 或不同材料 则两者的吻合临界频率不一样 可使两者的吻合谷错开 这样 双层墙隔声曲线上不至出现太深的低谷 空气间层相当于 弹簧 具有减振作用 产生一个附加隔声量 其厚度超过10cm将不增加 六 轻型墙的空气声隔绝 随着大量的住宅建设与高层建筑的发展 要求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同时还要求减轻建筑的自重 以满足建筑的高速发展 常用的轻型墙体有 纸面石膏板 圆孔珍珠岩石膏板 加气混凝土板 碳化板等 传统的240mm厚的砖墙 其平均隔声量约为53dB 而现有的轻型墙其平均隔声量为30dB 提高轻型墙隔声能力的措施 1 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弹性材料 玻璃棉 岩棉 泡沫塑料 分隔 做成夹层结构 则隔声量比同重量单层墙提高很多 2 避免板材的吻合效应引起的谐振 应使各层材料的体 面 密度不同而厚度相同 在质量定律范围内 可以得到较理想的隔声 3 当将空气层的厚度增加到7 5cm以上时 在大多数的频带内可以增加隔声量8 10dB 4 用松软的吸声材料填充空气间层 一般可以提高轻型墙的隔声量2 8dB 总之 对轻型墙提高隔声的措施 不外是多层复合 双墙分立 薄板叠合 弹性联接 加填吸声材料 增加结构阻尼等 七 门窗隔声 一般门窗结构轻薄 而且存在较多缝隙 因此 门窗的隔声能力往往比墙体低得多 形成隔声的 薄弱环节 若要提高门窗的隔声 一方面要改变轻 薄 单的门窗扇 另一方面要密封缝隙 减少缝隙进声 对于隔声要求较高的门 门扇的做法有两种 一种是简单地采用厚而重的门扇 如钢筋混凝土门 一种是采用多层复合结构 用多层性质相差很大的材料 钢板 木板 阻尼材料如沥青 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等 相间而成 因为各层材料的阻抗差别很大 使声波在各层边界上被反射 提高了隔声量 对于窗 因为采光和透过视线的要求 只能采用玻璃 对于隔声要求高的窗 可采用较厚的玻璃 或采用双层或多层玻璃 在采用双层或多层玻璃时 若有可能 各层玻璃不要平行 各层玻璃厚度不要相同 玻璃之间的窗樘上可布置吸声材料 如果单道门难以达到隔声要求 可以设置双道门 之间的空气间层得到较大的附加隔声量 如果加大两道门之间的空间 扩大成为门斗 并在门斗内表面作吸声处理 能进一步提高隔声效果 这种门斗又叫做 声闸 要减少门窗缝隙的透声 首先要有严格的设计和加工精度的要求 要摆脱门窗加工不以机械加工精度要求的落后工艺 结构和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以防止变形 其次是采用构造作法来减少或密封缝隙 对于不可避免的门窗缝在构造设计上要避免直通缝 要有所曲折和遮挡 缝间可设置柔软弹性材料 如橡胶条 泡沫乳胶条 工业毛毡条等 密封 另外还要注意门窗框和墙壁之间缝隙的密封 隔声处理实例 八 楼板的隔声通常讲楼板的隔声性能 主要是指隔绝撞击声的性能 在楼板下面的撞击声声压级 决定于楼板的弹性模量 容重 厚度等因素 但又主要决定于楼板的厚度 楼板的重量增加一倍 则在该楼板下面作用的撞击声声压级大约可减少3 8dB 但如果楼板的厚度增加一倍 可使撞击声声压级降低10 5dB 改善楼板隔绝撞击声性能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隔声楼板 其他的隔声结构1 隔声间在噪声强烈的环静内建造隔声性能良好的小室 对工作人员的听力进行保护 这种隔声设施是隔声间 隔声间不但要考虑隔声性能 还要考虑到观察方便 出入方便 不影响车间内正常运输 以及房间内供电 通风等 一般隔声间外墙用隔声性能较好的材料或结构 如砖 混凝土 纸面石膏板墙等 观察部分使用隔声窗 进出部分使用隔声门或吸声迷道等 隔声间室内一般使用较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