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高考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高考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高考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14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高考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的高考作文方向仍然是按照考试大纲“高考语文坚持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要求,检测考生综合写作水平,注重写作基本功的考查,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从今年浙江高考作文动向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人文性,二是强调现实关怀,三是生活气息和思辨色彩浓厚,四是由话题作文向命题作文转化,五是素材涉及面广,六是严堵考生宿构作文和抄袭现象。其中高考作文的“人文性”、“生活气息”、“现实关怀”均体现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要关注生活,正确而负责地表达观点,抒发真情实感等目标要求。从2004年的“人文素养与社会发展”,2005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2006年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2007年的“行走在消逝中”到2008年的“触摸都市”和“感受乡村”无不强调着一个主题关注生活,跟着时代脉搏跳动。2008年尤其强调这一点,包括全国卷在内的高考作文题,几乎都是“应时”话题,四川的高考作文题更是直接以“汶川5.12”大地震的话题为主题,直接以“坚强”为题,上海卷的“他们”虽写作的范围较广,但同样要求学生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可以说,对时局、对民众的关注程度,直接决定考生作文的成败。这给我们提了个醒: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那种嚼历史的“剩饭”、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作文不行了,那种从典籍中寻章摘句、故作高深、自认典雅的作文也不行了,那种无病呻吟、囿于自我的弱不禁风的小姐和“哗众取宠的公子哥嘴脸”的所谓“创新作文”更不行了。它必须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民族强盛找出路的经典之作;它必须是关心人类,关注百姓,以民众疾苦或百姓欢乐为系的济世之篇;它必须是反思历史,从历史兴亡盛衰中寻找出中华民族强盛复兴之策的睿智之见。而这一切,则明确地发出信息,一味地围着高考指挥棒转,从课文到课文,从校园到校园,从自我到自我的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是断不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而学校的作文教学却无奈地陷于这种尴尬的境地:一是办学思想的矛盾。我们一直在强调爱与责任,强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可在实际的实践中我们强调的更多是学校的生存,几乎以管住、管乖、管笨、管死学生为能事。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丧失殆尽,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的渠道几乎被完全切断,一切生活的内容都被学校天衣无缝的制度过滤掉。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我们不是在育人,我们只是在根据我们的需要雕刻一尊尊雕像。二是第二课堂缺乏活力。虽然还有所谓的文学社团等名存实亡的第二课堂,但这只是聋子的耳朵,虽然也有图书馆、阅览室,但也只是个摆设,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学校看似现代化,每个教室都有广播、电视、小媒体,但这些除作用于招生时刻刺激家长学生的感官,也只是废铁一堆。三是教学管理上的专制与霸道。提高教学质量,在我校成了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代名词。似乎堵塞一切时间上的漏洞,让师生禁锢于教室就一定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有甚者,每天的课外活动都已名存实亡,每周的休息也只是美好的愿望。看看师生疲惫的身影,看看学生那木讷呆滞的眼睛,我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精力去关注眼前同分数毫无关系的“社会生活”。四是教师作文教学本身的作茧自缚。本来,写作是个愉快的事情,本来作文批改是种精神享受,本来作文批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这些被专家推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在我们学校却失灵了。原因也许不仅是教师的,但教师为讨检测者的满意却宁可牺牲了作文的规律,大做表面文章,至于十分有效的课堂口头作文、片段作文,以作文为落脚点的演讲、辩论等,则均因“口说无凭”而被无情地冷落到一边。于是,我们只看到不知与生活到底有多大关系的“大作文”了。怎么办?这是个问题。虽然很多人作出过回答,但收效甚微。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还是谈点建议。一是认识作文教学的作用。就从高考的角度看,作文60分(其实加上简述题将近100分)是个大数字,它几乎等于一门学科在高考总分中的份量。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它是一种工具,它的强弱直接决定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类考试的好坏。很难想象,一个作文水平差的同学,在完成政史地考题的答题任务时会怎么出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作文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生存状况。走出校门,一个不会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表达观点的人,必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四处碰壁。二是尽可能地宽松学校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环境。当认识到作文教学有多重要时,就会去思考作文教学所需要的东西了。其实作文是写生活的,那么学生的生活有多丰富呢,学生对周边的生活了解多少呢?只要学生一切的在校时间,甚至是业余时间,把学生死死地局限于教室,又怎么可能让学生去了解生活呢?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就必须给学生松绑。三是大力开辟第二课堂,活跃学校生活,尽可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过去的课外活动之所以开展不好,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以为只是体育锻炼。其实读书、比赛、表演、调查、访问都应该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同时,组织是关键,任何放任的课外活动都是无益的,要像抓周练、月考一样抓课外活动,健全各种社团,明确活动内容,监控活动过程,检测活动效果,这些如能做好,第二课堂的开展定有成效。比如周练吧,为什么一定要采用书面测试,还一定要上交分数,上交成绩分析表呢。为什么就不可以在一个半小时里开展一次口头作文呢?四是充分发挥学校硬件的作用。学校多媒体应该定时开放,比如一周两次,课前半小时,专门用于让学生了解焦点新闻、共同关注、国际时事等。比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其内容十分全面地涵盖了当年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价值取向,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主题导向,为什么不可以看看呢。学校广播也可以开辟专栏,专门播放学生习作并开展评奖活动,予以物质奖励。学校图书馆有部分书籍和软件,也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开展有主题的读书活动。也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班际、班级演讲、辩论、讨论等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生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五是走出去,请进来。适时举办国际国内形式报告会,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天下大事,了解国际国内热点、焦点问题,并能在专家的评述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评判生活的能力。也可以在校内开展专题研讨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围绕专题畅所欲言,在讨论中明辨是非,形成认识。这些活动都将对学生积累、取材、评价、表达甚至行为习惯的养成,品质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为语文老师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重过程也重效果,不要一味地强调作文的形式,也不要过分地限制作文批改方式,让教师八仙过海各显所能,重点看学生的反映,看作文水平提高的效果。鼓励语文教师作跨学科的横向联系,比如鼓励跨学科听课,甚至也应鼓励语文教师请兄弟学科教师到语文课堂上作专题讲座。比如要学生写关于环保的作文,则可以请地理教师作气候、能源、人口问题的专题讲座。要学生写历史评述,则可以请历史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某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事迹,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正确评价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当然,这些非学校统一安排不可。像目前跨学科听课不怎么被重视,不知是从哪个教育教学观出发。报夹,形成良好的读报氛围,尽量缩小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能真正同时代同社会共呼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预料,今年高考中学生的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