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阳市第三中学高2013级下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材料题)。 请将第卷的答案填写在第卷卷首的答题栏内,考生只交第卷。 本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本题共48分。)1(2010年3月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2(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0题)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3(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6题)公元前338年,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A变法深入贯彻 B变法违背民意 C变法阻力重重 D变法最终失败4(2008年高考上海文综9题)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5(2010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5题)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 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6(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20题)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7(2010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4题)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8(2010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二模20题)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ABCD9(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22题)有人认为“阿里是中国秦始皇的埃及版本”。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一 实现了国家统一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治残暴 遏制外来侵略A B C D 10(2010年11月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30题)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11(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31题)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 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C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D废除君主专制制度12(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11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13(2010年3月深圳市高三一模12题)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14(明哲老师原创)“(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A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D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15(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6题)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16(2011年3月云南省统测14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17(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7题)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 图中,君主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18(2011年4月深圳调研22题)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 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题)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别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20(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39题)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 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21(2010年4月北京市崇文区高三模拟)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控制22(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23题)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 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A B C D23(2011年11月枣庄三校期中1题)新全球史言及古代中国某制度时说:“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A改变了封建地主地所有制B损害了自耕农的利益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24(2009年上海高考17题)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第卷 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 共52分)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贵族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 材料二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三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回答问题: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改革中对待奴隶主贵族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并从阶级和时代的角度扼要分析其成因。(4分)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材料四中,日本没有“骤然强搬硬套”,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民族传统,请举例说明。(2分)2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一一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 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 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 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一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 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 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 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一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四 戊戊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文第一章也。 一一梁启超康有为传回答下列问题: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 (2分)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3分)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3分)27.(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回答下列问题: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 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2分)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2分)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回答下列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3分)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人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3分)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4分)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回答下列问题: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BDADD CDDCB ADBBB DDACB CDCC29.【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8.【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3分)(2)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1分)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2分,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得分)(3)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市青华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广西南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化学试题(含答案)
- 甘肃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少先队员演讲稿范文
- 汉字单人旁的演变课件
- 2025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书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5以内数加与减 第4课时 还剩下多少
- 实验小学交通安全应急预案10篇
- 水表井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建筑施工现场噪音控制方案
- 2025年职工技能大赛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规范大件运输管理制度
- 药学处方审核培训
- T-MSC 005-2024 灵芝孢子油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 职业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培训
- 贸易意向合作协议书范本
- 校园活动讲安全
- DB37T 5230-2022 岩棉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
- 浅析立体心何模块在新高考中的命题方向研究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