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的结构功能及常见疾病 刘哲摘要: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位于膈下,主要占据腹腔的右下区【1】。肝表面覆以致密结缔组织被毛,大部分是浆膜。肝门处的结缔组织随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的分支伸入肝实质,将实质分隔给许多的肝小叶。肝小叶之间各种管道密集的部位为门管区。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作为消化液参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细胞参与糖、脂类、激素、药物等代谢,为其重要的功能;肝细胞合成多种蛋白质,直接分泌进入血液;肝还能清除从肠胃进入血液的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药物或毒物引起的慢性肝损害等。关键字:肝,结构,功能,病毒性肝炎一肝的结构(一)肝的发生:消化系统中大多数器官都有原始消化管分化而成。第4周初,前肠末端附侧壁的上皮增生,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囊状突起,称肝憩室,是肝与胆的原基。肝憩室迅速增大,很快张入原始横隔,其末端膨大,并分为头尾两支,头支较大且生长迅速,很快形成树枝状分支,近端分化为肝管和小叶间胆管,末端分支旺盛,形成肝细胞索,进而形成肝板、肝小叶。第二个月,肝细胞之间形成胆小管;第三个月,干细胞开始分泌胆汁,并行使生物转化等功能。原始横隔中的间充质分化为肝内结缔组织和肝被膜。【2】(二)肝的组织结构1.肝小叶:肝小叶为肝的基本结构单位,长约2mm,宽约1mm,呈多角棱柱体(图1-1)。成人肝有肝小叶约50万100万个。肝小叶之间被少量结缔组织分隔,人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之间常连成一片,分界不清。肝小叶中间有一条中央静脉,其周围是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索和肝血窦。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不规则板状,称为肝板。肝板之间为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互相连通,形成网状管道。在切片中肝板的断面呈索状,称为肝索。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在肝板内胆小管相互连接成网。图1-1 肝小叶立体模式图(1)肝细胞(tepatocyte) 体积较大,呈多面形。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即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血窦面和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增大。相邻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结构(图1-2)。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央,常染色体丰富而着色浅,核膜清除,核仁1至数个。部分肝细胞可有双核。在HE染色切片中,肝细胞呈嗜酸性,并含有散在的嗜碱性物质,它是由粗面内质网组成的结构。胞质内有丰富的各种细胞器,并含有糖原、脂滴等内涵物。常因细胞的功能状况或饮食变化,细胞器和内涵物的含量和分布也变动。粗面内质网(RER)成群分布于细胞质内,是肝细胞合成多种蛋白质的基地。在RER的核糖体上合成血浆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脂蛋白、补体等。滑面内质网(SER)广泛分布与细胞质内,在SER膜上分布有多种酶系。肝细胞摄取的各个有机物可在SER内进行连续的合成、分解、结合和转化等反应,如胆汁合成、脂类代谢、糖代谢、激素代谢等,以及从肠道吸收的有害物质(药物,腐败产物等)的生物转化。肝细胞有许多高尔基复合体。RER合成的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复合体进行加工或储存,然后经分泌小泡由血窦面排出。近胆小管则与胆汁的排泌有关。此外,肝细胞胞质内遍布线粒体,为肝细胞的活动功能不断提供能量。肝细胞还有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肝细胞内有糖原,进食后糖原增多,饥饿时糖原减少;正常肝细胞内脂滴少,肝病时,脂滴多。图1-3 肝索和肝血窦 图1-3 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及胆小管的关系电镜结构模式图(2)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位于肝板之间,血窦腔大而不规则,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血窦壁由内皮细胞组成,窦腔内有定居于肝内的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1)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窗孔,无隔膜。内皮细胞之间常有较宽的间隙。内皮窗孔和间隙使肝血窦壁的通透性大,有利于肝细胞摄取血浆物质和排泌其分泌产物。2)肝巨噬细胞:又称库普弗细胞,是在肝内的巨噬细胞。它来自血液单核细胞,是体内固定型巨噬细胞中最大的细胞群体,具有活跃的吞饮与吞噬能力,构成机体一道重要防线,尤其在吞噬清除从肠胃进入门静脉的细菌、病毒和异物方面起关键作用。此外,他还有处理和传递抗原、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等作用。3)大颗粒淋巴细胞:为NK细胞,较牢固地附着在内皮细胞或库普弗细胞表面,是构成肝防御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3)窦周隙:为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宽约0.4um的狭小间隙,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图1-4)。血窦内的血浆成分经内皮细胞窗孔,进入窦周隙,故窦周隙内充满血浆,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窦周隙血浆之中。窦周隙内有散在的网状纤维和储脂细胞。其胞质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主要功能储存脂肪和维生素A,产生网状纤维和基质。在慢性肝炎和慢性酒精中毒的肝病,储脂细胞异常增殖,纤维增多,导致肝硬化。(4)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电镜下,可见胆小管腔面有肝细胞形成的微绒毛突入腔内,胆小管周围的肝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桥粒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排入胆小管,胆汁不会从胆小管溢出至窦间隙;当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或胆道堵塞内压增大时,胆小管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胆汁才会溢入血窦,导致黄疸。2.肝门管区肝门有进出肝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在肝内反复分支,伴行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称为门管区(图1-4)。小叶间静脉为门静脉的分支,管腔较大而不规则,管壁薄;小叶间动脉为肝动脉的左右分支,管腔小,管壁相对较厚;小叶间胆管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向肝门汇集,最后形成左、右肝管出肝。在非门管区小叶间结缔组织内,还有单独行走的小叶下静脉,由静脉汇集而成。小叶下静脉汇集成肝静脉,从肝的后面出肝,汇入下腔静脉。【3】二肝代谢功能及肝功能障碍(一)肝的代谢功能(1)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食物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吸收血经门静脉到肝后,大部分被肝摄取。其中一部分合成肝脏本身结构蛋白,其余则合成血浆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等多种蛋白质。血浆蛋白中以清蛋白浓度最高,是维持血浆胶渗压的主要成分,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浆胶渗压降低,使肝硬化患者形成浮肿及腹水。肝脏对血浆蛋白的处理起着重要作用。肝脏的转氨酶含量高(特别是谷丙转氨酶),故肝细胞损伤(如急性肝炎)时,因大量细胞内酶类逸出,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异常增高,对其检测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2)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肝糖原迅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保证全身(特别是脑组织)糖的供应。肝脏自身所需能量大多由脂肪酸在肝中经-氧化及氨基酸脱氨后的-酮酸氧化提供。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可将甘油、乳酸及生糖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在剧烈运动或饥饿时尤为显著。(3)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利用糖合成甘油三酯有利于能源储存。肝脏也是体内合成磷脂、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肝脏还能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后者可与胆固醇等形成水溶性较大的混合颗粒,利于其随胆汁排入肠道。胆汁酸盐是较强的乳化剂,有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作用。肝脏利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载脂蛋白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并分泌入血。催化血胆固醇酯化的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也是肝细胞合成。肝脏能改变脂肪酸碳链的长短及饱和度,使其转变成软脂酸和油酸等适应机体需要的脂肪酸。肝脏也是脂肪酸进行氧化的重要器官,所生成的酮体极性较脂肪酸大便于血液输送到肝外组织氧化利用。脂肪动员产生的甘油经血液输出送至肝脏,受肝甘油磷酸激酶催化磷酸化后进一步利用。肝脏也是胆固醇转化和排出的重要器官。(4)肝脏分泌的胆汁酸盐可以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肝脏能储存维生素A、D、E、K及B 12 等。维生素A的储存量约占体内重量的95%。肝脏能将-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将维生素D3转变为25-OH-D3;维生素PP合成NAD+及NADP+;将泛酸合成维生素A;将维生素B6合成磷酸吡哆醛;将维生素B2转变成FAD;以及将维生素B1转化为TPP等,这些辅酶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而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在肝脏中合成,其缺乏可导致凝血障碍。(5)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血中类固醇激素在肝脏生物转化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胰岛素及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也在肝脏中灭活。故肝功能严重受损时,体重多种激素因灭活减弱而堆积,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有关病症。(二)肝功能障碍(1)肝功能障碍:肝具有极强的储备功能,肝细胞损害后健存的肝细胞具有快速分裂繁殖的能力。临床观察证实。人体肝部分切除后1月余,残存的肝叶迅速增大,约半年即可恢复至切除前的大小,往往并不出现肝功能降低。当一次肝细胞损伤数量过大,健存的肝细胞来不及再生;或持续反复的肝损伤在肝损伤同时体内出现抑制肝细胞再生因子,使健存的肝细胞再生能力降低甚至丧失,或肝组织发生明显的纤维增生反应等,方会出现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的表现。换言之,当临床出现肝功不全的表现时,肝损伤已发展到较严重程度。(2)肝功能受损的常见原因:病原微生物感染、酒精中毒、化学物质、肿瘤和遗传性因素是造成肝功能受损的主要病因,85%以上的肝损伤是由非遗传性因素所致。1)肝炎病毒:现已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己和庚七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肝炎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细胞免疫反应,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可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是肝细胞受损。2)化学物质:一些药物和某些工业化学物质,如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仿、硝基苯等,都能造成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据统计有30%的急性肝炎是由药物引起的。3)酒精:酒精中毒处可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与肝硬化等损伤外,并能促进肝炎病毒、化学致癌物的致病作用。4)遗传因素:一些遗传性代谢缺陷及分子病可直接引起先天性肝硬变、肝豆状核变性、肝炎、脂肪肝等肝病变。另外遗传性因素可明显提高某些肝病的易感性,如原发性肝炎患者多有肝癌家族史。5)营养因素:营养缺乏不是直接引发肝病的病因,但可显著降低肝的解毒功能及对损伤因素的耐受性,从而增强肝损伤因素的致病性。如因营养不良或持续饥饿,易引发肝炎病毒感染。另外食物被污染,如黄曲霉素、亚硝胺等污染食物,可直接引发或促进肝损伤的发生。【4】三肝的常见疾病肝炎病毒(一)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是指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不同种属的病毒。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有5种,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Y)、丙型肝炎病毒(HCY)、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在分类学上各归属于不同的病毒科。其中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经消化道传播,而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传播。除公认的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外,目前仍然有10%20%左右的各类病毒性肝炎病因不明,统称为非甲戊型肝炎。近年,在研究这类未知肝炎病因时,在非甲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发现了一些新病毒,如TT病毒,SEN病毒,TLMV等,但由于致病性尚不明确,未被列入肝炎病毒中。【5】表1-1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比较【6】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HAVHBVHCVHDVHEV大小2732mm42mm3060mm3537mm2738mm核酸类型RNADNARNARNARNA易感动物黑猩猩、绒猴黑猩猩黑猩猩黑猩猩黑猩猩、猴类细胞培养+传播途径粪口+输血+?性行为+?垂直+?临床潜伏期26w16w16w16w28w急性+慢性+重症+流行情况流行+散发+好发年龄儿童、青年各组年龄各组年龄各组年龄儿童、成人携带者+诱发肝癌+、预防免疫球蛋白疫苗+(HBIg)+?+(HBsAG)+?(HBsAG)(二)甲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甲型肝炎病毒(HAV)为球形颗粒,直径约为2732nm,无包膜。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由VP1VP4等多种多肽组成。至今世界各地HAV只发现一个血清型。基因组为现状+ssRNA,约有7400个核苷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25*106Da,稳定性高,各病毒株间的核苷酸可以有少许差异,但至少有90%以上的同源性。HAV抵抗力较强,对乙醚、酸、热(600C,1h)稳定,在-200C储存数年仍保持感染性。HAV经高压(1210C,20min)、煮沸(5min)、干热(1800C,1h)、甲醛(1:4000,370C,3d)等处理均可使之灭活。鉴于HAV有相当大的抵抗力,因此对肝炎患者及其排泄物处理应特别小心。【6】(2)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黑猩猩等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可以感染HAV,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患者潜伏期后期以及急性期的粪便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HAV通常由患者粪便排出体外,经污染食物、水源、海产品及食具等传播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性流行。1988年春季上海曾发生生食被HAV污染的海产品而爆发甲型肝炎流行,发病达30余万例,死亡7例。HAV病毒血症时间短暂,故经输血或注射的可能性极小。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30天(1545天),发病急,多出现发热、肝肿大、疼痛等症状。黄疸较多见并伴有血清转氨酶升高。发病后2周血清和肠道中出现抗-HAV,随后患者粪便中的HAV逐渐消失。甲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转变为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2)致病机制:HAV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不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粪便中可排出病毒。显性与隐性感染均可使机体产生抗-HAV。我国成人中血清中抗-HAV阳性率可达70%90%。HAV经口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口咽部或唾液腺中增生。HAV进入消化道以及侵入肝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明确HAV是在肝细胞中增殖而导致疾病。HAV在细胞内增殖非常缓慢,并不直接造成明显肝细胞损害。当肝细胞内HAV复制高峰期过后,患者才出现明显的肝损伤。而黄疸出现时,血液和粪便中的HAV量却明显减少,同时体内出现抗体,提示HAV引起的肝脏损伤与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有关。研究表明巨噬细胞、NK细胞以及HLA参与介导的CLT及其相关因子,如干扰素等在免疫损伤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未发现HAV对细胞有转化作用,因此甲型肝炎预后良好。3)免疫性:HAV血清感染早期血清中出现抗-HAV IgG,感染46周达高峰,3个月后降至检测水平以下。恢复期出现抗-HAV IgG,并可持续多年;在IgM出现的同时,从粪便中可检出抗-HAV SIgA。在恢复期还可出现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显性和隐性感染后对HAV均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5】(三)乙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感染者血清中用电镜观察可见三种不同形态的HBV颗粒,即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HBV基因组为双链、部分环状DNA,由长链和短链组成,MW为(1.62.0)*106 。长链为负链,具有固定长度3200个核苷酸,有转录和翻译蛋白的功能。短链为正链,为半闭合型环状DNA,长度可变,约为长链的50%99%,只有复制功能。HBV负链DNA有4个ORF,分别称为S、C、P和X区,彼此间相互重叠,以不同的启动子编码多种蛋白质。【6】(2)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与传播途径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均为传染源。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或注射传播,及非胃肠道的感染。输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设工程资料合同续签
- 果园出租转让合同范本
- 电梯技术协议合同范本
- 广告衫合同范本
- 节能改造项目造价咨询合同
- 工地承包草木合同范本
- 租赁防爆护栏合同范本
- 白蚁防治服务合同范本
- 自用无暇出售合同范本
- 他人借款合同范本模板
- 杭州预付消费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淋膜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课件】破茧 逐光-2026届新高三启航主题班会:挑战极限成就梦想(含规划指南、学法指导、心理护航)
- 听觉与健康课件
- (2025)事业单位考试(面试)试题附答案
- 遗体整形协议书
- IATF16949:2016内审员培训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清洁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加工芒果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智能制造导论 课件 全套1-7 第1章 绪 论 - -第7章 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展望
- 大型标准化体育场馆弱电智能系统设计方案和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