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疾病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1页
人畜共患疾病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2页
人畜共患疾病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3页
人畜共患疾病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4页
人畜共患疾病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畜共患疾病及其防治措施总述:近年来,SARS、口蹄疫、疯牛病与猴天花等,这些人畜共患疾病通过各种途径频频突袭人类。目前已知至少有200多种以上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最常见的就有几十种,更可怕的是,新出现的各种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呈现出“人禽共患”或“人畜共患”的关系。 对于人畜共患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于来自动物尤其是家畜病患的威胁,抵御更为不易,历史上,鼠疫、疯牛病、结核病、流感、口蹄疫等许多人畜共患疾病,已经给人类造成了灾难性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初步了解主要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知识,才能有效控制和消灭它。炭疽: 是由炭疽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它在土壤里能存活数10年,牛、羊、马和猪最容易感染。人在接触病畜尸体,或屠宰、制革中防护不当,或食用炭疽畜肉而感染,会出现淋巴结肿疼等症状。疫苗接种是唯一有效的预防办法。饲养马、牛、羊的农户要主动配合兽医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免疫接种。鼻疽鼻疽: 是由鼻疽杆菌引起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人类主要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在皮肤和肌肉出现鼻疽结节和肿胀,并伴有反复发作的低热、贫血,可达数年之久。饲养马、骡、驴的农户要每年定期进行一次马鼻疽点眼检疫,检出病畜立即宰杀深埋,切莫食用。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 由布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牛、羊、猪最易感染。病畜看似健康,只有经过采血检疫才能查出来。偶有临床症状表现为公畜睾丸炎,母畜流产,人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后可经皮肤感染。食用未经煮熟透的病畜肉,饮用生牛奶可经肠道感染,表现为乏力、关节疼痛,不易治愈。结核病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牛、猪、人最容易感染,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以及交配传染,畜间、人间、人畜间都能互相传染。口蹄疫口蹄疫: 俗称“口疮”或“蹄癀”,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疾病。人类口蹄疫主要是由于饮病乳、食病肉、接触病畜而感染。表现发热,口唇、指尖、足趾等部位的出现水泡,小儿症状较重,似患流感样,严重者可因心肌麻痹而死亡。狂犬病狂犬病: 俗称疯狗病,人畜患病是因被患畜或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临床症状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而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人被疯狗或带毒动物咬伤,可在百日左右发病,初似感冒,后出现咽部痉挛,呼吸困难,恐水症,怕风怕光,惊恐狂燥,最后麻痹而死。人得此病,无一生还。人一旦被犬咬伤,千万不能麻痹侥幸,应迅速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并及早在医生指导下接种疫苗。编辑本段预防预防人畜共患疾病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及时为易感人群和易感动物接种疫苗。对狂犬病高危人群定时使用狂犬疫苗,同时给爱犬注射疫苗等。对于被狂犬咬伤者,除按要求做好伤口处理外,应尽快到防疫部门进行被动免疫。 二、是消毒、杀虫、灭鼠。灭鼠对于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意义非常重大,利用各种工具捕杀,如关、夹、扣、套等,药物灭鼠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物平衡等问题,不主张使用。 三、是人类要与宠物“亲密有间”。平常和动物接触要有分寸,不少动物体内潜藏有各种病毒和有害的细菌,可以通过和人体的密切接触,如亲吻、抚摸、共寝等传播给人类,许多动物携带病毒并不发病,可是病毒一旦传给人类,就有可能发病。 四是对于患病动物和可疑患病动物应加强管理。要进行房舍隔离,严密消毒(用具、饲料、粪便等等),严防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相互接触。 五是不要滥食野味和病死动物。不少从深山老林中捕捉到的野生动物,身体中很有可能潜藏有不知名的病毒,一旦误食含有病毒的野味,很有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流行。而病死动物更是人畜共患疾病的祸根,千万吃不得。正文:1 现状与问题 1.1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近年,陆续发现和发生多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或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在其间传播的疫病,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近期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给国际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近年来疫情回升较快,形势严峻。 1.2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有关部门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防治等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人畜共患病了解较少,缺乏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在发展畜牧业上更多地关注养殖,对动物疫病(包括人畜共患病)重视不够。 1.3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缺少专门研究机构和高水平防治技术支撑。许多人畜共患病的诊断、防治方法落后,新型疫苗开发、产业化生产滞后。防控策略、措施偏重发生疫情时的扑杀或无限制地使用功能和效果不清的消毒药,显现控制、扑灭疫情方面的盲目性和低水平。 1.4疫情信息不畅通,监控体系不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体系。动物防疫、卫生检疫和检验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和统一联动的疫病监测防控体系。 1.5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能力低下。不少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条件落后,一些专业人员从事与本职无关的工作,导致防治能力降低。 2 传染源特征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1 动物作为传染源 许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播给人,由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疾病。该病可分为: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并世代延续,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播给人,但在人间不会引起传播,如森林脑炎、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以人类为主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主要是靠人世代延续,如人型结核、阿米巴痢疾等;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是以人畜作为传染源。在人间和畜间都可以独立地保持病原体的世代延续,如血吸虫病;真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必须以人和动物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的人畜共患病,如牛、猪绦虫病。 2.2 动物源性传染病流行特征 动物源性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多呈散发性,但也有些传染病传入到人群后,其原有的传播方式可以发生改变,而造成人传人的大流行。如鼠间不发生肺鼠疫,而到人间后则可形成肺鼠疫,经呼吸道传播而流行。多数动物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分布,此类传染病在人间流行前先有动物间的流行。有些动物源性传染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如病毒、细菌、螺旋体、霉菌、原虫、蠕虫、衣原体、支原体等。 2.3 传染源为病原携带动物的特征 病原携带动物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的动物。它是重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病畜,在急性过程或病程转剧阶段可排出大量毒力强大的病原体。潜伏期和恢复期的病畜随病种不同,其传染源的作用也不同。传染期是指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就是根据传染期的长短来决定的;可分为带毒者、带菌者、带虫者3类;根据发病时期又可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3种。 2.3.1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是指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即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如狂犬病、猪瘟、口蹄疫等。 2.3.2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是指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猪气喘病、布鲁氏菌病等。 2.3.3 健康病原携带者 是指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如巴氏杆菌病、沙门菌病、猪丹毒、马腺疫等病原携带者存在间歇排毒的现象。3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 3.1 消化道传播。主要指吃入各种感染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3.2 呼吸道传播。生存在人和动物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如咳嗽、嚎叫等,病原体可随同黏液或渗出物的小滴而喷出体外,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较大的颗粒在空中停留较短,落于地面,与尘土混合形成尘埃。当人和动物吸气时,就可能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而感染。 3.3 经皮肤接触传播。经皮肤接触传播有直接和间接2种。如被狂犬病犬咬伤;被猫、狗舐、抓伤而感染等。 3.4 经节肢动物传播。蚁、蝇、蟑螂、螨、蜱、虻、虱、蚤等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2类。前者当它叮咬人和动物时,把病原体带入皮肤内。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繁殖,再感染人或动物。4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人畜共患病防治,应着重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4.1免疫预防 免疫是动物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体异物,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在人 畜共患病防治中,应加强对动物疫苗的注射,强化免疫接种,使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4.2 消灭传播媒介和储存宿元 传播媒介主要有媒介昆虫和野生动物。搞好畜禽栏舍附近的环境卫生。经常消除垃圾、杂物乱草堆,搞好畜禽栏舍外面的环境卫生,是杀虫、 灭鼠的重要措施。灭蚊蝇。保持畜禽栏舍有良好的通风,使用杀虫药如蝇毒磷等,每月喷洒2次。使用黑光灯。防鼠灭鼠。可采用捕鼠夹捕杀和使用毒鼠药。 4.3 治疗 人畜共患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其目的是减少损失,防止疫病扩散。其治疗的原则是:对流行性强、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治疗时应在严密封锁或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绝不能使被治疗的患病动物成为散播病的的传染源,以致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当前,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主要是加强护理,精心饲喂,对症治疗。针对病原体的疗法主要是特异性疗法、抗生素疗法、化学疗法和中兽医疗法。 4.4 消毒、检疫隔离、封锁等措施 消毒的目的是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畜体表面及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它是切断传播途径的一项重要措施。 检疫也是防止疫病传入、传出的重要措施。可采取临床检查和必要的血清学反应方法等。对检出的患病动物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及时报请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处理。封锁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疫医向安全地区传播。封锁时,既要有防疫观点,也要有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在封锁区周围的通道路。还应设立监督检查和消毒站。 4.5 捕杀屠宰 捕杀屠宰是已经发生的传染病为目的,要因地制宜,根据人畜共患病每种传染病在不同时间、地区的具体流行特点而采取措施,未经兽医卫生监督员或检疫人员许可,不得随意急宰患病动物,不得剖检尸体,更不能扒皮吃肉,尤其是人畜共患病,严防传播扩散,捕杀屠宰要严格按动物防疫法及其法规、规章有关规定处理。另外专家介绍,尽管有许多疾病人类至今没能攻克,但良好的自我防护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威胁。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1) 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特别要注意防止从动物身上感染上病毒或病菌。(2) 在动物养殖场中,人类生活区要远离动物饲养区。(3) 宠物爱好者要学习一些有关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识,定期让宠物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8。(4) 同时要意识到与宠物拥抱、亲吻或者同桌吃饭、同床就寝等过分亲热的行为都是不卫生和有害的。(5) 在被怀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时,要立即求医救治。(6) 饮食上要讲究卫生,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等食品,并提倡熟食。专家建议,相对于个体的自我防护,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防疫体系,对各种人畜共患病进行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严防某些疾病的暴发和越境传播。这样,才能将人畜共患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并防止由此带来更大的灾难。近年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采取措施,在防治人畜共患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随着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人畜共患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防治工作也愈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从国内来看,我国人畜共患病虽然处于散发状态,但涉及的省份多,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绝不能掉以轻心。附: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O157: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参考文献 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