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3).doc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3).doc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3).doc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初中部 张继慧1、 教学目标1.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品味文章写景的优美语句。2. 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3. 学习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的逆境达观处事的从容心态。2、 教学重难点1. 品味月色之美,理解文章意境。2. 领悟“闲人”之意,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3、 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2) 解题1. 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记:记录、记叙 承天寺:地点 夜:时间 游:具体内容2. 读过文言文,其内容也基本理清了,大家把题目能否改成一句话,涵盖文言文中的主要内容。 明确:记录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去承天寺与张怀明夜中散步赏月游玩(呈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题解一半文,我们通过题目掌握一些信息,接下来,我们就真正走进这篇文言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 走进文本,走进苏轼 1.整体阅读把握全篇。(1)生自由朗读。(2)推荐学生朗读。(注意:“荇”xing多音字“柏”bai,水中藻、荇交横”这个句子,“藻、荇”之间是一个顿号,停顿时间应该短一些。)(3) 齐声朗读课文(4)要把课文读得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的含义。请大家认真看大屏幕,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准确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课件展示。)1 欣然( )起行 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 盖( )竹柏影也 幼时记趣:盖一癞蛤蟆。4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 水中藻、荇交横( )初读文章后,我们看看能否将课文变型,将它分成几个段落,能否用四个词来总结每个段落又分别写了什么?(提示:表达方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记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2.寻友赏月寻友赏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生齐读。)(1)首先来看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我们穿越到四年前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10371101)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2)接下来,我们看看在黄州呆了四个年头的苏轼,在这样一个初冬夜晚,本打算睡觉的他为何不睡了?明确:月色入户,户:单扇门的窗户(3)当看到月色入户时,作者有哪些心理活动或感受? 欣然:兴奋喜悦念:想到,想找一位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此时的别人可能都睡了,即使没睡,也可能没人能愿意与他同游。遂、寻:感受到他急切的心情。除此之外:还可能有怎样的心情?担心,担心友人睡着了。(4) 苏轼去了承天寺,又有怎样的心情?从哪个字中能感悟出来?“亦”惊喜(指导朗读,读出情感)(5) 张怀民和他相同的遭际,被贬黄州,苏轼和他可谓是同道中人,两人一拍即合,便在庭中散步,它们是如何散步的? PPT展示: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相与步于中庭,想象一下他们当时散步的情形,大家觉得他们有怎样的心情?悠闲自在,闲庭信步那他们在闲庭信步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我们来看第二段。3.庭中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 这是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从字词、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赏析一下这篇文章?1 如积水空明:月光比作水,暗喻,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空:本意是没有,但在这里去形容月光照下来的色调,将月光照下来给人通透之感写出来了。2 水中:这里是借喻,不露痕迹把月光比作水。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竹柏的影子比作藻和荇,将月色穿透繁密的竹柏,留下的星星点点的微光写出,将明月如洗、夜色清幽的意境全然表现出来。3 有视觉、错觉、比喻,处处写月,却处处不提月,虚实相生,如写意画。(2) 想象苏轼所看到的画面,大家把他写下来。(3) 常言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眼前的美景又透露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心胸如月一样澄澈,开阔,心无杂念,万物皆空。(让我们再次朗读第二段,读出月色的空明澄澈,竹柏的清丽淡雅,苏轼的宁静)4.月下抒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1)面对如此美景,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幽雅、寂静的承天寺,走进这个冰清玉洁的诗意般的境界,此时的苏轼、张怀民,他们或许正以一种宁静、喜悦的心境交谈取乐那么,他们可能会谈些什么呢?明确:赏月之感,朝廷,此时无声胜有声(闲情逸致)(2) 小组讨论:最后一句话中,除了闲情逸致之人,这里的“闲人”能否再换一些符合情境的词?这个闲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清闲无官一身轻悠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大家跳开这个闲人,他们还是什么人?豁达乐观之人、志同道合之人、被贬之人、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在常人眼里,那不过是一轮最普通的山月,而在苏轼的眼中却写满了种种情趣!此时,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样一个闲置之人,身处逆境,还能拥有闲情雅致,拥有积极追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情怀! (四)、与苏轼同行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遭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能够写下人间有味是清欢、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句,由此可见这是一种饱经忧患仍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的豪迈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旷达情怀;这是一颗即使在艰难岁月中也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时时刻刻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的敏感心灵1.大家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面对着在顺境中不浮不骄,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苏轼,面对着一生始终拥有一颗闲心领略江山风月的苏轼,你有什么感悟呢?同学们,携着承天寺的这轮明月,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苏轼,一缕感动的馨香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芬芳,一抹感动的月色让我们的心儿更加柔软。来,带着我们自己的感悟,再一次把课文朗读一遍。让我们根据屏幕上的思路一起背诵课文,让经典永驻心间,让“苏轼”与我们同行!同学们,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千年不变的共同追求!在大家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