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赢到多赢的博弈.doc_第1页
从双赢到多赢的博弈.doc_第2页
从双赢到多赢的博弈.doc_第3页
从双赢到多赢的博弈.doc_第4页
从双赢到多赢的博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双赢到多赢的博弈当被记者围堵,被追问上海汽车参与通用汽车IPO的可能性时,胡茂元操着浓郁绍兴味道的口音,语速缓慢地回答每一个记者的问题,但答案几乎是相同的:如果可以双赢,我们会考虑。双赢是并购底线10月15日,上海汽车与通用汽车共同在世博园里“论剑”新能源汽车,当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Kevin E.Wale)搭着胡茂元的肩,低声打招呼的时候,上海汽车和通用的关系似乎非常暧昧。一向谨慎低调的胡茂元给媒体的印象,慎言慎行,尽管出场次数有限,但每一次只要公开发声,随后定会成为事实。曾经在2007年4月19日在上海车展开幕前,胡茂元突然说道:“上海汽车、南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上海汽车集团公司非常愿意跟南汽进行友好的协商,上海汽车愿意跟南汽合作。”而后,在诸多的猜疑中,当年年底,上海汽车收购了南汽。在上南合作中,胡茂元一再强调:双赢。这个词似乎是被胡提到最多的词汇,也是他处事的重要考量标尺。在员工眼中,善于讲故事的胡茂元就经常在内部大会上讲到一个故事:喝汤的勺子。故事大意是: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先带他来到地狱: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每个人拿着一只长长的勺子,却没法吃到嘴里,因此饿的瘦骨嶙峋;上帝再带他来到天堂,同样的长勺,大家却是喂给别人吃,因此身宽体胖。寓意显而易见:懂得如何和伙伴实现互惠互利才能生存。实际上,这个理论在更早的时候,胡茂元便实践了。1995年,胡茂元从美国培训回来,接手上海通用项目的谈判。在谈判中,他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技术的合作,当然,分享中国这块大蛋糕已经足够吸引通用。经过几轮谈判,双方组建了合资技术研发中心上海汽车通用泛亚中心,而这正是成为时隔十年后上海汽车自主研发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2005年,上海汽车组建自主品牌荣威的研发队伍时,主力就是一批曾在泛亚工作的中方技术人员。同样,2002年,在上海大众合资合同延长20年的谈判中,胡茂元再次坚持了自己的要求:自主开发、国产化、全球采购和清算。“这四个是关键问题,德国人都反对,谈判很艰苦,一度陷入僵局,那时我真体会到了伍子胥一夜急白头的感觉。”胡茂元的“双赢”讲义最终让德国大众妥协了。当然,此后上海大众的快速发展所得到利益也令大众信服;胡茂元也在上海大众的技术放开中得到益处:从POLO到NEEZA,再到PASSAT(新领驭),中方技术人员从简单的本土化改造到参与设计,再到自主设计,在这过程中,也为上海汽车自主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胡茂元曾经说,全球跨国公司并购,有六分之五是失败的。跨国合资企业的成败得失,归根结底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摩擦、碰撞和融合的结果。这是企业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于是,在上海通用,胡茂元提出了“4S合作理念”:即学习理解(STUDY)、以上海通用利益为重(SGM)、规范行为(STANDARDIZATION)、灵活务实(SPRING)。在实际中,最基本的,当股东双方遇到矛盾时,双方都会为上海通用的利益着想。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有上海通用赚钱了,双方才能赚钱。这一理论被归入1999年世界财富500强论坛的经典案例,被载入财富杂志。依据此理论,胡茂元带领着上海汽车团队,东渡韩国收购双龙,西行英国收购罗孚。而在实现双赢之后,一手握着合资公司培养出的人才,一手握着海外“拿来”的技术,2006年10月24日,荣威(Roewe)750隆重亮相。“它凝聚着中央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期望,它凝聚着中国人对拥有自己民族汽车品牌的期盼,也凝聚着上海汽车对自主品牌的期待。”胡茂元那天显得很激动。如今,荣威已跻身同级车的主流阵营。之后,胡茂元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参与通用的IPO,上海汽车可以得到什么呢,和通用谈判的砝码是什么?恐怕这些问题已在他的脑中盘旋。长远谋划技术平台11月18日,是上海汽车通用五菱合资八周年纪念日。8年前,通用汽车为了布局华南,在考察了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提出与联合合作伙伴上海汽车一起来收购五菱。最终,上海汽车、通用中国、柳州五菱三方以“中中外”的合作模式成立上海汽车通用五菱,分别持股50.1%、34%和15.9%。 “在当时,通用联合上海汽车收购五菱,因为合资政策的限制,联手上海汽车其实是个无奈之举。而随着上海汽车通用五菱业绩的飞速发展,通用汽车日渐想占有更多上海汽车通用五菱的股份。”上海汽车一内部人士表示。在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宣布破产保护的时候,上海汽车通用五菱再次于2009年蝉联国内微车销量冠军,年纯利润达到18亿元。“从柳州五菱手中收购上海汽车通用五菱10%国有股。”2009年年底,通用汽车中国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第一次正式向外界表达了收购上海汽车通用五菱股份的愿望和收购比例。而要得到这10%的股份,必须要得到上海汽车和五菱的同意。通用汽车满足了五菱想造“大城市用车”的夙愿,同意五菱衍生出一个自主品牌宝骏。就在宝骏发布的当日,甘文维更是意味深长地表示:“(上海汽车通用五菱的)乘用车未来会得到通用汽车在技术方面的支持。”按照上汽通用五菱的乘用车计划,未来五年之内,宝骏品牌将覆盖A级、A0级和A00级所有级别的A级车市场。从上汽通用五菱打造自主品牌一开始,通用就立即“支援”了两款车型,而对于上海汽车的自主品牌,通用汽车很早的时候就逐渐“开放”。在2010年1月上市的上海通用新赛欧发布会上,上海汽车总裁陈虹表示,“这是上海汽车和通用共同研发而成的,新赛欧将是上海汽车与通用汽车在亚太市场上新合作关系的一次尝试,但绝不是最后一次。”泛亚是上海通用成立之初上海汽车“拉拢”通用汽车一起成立的汽车技术研发中心。陈虹也表示,泛亚已经开始进入整车平台研发领域。众所周知,跨国车企对中国在汽车技术一直保持封闭的状态。而通用汽车的放开应该不仅仅归结为其在中国取得的利益回报,上海汽车的初始谋划的确起到了效果。“经过多年合资发展,上海汽车在很多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我们有能力从较高的起点出发,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加强自主开发体系建设,做强做大自主品牌。”陈虹曾经感慨地说。今年8月18日,上海汽车与通用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新能源技术为主的开发和应用。借道海外开拓2009年12月4日,上海汽车(上海汽车全资子公司,600104.SH)发布公告称,上海汽车将收购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所持的上海通用1%股权。2009年12月,上海汽车集团和通用汽车双方按照5050股权比例成立通用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依托这个投资公司,双方将在印度当地生产并销售由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主导开发的小型车。1%股权背后还有通用帮助上海汽车开阔海外市场的承诺。实际上,上海汽车的海外事业一直不顺利。在自主品牌荣威难以打开海外市场的情况下,收购自南汽的MG品牌,虽然海外知名度高于荣威,但渠道建设需要重新建立,上海汽车已经开始寻找另一个出路。在上海汽车和通用合资成立香港投资公司的同时,该投资公司将收购原通用印度公司100%的股权。也就是说,这个公司很可能成为上海汽车出海的首个港口。据了解,通用在印度有两个制造工厂和一个发动机厂,销售网络也十分成熟。上海汽车将派出公司高级官员进入通用印度公司的董事会,并将共同掌管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