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5).doc_第1页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5).doc_第2页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5).doc_第3页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5).doc_第4页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亿以内数的认识授课时间教学点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类推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类推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难点: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流程及导语一、 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是9月1日,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学期,你们知道9月份有多少天吗?那一年有多少天?这两个数中的“3”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回答)这些数都是万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这些数更大的数。(板书课题)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 (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23页)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自学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中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发现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认识数位,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理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亿级万级个级 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数位的认识,知道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并制作出了数位顺序表。这为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认识亿级万级个级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亿以内数的读法授课时间教学点1、 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能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2、 熟练地认读亿以内的数,能够准确快速地读出大数。教学目标1、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能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2、经历认读大数的过程,体验认读大数的方法和技巧。重难点重点:熟练地认读亿以内的数,能够准确快速地读出大数。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流程及导语一、 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中选择4种数: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哪引起知识?(学生回忆) 今天我们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5页)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自学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用接龙的方式测试学生对亿以内数读法的掌握。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中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 (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发现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认识数位,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理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亿以内数的读法同万以内数的读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要特别注意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先判断到底要不要读0,要读几个0,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读法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308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4050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54621 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亿以内数的写法授课时间教学点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位顺序表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2、根据亿以内数的读法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位顺序表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重难点重点:根据亿以内数的读法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流程及导语一、 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指名四个学生,分别给四个学生指定一个数字,让学生按任意的顺序排列站好,再让座位上的学生写出排列出来的数字。 提问:大家都还记得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么样的吗?(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 (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7页)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7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自学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用接龙的方式测试学生对亿以内数读法的掌握。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 (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理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归纳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个数位行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亿以内数的写法,同学们可以结合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数,写出后还可以用读法检验一下写的数是否正确。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写法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 30 1 8 4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授课时间教学点1、 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2、 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2、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思想和方法。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难点:多个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流程及导语一、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资料,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六个省份的面积大小图) 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刚才有些同学将其中两个省的面积大小进行了比较,这些比万大的数怎么比较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 (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11页)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自学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用接龙的方式测试学生对亿以内数读法的掌握。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 (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习题。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体会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理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3、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时适时点拨。4、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总结:对于两个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的数。多个数的大小比较,可以根据位数先对数分类,再按照两个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比较。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两个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看数位是否相同,再进行比较。对于多个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比较相同位数的数,再比较不同位数的数。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43500 435000 876200 435000 6030045 6030450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608000 606500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608000606500教学反思 课堂小练一、随堂练习1、在下面的圆圈里填上“”或“”。10200 1002039400 52300102000 999002、写出4个大于99987的五位数3、按照从下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40072 470020 70402 42700二、拓展练习1、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字?(有几个答案写几个)(1)78640=78 42 ( ) (2)688310 88310 ( ) (3)457604576 ( )(4) 620457204 ( )2、你知道比最大的五位数小,但比最小的五位数大的整数有多少个吗?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用“万”作单位的数授课时间教学1、 学会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 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教学目标1、学会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经历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体验数据记法的多样性。重难点重点: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难点:理解改写的方法和依据。教学流程及导语一、 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读数和写数,现在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很快写出老师报的数(只写数)。 地球上预计共有生物约七百万种。其中已知的动物约有一百五十万种,已知的植物大约有三十七万种,有记载的微生物大约有二十万种,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生物。 指名学生报数,老师写数。分别记为:700万、150万、37万、20万。 写完后提问:为什么老师写得又对又快,而有些同学只写了两、三个数呢? 教师:你们发现这些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学生发现并指出规律)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一些大数写的又快又对。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12页)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2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结论记录下来。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体会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的方法。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理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记录下来。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归纳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整万的数,可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一个“万”字。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课时学习的是用“万”作单位的数,这是对亿以内数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整万数”的有效减缩,减少了四个“0”的单调反复,以“万”字来代替,方便了大数的记录。板书设计用“万”作单位的数300000=30万 9600000=960万780000=78万 60200000=6020万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授课时间教学点1、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知道它们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重难点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尾数和尾数最高位的概念。教学流程及导语一、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教师:课前布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一些数据,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 学生可能出示这些数据。 (1)我们班有40人。 (2)我校四年级学生有225人。 (3)我校大约有1400人。 (4)我们学校的面积约是5400平方米。 2、提问:观察比较这几个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个数据中有的有“约”字,有的没有) 教师:这是为什么呢?“约”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三学(新知学习)(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13页)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3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练习。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完成情况,小组确定一人为发言代表,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3、全班同学对小组发言情况进行一些再一轮的补充并做出一些评价。4、教师归纳总结:“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5或大于5。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四舍五入“法在数据处理中有广泛应用,一定要看清是精确到哪一位。板书设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准确数 近似数 准确数 近似数 1105 1000 1920 2000 小于5 大于5 12756 10000 1389000 1390000 =1万 =139万 小于5,把它和右面 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数全舍去,改写成0.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授课时间教学点1、认识亿级的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2、掌握万级以上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重难点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难点:掌握万级以上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教学流程及导语一、 情境导入 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学了很久的数学了,也认识了很多数。现在的社会已经离不开数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数的历史长河中。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1618页)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618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或可适当抽查学生自学情况)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练习。2、在小组内交流答题情况,针对意见不一的题目进行讨论,争取实现小组内答案统一。3、实在难以统一的答案可向老师示意,请求老师的提示和帮助。4、教师归纳总结:表示个数的0、1、2、3、4都是自然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交十进制计数法。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课时讨论的是数的产生和十进制的问题。数的产生是对我们学习的对象源流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数。而十进制在我们日常数学的计算和运用中已经有所积累。板书设计自然数 1、2、3、4、5、6、7、8、9、10、1 0 千 百 十 千 百 十 亿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亿以上数的认识授课时间教学点1、会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会读亿以上的数。教学目标1、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上的数。2、会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重难点重点:会读亿以上的数。难点:会改写亿以上的数。教学流程及导语一、 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一个数后面带有4个“0”是整万数,那如果一个数后面带有8个“0”是什么级的? 同学们是不是觉的带有8个“0”的数很大呢,如果你们现在就这样觉得的话,接下去学习的内容更会使你们大吃一惊。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亿以上的数。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1921页)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921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或可适当抽查学生自学情况)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先提示学生类比亿以内数的读写、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并强调学生独自完成知识点一、二、三的相关练习。2、在小组内交流答题情况,针对意见不一的题目进行讨论,争取实现小组内答案统一。3、实在难以统一的答案可向老师示意,请求老师的提示和帮助。4、教师归纳总结:亿以上数的读写、改写及求近似数的方法均同亿以内的数,但要注意单位的不同。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数的读写、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是通用的,但要注意单位的变化。板书设计亿以上数的认识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7 0 0 0 0 0 0 0 0 0 读作:七十亿 1 0 0 4 0 0 0 2 0 0 0 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4 0 0 3 0 5 0 0 0 0 0 0 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三亿 写作:3 0 0 0 0 0 0 0 0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3 0 9 0 0 0 0 0 0 0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 7 0 0 3 0 0 2 0 0 0 0 0200000000=2亿 1000000000=10亿 530500000000=5305亿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授课时间教学点1、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时期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名称符号与功能。2、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难点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难点:用计算器发现规律。教学流程及导语一、 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菜市场买菜的人多吗?那你们看到那些买菜的小贩是怎样算钱的吗?怎样才不会算错呢?(使用计算器) 我国古代就已经发明了计算工具算盘,它曾军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人们使用最广泛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或用过计算器?(学生回答) 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所以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工具并学习使用计算器。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2327页)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327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自行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进行疑问交流。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三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认识计算工具,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并发现算式的规律。2、在小组内交流答题情况,针对意见不一的题目进行讨论,争取实现小组内答案统一。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归纳总结:用计算器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计算,还可以用来探究一些算式的规律,还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它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还可以用来探索一些算式的规律。但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计算器,要把它当作是检验工具,而不是“作弊工具”。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及使用计算器计算算盘: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计算器:被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386+179=565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认识公顷(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公顷和平方千米授课时间教学点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重点: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难点:体会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教学流程及导语一、 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那有谁知道一个绿油油的足球场有多大呢? (由学生按照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估计) 教师:同学们,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使用“平方米”作单位,你们是不是觉得数据很大呢?那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个新的、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用它来测量和计算大土地的面积时会更简单、方便。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34页)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自行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进行疑问交流。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发现平方米和公顷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结果记录下来。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强调: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公顷,掌握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要多结合实际生活,从生活中体会1公顷的大小。板书设计认识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认识公顷(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许庆华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认识平方千米授课时间教学点1、 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掌握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 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掌握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利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重点: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难点: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学流程及导语一、 情境导入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吗?(约为960万平方千米)那我们所在的省面积又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2、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二、三学(新知学习)(一)自学(头一天预习 第35页)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35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自行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进行疑问交流。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二)合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三)展学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发现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结果记录下来。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根据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km2)作单位。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三、三练(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练习辅导) 1、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3、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课时通过较多的练习和引导,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灵活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的换算,并将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的运用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板书设计认识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km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线段、直线、射线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经历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难点:区分线段、直线、射线。教学流程及导语一、导入 教师:1969年8月,科学家用巨大的激光器向月球发送了一束激光线,这束光走了38万千米到达月球。想象一下,这束光线如果没有月球的阻挡,它将会怎样?(一直走下去) 教师:在数学上也有这样的现象,想象一下,如果一条线两端无法延伸,那是什么图形?如果一条线的一端无限延伸,那是什么图形呢?如果两端都无限延伸,又是什么图形呢?二、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3839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自行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进行疑问交流。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三、练习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区别与联系。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结果记录下来。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归纳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和联系:名称区别联系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直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两个端点,有限长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五、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六、课后小结本课时通过较多的练习和引导,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灵活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的换算,并将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的运用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板书设计名称区别联系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直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两个端点,有限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1、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2、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角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39页。教学目标1、认识角和角的构成,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经历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重难点重点:认识角和角的构成,掌握角的表示方法。难点:建立角的正确观念。教学流程及导语一、导入 教师拿两个小激光发射器,将两个激光发射器的头重叠起来,打开开关,演示:射出光线的端点重叠在一起,同学们来看看是什么? 教师:老师现在就来揭示答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角。二、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39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自行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进行疑问交流。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三、练习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区别与联系。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结果记录下来。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归纳总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店叫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两条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五、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六、课后小结本课时的重点是掌握角的定义、各部分名臣和表示方法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板书设计角 边 1 顶点 边教学反思 本课时集中提炼、学习角的知识,掌握角的形成、角的表示方法等,基本建立起对角的敏感,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案)备课组长杨自茹主备人签名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角的度量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及符号“”。2、掌握量角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重难点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难点:量角器测量量角的读数方法。教学流程及导语一、导入 出示三种倾斜角度不同的椅子图片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要制作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倾斜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041页,学完后完成“自主练习”相关联系,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自行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进行疑问交流。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或稍后进行课堂释疑。三、练习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掌握借助工具或是已知条件得出角的度数。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结果记录下来。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1)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2)线重合,量角器的0 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3)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五、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六、课后小结本课时学习的是角的度量。要熟记测量角的步骤,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下才不容易出错。板书设计角的度量1 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线重合,量角器的0 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第三步: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