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40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研究生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要求掌握丰富扎实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灵活应用掌握的知识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或其他工作;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本学科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科教事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学专业知识、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素养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中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骨干,以及其他教育教学的管理人员。二、学科专业1.教育学原理2.课程与教学论3.教育史4.比较教育学5.学前教育学6.高等教育学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期一般不超过1年。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和导师小组全面负责,实行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课程学习以系统讲授为主,讨论、自学、教育调查、作业(论文)为辅,采取重点辅导、讲座以及任课教师指定参考文献、书目,学生学习阅读后写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严把教学质量关,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介绍本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和研究动态,结合研究生的特长和个性因材施教。研究生在读期间须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六、学位(毕业)论文本学科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时间不少于1年,并鼓励研究生尽早介入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的基本文献,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选择本学科内有重要学术价值、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政治决策提供借鉴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开题前应由学生申请,导师负责进行开题报告,报告通过后进入正式的论文研究与撰写阶段。论文应在本学科研究的某一问题或方法上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本学科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组织答辩,通过答辩后,经学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周学时总学时数学分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是否学位课考核方式必修课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2363政法学院学位课考试马列经典原著选读一236政法学院学位课考试第一外国语一、二41444外语学院学位课考试基础理论课(不少于9学分)教育学原理一2362焦瑶光 教 授刘旭东 教 授学位课考试教育心理学二2362杨 玲 教 授学位课考试SPSS二2362周爱保 教 授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2362安雪慧 副教授孙百才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专业课(不少于6学分)区域教育理论与实践二2362焦瑶光 教 授学位课考试教育哲学三2362刘旭东 教 授学位课考试教育原理专题讲座二2362刘旭东 教 授学位课考试教学论二2362李瑾瑜 教 授学位课考试课程论三2362王 鉴 教 授学位课考试教学评价理论三2362许洁英 教 授学位课考试中外教育名著选读三2362张学强 教 授王兆璟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教育史研究动态三2362张学强 教 授学位课考试教育问题史三2362黄学溥 教 授学位课考试比较教育方法论三2362蔡宝来 教 授学位课考试比较教育专题研究三2362姜 峰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教育思想与理论的国际比较四2362蔡宝来 教 授学位课考试儿童发展理论二2362郑 名 教 授学位课考试幼儿园课程与改革三2362魏新民 教 授学位课考试学前教育原理三2362王冬兰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国别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三2362安 心 研究员学位课考试教育管理学三2362金东海 教 授学位课考试高等教育原理三2362张俊宗 教 授学位课考试英语教学论一2362俞 婷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普通语言学(英语)一3543靳 琰 教 授武和平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外语教育文献导读一2362赵登明 教 授学位课考试第二语言研究方法三2362蔡兰珍 副教授高育松 讲 师学位课考试俄罗斯文化一3543王亚民 教 授学位课考试俄语语义学二3543王亚民 教 授学位课考试普通语言学(俄语)一2362王运芳 讲 师学位课考试俄语修辞学三3543外教学位课考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一3543靳 健 教 授学位课考试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二3543靳 健 教 授学位课考试比较语文教学研究三3543靳 健 教 授学位课考试语文教学流派研究四3543石义堂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语文课程评价研究一3543李金云 讲 师学位课考试物理教学论二3543卢飞麟 教 授学位课考试普通物理专题研究三2362郎 和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二2362何述平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高等量子力学一3543贾多杰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物理学中的群论一3543陈宏善 教 授学位课考试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一3543王丽萍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高等有机化学一3543付正生 教 授学位课考试化学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二3543王丽萍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高等无机化学二3543宋玉民 教 授学位课考试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三3543魏艳玲 讲 师学位课考试数学方法论一3543吕世虎 教 授学位课考试数学教育学原理二3543孙名符 教 授学位课考试数学学习心理学二2362傅 敏 教 授学位课考试经典数学一2362张定强 教 授学位课考试生物教学论与教育技术一2362黄爱仑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三3543龚大洁 副教授牛世全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人体科学二3543俞诗源 教 授学位课考试环境生物学三2362宁应之 副教授考试地理教学论四3543赵生龙 讲 师学位课考试现代自然地理学三3543张 勃 教 授张明军 副教授学位课考试现代人文地理学三3543王录仓 教 授张志斌 教 授学位课考试地理信息系统三3543地环学院考试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四2+2723地环学院考试历史教学论一3543姬秉新 教 授学位课考试历史教育学二3543姬秉新 教 授学位课考试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三3543姬秉新 教 授学位课考试中学历史教学技能研究四3543姬秉新 教 授学位课考试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中外教育论著选读三2362焦瑶光 教 授考试德育论二2362毛乃佳 副教授考试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三2362杨 军 副教授考试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四2362刘旭东 教 授考试课程论三2362吕国光 副教授考试教育原理专题研究四2362王文岚 副教授考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三2362李瑾瑜 教 授考试课堂研究理论与方法四2362王 鉴 教 授考试比较教学论四2362许洁英 教 授考试教学思想发展史四2362杨中枢 副教授考试中国教育哲学史四2362张学强 教 授考试外国教学思想史四2362王兆璟 副教授考试西方哲学史四2362蔡宝来 教 授考试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四2362姜 峰 副教授考试学前教育评价研究四2362魏新民 教 授考试儿童发展评价与研究三2362郑 名 教 授考试当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四2362王冬兰 副教授考试中外教育史专题研究四2362黄学溥 教 授张学强 教 授王兆璟 教 授考试中外高等教育名著选读四2362安 心 研究员考试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四2362张俊宗 教 授考试心理语言学二3543武和平 副教授考试翻译通论一3543杨 寅 副教授考试语言学习理论三2362武和平 副教授考试语言测试理论三2362武和平 副教授考试现代外语教育技术二2362王 琦 副教授考试外语教师教育三2362凌 茜 副教授考试基础教育外语课程与教学研究三2362武和平 副教授刘全国 讲 师考试高级俄语写作一2362王亚民 教 授考试俄语翻译与赏析二3543王亚民 教 授考试俄语语用学二2362外教考试中国文化概论三2362邸小霞 讲 师考试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二3543外教考试俄语教学论三2362王运芳 讲 师考试文学艺术教学研究二2362龚喜平 教 授考试语言文字教学研究三2362戴 丽 副教授考试审美文化教学研究四2362雷恩海 教 授考试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三2362郎 和 副教授考查物理教育专业英语二2362郎 和 副教授考查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四2362黄永丰 高级教师考查化学教育专业英语一2362宋玉民 教 授考查化学文献二2362胡雨来 教 授 考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三2362王丽萍 副教授考查化学史与化学教育三2362何晓燕 讲 师考查中学化学教材比较研究四2362魏艳玲 讲 师考查化学奥赛研究四2362莫尊理 教 授考查比较数学教育三2362孙名符 教 授考试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三2362吕世虎 教 授考试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四2362孙名符 教 授考试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五2362张定强 教 授考试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研究四2362吕世虎 教 授考试生理心理学三2362侯天德 副教授考试分子生物学三2362曾家豫 副教授考试环境教育学四2362刘左军 副教授考试生物进化论四2362孙 坤 教 授考试跨文化生物教育研究四2362马瑞君 副教授考试健康教育四2362张德禄 副教授考试生物信息学四2362马正学 副教授考试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四2362地环学院考试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四2362地环学院考试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四2362地环学院考试初中历史新课程研究一2362姬秉新 教 授考试高中历史新课程研究二2362姬秉新 教 授考试中学历史学习能力研究三2362外请考试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四2362外请考试实践环节科研实践参与学术调研1次,以撰写调研报告为考核依据(1学分)协助导师完成科研项目申请书1份,以导师签字的项目申请书为考核依据(1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总 学 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旭东 教授 焦瑶光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课程论文或笔试适合专业:教育学所有学科专业补修课程:中外教育思想史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讲 教育学概述第二讲 教育思想的发展历史第三讲 教师去理论化现象与教育学原理第四讲 对教育概念的阐释第五讲 对“现代”教育的批判第六讲 教育与人的发展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著,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3.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课程价值取向研究,刘旭东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编制人:刘旭东审核人:焦瑶光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杨玲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教育学所有学科专业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专题一 当代教育心理学现状与发展研究专题二 学习的基本理论专题三 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应用专题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性学习观专题五 智力及多元智力理论参考书目:1.教育心理学,潘菽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2.教育心理学纲要,韩进之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德儒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教育心理学,张承芬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安雪慧 副教授 孙百才 副教授教学方式:本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整个教学安排分为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调查实践、撰写科研报告等部分。其中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讨论共安排两次,科研报告将按教材的学习进度布置,在期中和期末各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6000字。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学习成绩由考试、考勤和撰写科研报告三部分的成绩综合而成。考试占总成绩的50%,考勤占总成绩的10%,撰写科研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40%,要求每一位学生按照安排完成规定的撰写内容。适合专业:教育学所有学科专业补修课程:教育统计学、教育实验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课程的重点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难点是各种方法的具体选择和运用,还有问题的选择。在各种研究方法中,又以实验研究法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影响实验内、外在效度的因素分析,以及各种实验设计的模式。参考书目: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美)梅雷迪斯D. 高尔等著,许庆豫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教育研究导论,(美)C. M. Charles著,张莉莉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马云鹏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6.教育科研中的量化,佟庆伟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7.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李秉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编制人:孙百才 审核人:安雪慧课程名称:区域教育理论与实践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焦瑶光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见习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教育学原理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区域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 区域基本理论第四章 区域经济与区域教育第五章 区域政治与区域教育第六章 区域文化与区域教育第七章 区域人口与区域教育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区域教育第九章 区域教育规划第十章 区域教育预测区域教育第十一章 区域教育评价参考书目:1.区域教育学,焦瑶光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教育经济学,李承武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编制人:焦瑶光审核人:刘旭东课程名称:教育哲学总 学 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旭东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课程论文或笔试适合专业:教育学原理补修课程:中外教育思想史、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讲 教育哲学概述第二讲 教育哲学在20世纪的演进第三讲 教育与人的本质第四讲 教育目的研究第五讲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第六讲 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参考书目:1.现代西方教育哲学,陆有铨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课程价值取向研究,刘旭东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躁动的百年,陆有铨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编制人:刘旭东审核人:焦瑶光课程名称:教育原理专题讲座总 学 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旭东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案例研讨、讨论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教育学原理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 专题一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专题二 教育的历史变迁专题三 教育实践的理论透视专题四 教育与社会发展专题五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专题六 教育制度专题七 教育目的专题八 教育内容专题九 教育活动专题十 教育过程专题十一 教育规律参考书目:1现代教育原理,钱亦石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版2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3教育原理,金一鸣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编制人:刘旭东 审核人:焦瑶光课程名称:教学论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李瑾瑜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教学目的第三章 知识与课程第四章 教学方法第五章 教学关系第六章 教学评价第七章 教学理论第八章 教学原则第九章 教学设计第十章 教学模式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参考书目:1.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教学论稿,王策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3.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徐继存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教学论导论,徐继存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编制人:李瑾瑜审核人:王鉴课程名称:课程论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王鉴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论第二章 课程历史第三章 课程基础第四章 课程理论流派第五章 泰勒原理第六章 课程理论发展第七章 课程管理第八章 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参考书目: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课程理论,施良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3.现代课程论,钟启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4.现代课程论,廖哲勋、田慧生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编制人:王鉴审核人:李瑾瑜课程名称:教学评价理论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许洁英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教学评价的途径与方法第三章 教学评价的模式第四章 课程材料与教学评价第五章 新一轮(1999年至今)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编制人:许洁英审核人:王鉴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总 学 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张学强 教授 王兆璟 副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教育史补修课程:中外教育史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对中外教育名著进行讲解,由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中外教育名著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参考书目:1.教育名著评介(外国卷),李明德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编制人:张学强审核人:王兆璟课程名称:教育史研究动态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张学强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教育史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介绍中外教育史研究与发展的最新情况与动态,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教育史研究的现状,掌握中外教育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动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进行教育史研究的学术平台,促进学生良好学术研究品质的形成。编制人:张学强审核人:王兆璟课程名称:教育问题史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黄学溥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教育史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以教育问题为脉络,评价与分析中外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了解和掌握人类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轨迹,评介中外教育制度实施与发展的利弊得失,总结中外教育制度与实践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提示中外教育制度与实践发展的规律。参考书目:1.教育问题史,布鲁巴克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西方教育的历史与哲学基础,佛罗斯特著,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编制人:黄学溥审核人:张学强课程名称:比较教育方法论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蔡宝来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比较教育学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比较方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第二章 康德尔德比较方法论第三章 埃德蒙金的比较方法论第四章 霍尔姆斯的比较方法论第五章 比较的生态背景第六章 比较的原则第七章 比较的基本方法第八章 比较的辅助方法参考书目:1.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近代、现代卷),张瑞蕃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比较教育导论,顾明远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埃德蒙金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编制人:蔡宝来审核人:姜峰课程名称:比较教育专题研究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姜峰 副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比较教育学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制度与教育理论的发展现状、动态或趋势,并对各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流派、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求中外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启示,从而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参考书目:1.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近代、现代卷),张瑞蕃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比较教育导论,顾明远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比较教育学史,王承绪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比较教学论,吴文侃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编制人:姜峰审核人:蔡宝来课程名称:教育思想与理论的国际比较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四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蔡宝来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比较教育学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评价和分析中外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制度及教育实践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了解和掌握人类教育理论、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轨迹,比较中外教育制度实施与发展的利弊得失,总结中外教育理论、教育制度与实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中外教育理论、教育制度与实践发展的规律,预测其继续发展的趋向。参考书目:1.国际教育展望,瞿葆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英法美德前苏联日本教育改革,瞿葆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3.战后国际教育研究丛书,顾明远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亚洲“四小龙”教育研究丛书,顾明远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5.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近代、现代卷),张瑞蕃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编制人:蔡宝来审核人:姜峰课程名称:儿童发展理论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郑名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学前教育学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单元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 儿童发展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单元 儿童认知发展与研究 第四章 皮亚杰理论的进展 第五章 婴儿认知发展研究 第六章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研究第三单元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研究 第七章 性别角色与性别差异 第八章 攻击行为与利他行为参考书目:1.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编制人:郑名 审核人:王冬兰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与改革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魏新民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系列作业适合专业:学前教育学补修课程: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讲 课程理论概述第二讲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性第三讲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领域第四讲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第五讲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设计第六讲 当代西方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第七讲 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与改革动向第八讲 幼儿园课程改革参考书目:1.现代课程论,钟启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课程理论,施良方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学前教育课程论,石筠弢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幼儿园课程,朱家雄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编制人:魏新民 审核人:郑名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原理总 学 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王冬兰 副教授教学方式:专题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学前教育学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讲 百年中国学前教育第二讲 儿童观的演变与学前教育第三讲 儿童与教育第四讲 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五讲 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 第六讲 学前儿童的游戏(机动)第七讲 学前儿童的课程(机动)第八讲 学前教育活动(机动)参考书目:中文:1.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儿童教育新论,刘晓东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学前教育学,虞永平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学前教育原理,卢乐山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英文:1. The restoration learning. Bestor, A. New York: AlfredA.knopf,19562. Teacher as curriculum evaluators. Devis, E. Sydney: George Allen & Unwin,19803. Curriculum Planning: A new approach (6thed). Hass, G, & Parkay, F W. Newton, MA: Allyn & Bacon,19934. The whole child developmental education for the early years. Hendrick, J. Macmillan, Inc,19925. Some recent Spencer studies: Academic environments in early childhood: Challenge or pressure? Hyson, M. C. & HirshPasek, K.A. The Spencer Foundation Newslettet, 5 (1), 2-3,19906. Inequality, a reassessment of the effort of family and a schooling in America. Jencks, C., et al. New York: Harper & Row,1973编制人:王冬兰审核人:郑名课程名称:国别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安心 研究员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研究报告适合专业:高等教育学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第三章 高等学校的本科生教学管理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与管理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与管理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师资管理第七章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参考书目:1.比较高等教育,谢安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2.高等教育管理,母国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3.比较高等教育教程,符娟明主编,原子能出版社,1990年6月版4.比较高等教育,符娟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版编制人:安心审核人:张俊宗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金东海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课程论文、案例讨论适合专业:高等教育学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教育管理概述第二章 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三章 教育管理系统论 第四章 教育管理职能论 第五章 教育管理计划论 第六章 教育管理组织论 第七章 教育管理决策论 第八章 教育管理激励论 第九章 教育管理沟通论 第十章 教育管理领导论参考书目:1.现代教育管理论,黄志成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教育管理学,陈孝斌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中央教科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4.教育组织行为学,美罗伯特欧文斯著,孙绵涛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编制人:金东海 审核人:安雪慧课程名称:高等教育原理总 学 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张俊宗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课程论文、案例讨论适合专业:高等教育学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属性第二章 高等教育价值观(包括高等教育的价值、目的、功能、作用和任务等)第三章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关系)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标、教育质量观、教育途径、师生关系等) 第五章 其他关于高等教育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如高等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终身化、国际化和学术自由等)参考书目:1.高等教育原理,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高等教育原理,张永青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3.高等教育学,教育部人事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高等教育学,薛天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编制人:张俊宗 审核人:安心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总 学 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外语学院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俞婷 副教授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合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英语教学论方向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1. Introduction 2.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4.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5. Human learning 6.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1)7.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2)8. Language, culture and thought9. Contrastive analysis, interlanguage and error analysis 10.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1)1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2)12.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1) pronunciation, grammar, and vocabulary Week 13.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2) listening, speaking14.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3) reading and writing15. Language testing 16. Review教学要求:1.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代表性理论著述的研读,掌握第二语言学习机制的相关理论,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演变、主要流派、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好理论基础。2.探讨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高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参考书目:1.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Stern, H. H.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rown, H. D.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3.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Brown, H.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