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离生活并不遥远.doc_第1页
历史离生活并不遥远.doc_第2页
历史离生活并不遥远.doc_第3页
历史离生活并不遥远.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离生活并不遥远从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实例说起道口铺中学 宋海珍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当今的历史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将现实生活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只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造成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不仅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无益于学生个体人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当今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使学生在两者的完美结合中产生深沉的历史感和鲜活的时代感,真正实现学史使人明智的目的,让学生意识到历史离生活并不遥远。下面我就以我的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实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如何将历史与现实有效联系在一起的:兴趣导入:讲课伊始,我首先谈到近日以来每个中国人都异常关心的“钓鱼岛问题”,话一出口,同学们群情激奋,纷纷发言。平常最不爱学习的王传博说:“日本人真不要face,80年前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打败了还来抢中国的地盘,他们真是太猖狂了。”最爱冲动的郑一洁大喊:“抵制日货,向日本人开火,让他们看看咱们中国人不是好惹的!”一向最稳重的乌月华也抢着说:“日本人太贪婪了,他们垂涎咱们钓鱼岛的丰富资源想据为己有吧。”下面还有许多同学纷纷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看到同学们那张张因愤怒而通红的小脸,我趁热打铁,说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日本现在是一头凶猛的狮子,但是在19世纪中期,中国被英国叩开国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日本也是列强侵略的对象,为什么日本会变成一头凶猛的狮子,这就要从我们今天要讲的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说起了。”这样学生就带着浓厚的探索欲和我一同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了。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进行的:一、探源日本(一、)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背景,思考以下问题: 1、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封建社会) 2、幕府政府对内、对外实行什么政策?(封建专制等级制度、闭关锁国) (二、)老师以抢答的方式考考大家: (“维新前的日本知多少?”) 1、谁取代天皇掌握着日本的实权?(将军/幕府) 2、本质上天皇与幕府是合作还是对立的关系?(对立)(矛盾一:天皇PK幕府) 3、谁最先叩开日本的国门?(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 4、日本面临着什么样的民族危机?(沦为殖民地) (矛盾二:日本PK列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历史潮流时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发展。因此日本与列强较量时只能处于被侵略的地位,形成了日本与列强之间的民族矛盾: (内外交困,内忧外患) 5、从材料中你能看出日本统治危机的根源吗?(封建幕府统治) 师结:因此变革幕府是日本摆脱统治危机的唯一出路。那谁有能力担当变革封建幕府的历史使命呢?(学生分析:天皇是幕府的傀儡,没有武装,单枪匹马无法担此历史重任;农民虽然人数很多,但他们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能力有限;新兴资产阶级实力较弱,人数少且没有武装;武士是幕府的武装,有较强的作战能力,此时对幕府的痛恨已经到了“恨主如仇”的地步,反抗意识非常强烈,而且向资产阶级转化,与资产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武士最有能力担当变革封建幕府的重任,因此开始了一场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二、认识“明治维新” 过渡:1868年由资产阶级改革派支持的明治政府开始了一场以“变法图强”“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明治维新,最终带领日本人民走出了濒临亡国、内外交困、内忧外患的困境!我们再看“维新”,认识“维新” 问题:(1)你知道日本这次学习的对象是谁吗?(欧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学习的内容涉及哪些领域呢?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生活 文化教育 (3) 列表归纳 领域 措施 政治 废藩设县 天皇拥有实权 废除身份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警察制度 经济 殖产兴业 允许土地私有与买卖,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社会生活 文化教育 提倡“文明开化”政策 实行义务教育 法律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从表格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明治政府在政治领域规定“天皇拥有实权”,在法律上“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三、评价“明治维新 ” 明治政府实施的这些措施能否解决封建幕府遗留的问题呢?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天皇没有实权的问题政治上赋予“天皇实权”,并且1889年通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日本开始了有限的宪政统治即天皇专制制度。 新兴资产阶级在产品流通上的问题废藩设府、县。(藩国的藩主是世袭制,并且拥有武装,对中央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新设立的府和县的长官是由中央直接任命,需对中央负责,中央可以随时流动,不会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这样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府的统治,同时政府统一了国内市场,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实力。我们以三菱公司为例,看殖产兴业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巨大飞跃。(增强了工商业者的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初步实现了日本的工业化,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提高了与西方列强抗衡的能力,为摆脱民族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 农民生活穷困潦倒的问题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在全国统一征收地税。(农民获得土地,而且负担减轻,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民可以任意支配土地。包括决定耕种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可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料。包括可以出售土地后的农民可以去工厂里工作,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 ) 与列强抗衡时,强大的军事实力是重要的保障实行征兵制,取代武士袭的兵制(你能借工藤家族的事例,通过比较两种兵制的利弊,谈谈征兵制为何能提高日本抵抗外国侵略的能力?世工藤家族世代注定武士,军队里容易形成集团势力,即使身体素质不行也一定要成为武士,因此大大降低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但现在三兄弟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如强壮的工藤二郎选择去征兵。但仅有强壮的身体未必能选上。因为被征入伍的前提是思想上要效忠政府,使得以后的军队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为了国家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出身贫穷的士兵可以通过战争时立功,改变本人和家族的地位。因此战争中就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综上所述,征兵制不仅为稳定国内统治秩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是日本摆脱民族危机的重要条件之一。) 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各个方面积极学习西方,这就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因此“文明开化”政策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明开化对日本的近代化国家建设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使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也跻身于先进强国之林。 为了实现日本的长久发展,日本明治政府制定了一项长远的政策实行义务制教育(符合全体民众的愿望,使得无论贫富贵贱之人在接受教育的权利面前一律平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同步提高。不到半个世纪,日本就实现了全民教育的普及。带来的影响是深刻和长远的,许多高素质的人才迅速成长,直接促使了日本经济爆发力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批有文化、能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劳动力,能较快地适应新技术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小结: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统治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积极: (1)日本顺应历史潮流,通过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日本崛起的模式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借鉴 消极: (1)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2)日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四、居安思危 过渡: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跻身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但日本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如何用最快的方式来实现赶超呢,日本寻找到这样的一条捷径。 材料一: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制定的政策。分六步:1.吞并台湾2.吞并朝鲜3.吞并满蒙4.吞并中国5.称霸亚洲6.称霸世界。 问:(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寻找到的捷径是? (2)举例说明日本执行大陆政策的行为? 答案:(1)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军国主义道路 (2)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 1876年,日本入侵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占领台湾 1914年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满),之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包括蒙古在内的华北地区。 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最终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下失败。 在和平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依然存在,并蠢蠢欲动,因此作为近邻的中国要居安思危。但我们也不能因日本曾经侵略中国,走军国主义道路而全盘否定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民族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国学习的地方。 五,拓展 你能判断明治维新的性质吗?并教我们你的判断方法 (不能以领导者这一标准来判断性质。不能因为明治天皇是封建的象征,就说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判断性质时看影响以及变革的方式。首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其次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明治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因此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六、小结:改革是富民强国之路。一个国家只有及时学习、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明的精髓,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