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doc_第1页
世界古代史.doc_第2页
世界古代史.doc_第3页
世界古代史.doc_第4页
世界古代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缘家族。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人类婚姻家庭发展史上第一个家庭形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内婚制婚姻关系,按行辈划分。这种婚姻状态的出现是因为生产力极低导致。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在集团内部,人人平等,集体生产,共同消费。2。农村公社。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过渡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形式。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以地域关系结合起来的农村公社,具有两重性,即公有与私有并存。一方面保留着公有制耕地,森林,牧场等均属公有,但耕地定期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另一方面,存在并发展私有制经济,房屋牲畜生产工具私有。一个农村公社基本上是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闭关自守的共同体,它随私有制和阶级的成长而解体。3。氏族公社。以血缘家族结成的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初为母权制,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过渡到父权制。氏族内部禁婚,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产,平均分配,无剥削无阶级。公共事务由族长管理,重大问题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随着金属工具出现和社会生产力提高,私有制和阶级逐渐确立,氏族制度开始解体,形成以一夫一妻制家庭为单位并按地域原则结成的农村公社。氏族公社阶段为世界各民族所必经,其残曾长期留存于阶级社会中。4。军事民主制。即处于父系氏族阶段的部落联盟的管理制度。具有军事和民主两重性,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氏族解体时期的一种上层建筑,是氏族制度向国家制度过渡的政治组织,包括军事首领,议事会,人民大会三种机构。刚开始,人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后由于频繁战争,军事首领权力慢慢扩大最后超过人民大会和议事会,即保存了氏族民主制的因子又有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力的民主与军事的两重性。5。图腾崇拜。是人们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视作与本氏族有某种关系,而将其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的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6。诺姆。汉译州,古埃及称为斯帕特,在埃及象形文字中以大地之上河川纵横为象征,初为若干村社的联合组织。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约有四十个诺姆,各诺姆有自己的图腾,神袛和管理机构,有学者即相同于城邦。随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诺姆成为附属于法老政权的行政单位,统治者成为诺玛克,即州长。7。金字塔。古代埃及和美洲的一种方锥形建筑物,形似汉字金字,故称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是奴隶制帝王的陵墓,其中以古王国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最大,在开罗近郊古萨,约建于公元前27世纪。古美洲金字塔是宗教建筑,塔身为阶梯形,塔顶有庙宇。墨西哥特奥帝瓦坎城的太阳金字塔,始建于公元1世纪,是美洲现存金字塔中最大的。8。埃赫那吞改革。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是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以法老为代表的王权和阿蒙僧侣的大奴隶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展开的,史称宗教改革,但不是纯粹的宗教性改革,而是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不仅打击了阿蒙神庙僧侣集团的保守势力,而且在政权,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上具有革新的性质。阿蒙霍特普四世最初是恢复对古老拉神的崇拜来对付底比斯的阿蒙神,为拉神建造神庙,宣布只有太阳神阿吞才去全国唯一该崇拜的神,创立了宇宙间唯一该崇拜的神阿吞神教,并强力推行。他封闭阿蒙神庙及其他神庙,驱逐其祭司,没收其财产,在底比斯和外地建造阿吞神庙,并奉献田产财物,同时自己更名为埃赫那吞。为彻底摆脱阿蒙神庙影响,在底比斯北部希尔摩城附近另立新都,取名为埃赫塔吞。为推行新教,还编写了许多歌颂阿吞的诗歌。9。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进军巴勒斯坦,次年攻陷耶路撒冷,拆除城墙,焚毁神庙,灭了犹太王国,并将犹太王国大部分居民,共计五万余人,挟至巴比伦进行奴役,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犹太人得以回到巴勒斯坦,重建耶路撒冷。10。贝希斯敦铭文。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记述镇压各地起义的石刻。贝希斯敦位于埃克巴坦纳以西,石刻高八米六,宽十五余米,包括浮雕和铭文两部分,浮雕刻有大流士等贵族及所俘九个暴动者首领雕像,铭文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体刻成,记载公元前六世纪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塔政变和各地起义,以及他夺得王位经过的事迹。此时刻是波斯帝国的重要文献,是研究古波斯帝国历史的珍贵资料。11。哈拉巴文明(印度文明)。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许多城镇和村落,其中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城最大,所以称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古代文明为哈拉巴文明。哈拉巴文明阶段,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较为发达,与西亚等地有贸易往来。哈拉巴文化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两城为代表。居民贫富分化明显。文字出现,文字绝大数保存在陶,石,象牙制成的印章上。哈拉巴文化属于早期奴隶制城邦文化,这种文化大约从公元前十八世纪可能由于外族入侵趋于衰落。12。吠陀。印度上古时期一些文献的总称,在印度历来被成为圣典。吠陀本义是知识,学问,原系雅利安人祭司祭神用的颂歌,经文和咒语的汇编,也是雅利安人古老的文学作品。吠陀的四部本集是: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达婆吠陀,统称吠陀本集,后来转化为对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经典的总称。13。吠陀时代。指印度成立吠陀圣典的时代,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西元前1500900,此一时代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其间经典为梨俱吠陀。后期:西元900前600,为后期吠陀时代,出现的经典是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达婆吠陀三部。14。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多利亚人侵入希腊半岛,消灭了阿卡亚人的城邦,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使正在解体中的氏族部落制度在爱琴海重新占据统治地位,因而希腊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短暂的,局部的曲折,即重新由氏族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这一时期留下唯一一部重要文献荷马时代,故称为荷马时代。15。爱琴文明。又称爱琴海文明。公元前30002000年代,分布于爱琴海区域的欧洲最古老文化。其中心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故又称克里特 迈锡尼文明(公元前2000-1200)。克里特最古老文化属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年代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出现了象形文字,原始公社开始解体。公元前2000年为青铜器时代,属奴隶社会,出现了线形文字。16。科林斯会议。公元前337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斯巴达没有参加),会议决定,希腊境内实现和平,建立永久联盟,组成同盟会议,马其顿是同盟首领,禁止重分土地,禁止取消债务和禁止解放奴隶,由马其顿领导希腊城邦远征波斯。科林斯会议确立了马其顿在希腊的统治地位,标志希腊古典时代的结束。17。十二铜表法。也叫十二表法。公元前449,罗马奴隶制国家颁布的法律因刻在十二铜表上而得名。公元前390年毁于高卢人的入侵,全部失传,只能从古代著作中略见梗概。此法在维护私有制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在所有权,财产继承,债权债务和刑法,诉讼等方面有相应规定。对贵族的专横也做了初步限制,是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古罗马成文法典。18。米兰赦令。公元前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意大利米兰城颁发的赦令,宣布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移民,发还没收的教会财产。赦令承认了基督教合法地位,通常以此作为罗马帝国由迫害基督教改为利用基督教的标志。19。隶农制。从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是古代罗马的一种土地剥削和人身依附制度。隶农初指奴隶社会占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或殖民地的移民。到帝国时期,指依附于大地主的佃耕者,隶农要向大地主交纳租赋负担劳役,连同土地一起出卖,是奴隶社会内部的封建因素。20。路卡会议。古罗马前三头同盟期间的一次会议。公元前56年,凯撒,庞培,克拉苏“三头”在伊拉里亚北部的路卡城举行会晤,旨在平衡三头间的权力矛盾,会议规定恺撒所在高卢总督一职,续任五年;庞培和克拉苏出任叙利亚,任期五年。协议暂时修补了三头同盟的裂痕。21。采邑制。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公元前八世纪上半叶,查理 马特开始推行,即封主在赏赐亲属和封建贵族时,连同居住土地的农民一起赏给受封者,但条件是领受者必需效忠国王,交纳贡赋,战时提供兵源和服兵役等义务。采邑终身占有,受邑者死亡,采邑归还封主。公元9世纪后,随着封建关系发展,采邑逐渐成为世袭领地。22。凡尔登条约。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长期内战,在凡尔登签订的划分土地的条约。规定,长孙罗退耳承袭皇帝称号,并分得意大利以及莱茵河和罗纳河。秃头查理分得莱茵河以西称法兰克王国,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这次划定大体确定了意法德三国的情形。23。特恩权。中世纪欧洲封建领土在其领域内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公元9世纪后,采邑逐渐成为世袭领地,领主争取了领地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等权力。国王被迫通过赐封的形式给予法律上的承认,领主据此禁止国王官吏进去领地行使职权。即所谓的特恩权,领主利用特恩权强化对农奴的经济剥削和镇压。12.13世纪,英,法等国随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领主的特恩权逐渐衰落。24。模范国会。1295年爱德华一世主持召开了教会封建主,世俗贵族,每郡两名骑士,每城两名市民参加的议会。这次议会特点是安排贵族和主教在一起开会,骑士和市民在另一地点开会。这次议会的组成和职能成为后世的楷模,故称模范国会。25。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统治阶级和天主教会的御用哲学,其诞生是为古代的哲学维护封建制度,保护基督教的理论体系,产生于11世纪,13世纪达到顶峰,14世纪以后逐渐没落。经院哲学是用古代哲学理论论证基督教教义,使其更加理论化,思辩化,它轻视经验,反对实践,是从既定的教条中演绎出空洞的结论,是哲学化的神学唯心论体系。在其范围内有唯名论和唯识论的斗争,这两个斗争是派别斗争,但也是社会内部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因此具有重要意义。26。黄金诏书。因上面盖有金色印玺被成为黄金诏书。1356年,神圣罗马帝国在纽伦堡和梅斯举行帝国公议上通过,然后由德皇查理四世颁布的一项诏书。内容是:正式确认皇帝由七大选侯选举产生。选举会议在帝位空悬三个月内,由美因兹大主教召集,会议地点在法兰克福,候选人以多数票当选,诏书还确认选侯在其领地内享有司法,铸币,采矿,征税等特权。为了诸侯利益,诏书禁止城市结成同盟,它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强了诸侯贵族的统治,使封建割据合法化,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此诏书也失去了意义。27。卡诺莎晋见。卡诺莎为意大利北部城堡,1076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同教皇格力高利七世争夺教会特权,被教皇革除教籍并废黜帝位。1077年,亨利到教皇驻地卡诺莎城堡请罪。据记载,亨利身批罪衣冒雪立于门外哀求三天,才得以接见,让他吻了教皇的靴子才给他恢复教籍。28。阿维农之囚。1308-1377年,法国国王强制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地区,并受法国国王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14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王权日益加强,开展了与罗马教廷争夺霸权斗争,法国腓力四世因捐税问题同教皇发生了严重冲突。1303年,教皇尼法斯八世死后,在法王压力下,选举法国波尔多大主教贝尔托郎 特哥为教皇,称克力门五世。1308年,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阿维农,以后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并受法王控制。1377年,教廷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继续存在。29。自由大宪章。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法律文献,是封建贵族强加于国王的封建文件。13世纪约翰在封建领主,教皇,骑士和平民共同压力下,被迫于1215年签署。共63条,用拉丁文写成。主要精神是限制王权,保障封建领主和教会特权以及平民骑士的某些利益。16世纪后,被英国资产阶级利用成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和权利法案,人身保护法等一起作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文件。30。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封建贵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也称蔷薇战争。因兰加斯特家族的族徽是红玫瑰,约克家族的族徽是白玫瑰,所以称为红白玫瑰战争。前者代表的是经济落后的西北大贵族的利益,后者代表的是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结果王位由兰加斯特家族转入约克家族。战争使国家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饱经灾难,旧贵族在战争中被残杀殆尽,为以后都铎王朝的统一国家的出现扫清道路。31。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德意志新教诸侯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缔造的和约。1555年9月在奥格斯堡签订,规定:承认各邦诸侯拥有决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力,即所谓的“教随国定”原则,确定路德宗教的合法地位,1552年帕骚条约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