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2002 对象的基本特性.doc_第1页
AutoCAD 2002 对象的基本特性.doc_第2页
AutoCAD 2002 对象的基本特性.doc_第3页
AutoCAD 2002 对象的基本特性.doc_第4页
AutoCAD 2002 对象的基本特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 对象的基本特性 第9章对象的基本特性学 习 要 点 线型和线宽的概念和设置 颜色的概念和设置 图层的概念和设置 使用图层操作命令9.1 线型与线宽在前面章节的实例中曾使用过线型与线宽来设置对象的特性,下面详细介绍AutoCAD中线型和线宽的概念和作用。9.1.1 线型的概念与应用1. 线型的概念线型(Linetype)是点、横线和空格等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而形成的图案,复杂线型还可以包含各种符号。如果为图形对象指定某种线型,则对象将根据此线型的设置进行显示和打印。2. 线型的种类当用户创建一个新的图形文件后,通常会包括如下三种线型:(1) “ByLayer(随层)”:逻辑线型,表示对象与其所在图层的线型保持一致。(2) “ByBlock(随块)”:逻辑线型,表示对象与其所在块的线型保持一致。(3) “Continuous(连续)”:连续的实线。当然,用户可使用的线型远不只这几种。AutoCAD系统提供了线型库文件,其中包含了数十种的线型定义。用户可随时加载该文件,并使用其定义各种线型。如果这些线型仍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则用户可以自行定义某种线型,并在AutoCAD中使用。关于线型的定义详见第32章。3. 线型的设置用户可通过“linetype”命令来进行线型设置,该命令的调用方式为:工具栏:“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菜单:【Format(格式)】【Linetype(线型)】命令行:linetype(或别名lt、ltype、ddltype)调用该命令后,系统将弹出“Linetype Manager(线型管理器)”对话框,如图9-1所示。该对话框中各项的具体说明如下:(1) “Linetype filters(线型过滤器)”:确定哪些线型可以在线型列表中显示,具体包含“Show all linetypes(显示全部线型)”、“Show all used linetype(显示全部已使用线型)”和“Show all Xref dependent linetypes(显示全部依赖外部参照线型)”。(2) “Invert filter(反向过滤器)”:选择该项后将在线型列表中显示不满足过滤器要求的全部线型。(3) “Current Linetype(当前线型)”:显示当前线型的名称。图9-1 “Linetype Manager”对话框(4) 线型列表:显示满足过滤条件的线型及其基本信息,包括“Linetype(线型)”(即线型名称)、“Appearance(外观)”和“Description(说明)”等。图9-2 “Load or Reload Linetypes”对话框(5) 按钮:如果用户需要使用其他类型的线型,可单击此按钮弹出“Load or Reload Linetypes(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如图9-2所示。该对话框中显示出了当前的线型库文件,以及该文件中定义的全部线型。用户可单击按钮来指定其他线型库文件,并在线型列表中选择所需要的线型,并单击按钮返回。(6) 按钮:删除的线型。注意,“ByLayer(随层)”、“ByBlock(随块)”、“Continuous(连续)”、当前线型、被引用的线型以及依赖于外部参照的线型等不能被删除。此外,该按钮删除的线型定义仍保存在线型库文件中,用户可随时重新加载并使用它们。(7) 按钮:在线型列表中,将选定的线型设置为当前线型。(8) / 按钮:控制是否显示对话框中的“Details(详细信息)”栏。(9) “Details(详细信息)”:用于设置选定的线型的特性,以及附加设置,包括: “Name(名称)”:显示并修改选定线型的名称。注意,“ByLayer(随层)”、“ByBlock(随块)”、“Continuous(连续)”线型以及依赖外部参照的线型的名称不能被修改。 “Description(说明)”:显示并修改选定线型的描述。注意,“ByLayer(随层)”、“ByBlock(随块)”、“Continuous(连续)”以及依赖外部参照的线型的描述不能被修改。注意,在对话框中对线型名称和说明的修改不会影响该线型在库文件中的定义。 “Use paper space units for scaling(缩放时使用图纸空间单位)”:如果选择该项,则AutoCAD将按相同的比例在图纸空间和模型空间显示线型。 “Global scale factor(全局比例因子)”:显示并设置应用于所有线型的全局比例因子。如果该比例因子发生变化,AutoCAD将自动按新的比例对全部线型进行更新。用户可通过“ltscale”命令在提示行中设置该值。 “Current object scale(当前对象缩放比例)”:显示并设置新建对象的线型比例。该比例只对设置后创建的对象有效,而在这之前所创建的对象将不发生变化。对象线型的最终比例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最终比例全局比例因子对象比例因子 “ISO pen width(ISO笔宽)”:该项只有在某个ISO线型被设置为当前线型时才被激活,用于显示和设置ISO线型的笔宽。4. 关于线型应用的几点说明(1) 当前线型:如果某种线型被设置为当前线型,则新创建的对象(文字和插入的块除外)将自动使用该线型。(2) 线型的显示:可以将线型与所有AutoCAD对象相关联,但是它们不随同文字、点、视口、参照线、射线、三维多段线和块一起显示。如果一条线过短,不能容纳最小的点划线序列,则显示为连续的直线。(3) 如果图形中的线型显示过于紧密或过于疏松,用户可设置比例因子来改变线型的显示比例。改变所有图形的线型比例,可使用全局比例因子;而对于个别图形的修改,则应使用对象比例因子。(4) 利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中的线型控件(Linetype Control),可进行如下几种设置: 如果未选择任何对象时,控件中显示为当前线型。用户可选择控件列表中其他线型来将其设置为当前线型。 如果选择了一个对象,控件中显示该对象的线型设置。用户可选择控件列表中其他线型来改变对象所使用的线型。 如果选择了多个对象,并且所有选定对象都具有相同的线型,控件中显示公共的线型;而如果任意两个选定对象不具有相同的线型,则控件显示为空。用户可选择控件列表中其他项来同时改变当前选中的所有对象的线型。说明 “linetype”命令可以透明地使用,也具有相应的命令行形式“-linetype”专家指点 系统变量CELTYPE保存当前线型名。系统变量LTSCALE保存当前全局比例因子。9.1.2 线宽的概念与应用1. 线宽的概念线宽(Lineweight)即对象的宽度,可用于除TrueType字体、光栅图像、点和实体填充(二维实体)之外的所有图形对象。如果为图形对象指定线宽,则对象将根据此线宽的设置进行显示和打印。2. 线宽的种类在AutoCAD中可用的线宽预定义值包括0.00mm、0.05mm、0.09mm、0.13mm、0.15mm、0.18mm、0.20mm、0.25mm、0.30mm、0.35mm、0.40mm、0.50mm、0.53mm、0.60mm、0.70mm、0.80mm、0.90mm、1.00mm、1.06mm、1.20mm、1.40mm、1.58mm、2.00mm和2.11mm等。此外还包括如下几种:(1) “ByLayer(随层)”:逻辑线宽,表示对象与其所在图层的线宽保持一致。(2) “ByBlock(随块)”:逻辑线宽,表示对象与其所在块的线宽保持一致。(3) “Default(缺省)”:创建新图层时的缺省线宽设置,其缺省值是为0.25mm(0.01)。3. 线宽的设置用户可通过“lweight”命令来进行线宽设置,该命令的调用方式为:菜单:【Format(格式)】【Lineweight(线宽)】快捷菜单:在状态栏中按钮上单击右键,选择“Settings(设置)”项命令行:lweight(或别名lw、lineweight)调用该命令后,系统将弹出“Lineweight Settings(线宽设置)”对话框,如图9-3所示。图9-3 “Lineweight Settings”对话框该对话框中各项的具体说明如下:(1) “Lineweights(线宽)”:该列表中显示可用线宽值。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项作为当前线宽;(2) “Current Lineweight(当前线宽)”:显示当前线宽。(3) “Units for Listing(列出单位)”:指定线宽以“Millimeters(mm)(毫米)”或“Inches(in)(英寸)”进行显示。(4) “Display Lineweight(显示线宽)”:控制线宽是否在当前图形的模型空间中显示。(5) “Default(缺省)”:设置“Default(缺省)”项的取值。(6) “Adjust display Scale(调整显示比例)”:设置模型空间中线宽的显示比例。4. 关于线宽应用的几点说明(1) 如果需要精确表示对象的宽度,应使用指定宽度的多段线,而不要使用线宽。(2) 如果对象的线宽值为0,则在模型空间显示为1个像素宽,并将以打印设备允许的最细宽度打印。如果对象的线宽值为0.25mm(0.01)或更小,则将在模型空间中以1个像素显示。(3) 具有线宽的对象以超过一个像素的宽度显示时,可能会增加AutoCAD的重生成时间,因此关闭线宽显示或将显示比例设成最小可优化显示性能。(4) 同线型一样,利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中的线宽控件(Lineweight Control),可进行如下几种设置: 如果未选择任何对象时,控件中显示为当前线宽。用户可选择控件列表中其他线宽来将其设置为当前线宽。 如果选择了一个对象,控件中显示该对象的线宽设置。用户可选择控件列表中其他线宽来改变对象所使用的线宽。 如果选择了多个对象,并且所有选定对象都具有相同的线宽,控件中显示公共的线宽;而如果任意两个选定对象不具有相同的线宽,则控件显示为空。用户可选择控件列表中其他项来同时改变当前选中的所有对象的线宽。(5) 在AutoCAD中将图形输出到其他应用程序,或者将对象剪切到剪贴板上时,将保留对象的线宽信息。(6) 用户也可以用自定义的线宽值打印图形中的对象。参见第17章。说明 “lweight”命令可以透明地使用,也具有相应的命令行形式“-lweight”,使用命令行形式设置线宽时,AutoCAD将会把用户所输入的线宽值舍入到最接近的预定义值。9.2 颜 色在AutoCAD中是通过颜色索引(ACI)的形式来指定颜色。同线型和线宽一样,颜色也具有“ByLayer(随层)”和“ByBlock(随块)”两种逻辑颜色,此外AutoCAD还提供了255种颜色(包括9种标准颜色和6种灰度颜色)供用户使用。在AutoCAD的示例文件中有一个名为“colorwh.dwg”的图形文件,以“颜色轮(Color Wheel)形式给出了全部255种颜色的定义,如图9-4所示。图9-4 AutoCAD颜色轮用户可通过“color”命令来设置当前颜色或对象颜色,该命令的调用方式为:工具栏:“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菜单:【Format(格式)】【Color(颜色)】命令行:color(或别名col、colour、ddcolor)调用该命令后,系统将弹出“Select Color(选择颜色)”对话框,如图9-5所示。该对话框中提供各种颜色选择:(1) “Standard Color(标准颜色)”:标准颜色共有9种,其代码分别为19。其中前7种标准颜色还可用名称进行标识,名称与代码的对于关系见表9-1。表9-1 标准颜色名称与代码的对应关系代 码名 称1Red(红色)2Yellow(黄色)3Green(绿色)表9-1 标准颜色名称与代码的对应关系代 码名 称4Cyan(青色)5Blue(蓝色)6Magenta(紫色)7White(白色)图9-5 “Select Color”对话框(2) “Gray Shades(灰度)”:灰度颜色有6种,代号为250255。(3) “Logical Colors(逻辑颜色)”:包括“ByLayer(随层)”和“ByBlock(随块)”两种。(4) “Full Color Palette(全色调色板)”:显示所有可用的ACI颜色,代码为10249。(5) “Color(颜色)”:显示指定的颜色名称或代码。注意 如果AutoCAD系统的背景色设置为白色,则“White”颜色显示为黑色。利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中的颜色控件(Color Control),可进行如下几种设置:(1) 如果未选择任何对象时,控件中显示为当前颜色。用户可选择控件列表中其他颜色来将其设置为当前颜色。(2) 如果选择了一个对象,控件中显示该对象的所有设置。用户可选择控件列表中其他颜色来改变对象所使用的颜色。(3) 如果选择了多个对象,并且所有选定对象都具有相同的颜色,控件中显示公共的颜色;而如果任意两个选定对象不具有相同的颜色,则控件显示为空。用户可选择控件列表中其他项来同时改变当前选中的所有对象的颜色。说明 “color”可以透明地使用,并具有相应的命令行形式“-color”。9.3 图 层9.3.1 图层的概念为了理解图层的概念,首先回忆一下手工制图时用透明纸作图的情况:当一幅图过于复杂或图形中各部分干扰较大时,可以按一定的原则将一幅图分解为几个部分,然后分别将每一部分按着相同的坐标系和比例画在透明纸,完成后将所有透明纸按同样的坐标重叠在一起,最终得到一副完整的图形。当需要修改其中某一部分时,可以将要修改的透明纸抽取出来单独进行修改,而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AutoCAD中的图层就相当于完全重合在一起的透明纸,用户可以任意的选择其中一个图层绘制图形,而不会受到其它层上图形的影响。例如在建筑图中,可以将基础、楼层、水管、电气和冷暖系统等放在不同的图层进行绘制;而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中,多层电路的每一层都在不同的图层中分别进行设计。在AutoCAD中每个图层都以一个名称作为标识,并具有颜色、线型、线宽等各种特性和开、关、冻结等不同的状态。9.3.2 实例1 图层的创建和使用Step 1 创建图形文件启动AutoCAD 2002系统,打开第2章中创建的实例文件“exam2-1.dwg”,并将其另存为“exam9-1.dwg”;Step 2 创建图层现在根据对象的不同特性来创建图层。选择“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上的图标,系统弹出“Layer Properties Manager(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如图9-6所示,并进行如下设置:(1) 单击按钮,在图层列表中将出现一个新的图层项目并处于选中状态。(2) 设置新建图层的名称为“center”。(3) 确认对话框中显示“Details(细节)”栏,否则单击按钮显示选定图层的细节。(4) 在“Details(细节)”栏中为新建图层进行如下设置。Name(名称):centerColor(颜色):YellowLineweight(线宽):0.00mmLinetype(线型):CENTER重复上一步的操作过程,再创建两个图层,各层设置如下:名 称颜 色线 宽线 型dashedRed0.18mmDASHEDconCyan0.30mmContinuous图9-6 “Layer Properties Manager”对话框完成以上设置后,单击按钮结束命令。打开“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上的图层控件列表,将显示已有的全部图层情况,如图9-7所示。图9-7 图层控件列表Step 3 修改对象特性(1) 选择图形中全部具有“CENTER”线型的对象,并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上的图层控件列表中将其所在图层由“0”层改为“center”层。(2) 选择图形中全部具有“DASHED”线型的对象,并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上的图层控件列表中将其所在图层由“0”层改为“dashed”层。(3) 选择图形中全部具有“Continuous”线型的对象,并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上的图层控件列表中将其所在图层由“0”层改为“con”层。(4) 选择全部对象,并将其颜色、线型和线宽特性均设置为“ByLayer(随层)”。(5) 经过如上操作后,虽然屏幕上所显示的对象看不出变化,但实际上所有的对象都与某个特定图层关联起来,用户可利用图层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实例说明1. 调用图层命令的方式为:工具栏:“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菜单:【Format(格式)】【Layer(图层)】命令行:layer(或别名la、ddlmodes)调用该命令后,系统将弹出“Layer Properties Manager(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参见图9-6。2. 在该对话框中,用户通过设置“Named layer filters(命名图层过滤器)”栏来控制图层列表中所显示的图层项目。类似于“Linetype Manager(线型管理器)”对话框,用户可使用“Show all layers(显示全部图层)”、“Show all used layers(显示全部已使用图层)”和“Show all Xref dependent layers(显示全部依赖外部参照图层)”等过滤器,以及“Invert filter(反向过滤器)”选项,对图层列表的显示设置过滤条件。此外,用户还可以单击按钮弹出“Named Layer Filters(命名图层过滤器)”对话框,根据图层的特性来创建图层过滤器,如图9-8所示。图9-8 “Named Layer Filters”对话框如果用户选中了“Apply to Object Properties toolbar(应用到对象特性工具栏)”选项,则“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中的图层控件列表仅显示与当前过滤器匹配的图层(“0”层除外)。3. 图层用名称(Name)来标识,并具有各种特性和状态:(1) 图层的名称最长可使用256个字符,可包括字母、数字、特殊字符($-_)和空格。图层的命名应该便于用户辨识图层的内容。(2) 图层可以具有颜色(Color)、线型(Linetype)和线宽(Lineweight)等特性。如果某个图形对象的这几种特性均设为“ByLayer(随层)”,则各特性与其所在图层的特性保持一致,并且可以随着图层特性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图层“Center”的颜色为“Yellow”,在该图层上绘有若干直线,其颜色特性均为“ByLayer”,则直线颜色也为黄色。如果用户将图层“Center”的颜色改为“White”后,该图层上的直线颜色也相应显示为白色(颜色特性仍为“ByLayer”)。(3) 图层可设置为“On(关闭)”状态。如果某个图层被设置为“关闭”状态,则该图层上的图形对象不能被显示或打印,但可以重生成。暂时关闭与当前工作无关的图层可以减少干扰,使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工作。(4) 图层可设置为“Freeze(冻结)”状态。如果某个图层被设置为“冻结”状态,则该图层上的图形对象不能被显示、打印或重新生成。因此用户可以将长期不需要显示的图层冻结,提高对象选择的性能,减少复杂图形的重生成时间。(5) 图层可设置为“Lock(锁定)”状态。如果某个图层被设置为“锁定”状态,则该图层上的图形对象不能被编辑或选择,但可以查看。这个功能对于编辑重叠在一起的图形对象时非常有用。(6) 图层可设置为“Plot(打印)”状态。如果某个图层的“打印”状态被禁止,则该图层上的图形对象可以显示但不能打印。例如,如果图层只包含构造线、参照信息等不需打印的对象,则可以在打印图形时关闭该图层。(7) 图层可与打印样式(Plot Style)相关联,关于打印样式请参见第17章。4. 对话框中的“Details(细节)”用于显示和修改选定图层的特性和状态。在该栏左侧部分分别用于确定图层的名称(Name)、颜色(Color)、线宽(Lineweight)、线型(Linetype)和打印样式(Plot Style),而右侧部分各项作用为:(1) “Off for display(显示时关闭)”:用于设置图层的开关状态。(2) “Lock for editing(编辑时锁定)”:用于设置图层的锁定状态。(3) “Do not plot(不打印)”:用于设置图层的打印状态。(4) “Freeze in all viewports(在所有视口中冻结)”:用于设置图层在所有视口中的冻结状态。(5) “Freeze in current viewport(在当前视口中冻结)”和“Freeze in new viewports(在新视口中冻结)”两项只有在图纸空间(Paper Space)中才被激活,关于图纸空间请参见第17章。对于上述各种设置,用户也可以单击图层列表中相应的图标和标识来进行设置。5. 对话框右上角的六个按钮提供了对图层的各种操作:(1) :用于新建图层。如果在创建新图层时选中了一个现有的图层,新建的图层将继承选定图层的特性。如果在创建新图层时没有选中任何已有的的图层,则新建的图层使用缺省设置。(2) :用于删除在图层列表中指定的图层。注意,当前图层、“0”层、包含对象的图层、被块定义参照的图层、依赖外部参照的图层和名为“DEFPOINTS”的特殊图层不能被删除。(3) :将在图层列表中指定的图层设置为当前图层。绘图操作总是在当前图层上进行的。不能将被冻结的图层或依赖外部参照的图层设置为当前图层。(4) / :用于切换“Details(细节)”栏的显示状态。(5) :用于保存当前图形中全部图层的状态和特性,单击该按钮将弹出“Save Layers States(保存图层状态)”对话框,如图9-9所示。图9-9 “Save Layer States”对话框用户需要在对话框中指定一个图层保存状态的名称(例如“save01”),并选择需要保存的图层状态和特性,对于没有选中的项目将不予保存。(6) :用于恢复已保存的图层状态,单击该按钮弹出“Layer States Manager(图层状态管理器)”对话框,如图9-10所示。图9-10 “Layer States Manager”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的“Layer states(图层状态)”列表中显示出了所有已保存的图层状态,用户可对指定的图层状态进行“Restore(恢复)”、“Edit(编辑)”、“Rename(重命名)”和“Delete(删除)”等操作。此外,用户还可以单击按钮,弹出“Export layer state(输出图层状态)”对话框(见图9-11),将指定的图层状态以外部文件(以“.las”为扩展名)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中。同样,用户也可单击“Layer States Manager(图层状态管理器)”对话框中的 按钮弹出“Import layer state(输入图层状态)”对话框,从图层状态文件中提取图层状态信息。说明 对于块引用所使用的图层也可以进行保存和恢复,但外部参照的保存图层状态不能被当前图形所使用。如果使用“wblock”命令创建外部块文件,则只有在创建时选择“Entire D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