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题与解题教学 数学教师的基本功 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石志群 一 背景 波利亚 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 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的训练 单壿教授 解题是一门实践性的学问 学骑自行车 波利亚 学游泳 教师是否有解题的习惯 讲题前是否有研究题目的习惯 教师自己的解题能力如何 选择例题 习题 作业 即选题 的能力如何 如何进行恰当的解题教学 二 选题与构题 好题 适合于教学 的标准 波利亚 如果他把分配给他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操练一些常规运算 那么他就会扼杀他们的兴趣 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 从而错失良机 相反地 如果他用和学生的知识相称的题目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并用一些激励性的问题去帮助他们解答题目 那么就能培养学生对独立思考的兴趣 并教给他们某些方法 单壿 做高质量的数学题 两种题 常规题与非常规题常规题 是基础非常规题 提高能力 发展智力 1 层次性 一是循序渐进 不要追求一次到位 二是逐步过渡 符合学生认知能力 要有足够的基础训练题 如 对数的运算性质 足够多的 直接运用运算性质的问题 让学生熟悉 记忆相关公式 不要一下子就进行综合运用 基础训练宜先进行正面强化 不用负面强化 首因效应 一些错误可以出现之后的反思中纠正 如复合函数的认识 例1 已知f x 2x 3 分别求 1 f 0 f 1 f 1 2 f a f a 1 3 f x f x 1 再变换函数 解决上述问题 例2 已知f x 2x 3 若g x f x 1 求g 1 g 0 g 1 的值 在后继课研究由复合函数求原函数的问题 例1 已知f x 2x 3 求f x2 例2 若f x2 x2 1 求f x 例3 若f x 1 x 5 求f x 例4 若f 1 x 1 x x 求f x 2 典范性即一是具有基础性 从而具有示范性 可以由一题及一类 反映本质 二是可以由一题得一法或多法 建模 波利亚 怎样解题 中的解题表中在 拟订方案 部分中 你以前见过它吗 或者你见过同样的题目以一种稍有不同的形式出现吗 你知道一道与它有关的题目吗 你知道一条可用的定理吗 观察未知量 并尽量想出一道你所熟悉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未知量的题目 这里有一道题目和你的题目有关而且以前解过 你能利用它吗 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 你能利用它的方法吗 为了有可能应用它 你是否应该引入某个辅助元素 如果你不能解所提到的题目 先尝试去解某道有关的题目 你是否想到一道更容易着手的相关题目 一道更为普遍的题目 一道更为特殊化的题目 一道类似的题目 08高考第19 3 三是具有思维策略和思想方法意义即使是最简单的题 其思维过程都应该充分暴露 并且在对思维过程的反思中生成相应的思维策略与思想方法 如前述复合函数问题 两种类型问题之间的互逆关系开启思维的大门 例 2007年江苏第10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第xOy中 已知平面区域A x y x y 1 且x 0 y 0 则平面区域B x y x y x y A 的面积为A 2B 1C 1 2D 1 4 作为复习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例题 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当然 前面还应该有更基础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所示的平面区域 这是一道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的好题 将集B转化为集A 方法是整体代换 基于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的理解 例 2008年江苏第9题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第xOy中 设 ABC的顶点分别为A 0 a B b 0 C c 0 点P 0 p 为线段AO上一点 异于端点 这里a b c p为常数 设直线BP CP分别与边AC AB交于点E F 某同学已正确求得直线OE的方程 1 b 1 c x 1 p 1 a y 0 请你完成直线OF的方程 x 1 p 1 a y 0 这是合情推理的好材料 既是合理的 确实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 同理可得 的情况 这种可得的结果如果并不需要再求一次 其 同理 才有实际价值 从这个方面说 这样的考题实际上也是在教思维 是值得的我们平时选题时充分借鉴的 又是可行的 对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有方法可做 按常规方法求与按结构对称性推都能做到 但思维的深度与高度大有区别 3 可变性即题目具有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一是题目本身可以由简单变复杂 由单一变复合 二是思考的方向具有多向性 便于发散思维 08高考第19题 与教材2 2中习题 教材2 2P84习题2 2第6题 证明 1 3不可能是同一个等差数列中的三项 2007年福建省第21题 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 a1 1 S3 9 3 1 求数列 an 的通项an及前n项的和Sn 2 设bn Sn n n N 求证 数列 b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第 2 题由p q r项成等比数列得 q2 pr 2q p r 0得到 q2 pr 0且2q p r 0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08江苏19题与上题的思维方法完全类同 标准答案中的基本事实可由最后的方程组说明 而通过无理性构造的根源也在本题的题干中 本例同时说明 教师对题目的研究深度是决定学生的能力高度的基础 又如 等差数列中 首项大于0 公差小于0 求其前n项和的最大值问题 一是解法的多样性 二次函数配方法 图像法 转化为项的符号 二是变化 不是等差数列 其前n项和的最值 an an 1 pn q 其前n项和的最值 正项等比数列的前n项之积的最值 和式处理策略 07年福建22题 已知函数f x ex kx x R 3 设函数F x f x f x 求证 F 1 F 2 F n en 1 2 n 2 n N 仿照倒序相加思想 首尾对应相乘 思维反思 怎么想到倒排相乘的 能从题结构获得启示吗 4 全面性逐步完美知识 技能 思想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是知识 公式的应用二是技能 a1 d n an中知三求一 推导方法 差分法 三是思想 基本量思想 等差数列由知道首项与公差确定 函数思想 项 函数值 与序号 自变量 之间为一次函数的关系 这种结构特征的重要性 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的功能等 两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比与项的比的问题 等比数列的条件的问题等 又如 函数的零点 1 判定的条件 2 反例 3 引申 四是形成知识组块记忆的规律优 差生的区别 知识组块的数量 质量及调节策略的应用 要科学地建立知识组块 不能将知识无序地装在大脑中 而应通过分类 比较 联系等途径 使零散知识压缩成更密集的组块 组块的作用 简缩思维形式加速思维进程降低思维能耗具有知识与思维的双重性 解题知识组块积累的越多 质量越高 解题能力就越强如 对根号下平方和的表达式 有时需要联系勾股定理 有时想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有时则用到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的公式围绕此式 可以建立起相应的组块 并建立与构造法 三角代换法等方法的联系 选题 编题 1 重视教材例题 练习的选用 平均变化率教材所配例题 练习的意图及教学处理 2 新授课根据实际要求适当补充一些例题 练习 如函数的单调性 3 复习课 习题课选择一些要求适当 具有深化基础知识 训练基本技能 与其他内容适当综合 并能够以展学生能力的题 如 基本不等式 习题课就可选些类似于08江苏第11题的问题 以教会学生掌握如何创造条件利用基本不等式 数学解题的一般性的思维策略与原则 4 例 习题的适当重复有利于学生牢靠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变式训练题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学习的知识 灵活运用学习的方法 滾动式练习可以对重点 难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自主编制练习 试卷可以提高针对性 分层要求地设计作业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 有效提高效率 5 要重视对成题的改编 根据需要对题目进行改编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如对2006年高考最后一题 将三项和改为二项和 将隔项差改为相邻两项差 也可以部分地改 2007年江苏最后一题是一道考查运用集合的思想和观点解决问题的题目 但函数较为复杂且参数较多 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可以将函数简化 参数减少 即使在高一也可以进行 6 改编也可以通过成题的变化实现08江苏第19题与教材题 07福建题关系说明 高三选题和变题的必要性 高三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能应该包括这一点 题讲得多 学生从这些孤立的题中能得到什么 少而精 而透 镇江08年二模卷中一题就是由四川省07年年一道选择题改编的 作为高三数学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与能力 三 讲题 1 教会学生审题 审题的方法 题意 明确已知和目标 题意的多角度理解 例 若不等式x2 ax 1 0对一切x 0 1 2 成立 求a的最小值 理解1 即不等式的解集包含集合 0 1 2 从而分析函数f x x2 ax 1的图像与x轴交点位置得解法 理解2 即函数f x x2 ax 1的在区间 0 1 2 上的最小值都不小于0 再用图像探索这个最小值 理解3 将不等式等价变换为x2 1 ax 从而作出函数y1 x2 1与y2 ax在区间 0 1 2 上的图像 定曲线 动直线 理解4 将不等式等价变换为 a x 1 x 0 x 1 2 说明 有时关键就在 理解 2007年江苏第21题 2007年第21题已知a b c d是不为0的实数 函数f x bx2 cx d g x ax3 bx2 cx d 方程f x 0有实数根 且f x 0的实数根都是g f x 0的根 反之 g f x 0的实数根都是f x 0的根 1 求d的值 2 若a 0 求c的取值范围 3 若a 1 f 1 0 求c的取值范围 1 略 2 由 1 知f x bx2 cx g x ax3 bx2 cx 由a 0得 f x 0即x bx c 0 g x 0即x bx c b2x2 bcx c 0 波利亚的 解题表 理解题目 第一 你必须理解题目 未知量是什么 已知数据是什么 条件是什么 条件有可能满足吗 条件是否足以确定未知量 或者它不够充分 或有多余 或者矛盾 画一张图 引入适当的符号 将条件的不同部分分开 有时数据较多 有关的量较多时 可以用表表示数据 引进字母表示这些变量 对一些新定义的概念 运算等问题 更需要通过适当方式加以理解 如2006年北京理 在数列 an 中 若a1 a2是正整数 且an an 1 an 2 n 3 4 5 则称 an 为 绝对差数列 范例 1995年高考应用题 范例 08江苏第20题 2 有效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理解题意 探索分析的时间 一听就懂 一看就分 一做就错 解题的要意不在答案本身 而在思维过程 学生必须经历这一过程 直观感知 观察发现 归纳类比 空间想象 抽象概括 符号表示 运算求解 数据处理 演绎证明等一系列思维过程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的活动来亲身经历 越俎代庖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思维独立性的丧失 其次 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 以恰当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归类 明确学生已经达到解题的哪个层次 并通过互动加以必要的引导 波利亚 学生应该获得尽可能多的独立工作的经验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 但不能太多 也不能太少 如果学生没有能力做很多 那么老师应当给他一些独立工作感觉 单壿 现成的答案不一定是最好的答案 应该自己睁开眼睛看 切莫被人牵着鼻子走 学生要这样 教师更要这样 范例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第6期P21 对一道题的 正难则反 思维定势成因的研究 已知三个方程 x2 mx 4 0 x2 m 1 x 16 0 x2 2mx 3m 10 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补集的实质 其次 对学生的思路要理清 明晰 从概略性解决开始的有层次的解题习惯 思维的起点 可行性 范例 2006年高考末题 例 2006第21题 设数列 满足 n 1 2 3 证明 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为等差数列且 n 1 2 3 证明 必要性 设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则 0 n 1 2 3 成立 又 6 常数 n 1 2 3 数列为等差数列 1 2 得 充分性 设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且 n 1 2 3 3 从而有 4 由此 不妨设 n 1 2 3 则 常数 故 从而 两式相减要得 概略性解决 功能性解决 特殊性解决 通过 bn 沟通了 an 与 cn 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 第一步 建立 cn 与 bn 的关系 第二步 通过 bn 的 cn 的性质发现 an 的性质 第三步 由 an 的性质证明结论 具体实施这三个步骤 如何确定单调区间 在知识结构中搜寻 这个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 极端情形对复杂情形有怎样的启示 对理论上可行的思路应该让学生实施 目的 1 是否真正可行 2 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策略3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调节方向 3 从而有 4 指导应基于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方法 思维策略二是问题的信息的挖掘 结构特点 相互联系特别要突出学科基本思想 3 要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 等高线测试题及答案
- 导弹飞行试题及答案
- 平面构成考试题及答案
- 北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份河南事业单位选调公务员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技术试题(附答案)
- 2025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认证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士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试题(附答案)
- YY 0054-2010血液透析设备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8017-2012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中日关系历史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员工手册
- GB∕T 12703.2-2021 纺织品 静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手动摩擦法
- 某某食堂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员工培训课程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