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公开课ppt课件_第1页
赤壁赋公开课ppt课件_第2页
赤壁赋公开课ppt课件_第3页
赤壁赋公开课ppt课件_第4页
赤壁赋公开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赤壁赋 苏轼 2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 壬戌 10 酾酒 2 桂棹 11 横槊 3 余音袅袅 12 渔樵 4 幽壑 13 扁舟 5 嫠妇 14 匏樽 6 愀然 15 蜉蝣 7 山川相缪 16 无尽藏 8 舳舻千里 17 狼籍 9 旌旗 18 枕藉 r nx zh o ni o h l qi o li o zh l j ng sh shu qi o pi n p o f y u z ng j ji 预习检测 3 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 苏东坡突围 主要讲述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 因此 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 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和前后 赤壁赋 马上就要产生 4 赋 以楚辞为源头 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文心雕龙 说 赋者 铺也 铺采摛 ch 文 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 指赋的内容 铺采摛文 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 它把散文的章法 句式与诗歌的韵律 节奏结合在一起 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 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 对偶的调式 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 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 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 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文学知识 5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 汉赋 骈赋 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 以楚辞为源头大赋 汉 以铺张渲染为能事 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 鸿篇巨制 繁缛富丽 小赋 抒情咏物骈赋 魏晋南北朝 受骈文影响 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 唐 科举中写赋 按照诗歌声律 除句式对偶外 还限制用韵 规定平仄配合 音律谐和 文赋 宋 打破声律限制 加入散文特点 6 著名赋文 闲情赋 陶渊明 思旧赋 向秀 洛神赋 曹植 登楼赋 王粲 恨赋 别赋 南朝 梁 江淹 登楼赋 王粲 长门赋 司马相如 采莲赋 萧绎 7 闲情赋 陶渊明 此赋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 作者幻想与她日夜相处 形影不离 甚至想变成各种器物 附着在这位美人身上 全赋沿用比兴手法 情思缭绕 逐层生发 词藻华丽 变化自然 既写出美女的姿色 又写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 该赋所写十愿 有人赞曰 如奇峰突起 秀出天外 词采华茂 超越前哲 8 闲情赋 陶渊明 愿在衣而为领 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宵离 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 束窈窕之纤身 嗟温凉之异气 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 刷玄鬓于颓肩 悲佳人之屡沐 从白水以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 随瞻视以闲扬 悲脂粉之尚鲜 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芜而为席 安弱体于三秋 悲文茵之代御 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 附素足以周旋 悲行止之有节 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 常依形而西东 悲高树之多荫 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 照玉容于两槛 悲扶桑之舒光 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 含凄飙于柔握 悲白露之晨零 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 作膝上之鸣琴 悲乐极以哀来 终推我而辍音 9 翻译 她 奏出的清越乐声使我心动 渴望 与她 接膝而坐作倾心的交谈 想要亲自前往与她结下山盟海誓 却怕唐突失礼受之谴责 要倩青鸟使递送我的信辞 又怕被别人抢在前面 心下如此惶惑 一瞬间神魂已经不知转了多少回 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 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 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 长夜黯暗中 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 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呵 束住她的纤细腰身 可叹天气冷热不同 变化之际 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 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呵 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 可怜佳人每每沐浴 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 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妆呵 随她远望近看而逸采张扬 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 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 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席呵 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 可恨 天一寒凉 便要用绣锦代替蔺席 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 愿作丝线成为她 足上 的素履呵 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 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 睡卧之时 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 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呵 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 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 便消失不见 一时情境又自不同 愿在黑夜成为烛光呵 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 可叹 平旦 日出大展天光 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 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 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 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 便用不到扇子 只能遥遥望佳人的襟袖 兴叹 愿化身成为桐木呵 做成她膝上的抚琴 可叹一旦欢乐尽而哀愁生 终将把我推到一边而止了靡靡乐音 桐 作膝上之鸣琴 悲乐极以哀来 终推我而辍音 10 走近苏东坡 11 苏洵对苏轼 苏辙的教育竭尽全力 他鼓励儿子要像 轼 一样 登高望远 积极上进 又要像 辙 一样为人忠厚 处事稳妥 12 13 苏轼其人 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 即今四川眉州 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 在书法 绘画 诗词 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 黄庭坚 米芾合称 宋四家 善画竹木怪石 其画论 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 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的词气势磅礴 风格豪放 一改词的婉约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共为豪放派词人 14 苏轼像 15 文徵明行书 赤壁赋 16 22岁中进士 26岁凤翔府签判 自请外调杭州 密州 徐州 湖州 元丰三年黄州 元丰七年汝州 哲宗元年回京 自请外调杭州 颖州 扬州 定州 59岁惠州 62岁儋州 逝世常州 苏轼的仕途 17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 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 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 被关4个月 御史中丞李定 舒亶 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 湖州谢上表 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 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 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 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 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所谓 乌台 即御史台 因官署内遍植柏树 又称 柏台 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 乃称乌台 所以此案称为 乌台诗案 背景介绍 18 黄州苏轼 元丰二年 公元1079年 十二月 苏轼被贬黄州 初到黄州 苏轼生活困顿 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 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50亩军营旧地给他种 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 次年春天 苏轼于其上筑雪堂 题之曰 东坡雪堂 作 雪堂记 而当年 白居易贬谪四川忠州时 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 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 如 步东坡 别东坡花树 等 苏轼仰慕白居易 故自号曰 东坡居士 苏东坡 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 黄州的 赤壁 因苏东坡而名 19 此处指湖北黄州的赤鼻矶 俗称赤壁 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到底在哪里 说法不一 金武元直赤壁图 20 黄州赤壁 具陆游 入蜀记 记载 赤壁矶 亦茅冈耳 略无草木 南宋诗人范成大 吴船录 也写到 庚寅 发三江口 辰时 过赤壁 泊黄州临皋亭下 赤壁 小赤土山也 未见所谓 乱石穿空 及蒙茸巉岩之境 东坡辞赋微夸焉 由这两段文字可知 真实的黄州赤壁实在不过是一土冈而已 那么苏轼为什么在前后 赤壁赋 和 赤壁怀古 中将赤壁描写得那样气势恢弘 波澜壮阔呢 21 黄州生活 苏轼被贬黄州后 他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这从他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可知 得罪以来 深自闭塞 扁舟草履 放浪山水间 与樵渔杂处 往往为罪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 有书与之亦不答 自幸庶几免矣 浪迹山水间 与樵渔相处 为亲友所弃 这就是当时苏轼所处的境况 围绕着他的是潮涌的寂寞和孤独 可如此境况下的苏轼 其心志 品格又是如何呢 他在给李常的信中写到 吾侪虽老且穷 而道理贯心肝 忠义填骨髓 直须谈笑于生死间 虽怀坎壈于时 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 便忘躯为之 祸福得丧 付与造物 22 黄州丰收 由此可见 被贬黄州的苏轼 虽坎坷不遇 潦倒孤独 但其 尊主泽民 之心仍在 穷且益坚 肝胆忠义之浩然正气仍存 因此 黄州是苏轼一生遭贬的起点 也是他一生创作的高峰 谪居四年 苏轼1079年12月被贬黄州 1084年4月调任汝州团练副使 他一方面从事经学研究 撰写了 易传 论语说 二书 另一方面 他又从事诗文的创作 仅词作就有80多首 他还写作了散文小品 记承天寺夜游 散文 前后 赤壁赋 词中极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等 23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注释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 1082 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24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25 示范朗诵 26 感情线索 乐 悲 乐时间顺序 月初出 东方既白叙事线索 夜游 听曲 主问客答 主辩 客喜 作者思路怎样 全文以什么为线索 诵后感知 27 本文突出的意象是什么 该意象又是如何运用于文中的 水月 28 第一段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1 点明时间 人物 地点 2 月出前 写景 叙事 3 月出后 写景 叙事 抒怀 所字结构如 动词 往 茫茫 的碧波 借代 成仙 属 嘱 劝人饮酒 冯 凭 乘 乐 找出写景的句子 看看本段可以分为几层 29 30 诗人缘何而乐 触景生情 景 皓月当空 碧水万顷 月光朦胧 清风徐徐 事 友人相聚 泛舟夜赏 畅饮美酒 咏诗诵文 情 舒畅飘逸 飘飘欲仙 遗世独立 超然物外 31 泛舟游赤壁之乐的体现 1 行为表现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 2 直抒胸臆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明确 一 诵 一 歌 一 扣 把作者的悠闲自得 乐以忘忧之态表露无遗 讨论 一 诵 一 歌 仅仅展现了作者之乐吗 有悲的意蕴在里面吗 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在尽享遗世独立之乐的同时也有一种不能释怀的情感 32 明确 1 举酒属客 一个 属 字把主人所急需要排遣出来的抑郁之情很好地烘托出来了 借酒浇愁愁更愁 所以在 主 歌唱的时候 潜意识里的抑郁就通过歌词的形式流露出来了 2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语出 诗经 陈风 月出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望月怀人 月儿东升亮皎皎 月下美人更俊俏 体态苗条姗姗来 惹人相思我心焦 月下怀人 美人不见 独自悲愁 3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语出 楚辞少司命 望美人兮未来 临风恍兮浩歌 心怀美人 美人意象 圣主贤君 美好理想 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33 美人意象 对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理想的实现总是跟仕途息息相关的 而仕途的顺利坦荡与否又与君王有很大的关系 钱穆在 国史大纲 中说在宋朝的时代 有一种 自觉精神 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 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也即是范仲淹所说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精神 可苏轼面临的现状却是 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 仕途受阻 34 现实中的 水月 柔和之美 欣赏风月 实 35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舞 使动 使 起舞 泣 使动 使 哭泣 本段可以分为几层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 作者的歌声 乐 2 客人的箫声 悲 36 主 缘何而悲 客倚歌而和 箫声哀怨悲凉 美人可望难即 理想难以实现 外因 内因 何为其然也 37 38 第三段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洲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慕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于 被 被动句 名作动 向东进军 名作动 打鱼砍柴 意动 以 为友 相劝 客人因何而悲 39 客因何而悲 何为其然也 赤壁自然景物 赤壁历史古迹 英雄不在 浪花淘尽 英雄且如此 凡人岂能不悲 二宇宙无限 个人有限 长江永无穷 吾生只须臾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本应经世济民 现却渔樵江渚 主客泛舟 客寓悲于箫声 苏子愀然 问为其然 客怀想历史 观照当下 英雄人物的消失 自然万物的永恒和人的生命的短暂 理想实现受阻 光阴荏苒 华发早生 都使得他不禁 悲中从来 不可断绝 40 历史中的 水月 苍凉之意 凭吊古人 虚 41 第四段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引孔子语 斯 代词 指水 1 面对秋江秋月 顺手拈来 以水与月设喻 融会古今 2 从变与不变的不同角度去看待消长 盈虚 得失 流走 消减和增长 宝藏 享有 针对客的悲情 苏子做了怎样的回答 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 3 豁达乐观 随遇而安 42 哲理中的 水月 人生须臾 体悟人生 虚 43 第五段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凌乱 已经 听了苏子的回答 客有何反应 满面春风 换去愁颜 44 全文梳理 清风徐来白露遗世独立1 游月出写景乐水波不兴水光羽化登天 怨慕2 乐歌箫声承上写 乐 启下写 悲 泣诉 苏子客孟德哀吾生之须臾3 问而今安在哉抒情悲愀然答周郎羡长江之无穷 水 逝者如斯变 天地不能一瞬清风4 议论喜月 盈虚者如彼不变 物与我皆无尽明月 5 喜笑更酌狼籍枕藉 45 1 赤壁的秀美可以抚慰灵魂 2 寻求人生的平衡点 也就是所说的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3 寄托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 4 气度的宽宏 曹操虽败仍不失英雄风范 苏轼虽处境艰难仍心怀壮志 苏轼对赤壁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 46 苏轼这种听任自然 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 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清人李扶九在 古文笔法百篇 中说 篇中所言 不过随时行乐 惟 美人 二字 则公真意所在 学者林语堂评价苏轼 一个不可救药得乐天派 一个伟大得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得朋友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个瑜珈修行者 47 艺术特点 1 景 情 理融于一体 写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抒情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 水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月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变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 物与我皆无尽 48 苏轼的散体文赋 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 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骈词俪句 整散结合 句式长短不齐 用韵错落有致 2 散体文赋 3 主客问答 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 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 摇曳多姿 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示 深层揭示 49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 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 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 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 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 悲 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以求解脱 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表现出作者 乐 悲 喜 的感情变化 文章含而不露 意在言外 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课文总结 50 赤壁赋 写于苏政治上失意 行动上不自由 生活贫困 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 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 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 他哀叹人生如梦 他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