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应用.doc_第1页
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应用.doc_第2页
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应用.doc_第3页
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应用.doc_第4页
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应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结论: 气道湿化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内的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 【关键词】气管切开; 微量注射泵;气道持续湿化;气管吸痰 气管切开术是保持重症病人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而气道湿化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空气湿度应达60%70%,以维持纤毛运动的生理要求。而气管切开术后,空气绕过了鼻、咽、喉这道天然屏障,直接进入气道,失去了上气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会使痰液粘稠,甚至痰痂的形成堵塞气道,气道自洁能力下降导致感染。长时间吸入干燥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加重缺氧。充分而恰当的气道湿化可有效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1实验组研究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代替了传统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颅脑损昏迷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09年9月到2010年12月的2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和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的2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年龄1968岁之间,均为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低流量吸氧、脱水、抗炎、鼻饲、每2小时翻身叩背等常规治疗护理措施;气管套管均采用一次性套管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1.2 研究材料研究材料有微量注射泵、50ml注射器、延长管、一次性头皮针和听诊器。1.3 观察项目 观察项目有4项,即: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或痰痂堵塞吸痰管接头或连接管;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的过程中发生连续咳嗽或呛咳:气道出血是指在吸痰时发现痰中带血丝或血痰。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指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3,白细胞10109/L,肺部听诊有湿罗音,胸部X片显示肺纹理增多、增粗,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 2。1.4 方法1.4.1 0.45%盐水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3。50ml0.45%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抽吸在50ml注射器内。1.4.2 气道湿化程度的判断 (1)湿化不良:痰粘稠,量少,不易吸出,肺部呼吸音粗或干。(2)湿化良好:痰液稀薄,量适中,易吸出,肺部呼吸音清晰。(3)湿化过度:痰液呈现泡沫状,量多,吸之不尽,肺 部大量粗口罗音,或短期内肺部口罗音明显增多。1.4.3 实验组将50ml注射器用延长管连接静脉头皮针(剪去针头),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并固定于套管外周,再将注射器装载于微量注射泵上,连通电源,调整好速度,持续推注。开始时速度为24ml/h;可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及痰粘稠度、痰量,随时调整;最大速度不超过10ml/h。需每2小时调整一下头皮针的位置,使湿化更均匀。1.4.4 对照组 用20ml注射器抽取上述湿化液实行间断气管套管内滴注,每2小时1次,每次35ml;也可根据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情况调整间断时间及药量。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2检验:对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 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人工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例数均明显少于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种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例数痰痂形成气道出血刺激性呛咳肺部感染实验组 201203对照组 20101215103讨 论3.1早期气管切开,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误吸物,增加肺通气量,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颅脑损伤。但气管切开后患者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过滤、清洁和保水功能,吸入的气体由下呼吸道加温加湿,下呼吸道分泌物水分因此而丢失,致使排痰困难和缺氧,引起或加重炎症。气道湿化的目的是维护呼吸道的正常功能,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充分的气道湿化,即使对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4,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2 对照组间断气道湿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气道的干燥,但常因间断湿化自身的特点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差异而无法取得满意的湿化效果,仍存在下列不足: (1)每次注入3-5 ml的湿化液会迅速流入下呼吸道而出现刺激性咳嗽,使刚滴入的湿化液被咳出,对气道起不到应有的湿化作用,导致痰液黏稠、痰痂形成、阻塞气道引发窒息5。(2)由于湿化不充分、吸痰不彻底而增加吸痰次数,延长吸痰时间,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糜烂出血,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的机会6。(3)刺激性咳嗽、反复吸痰易引起患者支气管痉挛、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颅内压升高而加重病情7。(4)肺部感染常因气道湿化不足而增多。(5)增加滴液、吸痰次数而增加护士操作所需时间,增加了劳动量。3.3.验验组20例患者气道内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无痰痂形成,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应用微剂量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有下列优点: (1) 微量泵持续滴注法是采用麻醉连续给药法原理,使湿化液沿内套管管壁缓慢流入气道,每一滴的湿化液量极少,且在滴注过程中湿化液又被呼吸气流冲散成更小的水滴随气流进入下气道,减少或避免了对气道黏膜的刺激,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的湿化状态,充分改善了人工气道的湿化环境,有利于分泌物的稀释和排除,使气道保持通畅,进而实验组20例全无刺激性呛咳。(2)有效降低了痰液黏稠度,使痰液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吸痰次数和持续吸引时间,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减少或避免了重复吸引所致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从而降低了感染的几率。(3)分泌物引流通畅,减少了反复吸痰引起交叉感染的机会及湿化不良所致的其他并发症8。3.4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每24小时更换注射器、延长管及头皮针,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保证通畅,注射器、延长管及头皮针(去掉针头)连接紧密以防脱落进入气管,加强巡视病房做好交接班工做,如微量泵报警应及时找出原因,做好相应处理;报警常见原因有延长管受压、扭结、阻塞和湿化液完成。 应用微量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湿化过程对气道无刺激,气道损伤小,能有效地湿化气道,并发症少,经济实用,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9。 【参考文献】1黄少娅,罗秀娟,詹若燕.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沐舒坦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08, 15(4): 76-77. 2 肖正伦.危重症监护医学与ICU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208-210.3丁彩儿,李剑萍,丁国芳,等.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7,42(10):8742-874.4赵桂英,胡恒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10): 1523.5马环兴.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观察 J.护理研究, 2006, 20(2): 449.6廖慧中,贺兼斌,谢赤敏.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23): 9-10. 7黄光红,严冬秀,王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