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政治学原理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20014(二)课程英文名称: the Principle of Politics(三)开课对象:选学本门课程的全校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政治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原理的进一步研究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树立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意识。(五)教学目的:通过对该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各种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从而认清人类发展的轨迹,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古今中外各种政治制度和各种政治思想,通过对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通过对政治思想不断嬗变痕迹的分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习题课程以及考核形式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讲授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讲授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明确的舆论导向。(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 学 内 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政治学原理绪论44第一章 国家的本质及其职能66第二章 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66第三章 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44第四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66第五章 利益与政治66第六章 政治参与66第七章 政治文化44第八章 政治发展44第九章 政治民主44课程讨论总结44合 计5454(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期末成绩占8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掌握政治的含义,把握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了解西方政治学的产生及发展脉络,掌握运用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3、政治学的历史发展。4、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区别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理解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二、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研究方法二、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考核要求:1、政治学概念、研究对象(识记)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史(领会)3、政治学的研究意义(领会)第一章 国家的本质及职能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把握国家的本质、特征和职能,国家权力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演变规律。1、国家的本质、特征及其职能。2、国家权力的基本特征。3、国家的历史类型4、通过国家起源揭示国家的本质,明确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家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第二节、国家的特征及其职能一、国家的特征二、国家职能第三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二、国家权力的特征三、国家权力的功能分解第四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奴隶制国家二、封建制国家三、资本主义国家四、社会主义国家考核要求:1、各种国家观念(领会)2、国家的本质和职能(领会)3、对国家权力的全面理解(领会)4、国家的历史类型(识记)第二章 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主要的国家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及其特征,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现代国家机构及其主要职责。1、主要的国家政体类型;2、现代国家机构及其主要职责3、分权制衡原则的实质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家形式一、国家形式的含义二、政体的类型三、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四、国家结构形式第二节、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理论二、现代国家机构第三节、当代西方国家理论举要一、君主立宪政体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三、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四、半总统制考核要求:1、国家政体与国体之间的关系(领会)2、当代西方主要政治体制(领会、识记)3、社会主义政体同西方政体的本质区别(领会)第三章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权力的属性和类型,政治权力的含义性质及其合法性,了解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明确个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1、政治权力的含义、性质、合法性的基础。2、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3、政治权力的归属和合法性问题。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权力的相关理论一、权力的含义二、权力的属性和类型三、公共权力的归属和目标第二节、政治权力一、政治权力的涵义二、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三、政治权力的作用四、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第三节、政治权利一、政治权利的涵义二、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三、个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考核要求:1、权力的相关理论(领会)2、政治权力的相关理论(领会、识记)3、政治权利(领会)4、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领会)第四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政党的含义、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政党制度的历史类型和影响因素,明确两种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区别,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当前我国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1、政党的含义、本质特征和功能。2、政党制度的类型3、不同政党制度的区别及成因分析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政党的含义和功能一、政党的本质及特征二、政党的类型三、政党的功能和作用四、政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第二节、政党制度一、政党制度的涵义二、资产阶级国家政党制度三、不同政党制度的成因四、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考核要求:1、政党的本质、类型、功能、作用(领会)2、政党制度的涵义(领会)3、不同性质政党制度的区别(领会)第五章 利益与政治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含义、特征和性质,了解政治社团的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利益和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功能及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1、利益和利益集团的相关理论2、透过利益关系来分析政治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利益的相关理论(一)利益的涵义(二)利益关系(三)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政治社团(一)政治社团的涵义(二)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三、现代社会中的利益集团(一)利益集团的涵义(二)利益集团的社会功能和活动方式(三)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利益集团考核要求:1利益、利益集团、政治社团识记2利益、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的地位、功能领会3透过利益关系来分析政治应用第六章 政治参与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政治参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把握政治参与的功能,辨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参与方式的本质不同,分析应如何提高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1、政治参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功能3、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本质区别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政治参与的涵义(一)政治参与的概念(二)政治参与的类型二、政治参与的方式(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方式(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方式三、政治参与的程度和影响因素四、政治参与的作用五、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方式(二)特点(三)如何提高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考核要求:1政治参与识记2政治参与的方式与功能领会3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本质区别应用第七章 政治文化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了解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功能,理解政治文化的发展动因,掌握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1政治文化的含义、构成要素及其功能;政治社会化的含义。2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政治文化的概念(一)政治文化的含义(二)政治文化的特征(三)政治文化的结构和作用二、政治文化的类型及其基本内容(一)政治文化的分类(二)政治文化的内容三、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二)政治社会化的特征(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四)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考核要求:1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识记2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领会3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应用第八章 政治发展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政治发展的含义、特征、基本模式和途径,把握政治发展的目标以及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政治发展在政治学研究中的意义。1、政治发展涵义的科学界定问题;2、政治发展的目标问题;3、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问题;4、政治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问题。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政治发展理论的提出和政治发展的涵义(一)政治发展理论的提出(二)政治发展的基本涵义二、政治发展的途径或方式(一)西方关于政治发展途径的论述(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途径观三、政治发展的类型和策略(一)政治发展的类型(二)政治发展的策略四、政治发展的目标(一)政治民主(二)国家能力(三)政治稳定考核要求:1政治发展的含义、特征识记2政治发展的模式和途径领会3政治发展的目标以及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应用第九章 政治民主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正确认识民主的本质含义特征及两种民主制的本质区别,了解政治民主化的含义、作用和政治民主化与宪政的关系,正确认识两种政治民主化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1、民主的含义及本质特征;2、政治民主化的含义、作用;3、政治民主化与宪政的关系;4、两种政治民主化模式的特征及背景分析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政治民主的涵义(一)政治民主的定义1、西方关于民主概念的不同观点2、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定义(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政治民主的类型1、资本主义民主2、社会主义民主二、政治民主化(一)政治民主化的含义(二)政治民主化的作用(三)政治民主化与宪政(四)政治民主化的实践模式1、西方政治民主化模式2、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模式3、中国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考核要求:1民主的本质含义特征及两种民主制的本质区别识记2了解政治民主化的含义、作用和政治民主化与宪政的关系领会3两种政治民主化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应用复习课(2学时)讨论课(2学时)讨论课:通过学习政党和政党制度的相关理论,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不同政党制度的成因,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当前形势分析应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一、点评课程论文、读书笔记二、总结本课程的特点、主要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应该拓展的知识及方向。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2、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参考书目:1、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陈振明主编: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王邦佐等主编:新政治学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4、朱光磊主编:政治学概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5、杨海蛟主编: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6、姜涌编著:政治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孙关宏、胡雨春主编:政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9、李爱华主编:现代政治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0、严强等著:宏观政治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1、王韶兴主编:治国之道政治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2、孙正甲:政治文化学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3、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4、王沪宁著: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5、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16、丛日云: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1999年版。17、(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三联书店,1996年4月。18、(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