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 前 言 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 保障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2 年 3 月原国家计委 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部 署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下发了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 计划用 3 年左右时间制定全国 流域 各省以及重要城市的水资源综合规划 为规范规划编制工作 水利部 水规总院 太湖流域管理局先后印发和提出 了全国水资源规划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规划的工作大纲和技术细则 为督促工作有序开展 国家发改委 水利部于 2003 年 5 月下发了 关于进 一步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为更好地组织和编制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统一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编制的技术要求 浙江省水利厅又先后提出了 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 大纲 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统一各市 县 规划编制的基 本原则 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 随着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 越大 对水资源保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有效 合理地开发利用和 保护水资源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提高水的利用率 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和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根据省水利厅的统一要求 洞头县发展计划局 县农林水利局联合下达 了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编制任务 并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成立了 洞 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领导小组 全面协调编制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2004 年 8 月 受洞头县农林水利局委托 我院承担了 洞头县水资源综 合规划 编制工作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等法律法规和 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等国家计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 划和规划为依据 根据省 浙江省细则 的各项要求 按照人口 资源 环 境 经济相协调的总体要求 在查清全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分析评 价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 提出适应全县经济发展需要的水资源 合理开发 高效利用 综合治理 优化配置 全面节约 有效保护 科学管 理的布局和方案 提出新时期洞头县治水方略 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水资源 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 设计人员多次到现场调研收集资料 并对有关成果 多次讨论修正 规划编制中得到了洞头县发展计划局 农林水利局 县农业 区划办 环保局 统计局 规划局以及温州市水利局等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 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 在此谨表谢意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3 1 综合说明 1 1 概 况 1 1 1 自然地理和社会概况 洞头县地处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外 是全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 地理位 置界于东经 120 00 00 121 15 00 北纬 28 45 00 28 01 00 之间 东临东海 南与瑞安市的北麂 北龙诸岛相对 西靠温州市 龙湾区永强片 北与乐清市 玉环县隔海相望 截至 2002 年 全县常住总 人口约 9 65 万人 总土地面积 164 1Km2 耕地面积 3 17 万亩 其中水田 0 38 万亩 基本分布在大门镇 旱地 2 79 万亩 2002 年全县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 11 6 亿元 2005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9 34 亿元 人均 GDP1 57 万 元 完成工业总产值 22 04 亿元 农业总产值 6 8 亿元 一产比重明显下降 其中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海水养殖比重有较大提高 临港工业加速发展 石 化工业成为亮点 海岛旅游日益升温 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迅速 全县现设 3 镇 3 乡 北岙镇 大门镇 东屏镇 鹿西乡 霓屿乡 元觉 乡 其中县城北岙镇是全县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洞头县为规划温州大 都市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通过大力实施 海上崛起 345 战略 发展半岛经济 海洋经济 建设成现代化港口城市 1 1 2 地形地貌 洞头县地形以丘陵为主 总体地势北面高 南东低 山体走向呈北东向 展布 山峰海拔高程一般为 100 150m 最高峰为大门岛的烟墩山 海拔 392 5m 山区水流侵蚀作用强烈 局部地形陡峻 海拔高程相对较高地区 沟谷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4 切割深度较大 常形成 V 形谷 山顶呈深园状 海拔相对较低地区 沟 谷以 U 形为主 山顶呈深园或平状 1 1 3 地形构造 洞头列岛是浙东地质构造隆起带的组成部分 并受中生代燕山运动强烈 作用 构造断裂发育 1 1 4 气象水文 洞头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 近大陆的大门岛 鹿西岛 小门岛以坎门气象站资料为代表为 17 3 左右 其它以洞头气象站资料为代表为 17 4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932 4h 多年 平均相对湿度 81 多年平均降水量洞头岛一带 1200 1300mm 大门岛 鹿 西岛一带 1250 1350mm 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 雨型为双峰型 降水 主要集中在 4 6 月的梅雨期和 8 9 月的台汛期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0 1 1 5 水资源及水质 洞头县环境监测站 2002 年 1 月对主要水源长坑水库 龙潭坑水库水质 监测表明 水质平均可达到 类水质标准 7 月份水质略差 为 类 水库 营养程度为中营养 1 1 6 河 流 洞头县属海岛丘陵地形 诸岛无较大河流 以间歇性的溪沟为主 多发 源于山体中部 向四周呈幅射状独流入海 流域面积大多在 2Km2以下 主流 长度一般在 4Km 以下 同时由于沟谷坡降较大 洪水暴涨暴落 枯水期基本 干枯 全县较大的河流为大门岛的后岙溪坑 流域面积 2 07Km2 主流长 3 98Km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5 1 2 规划原则与依据 1 2 1 规划原则 1 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规模 水平和速度相适应 同时 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城市发展 生产力布局 产业结 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都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2 坚持全面规划 统筹兼顾的原则 水资源综合规划应坚持全面规划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标本兼治 综 合治理 开源节流治污并重 防洪抗旱并举的原则 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农村 水量与水质之间 地表水与地下水 开源与节流的关系 正确处理与国土整 治的关系以及上下游之间 各部门之间 近期与远期等各方面的关系 与区 域各项规划相协调 处理好与其他规划的衔接 3 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统筹协调区域内生活 生产和生态用水 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 当 地水与外流域调水等多种水源 对需水要求与供水可能进行合理安排 坚持 节水为先 治污为本的原则 实现开源 节水 计划用水相结合 进一步挖 掘供水潜力 积极防治水污染 合理配置水资源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为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4 坚持科学治水 努力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原则 水资源综合规划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广泛征求 综合研究各部 门的意见 重视基础资料的调查 收集 分析和整理 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 努力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技 术方法和规划思想 科学配置水资源 缓解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并用先进的 信息技术和手段管理水资源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6 5 坚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的原则 根据洞头县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条件 确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水资源开 发利用模式 同时要充分考虑需水增长及技术经济能力状况 界定各类用水 的优先次序 确定水资源开发 利用 配置 节约 保护 治理的重点 1 2 2 规划依据 资料 一 规划依据 1 主要法律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浙江省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 浙江省水质保护条例 2 主要规范 标准 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 SL T238 1999 二 相关资料 浙江省水功能区划 水环境功能区划 洞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年 2010 年 洞头县城市总体规划 等相关规划 洞头县统计年鉴 温州市统计年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7 鉴 浙江省及温州市水资源公报等 1 3 规划任务和目标 1 3 1 规划任务 1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全面系统地调查评价水资源的数 量 质量 可利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 全面准确地评价洞头县 水资源条件和特点 分析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2 经济社会指标与水资源需求预测 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产 业发展政策与布局 经济结构调整方案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 计 划和有关行业发展规划为基础预测各水平年经济社会指标 在分析用水定额 和节水潜力的基础上 预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活 生产和生态环境 需水 3 制定节水 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再利用规划 在对现状水资源利 用效率和水污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 评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水 污水 处理再利用的开发潜力 根据需水预测 确定节水 水资源保护及污水处理 再利用的目标 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节水 水资源保护 污水处理再利用规 划 4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与供水预测 分析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潜力 综合评估水资源承载能力 充分发挥节约和挖潜等作用 寻求开发与 保护 开源与节流 供水与治污 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协调 改进水资源利用 方式 制定经济合理 技术可行 环境安全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 预测 各水资源分区各水平年不同开发利用模式与方案情况下不同保证率的可供水 量 包括地表水 地下水可供水量 将拟定的各水平年多种供水方案与现 状工程条件下的供水方案进行比较 经多次反复供需平衡分析与配置选用 以最终选定的供水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8 5 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 资源的要求及水资源的实际条件 进行各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在水 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基础上 建立水资源配置的宏观指标体系 提出协调上 中 下游 生活 生产和生态用水 流域和区域之间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制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措施 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 建 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节约用水措施等 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 适应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本规划的核心 6 提出水资源开发 利用 治理 配置 节约和保护的布局与措施的 实施方案 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 保护的基础上 统筹规划流域和区域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等措施 提出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开发利用布局和治理实施方案 包括节水 供水 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再利用的现有工程改造和新增工程规划 对各种水资 源工程实施方案进行实施效果评价 7 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非工程保障措施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政策法规体系 科技与人才发展计划以及水资 源应急方案 以健全的法律和法规手段规范水事活动 以行政手段界定水事 行为 以经济手段调节水事活动和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逐步建立以政策宏观调控 用户民主协商 水市场调节三者有机结合的体制 为基础的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和高效利用的运行模式 1 3 2 规划目标 2010 年目标 在规划的供水保证率下 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水质初步 达到功能区划目标要求 节水型社会框架初步形成 初步形成合理的水资源 价格体制和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 2020 年目标 在规划的供水保证率下 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全县范围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9 内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 有关水的法规及其实施保障体系 水权交易市场基 本健全 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较为完备 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 水质的需求 为全县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 基本实现水环境生态的良性循环 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30 年目标 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 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在 2020 年目标的基础上 进一步保障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的良性 循环 各各水资源指标进一步改善 以促进全县稳定发达社会性持续发展 1 3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水资源承载力及与之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 规模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 生态需水问题 各水平年需水量预测 水资源配置方案 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镇供水水源地 水污染防治 污水处 理及回用规划与建设 水价 用水定额 政策法律及节水潜力分析 生产 生活及生态用水协调 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管理技术 县域各分区的水资源问题 1 4 规划标准 1 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 2002 年 人口预测以 2000 年第五次普查 人口为基数 近期水平年 2010 年 中期水平年 2020 年 远期水平年 2030 年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0 2 供水保证率 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保证率 95 农业灌溉用水保 证率 85 生态环境用水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 1 5 水资源规划分区 水资源分区是制定规划的重要基础 根据浙江省统一的水资源综合规划 分区 洞头县属四级区瓯江下游干流中的温州平原五级区 五级编码为 G030273 在规划中 考虑到洞头县乡镇分散 各地自然条件不尽相同 内 部难以相互调水 同时各地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组成等有所差异 因此根据 今后外域引水方向不同 本次规划将洞头县分为两个水资源五级亚区 分别 为北片 南片 另外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中又将北片分为大门和鹿西两个 计算区 各五级亚区现状情况见表 1 1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1 洞头县水资源分区情况表 表 1 1 农田实灌面积 水资源 分区 土地 面积 万亩 耕地 面积 万亩 人口 万人 第五次普 查人口 乡 镇 水田 万亩 旱地 万亩 有效灌溉 面积 万亩 粮食 产量 万吨 农业 总产值 万元 工业 总产值 万元 北片6 4291 529 3 403 2 390 大门镇 鹿西乡 0 3760 0010 3760 199213888301 南片8 0711 642 9 044 7 254 北岙镇 东屏镇 霓屿 乡 元觉乡 0 0040 0380 0040 1294121881963 全县 合计 14 5 24 62 3 171 12 447 9 644 0 380 0390 380 3286260690264 注 1 括号中人口数据为 2000 年第五次普查人口 2 括号中面积为包括 10 12 万元海涂的总面积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2 1 6 规划成果简介 1 6 1 水资源评价 洞头县多年平均降雨量 1254mm 其中北岙片 1200 1300mm 大门片 1250 1350mm 降雨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增 洞头县多年平均水面 蒸发量 900 950mm 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0 76 洞头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5095 万 m3 单位面积水资源量 50 6 万 m3 Km2 人均水资源量仅 410m3 人 属极度缺水地区 500m3 人以下 洞头县不同频率降水量及径流量分析结果见表 1 1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 量情况见表 1 2 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情况见表 1 3 洞头县降水量及径流量分析结果 表 1 1 不同频率降水深 mm 不同频率天然径流量 万 m3 均值50 75 85 95 均值50 75 85 95 1254 1230 91049 2959 8824 2 5095 4883 3829 3319 2599 洞头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表 1 2 水资源 分区 降水量 万 m3 地表水资源 量 万 m3 地下水资源 量 万 m3 地表水与地 下水重复计 算量 万 m3 水资源总 量 万 m3 产水 系数 产流模数 万 m3 Km2 北片 5536223442442422340 40 52 1 南片 7093286151551528610 40 49 5 合计 12629509593993950950 4050 6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3 洞头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表 1 3 水资源 分区 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资源 可利用量 地下水资源 可开采量 重复 计算量 可利用 总量 北片 2234 48982 8563 南片 2861 64686 8724 合计 50951135168161287 1 6 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洞头县现有蓄水工程 62 座 总库容 279 3 万 m3 兴利库容 244 6 万 m3 其中小 二 型水库 6 座 总库容 221 7 万 m3 兴利库容 193 3 万 m3 1 10 万 m3水库 12 座 总库容 44 1 万 m3 兴利库容 38 8 万 m3 1 万 m3以下山塘 44 座 总库容 13 5 万 m3 兴利库容 12 5 万 m3 另外 平原河 道蓄水量 7 4 万 m3 引水工程灌溉面积 0 19 万亩 水库总供水能力约 350 万 m3 引水工程供水能力约 100 万 m3 现状地下 水实际开采量约 155 万 m3 5 座水厂取水能力 1 33 万 m3 d 供水能力 1 183 万 m3 d 计 430 万 m3 a 2002 总用水量 600 万 m3 其中农业用水量 230 万 m3 城镇生活用水量 102 万 m3 农村生活用水量 76 万 m3 工业用水量 96 万 m3 建筑业及第三产 业用水 98 万 m3 洞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 11 8 具体指标见表 1 4 2002 年洞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表 1 4 地表水地下水合 计 供水量 万 m3 水资源量 万 m3 开发率 供水量 万 m3 水资源量 万 m3 开发率 供水量 万 m3 水资源量 万 m3 开发率 44550958 7315593916 5600509511 8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4 2 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分析洞头县现状水平年不同年型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情况 进行供需平 衡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 1 5 从分析结果看 洞头县城乡生活及工业等用水 基本满足 农业缺水量较大 洞头县现状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表 1 5 保证率 水资源总量 万 m3 可供水量 万 m3 需水量 万 m3 缺水量 万 m3 平衡情况 50 4883 62963442基本平衡 75 3829 57764687农业缺水 85 3319 551652114 农业缺水 95 2599 496675186 农业缺水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洞头县单位面积水资源量 50 6 万 m3 Km2 现状情况下 洞头县水资源开 发利用程度较低 这主要与洞头县独特的海岛地形有关 由于水系规模小 难以建设较大规模的蓄水工程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可能高 今后将主要 依赖于外域引水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 洞头县缺水属资源性缺水 根据对洞头县供水情况的调查资料分析 洞头县现状用水定额 人均年 用水量 62m3 万元 GDP 用水量 51 7m3 农田灌用水量 695m3 亩 万元工业增 加值用水量 35m3 城镇人均生活日用水量 80L 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 35L 1 6 3 经济社会指标及需水预测 1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洞头县 1990 200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6 随着半岛工程的实施 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 人口将有较大规模的增长 人口发展预测结果见表 1 6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5 洞头县用水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表 1 6 水平年总人口 万人 城镇化率 城镇用水人口 万人 农村用水人口 万人 2000 年9 64435 93 4596 185 2010 年12 9448 56 2816 662 2020 年16 7457 79 6617 079 2030 年21 2770 514 9926 278 2 国民经济发展指标 根据洞头县 十一五规划纳要 中发展指标和历史发展情况测算 指标 预测结果见表 1 7 1 8 洞头县国民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表 1 7单位 亿元 水平年年均递增率 指 标 2002 年2010 年2020 年2030 年 2002 2010 年 2011 2020 年 2011 2030 年 国内生产总值11 652 081 25132 2520 64 65 第一产业2 83 14 04 881 32 62 第二产业2 8622 036 8165 9229 05 36 第三产业5 9426 9139 5961 5520 83 94 5 工业总产值9 0380 0116 19208 0831 33 810 农业总产值6 268 1710 914 573 43 03 0 洞头县行业增加值预测 表 1 8单位 亿元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水平年 第一产业 农业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建筑业商饮业服务业 2002 年 2 802 070 793 652 29 2010 年 3 29014 52 4016 5110 39 2020 年 4 0018 456 2424 3115 28 2030 年 4 88028 0316 1937 7923 76 4 城乡生活综合需水量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6 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计算城乡生活和一般工业需水量 石化基地 港 区等集中用水按其需求确定 并分别提出一般节水方案和强化节水方案两种 需水量 由于石化基地 港区等集中用水中已考虑节水 而其它用水量所占 比重较小 强化节水量有限 因此两种方案需水量相同 详见表 1 10 洞头县城乡生活综合需水量 表 1 10单位 万 m3 水平年水资源分区基本方案强化节水方案 北片8282 南片2922922002 年 合 计373373 北片23102310 南片102610262010 年 合 计33363336 北片67806780 南片186618662020 年 合 计86268626 北片1304013040 南片267226722030 年 合 计1571115711 5 农业需水量 洞头县农业需水量 表 1 11单位 万 m3 水平年50 75 85 95 2002 年 261 273 279 302 2010 年 246 257 262 283 2020 年 206 216 221 238 2030 年 178 186 190 204 6 河道外需水汇总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7 在生活 生产和生态需水预测基础上 进行全县河道外需水预测 汇总 结果见表 1 12 洞头县各水平年河道外毛需水量预测成果表 表 1 12 基本节水方案毛需水量 万 m3 强化节水毛需水量 万 m3 水平年 P 50 P 75 P 85 P 95 P 50 P 75 P 85 P 95 2002 年633645651674633645651674 2010 年35823593359836193582359335983619 2020 年88328842884788648832884288478864 2030 年1588915897159011590515889158971590115905 1 6 4 节约用水 由于石化基地 港区等集中用水中已考虑节水 而其它用水量所占比重 较小 强化节水量有限 因此除石化基地 港区等集中用水必须实施强化节 水外 其它用水可不实施强化节水 1 6 5 水资源保护 洞头县现状水库水质基本为 类水 地表水资源保护主要是加强水源地 保护 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加强水土保持 治理地 下水资源保护主要是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1 6 6 供水预测 现状水利工程现状年不同保证率供水量见表 1 13 规划工程实施后不同 保证率年供水量见表 1 14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8 现状水利工程现状年不同保证率供水量表 表 1 13 供水量 万 m3 项 目 P 50 P 75 P 85 P 95 蓄水工程315311290248 引水工地下水155155155155 合 计613577551496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9 规划实施后不同保证率供水量表 表 1 14 供水量 万 m3 水平 年 项 目 P 50 P 75 P 85 P 95 蓄水工程 396370331307 引水工程 160122117103 地下水源 155155155155 珊溪外域引水 770770770770 楠溪江外域引水 2150215021502150 海水淡化 0000 2010 年 合 计 3631356735233485 蓄水工程 396368331305 引水工程 160134128113 地下水源 155155155155 珊溪外域引水 1600160016001600 楠溪江外域引水 6400640064006400 海水淡化 170165190195 2020 年 合 计 8881882288048768 蓄水工程 396395307305 引水工程 164148141124 地下水源 155155155155 珊溪外域引水 2450245024502450 楠溪江外域引水 12700127001270012700 海水淡化 180180210210 2030 年 合 计 16045160281596315944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0 1 6 7 水资源配置 通过新增蓄水工程 实施珊溪水库及楠溪江等外域引水 在鹿西岛进行 海水淡化 实施雨水集蓄利用等水资源的时空调配 洞头县不同水平年不同 水文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见表 1 15 从结果可看出 洞头县水资源供需总体上 基本平衡 只有大门片农业用水和鹿西片生活用水尚存在一定的缺水量 洞头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 表 1 15 年份保证率 供水量 万 m3 需水量 万 m3 缺水量 万 m3 配置结果缺水性质 50 3642358233 基本平衡 75 35683593100 基本平衡农业缺水 85 35193598130 基本平衡 农业缺水 2010 年 95 34753619165 基本平衡 农业缺水 50 8917883234 平衡 75 8824884269 基本平衡 85 8801884780 基本平衡 2020 年 95 87568864112 基本平衡 50平衡 75 159541589723 基本平衡 85 159921590134 基本平衡 2030 年 95 159671590565基本平衡 1 6 8 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以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基础 因地制宜构建水资源调配体系 逐步建 成体系完善 调配灵活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 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总体布局坚持 全面规划 统筹兼顾 标本兼治 的原则 在水资源开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1 发中首先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 并考虑到自身水资源的短缺 实施外域 引水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等 洞头县增加供水实施项目主要有 1 外域引水工程 外域引水是解决洞头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主要途 径 一是楠溪江供水乐清子工程向洞头县大门片供水工程 二是珊溪供水配 套工程温州子工程向洞头县北岙供水工程 外域引水量见表 1 16 另外 考 虑到楠溪江引供水配套工程建设时序的不确定性 对大小门石化基地启动区 用水 5 5 万 t d 可先采用海水淡化解决 2 蓄水工程 兴建元觉水库 南山二库 总控制集雨面积 0 9Km2 总 库容 26 万 m3 3 地下水源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对人口松散的缺水区域可适当加大 地下水开采 挖建蓄水池实施雨水集蓄利用 4 海水淡化工程 北片鹿西片外域引水困难 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 实施海水淡化 中远期海水淡化量分别为 195 万 m3 210 万 m3 另外对南片 大瞿岛 南策岛等旅游性岛屿也可考虑实施海水淡化工程 洞头县各规划年外域引水量 表 1 16单位 万 m3 保证率 水平年 50 75 85 95 珊溪引水770770770770 2010 年 楠溪江引水2150215021502150 珊溪引水1600160016001600 2020 年 楠溪江引水6400640064006400 珊溪引水2450245024502450 2030 年 楠溪江引水12700127001270012700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2 1 6 8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从三个层次进行 1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规划项目实施后 提高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程 度 实现了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有力地保障了洞头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系统总体效率评价 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 实施节水 水资源保护和新增水利工程 积极利 用外域调水 大大增加了供水能力 提高了水资源承载能力 3 经济效益评价 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节水效益 特别是港区 石化基 地等集中用水大户 由于采取了节水措施 合理减小了外域引水量 同时由 于供水保证率提高 保证了各行业生产正常运营 实现了增产效益及其它方 面的经济效益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3 2 水资源调查评价 2 1 评价的基本思路 1 根据全县水文资料积累情况 并考虑系列代表性的要求 全县统一 采用 1956 2000 年 45 年 同期水文系列资料作为水资源评价的基本依据 2 考虑地下水补给 排泄条件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转化关系的变化 按近期下垫面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 实现近期下垫面条件下 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评价 然 后将成果归入水资源分区 3 为了更好地反映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以及解决大区和小区之 间水量频率组合问题 水资源分区按乡镇组合计算降水量 天然径流量 降 水入渗补给量和水资源总量的 45 年系列成果 4 根据近期水质监测资料 对河流 水库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分区评 价 并对主要供水水源地进行单独评价 5 按照人口 资源 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综合考虑河川 径流特征 地下水开采条件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技术经济等因素 估算流 域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为 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依据 2 2 评价方法 根据多年平均情况的水量平衡方程式 P R E 中 降水和径流可以通过雨 量站 水文站直接观测获得 而陆面蒸发量通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 均径流量之差间接求得 由于陆面蒸散发受气候和下垫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4 其空间变化相对降雨 径流而言更为均匀 因此 在水资源评价时 往往先 勾绘多年平均陆面蒸散发量等值线 再将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线与多年平均 陆面蒸散发量等值线叠加相减 求得同一地点的径流深后可勾绘多年平均径 流深等值线 再利用网格法求得各分区的河川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根据总补给量等于总排泄量的水均衡原理求得 在山丘 区 地下水资源量通过计算排泄量代替 总排泄量主要为水文站实测径流中 的基流量部分 通过分割流量过程线的方法求得 而平原区则通过计算总入 渗补给量的方法求得 其主要补给量包括水稻田生长期降水 灌溉入渗补给 量 水稻田旱作期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旱地降水 灌溉入渗补给量 给定区域内的水资源量就是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和地下产水量 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 山丘区用地下水总排泄量代替 之和 水质评价包括地表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 地表水水质评价是以 2002 年 为基准年进行现状评价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控制站进行水质变化趋 势评价 以及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评价 地下水质评价的对象为平原区浅层地 下水以及进行了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的山丘区浅层地下水 评价的内容 包括地下水化学分类 地下水水质状况 近期地下水质变化趋势及地下水污 染分析 2 3 降水 2 3 1 水文资料 根据 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要求 结合雨量资料的实际情况 确 定水资源调查评价选用站原则如下 1 资料质量良好 数据可靠 系列较完整 2 在地区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面上分布均匀 能反映地形变化影响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5 对选用站点 其部分年的短缺资料按以下两种方法插补 绘制年降水 1 量等值线进行插补 根据四周雨量站的算术平均值进行插补 2 洞头县只有一个洞头雨量站 位于北岙镇 考虑到洞头面积不大 且雨 量站位于洞头的中部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根据以上选用站原则 降水量资 料分析选用洞头雨量站为分析代表站 经插补延长 具有 1956 2000 年共 45 年完整月年资料系列 2 3 2 降水量年际间的振动分析 洞头县域内具有最长雨量系列资料的为洞头站 故降水量年际间的振动 以洞头雨量站为代表进行分析 1956 2000 年降水量离均系数累积曲线的变 化过程如图 3 2 所示 大致可以看出 洞头站呈现 2 段少雨期和 3 段多雨期 每段的持续时间基本不固定 少雨期持续时间约在 6 9 年之间 平均为 7 年 多雨期持续时间约在 5 7 年之间 平均为 6 年 图2 2 洞头站年降水量累积离均系数过程线 1 20 0 80 0 40 0 00 0 40 0 80 1 20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年份 离均系数累积值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6 2 3 3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受季风进退和台风活动影响 分配很不均匀 按降水 成因 洞头县属于台风雨主控区 降水在年内呈双峰型 遇到台风影响少或 空梅 的年份 也会呈单峰 第一个雨峰常出现在 4 6 月 主要受春雨 和梅雨影响 其中最大雨量出现在 5 月或 6 月 第二个雨峰出现在 8 9 月 主要由台风雨形成 多年平均最大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在 49 左右 出现在 3 6 月 洞头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情况见图 3 3 选用代表站 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率统计如表 2 2 图2 3 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图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月 份 月降雨量 mm 洞头站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占全年百分率统计表 表 2 1 降水量单位 mm 项 目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 11 月 12 月全年 多年 平均 49 678 1121 3135 7174 5172 572 9124 5134 561 660 440 71226 5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7 占全年 4 06 49 911 114 214 15 910 211 05 04 93 3100 2 3 4 降水的空间分布 根据浙江省降水深等值线图 洞头县各区域降雨量多年 1956 2000 年 平均在 1200 1400mm 之间 降水量的地区差异不大 全县降水量总的分布 趋势为由南向北递增 年降水量的低值区分布南部的北岙片 降水量在 1200 1300mm 高值区分布在北部的大门片 降水量在 1250 1350mm 经对 长系列资料对比分析 1956 2000 年系列平均降水量与 1980 2000 年系列 平均降水量等值线的地区分布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与 1956 1979 年系列降 水量等值线比较 全县降水量高 低值区总体分布也没有明显变化 2 3 5 分区面平均雨量 1 分区面雨量计算 两个乡镇分区 1956 2000 年逐年面雨量 北岙片面雨量直接采用洞头 站雨量 大门片面雨量通过对洞头站进行系数修正后计算 分析计算均值一 律采用算术平均值 Cs Cv 取 2 0 按适线法调整确定 分别计算降雨量均 值 Cv Cs Cv 及不同频率 P 20 50 75 80 85 95 的年降水量 1956 2000 年全县多年平均面雨量为 1254mm 分区 1956 2000 降水量统计 特征见表 2 2 洞头县分区降水量统计特征值 表 2 2 统计参数不同频率年降水深 mm 水资源 五级分 区 乡镇分区 均值 mm CvCs Cv20 50 75 80 85 95 大门片区 1291 00 2312 0 1532 6 1267 2 1079 3 1037 5986 8846 7 洞头岛 北岙片区 1226 50 2242 0 1451 7 1207 2 1031 4992 9943 5808 9 全县面雨量 1254 00 232 01487 5 1230 9 1049 2 1008 0959 8824 2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8 2 不同年限多年平均降雨量 分别按 1956 2000 年 1956 1979 年 1971 2000 年和 1980 2000 年 4 个统计年限分别计算全县多年平均面雨量 见表 2 3 不同年限全县多年平均雨量统计表 表 2 3 区域统计年限年数多年平均雨量 mm 增减变化 1956 2000 451254 0 1956 1979 241234 6 1 55 1971 2000 301259 00 40 洞头县 1980 2000 211276 11 76 2 4 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2 4 1 蒸发能力 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 可以近似用 E601 型蒸发 皿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 1 水面蒸发量的地区分布 据温州市 1980 2000 年水面蒸发量均值等值线 洞头县多年平均水面 蒸发量的地区分布总的趋势为由北向南递增 但增幅不大 多年平均水面蒸 发量在 900 950mm 2 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分配 由于洞头县域内缺乏长系列的蒸发观测资料 以处于同纬度附近的瓯江 流域中的西山站作为洞头县蒸发参考站 通过系数修正后进行分析 洞头县 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受季节变化和温湿条件不同的影响 洞头县水面 蒸发量以 7 月 8 月两月为最大 两月水面蒸发量占全年的 28 1 以 1 月 2 月为最小 两月水面蒸发量占全年的 8 4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29 3 水面蒸发量的年际变化 对长系列水面蒸发量资料进行年际变化分析 经西山站系数修正后 点 绘洞头县 1980 2000 年系列历年蒸发量变化曲线并拟合趋势线方程 如图 3 4 可见 从 1980 2000 年洞头县水面蒸发量呈减小趋势 每年的平均减 小幅度为 5 98mm 21 年间累计减小值为 119 6mm 与温州其它县 市 区 比较 洞头县的变幅相对小一些 据相关的研究分析表明 中北半球因日照 百分率下降导致太阳总辐射的下降是水面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图2 4 洞头县历年水面蒸发量变化曲线 y 5 9836x 956 16 600 800 1000 1200 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 年份 蒸发量 mm 2 4 2 干旱指数 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 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 干旱指数越大表示气候越干旱 干旱指数越小 表示气候越湿润 洞头县干旱指数在 0 45 1 3 之间 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 0 76 由于洞 头县为海岛 降水较小 蒸发较大 常有年干旱指数接近或大于 1 0 的情况 出现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30 由于 1980 2000 年水面蒸发量呈减小趋势 使得各地干旱指数减小 但总的分布趋势没有明显的变化 2 5 河流泥沙 河流泥沙是反映一个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的重要指标 也是反映河川径流 特性的一个主要因素 由于暴雨冲刷表土 导致泥沙随地表径流排入河流 并随水流向下游排泄 在河流中的泥沙运动形式有两种 一是颗粒较粗的泥 沙 包括浮石 在水流的推动下沿河底运动 称为 推移质 泥沙 另一种 是颗粒细的泥沙 悬浮于水中 被水携带着往下游运动 称为 悬移质 泥 沙 由于推移质泥沙的测验难度和方法上存在困难 很少开展这方面的测验 工作 缺乏这方面的系统资料 本章所指的泥沙是指江河中的悬移质泥沙 含沙量和输沙量均未包括推移质泥沙 2 5 1 基本资料情况 建国初期 浙江全省仅有极少的流量站中施测悬移质泥沙 但由于测次 少 不足以掌握含沙量的变化过程 更不能计算全年的输沙量 从 1956 年 期普遍执行单位水样 含沙量和输沙率相结合的测验方法 通过建立单 断 沙关系 配合流量资料推求全年输沙量 洞头县目前为止尚无泥沙测验站 但温州市埭头 石柱 峃口等 3 个水文站具有较长系列的泥沙资料 2 5 2 河流含沙量的分布 洞头县河流中悬移质含沙量的季节变化与降水径流季节变化 暴雨强度 大小 土壤植被密切相关 汛期含沙量较大 枯水期含沙量较小 2 6 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 湖泊 冰川等地表水体中 由当地降水形成的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31 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气候因素 降水 蒸发 气温等 和下垫面条件 土壤 植被 地质等 是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用水需求的增加 天然径流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量的蓄 引 提等水利工程的截流 引水的结果 改变了河川天然径流的 规律 为了保持径流量资料的前后一致性 必须将受调蓄和耗用影响后的径 流还原为未经调蓄和耗用的 天然情况 的径流量 根据 大纲 规定 本 次评价采用还原后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天然径流系列 作为评价地表水资 源量的依据 2 6 1 径流的地区分布 洞头县范围内无实测径流资料 根据还原修正的石柱 碧莲 峃口 百 丈口 温州平原等流量站的天然径流系列 分别计算各站径流均值 绘制温 州市 1956 2000 年同步期年径流深均值等值线如附图 4 根据温州市径流系 数等值线图 洞头县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 0 40 洞头县的逐月径流量通过降 水量与径流系数之积计算 径流深等值线的分布与降水量相似 由南部向北 部递增 多年平均径流深在 450 550mm 之间 低值区分布在南部的北岙片 区 平均径流深 450 500mm 高值区分布在北部的大门片区 平均径流深在 500 550mm 2 6 2 径流的年内分布 受降水和下垫面条件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的共同影响 使得径流的 年内分配的不均性更为明显 多年平均5 9 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 50 60 某些年份一个月径流可达全年径流量的 35 45 如 1989 年 5 月 份径流达全年径流量的28 9 充分表明径流的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和集中 程度 洞头县径流类型主要为梅雨 台风雨径流型 年内径流呈双峰型 两峰 分别出现在 5 6 月和 8 9 月 多年平均最大四个月径流占全年径流量的 洞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32 48 3 左右 出现时间在 6 9 月 多年平均最大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 14 2 洞头县多年平均径流量月分配柱状图见图 2 6 0 00 100 00 200 00 300 00 400 00 500 00 600 00 700 00 800 00 123456789101112 月份 径流量 万立方米 图 2 6 洞头县多年平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一轮压缩语句课件
- 高三后期励志课件模板
- 高一青铜器鉴赏课件
- 高一程序框图课件
- 离婚后子女户口迁移与父母共同监护权协议书
- 高效空运服务协议:空运提单货物运输保险及赔付标准
- 企业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与物业入驻管理协议
- 员工劳动合同续签及福利待遇调整协议
- 离婚协议书范本:离婚后子女教育费用分担协议
- 幼儿园园长任期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引进合同
- 关于车的英语原版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课件
- 【上海旺旺食品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案例报告(数据图表论文)7400字】
- 沙里宁的大赫尔辛基规划
- 教学一体机施工方案
- 早期教育概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防雷安全应急预案
- 小学三年级上册《健康成长》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有机化学-药用化学基础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1
-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