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饿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则材料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b.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认识c.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2.(2013广州调研)“长期以来,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现在,他们(农民)处置自己的农产品的行为就不能再叫做投机倒把了。”这种转变是由于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3.改革是推动制度完善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改革中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可以相互借鉴,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错误的是()a.苏俄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b.苏俄粮食税有利于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c.罗斯福采取了苏联式的国家干预经济d.美国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民主4.(2013长春模拟)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5.(2013茂名一模)根据苏联报纸所做的估计,苏联妇女平均每天花两小时排队购物,全国合计一年浪费掉一百亿小时在排队上,相当于五百万人一年工作五十周,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的时间。此项统计反映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下,人力的浪费严重苏联妇女喜欢借购物时机联谊交友苏联物资匮乏,供需失衡苏联物价上涨过快,出现抢购风潮a.b.c.d.6.(2013昆明调研)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下关于斯大林时期政策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a.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b.从市场到高度计划c.从允许市场到排斥市场d.从私人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7.俄国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质的转变,是源于()a.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d.勃列日涅夫优先发展重工业8.分析比较下列两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9.(2013惠州调研)1937-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苏联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军界、经济和艺术界不少精英被清肃。“大恐怖”时期出现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b.新经济政策推行c.斯大林体制形成d.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得逞10.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所持的是怀疑态度,而1934年第二次来到时,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说这句话的主要着眼点是()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b.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d.苏联与西方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11.(2013广东六校联考)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赫鲁晓夫()根本改变了斯大林模式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b.c.d.12.某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能够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年份项目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 286.51 387.9请回答:(1)材料一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8-1937年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2)材料二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在经济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新时期,中国为解决经济体制弊端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14.(2013肇庆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罗荣渠材料二苏联的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订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钱乘旦(1)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和不足之处。西方国家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特点。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仿效了苏联模式,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修正这一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相应的史实。(10分)(3)中外对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或工业转型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主义实验室”“社会主义的化合物”等,可以判断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材料并没有否定其政策,也未提及学习十月革命的问题,只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排除c、d,选a。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实施的,排除b。2.【解析】选b。“(农民)处置自己的农产品的行为就不能再叫做投机倒把了”反映了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农产品,这是因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b正确。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故c表述错误。4.【解析】选b。由材料中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出现“社会主义商店”“私人商店”,并且“社会主义商店”不如“私人商店”,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竞争的存在。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苏联模式特点和消极作用,排除,故选c。6.【解析】选c。列宁时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当时既存在公有制企业,又存在私有制企业,故排除a;新经济政策时期存在一定的市场经济成分,但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因此排除b;新经济政策并非私人资本主义,斯大林时期也不存在国家资本主义,故排除d;新经济政策时期存在一定的市场经济成分,但斯大林体制则完全排斥了市场经济,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c。7.【解析】选c。苏联实现工业化是斯大林时期,推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8.【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意解读图文信息,紧扣1913和1937年的时间;二是注意迁移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政策。【解析】选b。据1913年和1937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可知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不是罗斯福新政的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错误;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故选b。9.【解析】选c。材料指的是苏联的大清洗运动,c是其原因之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于1918-1921年,新经济政策推行于1921年,1929年取消;d应指1991年苏联的解体。10.【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34年”和所学史实,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救命稻草,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就是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经验,故选c。11.【解析】选c。由“15年内”“20年内”可以看出赫鲁晓夫经济上急于冒进,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正确,错误。【变式备选】(2012安徽六校联考)右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解析】选c。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故选c。a中“农业市场化”不符合史实,b不正确,斯大林时代已经实现农业集体化,赫鲁晓夫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d与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符合。12.【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主要是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故选c。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第(1)题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期的苏联工业发展较快;原因结合所学回答。第(2)题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工业产值增加尤为突出;原因应结合1952-1957年经济方面的重大事件分析。第(3)题分析两国经济发展中的曲折,总结中国的经济调整措施。答案:(1)说明: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逐步上升;1937年,苏联已是世界工业强国。(4分)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两个五年计划。(2分)(2)趋势:经济迅速增长;工业化程度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2分)原因:国家重视经济调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的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苏联的援助。(4分)(3)苏联:农轻重比例失调,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4分)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第(2)题苏联工业化特点从计划、重工业、公有制等角度分析。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自由主义工业化(或自由放任)。(1分)不足: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黔江区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栾城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交通设备采购与专业维护合同
- 2025版外聘讲师企业人才培养合作合同协议书
- 2025对公账户个人消费贷款合同规范范本
- 2025版暖通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中介加盟业务培训及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自动驾驶汽车软件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校园食堂餐饮供应合同
- 2025店长聘用协议:时尚产业店长选拔与聘用标准
- 餐饮加盟协议合同书
- 知道网课智慧《睡眠医学(广州医科大学)》测试答案
- 糖尿病医疗广告宣传指南
- T CEC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国际金融(第七版)全套教学课件
- JJG 677-2006光干涉式甲烷测定仪
- 甘肃省天水市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培训课件
- 小米公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