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11课时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ppt_第1页
13第11课时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ppt_第2页
13第11课时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ppt_第3页
13第11课时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ppt_第4页
13第11课时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时城市新区的发展 以上海浦东为例考点突破考点一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基础梳理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条件 便捷的 广阔的 高素质的 充足的 供应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城市规模的扩大 规模的扩大 规模的扩大 规模的扩大 交通 经济腹地 劳动力 农副产品 经济 人口 用地 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 用地紧张市政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道路狭窄 堵塞居住 绿地面积 环境质量差用地紧张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面临的城市问题 产生原因 表现 交通 拥挤 小 深化探究上海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与面临的城市问题 1 历史背景 2 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 强化专练1 2006年11月22日 沈北新区 经国务院批复正式挂牌成立 成为继上海浦东 天津滨海 郑州郑东后 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我国第四个新区 据此完成 1 2 题 1 继深圳 浦东之后环渤海地区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 第三极 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从东南逐步向北部和中部地区倾斜 深圳 浦东两大极点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是 A 位置优势B 政策优势C 人才优势D 资源优势 2 四大新区作为大城市的开发区 所承担的共同职责是 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 改善大城市交通设施 形成新的区域行政中心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A B C D 解析第 1 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明确指出 继续发挥经济特区 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各大极点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政策优势 第 2 题 发展新区可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 1 B 2 C 考点二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基础梳理 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 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中心之一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 带动和整个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与连为一体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开发条件和作用 条件 位置优越 东濒东海 北临面积 是上海市已建成土地面积的两倍地形 水源土地开发成本 作用 长江 较大 平坦 充足 低 经济 金融 贸易 长三角 长江流域 新区 老区 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兴建了大批基础设施骨干工程 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分区 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格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巨变 环境 城市规划 规划目标 多 型 化 化的浦东新区 规划要点 分和地区两部分采取发展与相结合的布局形态通过快速干道 骨干河道 内外环线及桥梁 隧道等把浦东和浦西联系起来建设式新城 浦东新区发展 功能 外向 国际 现代 城市化 非城市化 轴向 综合组团 花园 优美 规律总结1 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教材从位置 面积 地形 水源 产业布局现状五方面分析了浦东新区所具有的优势 现总结归纳如下 2 浦东规划 强化专练2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 打破了 城市化地区 与 非城市化地区 的概念 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 把城市绿化与综合农业开发相结合 据此回答 1 2 题 1 下列功能区属于 非城市化地区 的是 农产品加工工业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综合农业开发区 植物园A B C D 2 将 城市化地区 穿插在 非城市化地区 内的主要原因是 增加城市后备用地 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使交通更加便捷 受浦东地形条件的限制A B C D 解析第 1 题 城市是区域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中分布的地区 农产品加工工业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都属于城市化地区 而综合农业开发区和植物园属非城市化地区 第 2 题 把 城市化地区 穿插在 非城市化地区 一方面可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发展空间 增加城市后备用地 另一方面可避免城市分布过于密集 从而减轻一系列城市问题 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答案 1 C 2 A 考向调研考向一上海世博会与浦东开发 例1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世博会素有 经济 文化 科技领域奥林匹克 之称 同奥运会 世界杯足球赛一起 被誉为全球三大顶级盛会 1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读图1完成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D E 近年来 为什么该区域城市发展十分迅速 2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中心枢纽 试分析上海市城市发展优越的区位条件 3 图2为 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简图 读图判断下列问题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 其区位条件是 图中字母代表的区域 最适宜作为工业区的是 判断理由是 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 上海市将建设成为国际性的 中心 解析本题以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 解题时应运用区位分析的方法 综合解析上海市及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和城市功能区的正确设置 上海市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性经济 金融 贸易中心 建设城市新区 成为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答案 1 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 城市化是工业化 现代化的产物 近年来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促进了城市的迅速发展 2 综合性工业商业贸易交通上海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广阔的经济腹地 高素质的劳动力 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3 a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交通便利 市场最优 与外滩 上海的商务中心 相连 继承和保持了上海市的特色 c交通便利 港口区 离城市中心较远 位于河流下游 同季风垂直方向的一侧 可避免工业区对市区环境的污染 经济金融贸易 思维拓展 1 城市的规模是指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规模 这两个规模又体现在经济规模上 经济规模扩大为城市人口规模扩大提供物质基础 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又促使用地规模的扩大 2 回答相关问题时要理清知识间的因果关系 注重知识迁移 建立知识链条 如 上海市优势区位条件上海市人口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城市问题 预测1 读 上海市略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A B C D E五处中哪一处是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我国布局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的主要因素是 2 G岛是岛 其成因是 3 为了发挥沪宁杭工业基地的经济优势 我国已建成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又正在建设西电东送工程 将长江三峡水电站的电力输送到上海 十五 计划期间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上海 这些措施将对改善上海城市环境和加强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4 试分析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解析第 1 题 影响现代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及市场需求 第 2 题 G岛应为崇明岛 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的 第 3 题 沪宁杭工业基地改善能源结构 目的是改善上海的城市环境 更好地发挥其经济优势 第 4 题 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应从社会经济和自然两个方面来回答 答案 1 C接近钢材消费市场 交通运输便利 2 崇明流水沉积作用 3 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 减少燃煤 燃油导致的大气污染 保证沪宁杭工业基地的能源供应 更好地发挥经济优势 4 水陆交通便利 技术力量雄厚 农业基础好 区域经济发达 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市场广阔 国家的优惠政策等 考向二城市新区建设的意义 例2 读 上海市城市扩展示意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展的主要方式有 2 浦东开发区的建设 在保护和改善上海城市环境方面有何作用 3 上海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 其主导因素是 解析此题通过上海市用地规模扩展状况的分布 分析新区建设的必然性 并考查了上海市在城市进程中与周边乡镇企业可能发展的联系 答案 1 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卫星城建设新区建设 2 有利于有效控制中心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缓解城市争地的紧张局面 有利于缓解城市工业状况 将工业迁出城区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扩大绿化面积 3 B 预测2 下图为上海市21世纪产业沿轴线发展模式图 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中心商务区 第三产业为主的综合功能区 第二 三产业为主的综合功能区 试分析回答 1 据统计 1992年底 仅占全市土地面积4 4 的原市区的工业企业 职工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1 57 54 79 52 63 以上数据说明上海的产业布局最突出的特点是工业过分集中在 占据了产业的最佳区位 这种产业布局状况 可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有 2 上海市的道路交通网应为式布局 3 上海市外围发展第一产业 主要应建成基地 4 上海市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的最主要原因是 除此之外 还有 答案 1 原市中心第三 工业用地紧张 企业无发展用地 工业污染严重 工业用地过多 影响城市职能的转换 加重了市区的交通压力 2 环形放射状 3 花卉 蔬菜 肉乳禽蛋 4 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广阔腹地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有利于商品集散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对点训练题组一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上海市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许多方面都在全国位于首位 但在环境方面 由于人口剧增 人均绿地面积仅比贵阳高 但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 其发展空间 规模迅速打开 使浦东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 据此完成1 2题 1 上海市在下列哪些方面不是全国首位 A 交通枢纽B 综合性工业城市C 商品农业基地D 商业贸易中心 2 下列建设浦东新区的措施可解决城市问题的是 A 兴修多种水利工程B 大力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C 扩大城市公共绿地面积D 加大商业建设力度解析第1题 上海市不是全国的商品农业基地 第2题 认真审题干信息 解决城市问题 学生应熟悉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 道路狭窄 交通堵塞 居住拥挤 绿地面积小 用地紧张 故C项正确 答案1 C2 C 题组二 上海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读 上海市示意图 回答3 4题 3 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 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是 A B C D 4 关于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的叙述 正确的是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比较古老和简单 城市生态设计与规划的标准较高 城市环境质量可望得到改善 新老城区彼此联系不便 成为阻碍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 努力实施了高投入和优先发展的战略A B C D 解析第3题 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应布局在市中心 图中 布局在上海的市中心 第4题 浦东新区采用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的布局形态 形成多核心 开敞式的模式 并加强了新区与老城区的交通建设 使新老城区联系非常便捷 答案3 A4 D 1990年4月18日 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据此完成5 6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海港 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B 上海经济发达 汽车拥有量多 城市交通便利 很少出现交通堵塞现象C 上海经济实力雄厚 应将浦东建设成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新城D 上海地价较贵 应将浦东全部规划为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 6 关于浦东新区的叙述 正确的有 A 浦东新区西靠黄浦江 东濒黄海 北临长江B 浦东新区得到开发是因为城市基础较好 故开发所需的投资不大C 将浦东新区全部规划为城市用地 这样就可大大地减轻浦西的压力D 浦东新区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浦东 浦西之间交通线的建设 解析第5题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开发城市 海港 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上海道路狭窄 交通拥挤 开发浦东是为了减轻浦西的压力 浦东新区应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第6题 浦东东临东海 开发前是一片田园风光 以前受黄浦江的影响 发展较为缓慢 自开发浦东以来 浦东 浦西的交通日益得到改善 故浦东发展很迅速 答案5 A6 D 7 读 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示意图 回答问题 1 浦东新区采取的布局形态是 其发展轴是指 沿轴布局的目的是 2 上海已建成区对浦东新区所起的作用是 浦东新区对老城区的作用是 浦东新区的建设对全国范围经济的影响表现在 3 从图中可知 浦东新区的工业多为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 4 上海近年来修建了一系列的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和穿越黄浦江的隧道 这对浦东开发有何意义 5 浦东新区进行了合理的城市规划 从浦东新区基本格局看 区为中心商务区 将六里现代生活园区布局在黄浦江沿岸的好处是 外高桥保税区位于北部长江沿岸的好处是 王桥工业区布局在相对较远的位置 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解析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关键是 城市化地区 的布局和规划 理解掌握浦东新区建设规划的要点和目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 1 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黄浦江水运便利 2 已建成区是新区发展的支撑点 为新区提供基础设施 技术 服务等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 居住拥挤 用地紧张等城市问题 控制老城区规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 高新技术工业污染小 4 将浦东与浦西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新老城区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5 陆家嘴金融贸易方便居民与黄浦江西岸市区联系靠近港口 水运便利减小对城区的污染 定时检测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 共64分 1 2009 福建文综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 中部 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 B C D 解析长期以来 我国中部地区是能源生产集中分布地区 如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 黑龙江的石油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位 产量远大于消费量 因而自给率高 但近些年来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部地区的能源得到大力开发 加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 能源消费量小 因此能源的自给率超过中部地区 因而可以判断出曲线 代表中部地带 曲线 代表西部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能源消费量大 能源不能自给 其自给率低 故曲线 代表东部地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能源的消费量迅速增加 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自给率不断下降 因此曲线 代表全国 答案C 2 2009 广东地理 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图中 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森林火灾面积B 土地干旱程度C 洪峰流量D 植物病虫害程度解析洪峰流量与流速 河流横截面的大小有关 遥感影像图能显示河流的表面宽度 但不能显示深度与河流形态 因而不能获取洪峰流量信息 C 2008 海南地理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 相同面积 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3 4题 3 相同降雨强度下 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 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 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 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 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解析从表中各种覆被下的泥沙量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 D 4 下列判断中 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森林树种越丰富 生态效益越优 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 C D 解析混交林地和荒草地多属于自然植被 油松幼林地多为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从表中数据看出 选项 是正确的 坡耕地的径流量和泥沙量均大于其他覆被地 由此说明选项 是错误的 从混交林地与油松幼林地的数据比较得出选项 是正确的 从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的数据比较得出选项 是错误的 B 5 2009 浙江文综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 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 三江平原过度垦殖 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 西北地区风蚀强烈 风沙灾害比较普遍解析中国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植被稀疏 风蚀强烈 风沙危害比较普遍 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 但人为原因尤为重要 三江平原过度开垦造成的主要危害是破坏湿地 D 2009 江苏地理 下图是 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 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 回答6 7题 6 P地与Q地相比 P地 双选 A 年大风日数少B 年降水量多C 年降雪日数少D 沙尘暴日数多 7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 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双选 A 截留水分B 改变气候类型C 削弱风力D 改变植被类型解析第6题 P Q两地分别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 由于贺兰山对冬季风的阻挡 P地大风日数较少 而P地距海洋较近 又处在迎风坡 年降水量较多 第7题 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 消减风力 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 提高沙层含水量 有利于固沙和植被存活 答案6 AB7 AC 2008 江苏地理 下图为 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8 9题 8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垦B 过度放牧C 过度围垦D 过度养殖解析对比地形结构图和农业用地结构图可以看出 该地种植业比重远远大于平原的比重 说明该地存在着严重的过度开垦现象 A 9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 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 修建梯田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 全面封山育林 改善生态环境D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立体农业解析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应结合当地的实际 江南丘陵地区水热资源丰富 但水土流失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立体农业可以扬长避短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D 10 新技术革命以后 有关美国产业转移的趋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全部转移到东南亚 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B 由南部向北部转移C 由东部向西部转移D 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转移解析美国是个发达国家 新技术革命使其产生大量新兴工业 其产业转移总的趋势是由东北部 老工业区 向南部和西部扩散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美国的老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 已呈饱和状态 污染严重 地价昂贵 对新兴工业的吸引力减小 新兴工业对传统的原料和 燃料需求少 对知识 技术和环境 交通等要求高 所以多在环境优美的西部 南部布局 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交通条件的形成都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可能 美国在南部 西部地区发现和开发了原料和燃料 形成了一些以新的原料 燃料为基础的工业中心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由于美国西部 硅谷 的土地被占用殆尽 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州 以及东南亚 墨西哥等地 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劳动力 土地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答案D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11 12题 11 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B 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C 区域是人为划分的 客观上并不存在D 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 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 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12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色和功能D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的划分及主要特征 内容基本 依据所学内容容易得出结论 答案11 D12 A 读 我国某区域图 完成13 14题 13 图中a d四大地形区中 中 低产田分布最广的是 A aB bC cD d 14 近年来 图中P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 荒漠化土地呈点状 线状分布 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放牧B 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C 水资源利用不当D 工矿开发 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第13题 b处为太行山以东盐碱地 中 低产田分布最广 而a处荒漠土地广布 应为低产田 第14题 P处为晋 陕 内蒙古交界处 煤矿遍布 故随工矿开发 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导致荒漠化发展迅速 答案13 B14 D 京津冀地区作为继 长三角 和 珠三角 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引擎 是我国北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和工业密集区 目前环渤海地区制造业发展正逢日韩产业转移良机 据此回答15 16题 15 从区域合作角度而言 北京市最适宜向哪个方向发展 A 西北B 东南C 西南D 东北 16 该地区对日本 韩国制造业转移最具吸引力的优势是 北京和天津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地区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特别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得天独厚 拥有丰富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拥有广阔且市场潜力巨大的腹地 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A B C D 解析第15题 结合京津冀区域关系及北京自然特点 北京最适宜向东南方向发展 第16题 日本 韩国制造业向京津冀地区转移是为了充分利用该地丰富的资源 劳力和广阔的市场 答案15 B16 D 二 综合题 共50分 17 分析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材料一下图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 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 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 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 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 小麦 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 2 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试分析其农业区位优势 3 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