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绍兴文理学院2013学年第1学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史浅析鸦片战争前清代服饰的变迁发展摘要: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变更冲进关内,满洲贵族一方面命令汉人改装易服,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缓和民众的情绪而推行“十从十不从”的政策,造成了满族汉族女子服饰两种形制共同存在的局面。在清初统治者的暴力统治下男子的宽身大袖汉服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可避免的满人的服饰逐渐流入民间,最典型的就是马褂。本文主要浅析鸦片战争前清代服饰的变迁发展。关键词:清代 满汉 服装 汉服灭亡引言: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可否认的是,清兵入关带来了满汉经济,政治,文化的新发展。在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下,满汉服饰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融合的道路,男子的服饰满化最为明显,汉族女子虽然得以保持原来上衣下裳的形制,但是到乾隆之后也开始发生变化,满族女子的服饰也在其中有慢慢的变化,在种种原因的驱使下,清代服饰逐渐形成了其鲜明的特色。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清代的服饰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浅析鸦片战争前清代服饰变迁发展的过程。正文就宫廷贵族而言,清代的服饰制度和服饰体系的庞大和严密是空前的,清统治者将其本身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视为治国之本,认为服饰关系到自身的统治地位,所以即使生活在浓烈的汉族文化氛围中,两百多年来的清朝宫廷服饰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其主体依旧是清入关以前的服饰制度参考文献 K249.07-53 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2001年版 第05488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北京复外大街2号 第242页。清兵的入关,使得汉族宽衣大袖的的传统服饰不再得以延续,倒是满族原来的行服之一马褂变成了大街上人人都穿着的便服。根据资料记载 TS943.742.811 崔荣荣 张竞琼 著近代汉族民族服饰全集2009年版 第006721号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东长安街6号 第70页,原本在清朝开国的时候,马褂是作为士兵的服装的,但到了雍正年间马褂变成了人人都穿的便服,后来有一部分的学者也把其介绍为汉族的民间服饰之一。入关以后服饰制度经过康熙。雍正等前几代帝王的逐渐改进和完善,到乾隆最终走向完善,形成了最终的清宫服饰制度。但仍然避免不了与汉族服饰文化的交融,就拿最具有满族特色的马蹄袖来说,马蹄袖是清代帝后服饰中与汉族帝后服饰的重要重要区别之一,清初的马蹄袖 TS941.742.49 夏艳 李瑞芳 罗艳 著 大清皇室的走秀台 2011年版 第146263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东四十二条21号 第12页。外形十分窄小,最宽的地方也只有10厘米而已,但到清代中期以后宫妃袖口逐渐加大,有的宽度甚至达到30厘米,向汉族的大袖靠近,不过统治者铭记祖训,在其严厉的斥责下,满族的马蹄袖形制的保留得到了坚决完美的的贯彻。反观汉族女子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着明代的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的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上云肩,花样十分丰富。服饰演变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不仅仅有生产方式的影响,也与礼俗和风俗的文化相关,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变化,研究服饰发展的背景和原因也离不开这几个重要的关键点。我简单的把清代服饰的发展变迁背景和理由分成两个方面来论述,即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我的观点。一 物质层面在我看来清代服装的发展变迁与前人留下的一些生产织造方式有密切的联系。早在清代之前的西汉时期丝织品就已经成为广泛流通的商品了,而明代末期的时候纺织品的商品经济 晚明史上卷 樊树志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75页高度成长,丝织行业的日益蓬勃发展,为后来清代的服装发展和变迁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质基础。棉,麻,丝等服用纤维到清代在采集织造方面的技艺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也就是面料供应和工艺已经有了一定的保证,那服装的制作面料就有了物质方面的保证,有了物质保证才会有款式,设计等更高层面的变化。所以说这也是清代服饰发展变迁的原因之一。其次,中国古代服装的生产方式多以官营手工业为主,清代当然也不例外,官办丝织工厂的数量十分庞大且密集,据资料显示:到乾隆十年,清代的织机数量总数为1863台,机匠数量约为6000人。由于官营手工业直接由国库支持,也为宫廷提供一切 所需的服饰,所以严格按照清代的服饰制度,在服饰的纹样,色泽,款式等各个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这样的生产方式满足了宫廷大臣妃子等在服饰上的需求,当服饰得以生产制作并使用,那么服饰制度便得到了延续下去的动力,换言之,清代延续前朝的这种以官营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为服饰制度的长久延续提供了保证。所以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服饰制度一直没有很大的改变,这与清代的生产方式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再者,经历了数个朝代的织造业之后清代在织造和制造服装方面的工具已经非常齐全了,虽然在裁剪方式等服装技术工艺上还不够先进,中国古代的裁剪方法在现代被称为“平面裁剪”或“直线裁剪”,中国古代的裁剪技术一直维持这样,主要是因为款式的变化比较单一,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而西方则有立体裁剪,这种裁剪技术的不变更也影响着清代的服饰的发展,纺织业足够发达但思想文化上的原因让款式一直不能游突破,服装就一直无法走进更高的领域。前人留下的织造和制造服装的技术固然会对清代的服饰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其守旧和保守的思想和没有更新的技术也阻碍了清代初期和中期服装走向更高的层面。纵观古代中国的历史,几千多年来都是沿用汉制服饰,但是清代满人入关却坚持了满族服饰,统治的需要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我认为另一个方面原因是满人本身的服饰偏向于实用性,而汉服在实用性方面比较欠缺。 缺乏实用性这一点在我看来也是汉服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清代的服饰在物质层面上原料充足,工具比较完全,生产方式也有支持,制作工艺虽然有所限制,但是也不阻碍清代服饰的发展,纵观其服装的发展,可以发现其变化的地方大多为细节,形制和款式基本没有很大的变化虽然物质基础无疑对款式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我认为最为主要的还是精神层面的限制。二 精神层面显然物质方面的原因都是外因,影响清代服装款式,色泽、纹样变化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精神层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在现代并不仅仅是实用、遮挡、岗位需要等这些概念,它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比如个性的体现和追求等,但是在服装在古代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体现人的社会地位,这一点在清代也被很好的贯彻了,所以服饰的款式,色泽,纹样也是皇权思想的另一种体现。首先,服饰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封建帝制的等级观念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清代的服饰制度体系十分庞大和严密,服饰在中国古代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这一点在清代入关后的帝后服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由于龙袍象征着九五之尊的权利和地位,所以保留了其上衣下裳的形制,当然在细节方面还是有一点的改变的,例如满族特色的马蹄袖等。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满人入关以后推行“十从十不从”的缓和政策,满大街的宽身大袖瞬息之间被代替,此时关于服饰的制度是为了维护满人的统治地位,在这样的政治内因之下,清代服饰的发展演变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马褂就是这样被汉人所被动的接受慢慢成为了汉族服饰的特色之一。其次,汉族自古将上衣下裳,束发右衽基本形制神化为“天意”,世代不可更改,清统治者的政策让女子可以维持汉服,所以直至晚清汉族女子上衣下裳的形制都没有改变。而满族一直是崇尚骑射的民族,因此满族的服饰一直有很典型的游牧风格。所以满汉两族女子的服饰发展是截然不同的,就是其价值观的不同所导致的。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两族女子的服饰在形制上都没有很大的变更,清代的政策让满族女性的服饰一直受制于其服饰制度,相对而言汉族服饰的变化反而要更加多样一点。清代在政治层面对服装的束缚,以及人们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汉服依旧是汉服的形制,旗人之装更是没有多少改变,当然晚清时期的“西服东渐”将中国服装带入了新的起点,这里我暂且不细说。结论 本文主要浅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器官打印进展
- 农业银行2025黑河市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题库
- 2025年3D打印的个性化医疗植入物
- 中国银行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湖北地区
- 工商银行2025吉安市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题库
- 工商银行2025张家口市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中国银行2025萍乡市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上饶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兰州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中国银行2025石家庄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第26届北京市高中力学竞赛决赛试题
- 中成药合理应用专家讲座
- 清梳联设备及工艺流程
- 手性新药的注册要求
- 图形创意设计的课件完整版
- SH/T 0660-1998气相防锈油试验方法
- GB/T 4956-2003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 第三、四章-证据的分级、来源与检索课件
-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二版)》配套教学课件
-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退费申请表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戏曲人物》 浙美版(2014秋) (2)(共13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