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的演变 一 字体 笔势 的演变 一 商代文字 甲骨文 1 定义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是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古老而有比较成熟的文字 2 名称及命名依据 甲骨文 契文 殷契 骨刻文字 占卜文字 卜辞 贞卜文字 殷墟甲骨文 殷墟卜辞 殷墟书契 3 甲骨文的特点 1 以象形为基础 例 日 月 人 象侧身而立的人形 说文 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象臂胫 j n 之形 本义即人 金文诘林 引张曰升说 人之形态 别于禽兽 其显著者 即在于不必手足并用爬行 故字作侧立形 2 结构上六书具备 黄德宽统计 甲骨文中象形占28 51 指事占4 32 会意占37 81 形声占29 34 转注字已萌芽 假借字已普遍 3 处于不定型文字阶段 A 写法不定 B 繁简不一 C 偏旁替代 D 正反侧倒写 E 偏旁位置不定 4 笔画多为细瘦的直笔 王懿荣 甲骨文之父 刘鹗 铁云藏龟 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 孙诒让 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契文举例 罗振玉 殷墟书契 殷墟书契菁华 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 字鼎堂 董作宾 字彦堂 罗振玉 号雪堂 王国维 号观堂 并称为 甲骨四堂 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甲骨文研究 二 西周春秋文字 铜器铭文 1 性质及名称 金文指先秦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 古人称铜为金 故名 金文 实为铜器铭文的省称 铜器中以钟鼎为重 又叫钟鼎文 吉金文字 2 种类 商代金文 西周金文 春秋金文 战国金文 其中 西周金文最具代表性 3 特点 A 新出现的象形字少而形声字大量增加 黄德宽统计 甲骨文中象形字占29 34 金文中形声字占45 76 B 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异体字相对减少 偏旁逐渐趋于平直化 合文大大减少 所謂合文是指將幾個字合寫成一體 形似一個字 但認讀時仍當作幾個字對待 甲骨文中的合文多數出現在數目字中或殷商先公先王的廟號中 例如 五十六十二百五千大甲 C 行款基本固定 由甲骨文的多种书写款式到金文已基本确定为 下行而左 D 笔道粗肥 曲笔较多 商代早期铜器铭文 商代晚期铜器铭文 商代著名文物司母戊鼎 钟鼎铭文 毛公鼎器形及銘文 毛公鼎铭文 西周小克鼎銘文 鸟虫书铜器铭文 释文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三 战国六国文字 1 六国文字 又称东方六国文字 是我国战国时代东方齐 楚 燕 韩 赵 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主要有 简帛文 金文 货币文 古玺文 陶文 玉石文 说文解字 叙 诸侯力政 不统于王 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2 六国古文的特点 俗体的流行 韩赵魏文字纤巧细腻楚文字疏阔遒劲燕文字笔画硬直齐文字喜用修饰 四 秦系文字 小篆 秦系文字 指秦国自春秋至战国及秦统一中国以后秦王朝的文字 1 大篆 指春秋 战国时期的秦文字 秦石鼓文 籀文 大篆的代表作 一般认为是 石鼓文 所谓石鼓 是10块鼓形石 故称石鼓 又因四周刻有歌颂狩猎之事的四言诗 故又称猎碣 碣 特立之石 方为碑 圆为碣 石鼓发现于唐初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原石上共有600余字 经磨损和风化 已经残缺不全 它是东周时代的秦国石刻文字 六国古文與秦系文字相比较 A 概念 与大篆相对而言 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 书同文 政策而颁行的标准字体 又称秦篆 B 产生 说文解字 叙 秦始皇初兼天下 丞相李斯乃奏同之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 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 爰历篇 太史令胡毋敬作 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 或颇省改 所谓小篆者也 C 特点 较全面地保留了汉字的构形理据 文字形体定形化 字形进一步符号化 结构上更多使用 形声相益 的方式 2 小篆 李斯小篆 秦峄山刻石 现在西安碑林 李斯小篆 秦泰山刻石 上书 臣去疾臣请矣臣 七字完整 小篆与大篆一脉相承 继承了汉字的构形理据 保存了汉字寓义于形的特点 而不象六国文字那样为了简化而任意破坏汉字的结构 小篆能够取代六国文字通行于全国 正是由于它符合汉字的发展规律 而不仅仅是政治上推行的结果 小篆的特点有下面四个方面 甲 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被加强 小篆已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构形系统 说文解字 五百四十个部首的归纳就体现了这种系统性 参与构形的大部分象形字已符号化 系统化 而不像甲骨文阶段强调物象特征 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形声字表义部件的类化过程也已基本完成 代表同类事物的形声字多采用了同一表义部件 乙 比较全面地保存了汉字的构形理据 尽管小篆对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形体作了系统的整理 但这种整理继承了汉字的传统 原则和方法 大部分字形具有可解释性 丙 形声字大量增加 除了新造形声字外 原来的不少象形 会意字通过添加形符或声符也变成了形声字 甲骨文中 形声字只占百分之二十左右 而在 说文解字 中 已增加到百分之八十 丁 结构固定 偏旁部首的写法和位置已基本定型 不得随意改变或增减笔划 线条多圆转弯曲 凡转折之处一律呈弧形 不论横竖曲直 粗细均等 字形规整匀称 大小一致 小篆是汉字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规范化运动 它结束了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局面 不仅为为汉字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 隶书 1 定义 隶书是战国以后汉字演变过程中以点画结构逐渐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形成的一种新字体 2 产生 民间说 卫恒 四体书势 隶书者篆之捷也 徒隶说 班固 汉书 艺文志 是时始造隶书矣 起于官狱多事 苟趋声易 施之于徒隶也 许慎 说文解字 叙 秦 大发隶卒兴役 官狱职务繁 初有隶书 以趋简易 程邈说 卫恒 四体书势 下杜人程邈为衙狱吏 得罪始皇 有幽于云阳十年 从狱中作大篆 少者增益 多者损减 方者使圆 圆者使方 奏之始皇 始皇善之 出以为御史 使定书 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 3 分类 A 秦隶 古隶 战国晚期到西汉初期 B 汉隶 今隶 汉代 今隶又称 八分书 唐张怀瓘 gu n 书断 渐若八字分散 故曰八分 王愔 y n 文字志 字方八分 言有楷模 4 隶变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 是汉字字体演变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 是汉字由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 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 隶变的表现 A 解散篆体 改曲为直 B 省并 包括笔画合并和部件合并 C 直接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 D 偏旁分化 隶书偏旁的写法往往随位置而异 随字而异 如 火 字 火 炙 炙灬 然 然 E 偏旁混同 如 肉 肢 肢 膏等字所从 舟 朕 服服等字所从 丹 青字所从 都混同于 月 秦秦 从廾 从午 从臼 奉奉 从廾 从手 丰声 奏奏 从廾 从屮 夲声 泰泰 从廾 从水 大声 春春 从艸 从日 屯声 等字的上半省并混同为 春字头 胎 郎 服 胄 四字 在小篆中写作 部首共有四个 分别是 肉 月 舟 冃 合并后只取了一个 月 字 胎 服 胄 三字的意符实际上名不副实了 又如 春 奉 舂 泰 奏 五字 小篆写作 其上半部分构件完全不同 隸書将它们合并成了一个 使各自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原来的形体意义变得模糊不清 再如 秦隶 云梦秦简汉隶 居延汉简汉隶 史晨碑 汉隶 熹平石经 汉隶 曹全碑 汉隶 张迁碑 七 楷书 1 定义 楷书是汉隶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一种字体 萌芽于汉末 流行于魏晋南北朝 完全成熟于隋唐 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原叫真书 正书 楷 是 楷模 法式 的意思 即规范整齐可为楷模 2 为什么说楷书是汉字字体的楷模 A 从楷书开始 汉字的笔画和方块字形已基本定型 楷书改隶书的波势挑法为横平竖直 方便易认 改隶书的扁方字形为长方字形 端庄秀丽 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 个性特征比隶书鲜明 B 楷书是历代正规使用的典范文字 楷书之祖钟繇 y o 宣示表 书圣王羲之 乐毅论 楷书四大家 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元赵孟頫 俯 的异体 均以自己的独特风格 将楷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书法作品成为后世习字临摹的楷模 C 楷书是当代图书印刷用字的主要字体 楷书钟繇 季直表 楷书颜真卿 多宝塔感应碑 楷书始于汉末 行于魏晋 特点 横平竖直 结构方整简易 长方形 唐歐陽詢化度寺碑 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北魏 碑牛撅造像記 六 草书 1 定义 草书 是为了书写简便快捷而产生的一种今文字体 草 是草率 潦草的意思 2 类别 A 章草 指汉代草书 其特点是打破了隶书的结构 只保存字的轮廓 以求书写的神速 B 今草 是在章草的基础上 结合楷书书法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笔画连带 每字相呼应或相连 有如一气呵成 C 狂草 唐代产生的一种比今草更草率 更具随意性的字体 其特点在 狂 如行云流水 龙飞凤舞 上下贯串 连绵不断 颠张狂素 指盛唐张旭和高僧怀素 图为 张旭狂草图 狂草 极难辨认 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章草两汉 史游 急就章 今草唐 孙过庭 书谱 狂草唐 怀素 千字文 章草 今草 狂草 八 行书 1 定义 行书 是介于正体字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早期的行书介于隶书和草书之间 产生于东汉 盛于魏晋 直到今天 仍是人们日常广泛使用的手写体 2 为什么说行书有极大的使用价值 行书既受今草的直接影响 有保存了楷书的笔法 凡是收敛笔势而接近楷书的 称作 行楷 放开笔势而接近草书的 称作 行草 行书不象楷书那样拘谨 难写 也不象草书那样放纵 难认 在保持楷书形体轮廓的前提下 适当运用草书那样的连笔 但各字保持独立 适当地省减笔画 形体结构清晰 书写自由快捷 笔法活泼流畅 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而被社会广泛应用 晋宋以来一直成为手写体的主要形式 最早传世之作 钟繇 墓田丙居帖 行书第一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所书的 兰亭集序 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图为 兰亭集序 的唐人摹本 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行书第一王羲之 兰亭序 行书颜真卿 祭侄稿 行书欧阳询 千字文 兰亭集序 汉字形体演变图 河南在中国的位置图 名称由来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 黄河中下游 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 故名河南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 森林茂密 野象众多 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人牵象之地 这就是象形字 豫 的根源 也是河南简称 豫 的由来 夏代禹时分天下为九州 豫州位于九州之中 历史上河南又有 中州 中原 之称 豫 的演变 给 甲骨文十二生肖 填上现代汉字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此字为车 图片依次为拓片 摹写 结构图 复原图1 复原图2 象形字 车字在甲骨文中异体较多 明显的特征是两个车轮 最初车轮为圆形 后来为了书写方便 变成了方形 再后来 两个轮子简化为一个 车 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 简体 此字为 众 上图从左到右分别为拓片 摹写 漫画 照片图示 字形为太阳下的三个人 到金文 日 讹变为 目 表示众多的意思 也表示某一种身份的人 如同现在的 群众 甲骨文中的 众 与 众人 从事农业生产 战争 狩猎 做工等 是商王朝的劳动者 其身份为奴隶还是平民 众说纷纭 众 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这个字是 男 左为拓片 中为摹写 右为图示 左为 田 右为 力 力 表示的是一种古代农具 耒 的形状 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 因此 用 男 来表示男人 今本 说文 男 丈夫也 从田力 言丈夫致力于田也 最初 男 的写法为左田右力 后来演变为上田下力 此字为 齿 左为拓片 中为摹写 右为图示 十分夸张地突出了一张大嘴中的牙齿 甲骨文中 齿 字有很多写法 主要是 口 中 牙齿 的数量 大小不同 但是不管怎样写 均为象形 一看便知 说文 齿 象张口见齿之形 齿 在甲骨文中为象形字 后来 齿 又加了 止 作为声旁 就演化为现在的样子 成为形声字 甲骨文中常见 疾齿 的卜辞 也就是牙齿出现了毛病 大概商时人们的口腔卫生做得不好 所以牙齿的疾病多一些 齿 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二 字形 笔意 的变化 1 简化与繁化简化A 图形线条画 符号化 B 用简单的偏旁替换复杂的偏旁訂 订講 讲 C 改变结构类型涙 泪 筆 笔 繁化A 增加偏旁 齿 增加 止 而成 齒 戉 增加意符 釒 而成 鉞 B 增加笔画 例如 上 下 在甲骨文里都写作一长一短两条直线 丄 下横长而 丅 下横短 为了避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清保安考试题及答案
-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 护理考核面试题及答案
- 人体画图考试题及答案
- 直角三角形个数java面试题及答案
- 计提工资面试题及答案
- 工程服务面试题及答案
- 智能编程:AI时代的未来趋势
- java面试中cpu面试题及答案
- 水利检测员试题及答案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自动化在组装厂的应用培训资料
- 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课件
- PDCA降低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
- (高职)会展实务电子课件(全套)
- 合肥国际马拉松志愿者培训
- 开拓进取:零碳汽车的材料脱碳之路
- 空预器密封改造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医用放射性废水衰变池设计623朱韬
- 探究高中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其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 M2激光模式测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