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 承天寺夜游课前有准备【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把握文意,理解“闲人”含义。2.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句读清楚。3.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4.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学习难点准确把握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具体阐述:见“课后连中考文言文阅读准确把握文言文语句的句中停顿”)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一般是以句号(。)作为一个句子的终了,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句号;句中语气承转停顿以读号(?或、)表示,则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顿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又被称为“圈点”,而圈点并且加上注解或注脚的动作,则被称为“圈注”。正确的圈点除了可以明了句子和文章原意,也可显现一个人基本的学识涵养。【温故知新】在夜深人静时,与月相望,一任思绪翩飞,或恬淡安详,或愁肠百结,或乡愁绵绵,或泪珠盈盈,但无论如何总能从滚滚红尘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心灵寓所,也能从茫茫人海中找回几乎迷失真实的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难得的收获?片段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赏析】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文学资讯】题目解说 “记承天寺夜游”中“承天寺”交代了游览的对象,“夜”点明了游览的时间。作者档案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卒年10371101朝代北宋籍贯眉州眉山称号称号文学家、书画家生平经历生于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著名的文学家,嘉祐元年,应试及第。后历任凤翔、密州、徐州,后因乌台诗案,被流放黄州。元丰七年,苏轼恢复名誉,历任登州知事、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知事、扬州知事、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苏轼卧病常州并上奏致仕。七月二十八日,苏轼逝世。作品特点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代表作品代表作: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作品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小结课文】1.文章主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图解结构记叙 寻友 赏月描写 月色 空明议论 乐观豁达 闲记承天寺夜游情景交融3.写作借鉴(1)巧用隐喻,写出景物特点。(链接“课后连中考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揣摩刻画方法”)文中描写月色的只有三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只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着实令人神往笼罩着月色的庭院,仿佛从上而下都充满了澄澈的水。“月光如水”的比喻是常用的,但运用之妙,因人而异,不能说作者没有用这个比喻,但和一般人的用法很不相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很不相同。在这里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是先不出现喻体月光,写人们的错觉,用“庭下如积水空明”这个隐喻先声夺人。接着进一步写清澄的水中的藻荇,它们参差错落,互相交接。这样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院子里怎么会有“空明”的“积水”?又怎么会有藻荇类的水草?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碧空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原来空明的积水却是一泻千里的月色,水中的藻荇却是月光照出的竹柏的影子。这样运用比喻别出心裁,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出现在作者的笔下。作者这样状物达情,从大处落笔,抓住瞬间的感觉,把冷月清光写到极处。这一写景,历来被人认为可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媲美。(2)行文流畅,层次分明。文章虽然简短,但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可见。全文按照所想所为所见所感来写,一气呵成,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写作训练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任何事物都有其结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就文章而言,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写作过程中,将已有材料、观点等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为文章安排结构。如果注意一下每次考试作文评分标准,我们会发现,很多标准将“结构”和“内容”、“语言”等一起纳入作文评分的依据。有的评分标准中,结构还成为其中一大得分点。这说明,结构在作文评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记承天寺夜游的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你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你学习生活中的某个片段。写作点拨: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之分;递进式:各层意思之间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连贯式:按事情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次序安排层次,各层意思相互连贯。总分式:先总说,后分说;先分说,后总说;总说,分说,再总说。写作示例夕阳,这样一个残缺的落日,触动了我的心灵。像拨动琴弦那样,清澈而又微妙。暮色暗淡,残阳如血,天边如镶金边的落日,此时正圆,光芒四射,刺人眼膜如梦似幻,好不真实。最后一丝残阳打在地上与地面融为一体,金光璀璨,吞天沃日,甚是辉煌。 到家之后,抬起头,望着自己平日里喜爱的蓝天。刹那间,这个不经意的抬头却令我发现了在山那边的夕阳,是西下的夕阳。这般景色,难得一见。在学校里已习惯了竞争,再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了。心被什么触动着,那一瞬间,豁达了。忽然想看完整个夕阳西下的过程,而不是只追逐于过程。 突然,它转过身来了,像个小姑娘,展现着笑容,像罂粟花般妖冶迷人。红,一片红!周围的云彩也被染红了,像披上了艳红的披肩,朦胧梦幻,让人沉迷其中。它又像个画家似的,挥舞着画笔,把整个世界都渲染成金色的。渐渐的,它也要回家了吧。多想留住这美景,但,这是无法实现的。 不去在乎明天是否会有残阳如血的美景,只要你心中有个太阳,日落永远都在;不在乎中途是否会跌倒,只要你心中有个信念,胜利总会到来!只要我积极进取,勇于开拓,还会怕赢不到胜利吗?唯有不断的总结经验,在山重水复中磨练意志,才会获得柳暗花明的欣喜。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这句诗曾触动了许多文人雅客的心灵,这种触动源于李商隐对夕阳无限美好的热爱。(3)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本文之所以能够成为宋以后散文小品的范文,除语言简洁、准确、形象,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瞬间佳境最突出的特征外,还在于它以极少的文字,包罗了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饶有余味,将复杂炽热的内心世界用清隽的诗意表露出来。总之,本文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言简意赅,比喻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探究学习】苏轼是一个被抛出喧嚣的功名利禄场的“闲人”,却能有闲情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这是有幸呢,还是不幸?苏轼的心境是复杂的:对于那些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却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的人来说,苏轼是有幸的;但就他虽有微官在身,却是有名无实的“闲人”而言,也透露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力的不幸。探究思路:明确应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能领略这美妙月景和不能为朝廷尽力两个角度分析。 【课后连中考】 考点:文言文阅读准确把握文言文语句的句中停顿考点综述文言文诵读有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能读破句。所谓读破句,就是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不该停顿的地方却停了。停顿不当,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明辨句读,是对古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命题方式 断句标点的题型,中考基本考查有两种:一是要求用“/”给一段没有标点的文字断句。答题技巧诵读文言文时,要在句中准确停顿,就必须辨清语意和结构,使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及语言结构一致:1.古诗词句中的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总的原则是节奏单位和意义单位要一致,形式为表达内容服务。2.古今同形异义词中间的停顿。有些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词,现代是一个双音词,在这类词中间必须有停顿。3.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的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起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等在这些词后应作停顿。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5.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停顿。有些句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较长,不可能一口气读完,为了显示层次性,在主谓之间可作停顿。有些句子尽管主语和谓语不长,但为了突出主语,主谓间也可作停顿。6.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停顿。有些动词的宾语部分较长,这时可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做适当停顿。真题回放(2011泰州中考)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文后问题。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出售席位通知书
- 广东多处停课通知书
- 广东鱼料降价通知书
- 广州地铁清明放假通知书
- 广西学校停办通知书
- 应城外校返校通知书
- 康店镇店铺关闭通知书
- 延长试用期通知书
- 开发区高中通知书
- 开封查族谱定案通知书
- 初中语文 七年级《四季美景》单元作业设计《春》《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
- 施工方案序号规则
-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李朝青
- 工业数据安全保障方案
- 一二·九运动主题班会
- 教培机构兼职劳务合同范本
- 2023版个人征信模板简版(可编辑-带水印)
-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共24课)
- 工程结算表格实用文档
-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直接打印版
- 德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安理工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