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落日》的写作.ppt_第1页
通讯《落日》的写作.ppt_第2页
通讯《落日》的写作.ppt_第3页
通讯《落日》的写作.ppt_第4页
通讯《落日》的写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日朱启平 通讯较为详细的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 用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等多种手法 具体 形象地报道人物 事件或问题 通讯的种类有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概貌通讯等 它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 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掌握丰富的材料 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围绕主题 抓住矛盾 展开情节 注意细节的描写 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 常见的结构有 按照时间顺序 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 事物发展的性质安排层次的横式结构 抗日战争概况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 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间 中国单独对日作战计有四年半时间 到1941年12月8日 日军袭击珍珠港 对美 英开战 中日之间的战争 始演变为太平洋战争 中国乃与美 英并肩对日作战 直到日本投降 中国军民在八年抗战中 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 付出了无比高昂的代价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人民伤亡1800余万人 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 财产损失1000多亿美元 八年中解放区战场毙伤 俘虏日军527000余人 据日本方面统计 日本被中国军队歼灭133万余人 不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前六年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 日本战败后 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 3万人 此外 解放区战场歼灭伪军118 6万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 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壮烈光辉的篇章 日本停战诏书 年 月 日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 欲采取非常之措施 以收拾时局 兹告尔等臣民 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 同享万邦共荣之乐 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 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 前者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 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至如排斥他国主权 侵犯其领土 固非朕之本志 然自交战以来 已阅四载 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 百官有司励精图治 一亿众庶之奉公 各尽所能 而战局并未好转 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 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 频杀无辜 惨害所及 真未可逆料 如仍继续交战 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 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如此 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 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 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 不得不深表遗憾 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 殉于职宁 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 则五脏为之俱裂 至于负战伤 蒙战祸 损失家业者之生计 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 今后帝国所受之苦难固非寻常 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 然时运之所趋 朕欲忍其所难忍 堪其所难堪 以为万世开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 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 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 如情之所激 妄滋事端 或者同胞互相排挤 扰乱时局 因而迷误大道 失信义于世界 此朕所深戒 宜举国一致 子孙相传 确信神州之不灭 念任重而道远 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 笃守道义 坚定志操 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 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 尔等臣民其克体朕意 御名御玺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四日各国务大臣副署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 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 重登56年前 大公报 上的一篇通讯 落日 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 这是朱启平当年写的 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现在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 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 在此时刻 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 重新刊登 以唤起人民群众 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 一 作者简介 朱启平 原名朱祥麟 祖籍浙江海盐 1915年11月生于上海 1933年南京金陵中学毕业 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 正当他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就读之际 一二九运动爆发 朱启平改读了新闻 1940年秋加入重庆 大公报 被派往昆明 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 硫磺地狱 冲绳激战 塞班行 琉球新面目 鹰扬大海 获悉日本政府签署 投降书的准备工作由麦克阿瑟司令部负责准备时 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1945年9月2日 在东京湾美国战舰 密苏里 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 朱启平是在场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 他发回的长篇通讯 落日 传诵一时 被公认为是 状元之作 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都转载了这篇文章 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材 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 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 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 二 速读全文 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总起 交代新闻来源 揭示事件的意义 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 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 签字场所 转入中心会场 时间仍然是在受降仪式举行之前 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 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 代表到来 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第四部分 仪式开始 是整个通讯的高潮部分 第五部分 投降书脏了 是全篇通讯的尾声 三 整理行文线索 开头 总写 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 每一个时间段 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 作品都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内容 这样写的好处 化繁为简 线索清楚 突出不同时段的重点 三 第一部分研习 提问 第1段交代了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具体到分有何意义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必须交代所报道的事实的来源 本通讯第1段交代了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 地点 时间精确到分 地点则清楚地交代出作者与新闻事实发生地的距离 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 说明观察得真切 点出自己是 目睹 这一切发生的 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录者 说明新闻来源 表明其真实可靠 提问 第2段扼要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角度有何特点 这里所说的 70年的奇耻大辱 是指自从1874年5月日本发兵侵略台湾事件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以及被迫签订的种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文中 简单 庄严 肃穆 是写氛围的 这些是总的介绍 笼罩全篇 为后面的展开 伏下一笔 永志不忘 写出了作者的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印象 作者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 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提问 第3段描写受降仪式举行之前会场的情景对全文来说有何作用 第3段 乍看上去是闲笔 但是实际上起着渲染气氛 把各种人物调度开来的作用 突出上文中 简单 庄严 肃穆 的气氛 四 第二步分研读 提问 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这一段是静态描写 像是 场记 其作用是让读者留下一个心理印象 叮以借助于文字想像出人物在即将举行的受降仪式中所处的方位 也把前面所说的 简单 庄严 肃穆 的特点具象化了 如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签字桌 不过是水兵们的饭桌铺上一块绿呢台布 摄影台 记者的观察台都是临时用木板搭成的 不可不谓 简单 安排得有条不紊的仪仗队 乐队等的布置 不可不谓 庄严 肃穆 第三部分研读 提问 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和日本代表团到来时的气氛有何不同 说明什么 代表到来 中国代表 徐永昌将军 英国 苏联等国代表 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 日本代表重光葵梅津美治郎 气氛 庄严而热烈 一无声息 对比突出正义的力量 第四部分研读 提问 说说这部分很多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第l段 麦克阿瑟元帅宣读讲稿 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 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 在投降书 指定的地方签字 这句话既概括而又能显示出威严 写日本代表重光葵 挣扎卜前 斜身入椅 倚杖椅边 除手套 几乎一个动作一顿 表现他想用遵守外交礼节 保持外交家的风度的种种做作来掩盖精神崩溃的状态 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 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 这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 他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签字落笔以前装出的矜持 这有意装出来的舒缓之态 显得相当可笑 梅津美治郎 签字时没有入座 右手除手套 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从相对明快的动作中似乎告诉人 他想赶快结束这使自己尴尬的场面 无怪乎引起军舰上层观看仪式的 毛头小伙子水兵 的轻笑 作者借水兵们抑制不住的轻笑 写出内心的欢愉和对敌人的蔑视 第2段 是写和日本作战的各国代表的签字 按着签字的顺序 一一往下写 有详有略 还是注意突出中国代表 先写了麦克阿瑟的提示 再写中国代表 步至桌前 由王之陪同签字 文字虽然不多 但是显得庄重 在中国代表签字以后 作品补厂一笔 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 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 从对比中表现出中国代表的风采 这段最后点出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并由时间引发联想 把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 抒发感慨 用了 14年 三个 9 18 写出了历史的无情和有情 仪式结束9点18分 1931年日寇制造沈阳事件 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 从关外开往北平的车 到站时间正好是9点18分 两个民族 三个历史片段 两种状态 天网恢恢 天理昭彰 其此之谓欤 用近于史家的凝练的笔致吐露作者对于历史的认识 第五部分研读 第五部分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