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S∕T 175-2019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指南_第1页
JTS∕T 175-2019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指南_第2页
JTS∕T 175-2019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指南_第3页
JTS∕T 175-2019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指南_第4页
JTS∕T 175-2019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3.140 P 67 JTS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S/T 175 2019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 设计指南 Design Guideline for Onshore Reception Facilities of Ship Water Pollutants in Inland River Ports (非正式出版稿) 20191223 发布 20200101 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 设计指南 JTS/T 1752019 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施行日期:2020 年 1 月 1 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北京 制 定 说明 本指南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 2019 年度水运工程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 (交办水函2019778 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保护我国内河 通航水域生态环境,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有关单位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现有经验,广 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在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 149)基础上编制而 成。 本指南共分 6 章 1 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主要包括船舶生活垃圾、船舶生活污水、 船舶含油污水的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的设计要求。 本指南的主编单位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参编单位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 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本指南的编写组人员分工如下: 1 总则: 程金香 支霞辉 韩兆兴 徐洪磊 2 术语: 支霞辉 程金香 韩兆兴 田荣洁 3 基本规定:程金香 韩兆兴 支霞辉 徐洪磊 4 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施:田荣洁 张利国 徐洪磊 胡怡鲍志远 5 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林 宇 贾建娜 彭士涛 魏燕杰 刘磊磊 顾明李向阳 6 船舶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张利国 支霞辉 程金香 李向阳 韩兆兴 苗青附录 A:程金香 支霞辉 本指南于 2019 年 12 月 6 日通过部审,2019 年 12 月 23 日发布,自 2020 年 1 月 1 日 起施行。 本 指 南 由 交 通 运输 部水 运 局 负 责 管 理和 解释 。 各 单 位 在 执行 过程 中 发 现 的 问 题和 意 见,请及时函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 11 号,邮政编码:100736) 和本指南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 6 号 2 号楼,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邮政编码:100028),以便修订时参考。 目次1总则 . (1) 2术语 . (2) 3基本规定 . (3) 4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施 . (4) 4.1 一般规定 . (4) 4.2 分类与接收量 . (4) 4.3 设施 . (4) 5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 . (4) 5.1 一般规定 . (6) 5.2 水质与水量 . (6) 5.3 设施 . (6) 6船舶含油污水接收设施 . (9) 6.1 一般规定 . (9) 6.2 水质与水量 . (9) 6.3 设施 . (9) 附录 A 本指南用词说明 . (13) 引用标准名录 . (14) 附加说明 本指南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总校人员和管理组 人员名单 . . (15) 条文说明 . (17) 1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加强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污染 防治,推进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的建设,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船舶生活垃圾、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污水内河港口岸上 接收设施的设计。 1.0.3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除应执行本指南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术语2.0.1 船舶生活垃圾 Garbage from Ships 船舶工作人员和乘坐人员在船上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 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0.2 船舶生活污水 Sewage from Ships 船舶上主要由人员生活产生的污水,包括:任何形式便器的排出物和其他废 物;医务室(药房、病房等)的洗手池、洗澡盆,以及这些处所排水孔的排出物; 装有活的动物处所的排出物;混有上述排出物或废物的其他污水。 2.0.3 船舶含油污水 Oily Wastewater from Ships 船舶运营中机器处所产生的油污水。 23基本规定 3.0.1 港口的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的建设应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统 筹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港口工程应按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设 计岸上接收设施。现有港口工程应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印发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 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设计岸上接收设施。 3.0.2 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应按照因地制宜、安全高效、便捷适用、有效 衔接的原则,根据污染物实际特点分类建设。 3.0.3 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设计应根据码头的平面布置、作业条件、靠泊 船型等,选择相匹配的接收方式。 3.0.4 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的设计应便于操作和检修,减少对码头装卸和 其他操作的影响。 3.0.5 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应满足消防、安全、卫生防疫、防洪、节能环 保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3.0.6 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设计规模应根据接收的污染物类型、到港船舶 水污染物产生量、转运频次等因素综合确定。 3.0.7 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应设置标识牌。 标识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内 河交通安全标志(GB 13851)的有关规定,其内容宜包括设施名称、可接收 的污染物类型、联系方式等。 3.0.8 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的建设运行宜纳入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监管信 息管理系统。 34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施 4.1 一般规定 4.1.1 船舶生活垃圾应采用人工或装卸设备接收上岸后,通过运输设备运至垃圾 储存设施。 4.1.2 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应包括储存设施和必要的装卸、运输设备等。 4.1.3 垃圾储存设施可选用垃圾桶(箱)、垃圾容器间、垃圾收集站等型式。 4.1.4 超过接收设施容积的大件垃圾接收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件垃 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GB/T 25175)的有关规定。 4.1.5 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设计应考虑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和其他防 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4.2 分类与接收量 4.2.1 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 19095)或港口所在地有关垃圾分类要求,船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交岸时 应与接收设施分类方式相衔接。 4.2.2 船舶生活垃圾接收量宜根据到港船舶船型、艘次、航行时间等因素进行预 测。现有码头可根据码头运营统计资料分析确定。 4.3 设施 4.3.1 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布置应根据港区布置、船舶生活垃圾接收量、 港内交通等因素确定。 4.3.2 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设计规模应依据船舶生活垃圾接收量、转运频 次、垃圾密度等综合确定。垃圾密度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 分析方法(CJ/T 313)的有关规定确定。 4.3.3 垃圾储存设施设计应考虑港口船舶生活垃圾种类、港区陆域布置、自然环 境条件等因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44.3.3.1 设置垃圾桶(箱)时,垃圾桶(箱)数量不应少于4个,并符合第4.2.1 条的规定。每个垃圾桶(箱)的容积可按照接收量确定,不宜小于120L。 4.3.3.2 设置垃圾容器间时,容器间内宜设置移动式垃圾桶(箱)。 4.3.3.3 垃圾接收量较大时,可设置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站宜按现行行业标 准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 179)的有关规定设计。 4.3.4 垃圾装卸应优先利用港口现有装卸工具。需配置专用装卸设备时,应考虑 码头类型、高差、水位变化、垃圾性质及包装型式等因素。 4.3.5 垃圾在港内运输,可采用人工或车辆运输。运输车辆配备应满足垃圾分类 运输的要求。 4.3.6 垃圾桶(箱)的图示、颜色等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 志(GB/T 19095)等有关规定。垃圾桶(箱)宜选用塑料、金属等材质。塑料 垃圾桶宜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CJ/T 280)的要求。 金属垃圾箱宜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金属垃圾箱(QB/T 4902)的要求。 55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 5.1 一般规定 5.1.1 船舶生活污水经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接收上岸,应优先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或经港内预处理设施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也可通过岸上输送管道送至港 内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或港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 不具备直接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或 污水处理设施条件时可通过槽车转运。 5.1.2 船舶生活污水岸上接收设施应包括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根据需要可配置 岸上输送管道、槽车、储存设施和预处理设施等。 5.1.3 船舶采用打包收集设施收集生活污水时,用于接收打包后的船舶生活污水 的岸上接收设施设计可参照第4章有关规定执行。 5.2 水质与水量 5.2.1 船舶生活污水水质宜按实测资料及统计数据分析确定,无实测资料或资料 不足时,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可取300mg/L700mg/L, 悬浮物SS可取350mg/L 500mg/L。 5.2.2 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5.2.2.1 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的计算应包括船舶抵港携带生活污水量和在港停 泊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宜分别预测单艘和单日的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 5.2.2.2 船舶抵港携带生活污水量宜根据到港船舶船型、艘次、生活污水贮存 舱(柜)容积等因素进行预测,现有码头的船舶抵港携带生活污水量可根据码头 运营统计资料分析确定。 5.2.2.3 船舶在港停泊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宜根据到港船舶船型、艘次、在港 时间等因素进行预测, 现有码头的船舶在港停泊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可根据码头 运营统计资料分析确定。 5.3 设施 5.3.1 船舶生活污水岸上接收设施设计规模应与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相匹配。 65.3.2 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5.3.2.1 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应包括接收接头、接收软管和污水提升泵。 5.3.2.2 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的配备数量应按照码头的泊位数量、泊位分布和 到港船舶等因素确定。 5.3.2.3 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宜布设在码头前沿,且方便与船舶生活污水排放 管道连接的位置。 5.3.2.4 接收接头应与现行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 定检验技术规则等船舶检验技术规范中要求的生活污水排放接头匹配,承受压 力不宜小于0.6MPa,接头的法兰螺栓规格宜为4F16mm。船舶生活污水接收接 头法兰尺寸见图5.3.2。 图5.3.2 船舶生活污水接收接头法兰尺寸 D接管外径 5.3.2.5 接收软管的长度应满足与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管道连接的需要,应设置 阀门,可配置手动或电动辅助收放管装置;软管管径应根据单艘船舶的最大生活 污水接收量、上岸接收作业时间与管道设计流速确定;软管材质可选用PVC钢丝 软管或纤维增强软管。 5.3.2.6 污水提升泵应具备自吸功能,宜配置备品泵;提升泵的流量由单艘船 舶的最大生活污水接收量与上岸接收作业时间确定; 提升泵的扬程应综合提升高 度、管路系统水头损失和不小于2m的富裕水头等因素确定。 75.3.3 岸上输送管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3.1 岸上输送管道的管径宜综合考虑污水提升泵的数量、流量及管道设计 流速等因素确定。 5.3.3.2 岸上输送管道及阀门等配件应满足耐腐蚀、不易堵塞的要求。 5.3.3.3 岸上输送管道与船岸连接软管连接的端口应配备流量计与阀门。 5.3.4 使用槽车接收船舶生活污水时,应考虑槽车通行通道和驻停区等要求。 5.3.5 船舶生活污水储存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5.3.5.1 港口接收的船舶生活污水不具备直接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设 施条件,需设置预处理设施时应建设储存设施,需采用槽车接收时宜建设储存设 施。 5.3.5.2 储存设施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占地面积、码头高程、港区布置等因素确 定,宜设置在生活区的主导风向下风侧,储存设施可采用污水罐、污水池等型式。 5.3.5.3 储存设施的容积应综合考虑单日港口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与转运频次 等因素确定,不宜小于单艘船舶的最大生活污水接收量。 5.3.5.4 储存设施宜设置通气管系、清洗和液位装置。 5.3.5.5 污水罐应考虑防腐与防渗漏等要求,罐体宜采用钢质、PVC等材料。 5.3.6 水质不满足市政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设施的接收要求时,应设置预处理设 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5.3.6.1 预处理设施宜设在生活区的主导风向下风侧,并结合港区地形以及便 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因素确定。预处理设施宜与储存设施合建。 5.3.6.2 预处理设施设计规模一般考虑单日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和预处理需求 确定。 5.3.6.3 预处理后船舶生活污水应满足市政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设施的接收水 质要求。 86 含油污水接收设施 6.1 一般规定 6.1.1 船舶含油污水经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接收上岸,可经预处理设施处理后排 入市政污水管网, 可通过岸上输送管道或槽车接入港内现有含油污水处理设施 也或港外含油污水处理设施。 6.1.2 船舶含油污水岸上接收设施应包括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根据需要可配置 岸上输送管道、槽车、储存设施和预处理设施等。 6.1.3 船舶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应满足防火、防腐蚀要求。 6.2 水质与水量 6.2.1 含油污水含油量宜根据实测资料确定,无实测资料或资料不足时,含油量 可取2000mg/L20000mg/L。 6.2.2 含油污水接收量应根据到港船舶船型、艘次等因素进行预测。现有码头的 接收量可根据码头运营统计资料分析确定。 6.3 设施 6.3.1 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应由岸上接收接头、接收软管和污水提升泵组成,宜 布设在码头前沿,方便与船舶含油污水排放管道连接的位置。 6.3.2 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的配备数量应根据码头的泊位数量、泊位分布、到港 船舶等因素综合确定。 6.3.3 与内河船连接的岸上接收接头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与现行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规定的船舶含油污水标准排放接 头相匹配,接收接头法兰尺寸见图 6.3.3(a)和(b); (2)承受压力不小于 0.6MPa, (3)法兰螺栓分别为 6F20mm 和 4F10mm。 9(a) (b) 图 6.3.3 内河船含油污水接收接头法兰尺寸 (a)法兰螺栓6F20mm;(b)法兰螺栓4F10mm D接管外径 6.3.4 与海船连接的岸上接收接头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与现行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规定的船舶含油污水标准排 放接头相匹配,法兰尺寸与 6.3.3(a)相同; (2)承受压力不小于 0.6MPa; (3)法兰螺栓为 6F20mm。 6.3.5 接收软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0 6.3.5.1 软管长度应满足与船舶含油污水排放管道连接的需要,并设置阀门, 可根据需要配置辅助收放设备。 6.3.5.2 软管直径宜根据单艘船舶含油污水最大接收量及上岸接收作业时间与 管道设计流速确定。 6.3.5.3 软管宜选用防静电的材料或采取防静电措施。 6.3.6 码头污水提升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6.3.6.1 提升泵的选择应适应到港船舶含油污水黏度要求。 6.3.6.2 提升泵的扬程应综合考虑提升高度、管路系统水头损失和一定的富裕 水头等因素确定。 6.3.6.3 提升泵的流量应根据单艘船舶含油污水最大接收量及上岸接收作业时 间确定。 6.3.6.4 提升泵应具备自吸功能,宜配置备品泵。 6.3.7 船舶含油污水岸上输送管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6.3.7.1 管道敷设、阀门设置、选材及连接、防腐与隔热等的设计宜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SH 3034)的有关规定。 6.3.7.2 管道管径应根据提升泵的数量、流量和管道设计流速等因素确定。 6.3.7.3 管道与船岸连接软管连接的端口应配置流量计与阀门。 6.3.7.4 管道可配备清洗装置。 6.3.8 使用槽车接收船舶含油污水时,应考虑槽车通行通道和驻停区等要求。 6.3.9 储存设施可采用污水池或污水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3.9.1 选址综合考虑其占地面积、码头高程、港区布置等因素。 6.3.9.2 通过槽车转运船舶含油污水时,储存设施容积应根据船舶含油污水接 收量、转运频次等综合确定,不宜小于单艘船舶的含油污水最大接收量。 6.3.9.3 船舶含油污水接入含油污水预处理或处理设施时,储存设施容积应根 据船舶含油污水接收量、含油污水预处理或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等综合确定。 6.3.9.4 污水池或污水罐宜设置清洗和液位装置。 6.3.9.5 污水池或污水罐应考虑防静电和防渗漏等要求。 6.3.10 船舶含油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前应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设施应符合下列 规定。 11 6.3.10.1 预处理设施宜与含油污水储存设施合建。 6.3.10.2 预处理设施的设计规模宜根据船舶含油污水接收量和预处理需求等 综合确定。 12 附录 A 本指南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指南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 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允许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13 引用标准名录 1.内河交通安全标志(GB13851) 2.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 3.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GB/T 25175 ) 4. 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 149) 5.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 179) 6.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CJ/T 280) 7.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 313) 8.金属垃圾箱(QB/T 4902) 9.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SH 3034) 1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DB45/T 1896 ) 11.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12.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14 附加说明 本指南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 起草人、主要审查人、总校人员和管理组人员名单 主编单位: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参编单位: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 程金香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支霞辉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田荣洁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刘磊磊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李向阳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张利国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苗青(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林宇(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胡怡(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徐洪磊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贾建娜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顾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韩兆兴 彭士涛 鲍志远 魏燕杰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15 主要审查人: 解曼莹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琳陈红为 吴波范云志 杨海兵 胡承兵 高景 殷承启 董乐义 翟绍兵 总校人员: 谢燕吴敦龙 徐洪磊 支霞辉 檀会春 胡承兵 殷承启 田荣洁 张利国 曹俊杰 管理组人员: 程金香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支霞辉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徐洪磊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 设计指南 JTS/T 1752019 条文说明 17 目次1 总则 . (19) 2 术语 . (20) 3 基本规定 . (21) 4 船舶生活垃圾 . (22) 4.1 一般规定 . (22) 4.2 分类与接收量 . (22) 4.3 设施 . (23) 5 生活污水接收设施 . (25) 5.1 一般规定 . (25) 5.2 水质与水量 . (25) 5.3 设施 . (27) 6 含油污水接收设施 . (28) 6.1 一般规定 . (28) 6.2 水质与水量 . (28) 6.3 设施 . (29) 18 1总则 1.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内河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内河港口主要指建设在内河通 航水域的港口。 本指南仅适用于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的设计, 不包含水上接收船的设 计。水上接收船设计已在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等标准规范中有相关要 求。 本指南主要针对船舶生活垃圾、 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污水的岸上接收设 施的设计。货舱处所产生的含油污水、含有毒液体物质的污水、危险废物、一般 工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的设计要求,已在内河洗舱站码头设计指 南 JTS/T 173)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等标准规范中规定。 19 2 术语 2.0.1 本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修正)第 八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结合船舶情况提出。 20 3 基本规定 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修正)第六十一条规定,港 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船舶 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 3.0.8 本条中提出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统计、 储存、记录船舶、污染物类型及接收数量信息等功能,实现船舶水污染物转运电 子化管理,是船舶污染物监管电子联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4 船舶生活垃圾 4.1 一般规定 4.1.1 本条给出了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流程,见图4.1。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生 态环境部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处置 联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交办海201915号)提出了港口码头转移处置 的船舶水污染物及其预处理产物属于生活垃圾的,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按照 实施管理,由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机关行政许可的接收单位出具接收凭证,并纳 入当地生活垃圾处置系统的要求。 垃圾桶(箱) 船舶 人工/装卸工具 陆域布置 允许时 垃圾容器间 垃圾收集站 垃圾储存设施 港外城市垃圾 收集站 图4.1 船舶生活垃圾港口接收流程示意图 4.1.2 本条提出了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的主要构成。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 收设施至少包括储存设施,可能包括装卸、运输设备等。 4.1.4 条文中的大件垃圾是指沙发、床等生活垃圾。 4.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第十七 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 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 撒固体废物的规定提出本条要求。 4.2 分类与接收量 4.2.1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建议船上垃圾可按照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塑料、金属、废纸等)、有害垃圾(含油垃圾、废电池、灯管等)、 其他垃圾(烟头、一次性餐具等)分类收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执行生活垃 圾分类标志(GB/T 190952019),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 22 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与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基本一致。本条旨在 引导船舶生活垃圾按照城市垃圾分类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 4.2.2 根据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 1492018)第7.0.2条接收的 船舶生活垃圾量应根据单船固体废物量和到港船舶定员确定提出本条要求。船 舶生活垃圾接收量预测通常采用下式。 G = Ni Fi pi Ti ki m1式中: G 单日船舶生活垃圾接收量(kg); N 单日到港第i种船型的船舶数量(艘次); F 第i种船型的船舶配员和乘客定额(人); (4.1) p 第i种船型的船舶生活垃圾单位产生量,(kg/人),参照表 d4.2确定; T 第i种船型单航次平均航行天数(d); k 垃圾接收量不完全系数,无量纲,可根据靠港船舶向岸上交付 垃圾的比例确定,取01。 存在垃圾接收船交付船舶生活垃圾的情况时, 建议考虑接收船上垃圾储存设 施容积或携带垃圾量等因素计算垃圾接收量。 表4.1 船舶生活垃圾单位产生量 废物量 废物量 船舶类型 船舶类型 (kg/人) d(kg/人) d港作船 1.0 远洋货船 2.2 内河、沿海船舶 1.5 远洋客船 2.4 4.3 设施 4.3.1 条文中港内交通是指港区货物和垃圾车的运输路线组织。 4.3.3.1 根据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CJ/T 2802008),移动式塑料垃 圾桶容积为120L和240L,建议单个接收设施容量不小于120L。 4.3.3.2 本条参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 503372018)关于 垃圾容器间的设计要求提出。 23 4.3.3.3 参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 503372018)和生活 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 1792012),提出设立垃圾收集站的要求。 4.3.6 本条中的有关规定是指除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2019) 外,有特殊要求的地区也应执行当地的相关规定。 24 5 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 5.1 一般规定 5.1.1 本指南按照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2018)中第4.6.1条 关于港口生活污水去向的要求, 提出船舶生活污水应按照集中处理原则优先接入 市政污水管网。船舶生活污水港口接收流程见图5.1。 船舶 船泵满足要求 船岸连接和 接口设备 船岸连接和 码头污水 污水池 污水罐 预处理 设施 港内现有污水处理设施 港外其他 污水处理设施 城镇污水 船泵不满足要求 接口设备 提升泵 处理厂 输送管道 槽车 市政污水管网 港外污水处理设施 图5.1 船舶生活污水港口接收流程示意图 5.1.3 本条依据内河船舶检验技术标准(2019)的相关规定提出。 5.2 水质与水量 5.2.1 本条依据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2018)第4.6.2条规定 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提出。船舶生活污水的水质与城镇污水的水质有较大差别,存 在超出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 319622015)标准限值的情况, (因此条文规定宜按实测资料及统计数据分析确定。 5.2.2.1 本款依据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2018)第4.1.6.1 款 接收设施可选择接收池、储罐、工作船或槽车等形式,接收设施容积不应 小于船舶抵港携带量和在港产生量之和的规定提出。单艘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 为单艘船舶抵港携带生活污水量与该船舶在港停泊期间的单日生活污水产生量 之和, 单日港口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为港口全天到港船舶的单艘船舶生活污水接 收量之和。 5.2.2.2 单艘船舶抵港携带生活污水量通常参考下式计算。 Qc = k1 V1 (5.1) 式中: 25 Qc单艘船舶抵港携带生活污水量(m3/艘); k1生活污水贮存舱的满舱程度调节系数,根据码头运营统计资料 确定,资料不足时取 1; V1船舶生活污水贮存舱(柜)容积(m3/艘)。 内河船的生活污水贮存舱(柜)容积通常根据码头运营统计资料确定,资料 不足时采用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第 7 篇第 5 章第 5.2.2.2 款 的公式计算,公式中船舶人员等参数一般根据到港船型的设计参数、中华人民 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2018)和现行行业标准工程船舶劳动定员 (JT/T 383.22008)等相关标准确定。 海船的生活污水贮存舱(生活污水集污舱柜)容积通常根据码头运营统计资 料确定,资料不足时依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6)第 5 篇第 5 章第 1.4.1 条确定。 5.2.2.3 依据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2018)第 4.6.2 条提出。 单艘船舶在港停泊期间单日生活污水产生量通常参考下式计算。 Qs = m V2 (5.2) 式中: Qs单艘船舶在港停泊期间单日生活污水产生量(m3/d); m船舶配员和乘客定额(人); V2人均单日生活污水产生量(m3/(人d)。 船舶配员和乘客定额一般根据到港船舶主力船型的设计参数、 中华人民共 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 2018) 和现行行业标准 (工程船舶劳动定员 JT/T (383.22008)等相关技术规范确定。 内河船舶的人均单日生活污水产生量一般依据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2019)第 7 篇第 5 章第 5.2.2.2 款的规定,对采用真空便具者取值 35 L,对 采用普通便具者取值 70L。 海船的人均单日生活污水产生量一般依据 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2016)第 5 篇第 5 章第 1.4.1 条确定。 26 5.3 设施 5.3.2.1 根据调研情况,部分船舶的船泵不能满足船舶生活污水上岸要求,为 保证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的正常使用,提出污水提升泵的配置要求。 5.3.2.5 依据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国际通岸接头(CB/T36572011)及相关 调研数据,接收软管的公称直径通常选用40mm、50mm、65mm、80mm或100mm 等不同规格。 5.3.2.6 本款中的提升高度通常按照船舶生活污水标准排放接头所在高程与岸 上输送管道最高点所在高程之差等参数确定。 5.3.3.1 设计过程中,管道设计流速通常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 (2016)中第4.2.9条进行设计。 5.3.3.3 本款提出岸上输送管道与船岸连接软管连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