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动物遗传学与育种学的综合,一方面研究动物生长发育中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是后期动物生产各论课的铺垫。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取遗传学及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掌握一些必备的动物遗传实验技术和育种实习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遗传育种理论和措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动物生产各论课的学习及从事相关的科研和工作奠定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基因、基因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品种、品系、性能测定、选择差、选择反应、育种值、选配、近交、杂交、专门化品系、杂种优势、遗传多样性等动物遗传育种学基本概念;2深刻理解遗传学三大遗传定律,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遗传参数估计,品种标准,生产性能测定,选择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个体育种值估计,品种选配与亲缘选配,品种与品系的培育,杂种优势利用等基本理论和方法;3熟悉动物染色体核型、遗传定律验证及其实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参数计算,常见家畜品种的特征和生产力类型,熟练掌握系谱编制、综合选择指数制订、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制订、个体选配等必备的家畜育种措施;4能运用遗传学定律解释基本的生命现象,评估动物群体的遗传结构,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育种方案并确定相关的育种措施,并能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解决动物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绪论(1学时) (1学时,了解)1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2动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3动物遗传育种学与动物生产的关系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基因、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关系,显性原理,复等位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定律;难点是三大遗传定律的实质与验证,互换率计算与三点作图。1.1 几个基本概念 (2学时,理解)1.1.l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1.1.2 显性效应及原理1.1.3 复等位基因1.2 分离定律 (4学时,掌握)1.2.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2.2 分离现象的假说与验证1.2.3 分离定律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3 自由组合定律1.3.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3.2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1.3.3 自由组合定律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4 连锁定律1.4.1 连锁与互换1.4.2 互换值的测定1.4.3 基因定位和遗传连锁图谱第2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难点是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2.1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2学时,掌握)2.2 群体基因频率的计算2.3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第3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和方法,性能测定的形式;难点是性能测定的方法。3.1 数量遗传的遗传 (2学时,掌握)3.1.1 数量性状的概念及特征3.1.2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3.1.3 数量性状表型值与表型值方差的剖分3.2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2学时,掌握) 3.2.1 遗传力的概念3.2.2 遗传力的估测方法3.2.3 遗传力的主要用途3.3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2学时,掌握)3.3.1 重复力的概念3.3.2 重复力的估测方法3.3.3 重复力的主要用途3.4 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3.4.1 遗传相关的概念3.4.2 遗传相关的估测方法3.4.3 遗传相关的主要用途第4章 家畜的起源、进化与品种(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家畜的驯养与驯化,家畜在驯化下的变异,品种的概念及标准,家畜品种的分类;难点是家畜品种的概念及标准。4.1 家畜的遗传与进化 (2学时,理解)4.1.l 家畜的祖先4.2.2 家畜的驯化及其在驯化中的变异4.2 家畜的品种4.2.1 品种的概念及标准4.2.2 品种形成的条件4.2.3 品种的分类第5章 家畜的生产性能测定(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和方法,性能测定的形式;难点是性能测定的方法。5.1 生产性能的测定 (1学时,理解)5.1.1 性能测定的概念及重要性5.1.2 性能测定的目的和内容5.2 性能测定的形式 (2学时,掌握)5.2.1 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5.2.2 大群测定与抽样测定5.2.3 个体、同胞与后裔测定第6章 选择的原理与方法(5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人工选择的实质与作用,质量性状的选择,数量性状的选择反应及选择效果的影响因素;难点是对显性基因的选择方法,选择反应及提高选择效果的措施,相关性状的选择反应。6.1 选择的概述 (2学时,理解)6.1.1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6.1.2 人工选择的实质与作用6.1.3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选择的区别6.2 质量性状的选择 6.1.1 对隐性基因的选择6.1.2 对显性基因的选择6.3 数量性状的选择 (3学时,掌握)6.3.1 选择差与选择反应 6.3.2 选择反应的影响因素6.3.3 相关性状的选择反应第7章 个体的遗传评定(5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育种值估计原理,单一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综合选择指数制订,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的基本原理及优势;难点是多种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相关性状的选择指数制订,BLUP法估计育种值。7.1 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1学时,掌握)7.1.1 育种值的概念及实质7.1.2 育种值估计的基本原理7.2 单性状的育种值计算 (2学时,掌握)7.2.1 单一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7.2.2 多种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7.4 多性状的育种值计算 (2学时,理解)7.4.1 综合选择指数与简化选择指数 7.4.2 不相关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制订7.4.3 相关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制订第8章 个体选配(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同质、异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近交、杂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的计算。难点是各种类型选配的实质,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的计算。8.1 选配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2学时,理解)8.2 品质选配8.2.1 同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8.2.2 异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8.3 亲缘选配 8.3.1 近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8.3.2 杂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8.4 近交系数的计算 (1学时,掌握)8.4.1 个体近交系数的计算8.4.2 群体近交系数的计算8.4.3 亲缘系数的计算第9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品系培育方法,专门化品系结构及培育,杂交育种的步骤,畜群杂交改良方法;难点是群体继代选育法,专门化品系结构及培育方法,杂交育种与杂交改良。9.1 品系培育的概念与发展 (2学时,掌握)9.2 品系的培育9.2.1 系祖建系法9.2.2 近交建系法9.2.3 群体继代选育法9.2.4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9.3 品种的培育 (2学时,掌握)9.3.1 杂交育种方法分类9.3.2 杂交育种步骤9.4 畜群的杂交改良 9.4.1 引入杂交及其注意事项9.4.2 级进杂交及其注意事项第10章 杂种优势及其利用(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杂种优势的来源及度量方法,杂交方式,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主要环节;难点是杂种优势的计算,杂种优势效果的预测,配合力测定。10.1 杂种优势概述 (1学时,掌握)10.1.1 杂种优势的概念10.1.2 杂种优势学说10.1.3 杂种优势的计算10.2 杂交的方式 (2学时,掌握)10.2.1 固定杂交方式10.2.2 轮回杂交方式10.3 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10.3.1 亲本群的选择10.3.2 杂交效果的预测10.3.3 配合力测定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方式:专题讨论,课程考试。课程成绩评定:专题讨论(40),闭卷考试(60%)。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网站1 吴仲贤主编,动物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2 李宁主编,动物遗传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家畜育种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4 张沅主编,家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 张劳主编. 动物遗传育种学.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6 刘榜主编. 家畜育种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待出版7 Bourdon RM. Understanding Animal Breeding. Seco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 2000.8 Spike PL. Applied Animal Breed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2002.9 Sharpiro LS. Introduction to Animal Science. Prentice Hall, Inc. 1998.10 Stufflebeam CE. Genetics of D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