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品管圈培训教程_第1页
QCC品管圈培训教程_第2页
QCC品管圈培训教程_第3页
QCC品管圈培训教程_第4页
QCC品管圈培训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C品管圈培训教程 1 QC小组概述2 QC小组的组建3 QC小组活动4 QC小组活动成果5 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与激励6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7 QC七大工具 质检部王祥2010年6月10日 第一章QC小组概述 第一节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节QC小组的要领与分类 第三节QC小组活动的宗旨和作用 2 126 第一节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概念 GB T1900 2000idtISO9000 2000给出质量的定义是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 126 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发展 按照解决质量问题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来划分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大约是从50年代末 60年代初期至今 GB T1900 2000idt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中写道 质量管理 QM 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4 126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 以顾客为中心 2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3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 运用多种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 5 强调持续改进 5 126 三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与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关系 两者是静态和动态 基础和发展的关系 6 126 第二节QC小组的概念与分类 一QC小组的概念 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 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 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 以改进质量 降低消耗 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 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7 126 二QC小组的性质和特点 一 QC小组的性质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QC小组同企业中的行政班组 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有所不同 8 126 二 QC小组的特点 1 明显的自主性 2 广泛的群众性 3 高度的民主性 4 严密的科学性 9 126 三QC小组的分类 一 现场型QC小组 二 服务型QC小组 三 攻关型 QC小组 四 管理型QC小组 10 126 第三节QC小组活动的宗旨和作用 一QC小组活动的宗旨 一 提高职工素质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改进质量 降低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 三 建立文明的 心情舒畅的生产 服务 工作现场 11 126 日本企业普遍开展的 5S 活动 是 整理 SEIRI 将现场需要的东西与不需要的东西分开 把不必要的东西处理掉 整顿 SEITON 把要用的东西 根据使用频度分别放置 使常用的东西能及时 准确地取出 保持必要时马上能使用的状态和谁都能了解的状态 清扫 SEISO 去除现场的脏物 垃圾 污点 经常清扫 检查 形成制度 采取根治污物的对策 12 126 清洁 SEIKETSU 企业 现场 岗位 设备时时保持干净状态 保持环境卫生 素养 SHITSUKE 要加强修养 美化身心 做到心灵美 行为美 人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学遵守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 13 126 二QC小组活动的作用 1 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 发掘人的潜能 提高人的素质 2 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 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 4 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5 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6 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 7 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14 126 第二章QC小组的组建 第一节组建QC小组的原则 第二节QC小组的成员及对其要求 第三节QC小组组建程序与注册登记 15 126 一 自愿参加 上下结合 二 实事求是 灵活多样 第一节组建QC小组的原则 16 126 第二节QC小组的成员及对其要求 一QC小组组长的职责及对其要求 1 抓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 一 QC小组组长的职责 2 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按计划组织好小组活动 3 做好QC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17 126 二 对QC小组组长的要求 1 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热心人 2 业务知识较丰富 3 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18 126 二 对QC小组组员的要求 1 应根据QC小组活动计划安排按时参加活动 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 2 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19 126 第三节QC小组组建程序与注册登记 一 QC小组组建程序 一 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 二 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 三 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 20 126 二 QC小组的人数 小组人数一般以3 10人为宜 21 126 三 QC小组的注册登记 注册登记表由企业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发放 登记编号和统一保管 QC小组的注册登记每年进行一次 22 126 第三章QC小组活动 第一节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QC小组活动的程序 23 126 第一节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 一 领导对QC小组活动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支持 二 职工对QC小组活动有认识 有要求 三 培养一批QC小组活动的骨干 四 建立健全QC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 24 126 第二节QC小组活动的程序 每个QC小组要解决的课题是不同的 因此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也各不相同 而管理技术则是共性的 QC小组解决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 1 遵循PDCA循环 我们每做一件事 搞一项活动或解决一个问题 都有一个做法或思路 它都是按照PDCA的活动规律 程序 进行的 P Plan 表示计划 D Do 表示执行 C Check 表示检查 A Action 表示处理 25 126 PDCA循环有两个特点 一是循环前进 阶梯上升 见图3 1 图3 1 26 126 二是大环套小环 见图3 2 即PDCA四个阶段中 每个阶段都可有它本身的小PDCA循环 图3 2 27 126 2 以事实为依据 用数据说话 3 应用统计方法 现在可供选用的统计方法较多 有 老七种工具 分别是排列图 因果图 直方图 控制图 散布图 调查表 分层法 有 新七种工具 分别是关联图 系统图 也称树图 亲和图 也称KJ法A型图解 PDPC法 也称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矩阵图 矩阵数据分析法 矢线图 还有一些简易图表 包括柱状图 饼分图 折线图 带状图 雷达图等 此外 价值工程 正交试验设计法等等 也可以被选用 28 126 QC小组活动的具体程序如图3 3所示 8检查效果 P D C A 图3 3 29 126 一 选择课题 课题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令性课题 二是指导性课题 三是由小组自行选择课题 QC小组在自选课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 针对上级方针 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来选题 2 从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方面选题 3 从用户 下工序也是用户 不满意的问题去选题 30 126 选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课题宜小不宜大 2 课题的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不可抽象 3 关于选题理由 应直接写出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 31 126 二 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用数据说话 注意三点 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 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 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 2 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要整理 分类 进行分层分析 32 126 通常可把数据按以下几种标志分类 按时间区分 按地点区分 按症状来区分 按作业区分 3 不仅收集已有记录的数据 更需亲自到现场去观察 去测量 去跟踪 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 以掌握问题的实质 33 126 三 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目标要与问题相对应 2 目标要明确表示 3 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 34 126 四 分析原因 1 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2 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 3 分析原因要彻底 4 要正确 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 35 126 五 确定主要原因 确定主要原因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 把因果图 系统图或关联图中的末端因素收集起来 2 在末端的因素中看看是否有不可抗拒的因素 3 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 确认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现场验证 现场测试 测量 调查 分析 36 126 六 制定对策 制定对策通常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2 研究 确定所采取的对策 1 提出对策 3 制定对策表 对策表要注意按 5W1H 原则制定 即What 对策 Why 目标 Who 负责人 Where 地点 When 时间 How 措施 按 5W1H 的原则 QC小组常用的对策表的表头为 37 126 制定对策常用的方法有 简易图表 矩阵图 PDPC法 矢线图 优选法 正交试验设计法等 七 实施对策 38 126 八 检查效果 1 把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以及小组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 2 计算经济效益 39 126 九 制定巩固措施 1 把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 如变更的工作方法 操作标准 变更的有关参数 图纸 资料 规章制度等 初步纳人有关标准 2 再到现场确认 3 在取得效果后的巩固期内要做好记录 进行统计 40 126 十 总结及今后打算 可围绕以下内容认真进行总结 1 通过此次活动 除了解决本课题外还解决了哪些相关问题 还需要抓住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2 检查在活动程序方面 在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方面 在方法的应用方面 明确哪些方面是成功的 用得好 哪些方面还不大成功 尚有不足需要改进 还有哪些心得体会 3 认真总结通过此次活动所取昨的无形效果 41 126 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 一 QC小组活动成果类型 一类是 有形成果 一类是 无形成果 有形成果 主要是指那些可以用物质或价值形式表现出来 通常能直接计算其济效益的成果 无形成果 是与 有形成果 相对而言的 通常是难以用物质或价值形式表现出来 无法直接计算其经济效益的成果 42 126 二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整理 整理成果报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 2 把在活动中所下的功夫 努力克服困难 进行科学判断的情况总结到成果报告中去 3 成果报告要以图 表 数据为主 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来表达 尽量做到标题化 图表化 数据化 4 不要用专业技术性太强的名词术语 43 126 第五章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与激励 第一节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第二节QC小组的激励 44 126 第一节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一 评审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为了肯定取得的成绩 总结成功的经验 指出不足 以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水平 同时为表彰先进 落实奖励 使QC小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评审的目的 45 126 评审的基本要求 1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2 有利于提高QC小组的活动水平 3 有利于交流和互相启发 46 126 二 评审原则 一 从大处着眼 找主要问题 二 要客观并有依据 三 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四 不要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评选优秀QC小组 47 126 三 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由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两个部分组成 四 评审的方法 一 基层企业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基层企业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要进行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 二 各级质量管理协会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为减轻企业的负担 一般只进行发表评审 48 126 第二节QC小组的激励 一 激励概述 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实现企业方针目标要依靠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创造性 积极性有其自身形成和变化规律 激励就是按照积极性的运动规律对人施加一定影响 使其积极性形成 并按预定方向发展 人的积极性产生于自身的需要 49 126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 H Maslow 在1943年发表了 人的动机理论 其中提出的 需要层次论 认为 人有五种基本需要 而且有先后次序 组成高低的层次 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如图5 1所示 50 126 图5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 高 51 126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社交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把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叫做基本满足的人 由此 我们可以期望这种人具有最充分 最旺盛的创造力 52 126 由需要产生动机 动机产生行为 为达到需要的目标去奋斗 正确处理人的需要 认识 环境和行为效果反馈的关系 就能得到最有效的激励 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并转化为物质力量 53 126 二 对QC小组的激励 一 理想与目标激励 二 荣誉激励 三 物质激励 四 关怀与支持激励 五 培训激励 六 组织激励 54 126 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统计方法及其用途 第二节产品质量波动 第三节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第四节总体与样本 第五节随机抽样方法 第六节统计特征数 第七节两类错误和风险 55 126 第一节统计方法及其用途 一 什么是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 是指有关收集 整理 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 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 统计方法一般分成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推断性统计方法两类 描述性统计方法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推断性统计方法是在对统计数据描述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 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的方法 56 126 二 统计方法的性质 1 描述性 2 推断性 3 风险性 57 126 三 统计方法的用途 一 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 二 比较两事物的差异 三 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 四 分析事物之间相关关系 五 研究取样和度验方法 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 六 发现质量问题 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 七 描述质量形成过程 58 126 第二节产品质量波动 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的规律性 产品质量波动上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当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 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特性数据 其波动服从一定的分布规律 这就是产品质量的规律性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 可以把产品质量波动分成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类 一 正常波动 正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我们把仅有正常流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简称为控制状态或稳定状态 59 126 二 异常波动 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我们把异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非统计控制状态 简称失控状态或不稳定状态 从微观角度看 引起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6个方面 人 Man 机器 Machine 材料 Material 方法 Method 测量 Measure 环境 Enviroment 60 126 第三节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一 计量数据 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 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据 就叫做计量数据 计量数据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二 计数数据 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 或者说即使用测量工具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据 而只能得到0或1 2 3 等自然数的这类数据 就叫做计数数据 61 126 第四节总体与样本 总体又叫 母体 样本也叫 子样 抽样 就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样品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 随机抽样 就是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产品 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出来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 62 126 第五节随机抽样方法 一 简单随机抽样法 二 系统抽样法 三 分层抽样法 四 整群抽样法 63 126 第六节统计特征数 统计特征是对样本来说的 一 样本平均值 64 126 二 样本中位数 三 样本方差 计算公式为 65 126 四 样本标准偏差 计算公式为 五 样本极差 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常用符号R表示 其计算公式可写成 R xmax xmin 式中 xmax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 xmin 一组数据中的最小值 66 126 第七节两类错误和风险 我们犯了把质量好的一批成品当作质量坏的一批成品去看待 处理的错误 这类错误在统计方法中叫第I类错误 称为 弃真 错误 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值一般以符号 表示 犯判断错误就要承担风险 承担经济损失 所以 又叫作第I类错误的风险率 我们犯了把质量坏的一批成品当作质量好的一批成品去看待 处理的错误 这类错误在统计方法中叫第II类错误 称为 取伪 错误 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值一般以符号 表示 同样 犯这类错误也要承担风险 承担经济损失 所以 又叫作第I类错误的风险率 运用统计方法可以把这两者的总风险率和总损失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 67 126 第七章QC七大工具 第一节检查表 第二节特性要因图 第三节柏拉图 第四节层别法 第五节散点图 第六节直方图 第七节管理图 68 126 第一节检查表 检查表又叫调查表 核对表 统计分析表 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 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的图表 检查表的做法 1 明确目的 2 确定检查项目3 决定检查方式 抽检 全检 4 决定检查基准 数量 时间 对象等5 设计表格实施检验 69 126 1 不合格项目调查表 PVC压膜缺陷调查表N 4870 调查者 吴XX日期 年月日地点 X公司PVC覆膜组 70 126 2 缺陷位置调查表 按不合格的部位进行的调查表 图示法 71 126 1 质量分布调查表 按零件实测值分布的调查表 调查人 李x调查日期 调查数 121调查方式 72 126 2 矩阵调查表 塑料制品外观质量调查表 调查人 李x时间 地点 某厂方式 实地观测 缺陷符号 疵点 气孔 成形 变形 其它 73 126 练习问题 对冰箱中间检查不良的修改履历 有适合的Checksheet记录制作的DATA 并从这结果知道什么 74 126 第二节特性要因图 是对事情的结果 特性 和对其有影响的原因 要因 系统整理的图 对特性 为了明确什么要因以什么关系进行影响 是对原因追究明确的内容 对工程的多种问题 不良 纳期 原价 灾害等 发生原因的分析 整理 并诱导改善方向的树立而制作 特性要因图 Cause Effect 是 也叫做鱼骨图 FishBoneDiagram 特性要因图 CAUSE EFFECT 也叫做图鱼骨 FishBoneDiagram 是由日本东京大学石川馨博士发明 品质特性 结果 中要因 原因 怎样联系并有什么样的影响 能是我们用眼睛看出而制作的图 这是为了得到现场的现象把握或问题改善的根源而使用的技法 这个样子类似fishbone所以也叫做 fishboneChart 75 126 METHOD MANPOWER MATERIAL MACHINERY QUALITY CAUSEEFFECT 要因 特性 CAUSE 要因 显示制品品质的特性是根据很多原因而改变 这时我们认为原因有无数种 在其中对特性有影响的原因我们看做是要因并记录到要因图 EFFECT 特性 长度 速度 不良率等是表示制品品质的品质特性 是显示制品功能 性能的意思 76 126 特性要因图制作方法 定要作为问题的特性 特性是工作的结果 所以尽可能有具体 数据 显示 制品的品质 LOT生产量 安全等现场中存在的问题 记录特性 记录大的种类 一般用4M进行 但也可能用Measurement或Environment 品质特性 QUALITY METHOD MAN MATERIAL MACHINERY 77 126 特性要因图制作方法 记录小的种类 确认要因 要因遗漏确认 种类和要因间 要因和特性间的因果关系是否确实成立 对特性直接影响大的要因确认并表示 考虑对策树立并确认 相关事项记录 特性要因图题目 制作日 制作者等 QUALITY METHOD MAN MATERIAL MACHINERY 78 126 特性要因图制作Point 要因要从很多人中尽可能多收集 BRAINSTORMING法利用 随时追加或修改 特性不好的程度用数据表示 每个特性要制作特性要因图 提取重要原因 制作其特性要因图 要因从新导出 METHOD MAN MATERIAL MACHINERY QUALITY 79 126 特性要因图制作Point 用现场 现物来确认事实 并考虑要因 一般提出要因是要反复5次WHY 特性要因图的用途 改善解释用 工序管理用 作业标准制作用 品质管理用及教育用 80 126 制作时的注意点 1 制作时尽可能是全员发挥知识及经验 可能的话多数的管理者 其工厂的责任人 技术者 作业者 前后工序的关联者一起 让这些人自由发言并记录是非常重要 这是根据BrainStorming的4原则实施 不批评别人的发言 把气愤调节成自由奔放 发言越多越好 进行反驳别人的想法 2 不要忘记管理的要因 例原料的Lot别 作业者别 日期 温度等要因管理上要考虑 3 要注意误差 样品误差 测量误差 性能检查误差等要注意 4 对每个特性要画几张特性要因图 例 把不良品看做特性时 要区分尺寸不良 缝不良等画特性要因图 81 126 5 要因区分 计量原因 速度 压力 温度 和计数原因 机械别 Lot别 作业者别 要区分 6 要把重点放在解决上 要把重点放在怎么样解决问题上考虑 这时用5W2H来进行是比较有效果的 Why 为什么必要 What 目的是 Where 在哪 When 什么时候 Who 谁来进行 How 以什么方法 Howmuch 多少 82 126 因果图实例 肉片嚼不烂 第一层原因 不认真 因素类别 人 机 法 料 技术水平低 未培训 第一次做 第二层原因 炉温低 火力不足 火开的小 肉质不好 肉中有筋 火候不好 油不热 炒时间长 量大 未用淀粉 刀工不好 竖丝切肉 83 126 头脑风暴法简介 原理 以会议形式围绕主题 广开言路 激发灵感的方法 作用 用来识别存在的质量问题 用来寻找改进的机会 应用步骤 1 引发和产生创造思维的阶段 会议要领 a 与会者平等 倡导每个人都能毫无顾忌 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 b 明确会议目的 c 每人依次发表一条意见或一个观点 d 成员可互相补充组内无训令 e 现场记录 f 会议进行到无人发言为止 g 将每个人的意见重述一遍 2 整理阶段 对每个人的观点进行确认 去掉重复 无关的观点 84 126 练习 要消除PVC压膜开胶的话怎么做特性要因图来制作 85 126 第三节柏拉图 在哪要实施什么样的措施 是判断这些的目的分类不良或缺点的内容 按大小顺序排列的同时表示累计数的图 Pareto图 ParetoChart 是 PARETOCHART Pareto图 是意大利经济学者Pareto V Pareto 在1897年发表的关于所得曲线法则的指数法则中来的 其后通过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 M O Lorenz 的所得分布不均匀图 Lorenz曲线或Pareto曲线 朱兰博士利用Lorenz曲线图解法在横轴显示对不良原因的项目的大小顺序 纵轴显示不良品数或损失金额的累计百分率 的图表制作 在这里不良品数或损失金额的大部分被少数的不良项目 2 3个 占有 这个叫做Pareto图 及 Pareto图是在现场中的不良品数 缺点数 Claim件数 事故发生件数损失金额等DATA根据其现象或原因别分类 并聚集DATA其DATA按照大小罗列 这里指的图形式柱形图 典线图 86 126 Pareto图制作方法 Theme及期间决定以后收集Data 期间要考虑问题的发生情况 也有可能是一天或两天 也有1周和1个月这样好区分 分类项目别收集Data 求累计数 比率 累计比率 87 126 Pareto图制作方法 画Graph 左边的 DATA数 和右边的 累计率 的比一致 其他一般放在最右边 横轴 竖轴的长度是1 1 1 2的话Pareto图会好看 每个方框Graph的幅要一样且中间没有缝隙 画累计折线Graph 累计比率的刻度记录 终点是100 其间分5等份 并表示20 40 60 80的数值 DATA数 累计率 20 100 DATA数 累计率 20 100 80 60 40 20 88 126 制作和活用POINT 竖轴用金额表示的话更好 包括Data数小的项目用其他表示 在最右边用木状Graph表示 看整体以后指出哪有问题点 不仅在结果整理时使用 在问题分析时也能使用 不良数肯容易看出 指出问题的所在 改善前和改善后的PARETO比较 89 126 练习问题 工序的不良项目别DATA如下 画ParetoChart并分析 90 126 第四节层别法 分层 Stratification 法又叫分类法 分组法 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 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的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 整理和汇总的种一方法 分层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搜集到地统计数据 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 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 1 人员 3 材料 2 机器 4 方法 5 测量 6 时间 7 环境 8 其它 91 126 应用分层法的步骤 1 收集数据 2 将采集到的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分层标志 3 分层 4 按层次归类 5 画分层归类图 92 126 层别法应用实例 对我司各班组的不良率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结果如下 93 126 按照班组不良率进行分层 94 126 练习问题 将上表按照周别生产总数进行分层 并分析 95 126 第五节散点图 对应的2种类的Data在横轴和竖轴表示出来 观察相互间关系的Graph 散点图 ScatterDiagram 是 散点图的使用目的 确认对应的2种类DATA是否有相互关系 如果有关系的话 为了使某个特性值在规格值范围内 要因要调整成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 对应的2种类DATA 原因 要因 结果 特性 的关系 原料的纯度和制品的不良率 照明的亮度与工作的能率等 结果 结果 原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 制品的Claim率和损失率 原因 原因 制品的特性中反映温度和压力 96 126 散点图制作 对应的Data整理在Sheet Data数少的话很难把握相关关系 所以要收集30个以上的Data Graph用纸中Data的刻度记录 对应的Data记录在Graph 记录必要事项 Data数 调查时间 制作者 工序名等 97 126 散点图的看法 强的正 相关 弱的正 相关 强的负 相关 弱的负 相关 不是直线的关系 没有关系 98 126 练习问题 某工厂某工序的标准是70 5sec虽然每日检查但是在偶尔使用中会到60sec以下所以这个是PinHole发生的原因 为了调查这个原因 调查了与室温变化间的关系 如下 看这两个有什么关系 用散点图 99 126 练习问题 100 126 第六节直方图 在某种条件下收集的DATA 在其存在的范围内分几个区间根据各区间中DATA的出现次数并指定图表以后 根据下边的图画出来 Historgram Histogram 是 虽然我们想制造品质良好的制品但实际上用同样的工序 同样的设备 同样的作业标准 同样的材料制造 在完整的制品品质上会有散布 这时根据品质特性得到的DATA是以什么值为中心最多 离中心越远 其比率越小这个叫分布 散布为了有效的知道集合的性质而使用的这个方法叫Historgram 101 126 用语说明 发生次数 45 746 747 748 7 10 5 区间的下限 幅 CLASSWIDTH 种类 CLASS 发生次数 FREQUENCY 区间的中心值 MIDPOINT 102 126 Historgram制作方法 收集DATA 最小50以上 一般要做100以上 例 制品某部位的尺寸 3 97 4 16 4 05 4 18 4 00 4 12 3 99 4 12 4 18 4 05 4 01 4 20 3 96 4 13 4 04 4 21 4 16 4 02 4 22 4 05 4 10 4 08 4 06 4 08 4 12 4 10 4 08 4 12 4 14 4 12 4 18 4 10 4 14 4 12 4 16 4 05 4 06 4 16 4 12 4 08 4 12 4 05 4 14 4 12 4 08 4 05 4 08 4 09 4 13 4 09 4 02 4 02 4 04 4 07 4 09 4 16 4 02 4 18 4 14 4 18 4 15 4 08 4 10 4 11 4 09 4 15 4 08 4 18 4 10 4 08 4 10 4 04 4 00 4 08 4 05 4 11 4 05 4 10 4 02 4 10 4 06 4 09 4 02 4 11 4 08 4 12 4 10 4 06 4 08 4 12 4 13 4 12 4 15 4 07 4 05 4 15 4 03 4 06 4 13 4 06 00年00日N 100单位 Cm 103 126 Historgram制作方法 求DATA的最大值 Xmax 最小值 Xmin 求区间数 KK n DATA数 100 10 求区间的幅 hh Xmax Xmin K 4 22 3 96 10 0 026 0 03 最小测量单位0 01的整数倍 各列的最大值4 224 214 164 134 204 184 124 124 184 16 各列的最小值4 054 044 023 964 014 053 994 004 053 97 104 126 Historgram制作方法 求区间的上下限 区间的上下限要在测量间隔1 2处 第一区间下限 Xmin 测量间距 2 3 96 0 01 2 3 955第一区间上限 第一区间下限 h 3 955 0 03 3 985 求区间的中心值 区间下限 区间上限 2中心值 3 955 3 985 2 3 97 105 126 Historgram制作方法 DATA的频率 f 计算 106 126 Historgram制作方法 画Historgram 必要事项记录 data履历 制品名 工序名 规格 Data收集期间 制作日期 制作日 制作者 107 126 Historgram看法 Historgram的形态形态的说明CHECKPOINT备注 左右对称型 无齿型 左右倾斜型 次数中间部分多离中心越远 次数越少 左右对称 工序稳定以后一般的形态 阁一个区间次数减少 是无齿型 区间幅设为测量单位的整数倍时测量者的测量能力是否有错误等检讨必要 平均值的分布左右倾斜次数一边多一边少 左右非对称型 因理论和规格等原因下限得到控制 且对某种值以下的数据没有收集 不纯物的成分接近0 情况 不良品数或缺点数接近0的情况 根据层别整体的散布可分为多个散布 108 126 Historgram看法 左右边断开型 平均值的分布极端的倾斜在一方 左右非对称型 把规格以下的全部删除或测量 检查的事物或测量误差等从新确认 全数调查时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提高工序能力或规格再检讨 各区间包含的次数差不多 平均值与其他几种分布混入 层别以后Historgram再制作 机械 原料别层别以后Historgram制作 高原型 分布的中心部分次数少左右多 平均值中含有其他两个分布的时候 两台机械间 两种类的原料等 层别以后Historgram再制作 两个分布差异会明确化 双峰型 Historgram的形态形态的说明CHECKPOINT备注 109 126 左右对称Historgram边上有脱离的次数集中的地方 相互不同的分布Data稍微混入的情况 其他工程的DATA混入与否调查 发生原因调查 有脱离的峰 Historgram看法 Historgram的形态形态的说明CHECKPOINT备注 110 126 Historgram和规格的比较 满足规格的情况 理想的情况 制品的范围 规格 制品的范围 规格 一边没有余量的情况 有必要使平均值降低 制品的范围 规格 两边没有余量 要缩小散布 制品的范围 规格 余量太多的情况 111 126 Historgram和规格的比较 不能满足规格的情况 脱离平均值的情况 要使平均值在规格的中心值 制品的范围 规格 散步大的情况 工程改善 全数线别 制品的范围 规格 下限规格脱离的情况 平均值上升或散布缩小 制品的范围 规格 平均值脱离的情况 规格 工序变更及全数线别 层别实施 制品的范围 规格 112 126 Historgram的活用Point 根据分布 散步 来判定工序是否异常 调查是否有脱离规格的 调查散布倾斜的原因 改善前 改善后的效果调查 113 126 练习问题 某个工序的制品测量以后得到如下Data 画出SPEC在75以下时是否能满足Historgram画以后判定 55646253505549323732636073535056542850445554574153384951483053647042504056445343856046464950544761696352597557604659485043635538555337468255542154414537395775496250515743485756596359166445493247606360 114 126 第七节管理图 工序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因工序中的异常原因而导致的问题 找出其原因并除去时使用的Graph 管理图 ControlChart 是 为了管理图的思考 为了目标及按计划达成的活动 规定的范围内及目标范围内维持的活动 管理图的构造 115 126 管理界限的统计意义 工序 日程期间data调查 偶然原因的散布大小把握 因偶然原因的DATA散布范围选定 3 幅来设定管理界限 测量的点在管理界限内时是偶然原因 在外边时是异常原因 管理图的种类 计量值 连续变化的值 计数值 断续变化的值 P管理图Pn管理图U管理图C管理图 X R管理图 X Rs管理图 X R管理图 116 126 对象Data 计量值 连续变化的值 X R管理图 使用的管理图和名称 平均值和范围的管理图 部品尺寸 制品重量 化学成分 机械性质 内容量等 X R管理图 中央值和范围的管理图 X Rs管理图 各各Data和移动范围管理图 计数值 断续变化的值 工程不良率 制品中包含的2级品质等 P管理图 不良率的管理图 一定量制品中包含的不良数 Pn管理图 不良个数管理图 长度 面积 一定时其中包含的孔 Pinhole缺点数 U管理图 单位缺点数管理图 长度 面积 一定时其中包含的孔 Pinhole缺点数 C管理图 缺点数管理图 管理图的种类 117 126 管理图的制作 X R管理图的例 DATA收集 DATA一般在100以上 并使用最近的数据 明确履历 118 126 管理图的制作 X R管理图例 DATA按时间顺序排列 日期别 DATA分群 通常5 6个 K来表示 记录在DATASheet 计算平均值 X X 57 55 56 57 56 5 56 2 群号是1号时 所有群的平均值合也要计算并记录 范围R计算 R 最大值 最小值 58 52 群号是10号时 x1 x2 xn n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