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学段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适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 )A.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C. 蛙的红细胞D. 马蛔虫的受精卵【答案】D【解析】【分析】(1)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有真核生物才能进行有丝分裂。(2)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有丝分裂过程,成熟的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在分裂。【详解】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丧失了分裂能力,A不符合题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丧失了分裂能力,B不符合题意;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C不符合题意;马蛔虫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其可以进行有丝分裂,D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 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最后会导致白化病的发生C. 细胞凋亡是特定基因表达出相关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 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3、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4、癌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详解】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A正确;在衰老过程中由于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导致酪氨酸向黑色素转化速率降低,出现白发的出现,不会导致白化病的出现,B错误;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特定基因表达出相关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癌变过程中可能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D正确。故选B。【点睛】理解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异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异常升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 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AFP的加工与运输B. 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C. 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D.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答案】A【解析】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其分裂周期变短,AFP合成会增加,B错误;指导合成AFP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没有发生癌变的肝细胞中也能表达,只是发生癌变后表达增强,C错误;肝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D错误。4. 某植物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和脱氧核苷酸链数依次是( )A. 4 4 4 8B. 4 4 8 6C. 4 8 8 16D. 4 8 16 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某植物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经过间期DNA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但DNA分子数加倍(每个DNA分子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而且出现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和脱氧核苷酸链数依次是4、8、8、16故选:C5.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包括:( )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一个卵细胞一个卵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1)生成场所不同:前者在睾丸,后者在卵巢;(2)细胞质的分配:前者细胞质均等分裂,后者不均的分裂;(3)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前者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后者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4)是否变形:前者需要变形,后者不需要变形。【详解】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不能再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错误;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正确;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一个精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也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错误;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过程,而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正确。故选B。6.牛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 ()A.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B.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C.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D.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牛的初级卵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详解】牛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间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由纺锤丝牵引着向细胞两极移动,该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不分裂,综上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行为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 若某动物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a和Bb表示.下列各组精子中,经由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是:A. AB,Ab,aB,abB. AB,ab,ab,ABC. AB,aB,aB,ABD. aB,aB,ab,ab【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解: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若某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的基因型为AB、AB、ab、ab或Ab、Ab、aB、aB故选:B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8. 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有22个四分体,则其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 :( )A. 11条B. 11对22条C. 不成对的22条D. 44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有22个四分体,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细胞中,据此可推知,其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不成对的22条, 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9.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间期,后期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与DNA的数目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与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与DNA数目变化,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与DNA数目变化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0.正常体细胞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某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核中DNA分子有10个,下列情况最可能出现的是A. 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0条【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DNA分子有10个,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体细胞的DNA为5个,染色体数目有5条为奇数,不可能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已完成DNA的复制,则体细胞的DNA为5个,染色体数目有5条为奇数,不可能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体细胞的DNA为10个,染色体数目有10条为偶数,可能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此时N为5,满足条件,C正确。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10条,D错误。11.公牛的下列细胞中,肯定具有Y染色体的一组是()A.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B. 受精卵和红细胞C. 初级精母细胞和心肌细胞D. 精子和神经元【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明确次级精母细胞、精子和受精卵都只有一半的概率含有Y染色体,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详解】精原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X和Y分别进入不同次级精母细胞种,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有1/2可能性含有Y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受精卵由精子(含X或Y)和卵细胞(X)结合而成,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有一半的可能性含有Y染色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染色体,B不符合题意;初级精母细胞和心肌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Y,因此两者一定含有Y染色体,C符合题意;神经元(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精子含有X和Y染色体的概率都是1/2,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B. 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41C. 核DNA数目比值为41D. 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答案】D【解析】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基因型为XbXbYY, 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基因型为XbXb或XBXB,所以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或2:0,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无染色单体,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 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核DNA数目为92,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核DNA数目为46,所以核DNA数目比值为21,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常染色体数为88,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常染色体数为44,所以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分裂【名师点睛】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分向细胞两极;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且染色体数目减半。13.图1所示为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是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CD段含有DNA分子12个B. DE段和GH段的变化都是细胞一分为二的结果C. FG段可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自由组合D. 图2细胞对应时期为图1的AB段【答案】D【解析】【分析】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又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而经过有丝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仍然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且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分离。分析图解:图1中,AF区段表示有丝分裂,FG区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区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图2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因此该细胞是处于减二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详解】CD段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量加倍,染色体组有4个,由分裂示意图可以看出,此动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数加倍,DNA分子数也加倍,为12个,A正确;DE方式的原因是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GH段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B正确;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C正确;图2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因此该细胞是处于减二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对应时期为图1的HI段,D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B.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 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故A项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项正确;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所以C错误;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15.下列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像,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甲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产生的B. 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 细胞乙、丙、丁都含同源染色体D. 细胞丁所处时期能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答案】A【解析】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可能是由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产生的,A正确;由于细胞乙无同源染色体,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B错误;细胞乙无同源染色体,丙和丁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细胞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准确理清细胞图像分裂方式的判断方法,总结如下:16.人类性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B. 片段上的基因能发生交叉互换C. 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 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一样与性别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I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详解】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A正确;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该片段上的基因在联会能发生交叉互换,B正确;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是伴Y遗传病,患者都是男性,C正确;由图可知,片段是X、Y同源区段,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比例不一定相等,其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不相同,与性别有关,D错误。故选D。17.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胰岛B细胞B. 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C. 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D. 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胰岛B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项正确;乙细胞每一极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根据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不会是精细胞,C项错误;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项正确。18.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B.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C.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段D.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答案】B【解析】【分析】图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的含量变化,与细胞中DNA含量变化不同。在分析此曲线图是主要分析两个转折点:bc段和de段,bc段DNA加倍是由于间期的DNA复制,de段减半是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详解】该图若为减数分裂,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2条单体和2个DN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细胞无同源染色体,A错误;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B正确;该图若为有丝分裂,bc段表示间期DNA复制期,细胞板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为ef段,而此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分裂,人体内的细胞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纺锤体出现在前期,为cd段,C错误;该图若为有丝分裂,ef段包括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末期时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分析细胞分裂曲线图的能力,此图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又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但是图中的bc段和de段在两种分裂方式中的变化原因相同,此为解题的突破口。19.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连续变化的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B. 丁细胞可能是卵细胞C. 甲细胞中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D. 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A正确;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再结合乙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及其行为特点可推知: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与丙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极体为丁细胞所示,B错误;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甲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综上分析,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一次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一次),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20.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B. 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C. 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其中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C-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H-I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详解】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对应AC段,A正确;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是1:2,而GH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结束,着丝点已分裂,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1:1,B错误;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且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HI 表示受精作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变异现象是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子及随机结合的缘故,D正确。故选B。21.用纯种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杂交,F1全是黄色,F1自交得F2,在F2中有200粒种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则F2中黄色种子有( )A. 300粒B. 200粒C. 100粒D. 400粒【答案】B【解析】F2中有200粒种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这些种子是杂合子,F2中杂合子 应为1/2,所以,F2共有种子400粒,其中黄色种子为3/4,应为300粒。【考点定位】 基因的分离定律22.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B.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C. “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 “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再通过推理和想象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A选项中“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内容,所以A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假说一演绎”法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23.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A. 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 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 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 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答案】D【解析】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绿色和白色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错误;白色长毛兔在亲代和子代中都有,黑色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不是性状分离,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要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明确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4. 下图为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 )Aa1A1a配子间的4种结合方式子代中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A. B. C. D. 【答案】A【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过程。【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25. 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均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 )A. 1/9B. 4/9C. 1/4D. 2/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均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推出双亲的基因型都是Aa,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1/3AA 、2/3Aa。2/3Aa2/3Aaaa=2/32/31/4=1/9,故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计算的能力。26.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有苦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隐性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的概率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BBBBbbbbBBbbBbBbBbbbBBBb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人对苯硫脲感觉有无苦味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其中有苦味对无苦味为显性,若子女味盲的概率是25%,则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BbBb;若子女味盲的概率是50%,则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Bbbb;若子女味盲的概率是100%,则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bbbb;所以选D。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7.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A. YYRRYYRrB. YYRrYyRrC. YyRrYyRrD. YyRRYyRr【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利用分离定律解答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分析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可知,从子代YYYy=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YY、Yy;从子代RRRrrr=12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Rr、Rr,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YyRr,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点睛】解题技巧点拨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的方法:(1)子代:9331(31)(31)(AaAa)(BbBb)AaBbAaBb(2)子代:3311(31)(11)(3)子代:1111(11)(11)(Aaaa)(Bbbb)(4)子代:31(31)1(AaAa)(BB_)或(AA_)(BbBb)(5)子代:11(11)1(Aaaa)(BB_)或(AA_)(Bbbb)28.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对矮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下列对实验与结果预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F2中的基因型共有27种C. F2中的表现型共有9种D. F1可产生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雌雄配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Cc,能产生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雌雄配子,F2基因型共有27种,表现型为8种。【详解】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知,F2代中的基因型有333=27种,B正确;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表现型2种,BbBb后代有3种基因型(1BB:2Bb、1bb),表现型2种,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表现型2种,则F2代中的表现型=222=8,C错误;三对等位基因用A和a、B和b、C和c表示,则亲本为AABBccaabbCC,F1为AaBbCc,利用乘法法则可得,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222=8,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掌握方法-逐对分析法(乘法法则):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再相乘。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规律能力,属于中档题。29.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A. 5:1、5:1B. 8:1、8:1C. 6:1、9:1D. 5:1、8:1【答案】D【解析】【分析】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的自由交配是自交;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交配,可能是自交,也可能是杂交。【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豌豆种子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已知豌豆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即AA占1/3,Aa占2/3,则其自由交配(自交)后代中aa占2/31/4=1/6,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1;玉米可以进行自交或杂交,已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则其产生的雌性配子都是A占2/3,a占1/3,因此其自由交配后代中aa占1/31/3=1/9,因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8:1,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的自由交配的实质,并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玉米的后代中aa的概率。30.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C、c和G、g表示。现将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交,F1全为灰兔,F1自交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已知当基因C和G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为灰兔,基因c纯合时个体表现为白兔。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c与G、g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 亲本的基因型是CCGG和ccggC. F2白兔中纯合子的个体占1/4D. 若F1灰兔测交,则后代有3种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亲本为灰兔(CCGG)白兔(ccgg),F1为灰兔(CcGg),F2为灰兔(9C_G_)、黑兔(3C_gg)、白兔(3ccG_+1ccgg)。F2中白兔(3ccG_+1ccgg)能稳定遗传的个体(1ccGG+1ccgg)占1/2。若F1中灰兔测交(CcGgccgg),子代为灰兔(1CcGg)、黑兔(1Ccgg)、白兔(1ccGg+1ccgg),只有3种表现型。【详解】根据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可以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题干中指出“基因C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可推知灰兔的基因组成是C_G_、黑兔的基因型是C_gg、白兔的基因组成是ccG_和ccgg,根据亲本为纯种且杂交F1全为灰兔(CcGg),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是CCGG和ccgg,B正确;F1CcGg自交,F2代白兔中的基因型是1/4ccGG、1/2ccGg、1/4ccgg,其中纯合子(1/4ccGG、1/4ccgg)占1/2,C错误;若F1代灰兔测交,则后代基因型为1CcGg、1Ccgg、1ccGg、1ccgg,有3种表现型灰兔:黑兔:白兔=1:1:2,D正确。故选C。31. 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B. 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D. 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答案】C【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其中X来自母亲,则可能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而Y染色体来自父亲,则应该来自祖父,A错误;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不仅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错误;X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发生联会行为,C正确;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也可能含2条X,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考点定位】32.一个男子把色盲基因Xb传给他外孙女的几率为()A. 1/2B. 1/4C. 1/8D. 0【答案】A【解析】男子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一个男子把色盲基因Xb传给他的女儿的几率是100%,而女儿再把色盲基因Xb传给外孙女的几率为1/2,因此一个男子把色盲基因Xb传给他外孙女的几率为1/2,故选A。33. 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一位未婚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则她与正常人婚后生育患血友病男孩几率是( )A. 0B. 50%C. 100%D. 25%【答案】B【解析】基因治疗后其性状改变,但其基因型不变,所以该个体仍为隐性纯合子,其儿子患血友病。34.下列四个遗传图示中肯定和血友病传递方式不一样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患;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详解】A. 该遗传系谱中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 父亲患病,后代都正常,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C. 母亲患病,子代都正常,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伴X隐性遗传病中母病子必病,C正确; D. 父亲患病,女儿中有正常也有患病,所以该病可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错误。35.父亲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的儿子,该儿子多出的染色体是父母哪一方、在减数分裂哪个阶段出现异常引起的( )A. 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B. 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C. 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D. 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克氏综合征为素材,考查了细胞减数分裂、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能根据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患克氏综合征男孩形成的原因。【详解】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正常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XbY;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BY的精子和含Xb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问题出在父亲,是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B和Y移向同一极,形成异常精子所致。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36.果蝇的红眼为伴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要求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不同,则雌果蝇必须是纯合子。【详解】“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即子代雌性和雄性的果蝇眼色不同。假设红眼由基因A控制、白眼由基因a控制。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1/2红眼、1/2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A不符合题意; 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可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符合题意;XAXaXaY后代雌雄各1/2红眼和1/2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C不符合题意;XaXaXaY后代全是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D不符合题意。37.人体正常细胞有46条染色体,配子中有23条染色体,某正常女性可以得到祖父的染色体数目应为()A. 22条B. 23条C. 022条D. 023条【答案】C【解析】【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详解】男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Y是来自祖父的,女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X是来自祖母的,常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是0到23条不等,故某正常女性和正常男性可分别得到祖父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0-22条,1-23条,综上所述, C正确,ABD错误。故选C。38.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子女全部正常B. 女孩中一半正常,一半色盲C. 后代中一半正常,一半色盲D. 女孩正常,男孩半数正常,半数色盲【答案】B【解析】【分析】色盲是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并传递给女儿;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都正常。【详解】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对色觉正常的夫妇中,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XBX-、男性XBY,他们的女儿全部正常,他们的儿子可能全部正常,或者一半正常一半色盲,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9.一位只患白化病的人(a)的父亲为正常,母亲只患色盲(b),则这白化病人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性母细胞后期中可能的基因型是()A. aXB或aYB. aXB或aXbC. aaXBXB或aaYYD. aaXBXB或aaXbXb【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父亲正常,母亲只患色盲,所以只患白化病的人一定为女性,且基因型为aaXBX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基因加倍,后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详解】根据该白化病患者的基因型为aaXBXb可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X与X染色体分离。由于在间期DNA分子复制,基因已加倍,且在正常情况下,所以该白化病患者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XBXB或aaXbXb。故选D。40.一位正常的女子,她的双亲正常,但有一位同时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弟弟,如该女子与一位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则生出一个正常儿子的机率是()A. 1/24B. 1/12C. 1/8D. 1/4【答案】D【解析】【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皮肤的正常色与色觉正常都是显性性状,假设皮肤的正常色由A控制,色觉正常由B控制,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男孩(aaXbY),因此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详解】由题意知,该女子的双亲正常,但有一位同时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弟弟,该女子的双亲正常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则该女子的基因型是1/3AA、2/3Aa、1/2XBXB、1/2XBXb。由题意知,该男子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其基因型是aaXBY。当该女子是1/3AA时,孩子一定不患白化病;当该女子是2/3Aa时,因为丈夫是aa,不患白化病的孩子(Aa)的概率为2/31/2;孩子不患白化病概率为1/3+2/31/2=2/3。1/2XBXB时孩子一定不患病,生儿子概率为1/2,1/2XBXb时儿子只有是XBY才不患病,概率为1/4,所以总概率为1/21/2+1/21/4=3/8。生出一个正常儿子的机率是2/33/8=1/4。二、非选择题41.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1中ac柱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图2中表示产生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_。(2)图1中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煤炭科技创新居间代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设施监控合同书样板
- 2025版房地产企业合同财务合规性审查与管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调味品电商平台用户权益保护合同
- 2025年绿色建筑认证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高原特色大米批发购销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工程沉降监测与水资源保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设备维护与检修工程合同范本
- 2025版建筑节能打管桩分包劳务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停车场车位租赁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协议
- 更年期保健专科建设和管理指南
- 2025年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研究报告
- DB43-T 2066-2021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技术规程
-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的现代解读与意义
- 2025-2030年圆弧玻璃项目商业计划书
- 预付工程款合同补充协议
- 技术经理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海上通信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吊装作业技术交底内容
- 制造业智能排产系统
- 医院培训课件:《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