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2.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3.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1.发酵菌种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观念)2.比较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原理、流程、发酵条件等的异同。(科学思维)3.设计实验探究理想的发酵条件。(科学探究)4.关注食品安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责任)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发酵过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CH3COOHH2O温度一般酒精发酵为1825 ,最适繁殖为20 左右最适为3035 气体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需要充足的氧气时间1012 d78 d2.实验流程(1)实验用具消毒(2)挑选、冲洗葡萄(3)榨汁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4)果酒发酵(5)取样检测(6)果醋发酵3实验结果分析(1)若酵母菌数量少,产生的酒精少:原因是发酵前期,酵母菌有氧呼吸不足。(2)若酵母菌数量充足,但是产生的酒精较少或不能产生酒精:原因是发酵后期密封不严。1果酒、果醋及泡菜的菌种、呼吸类型、原理与发酵温度如何?请加以比较。食品菌种呼吸类型原理温度果酒酵母菌兼性厌氧无氧呼吸产生酒精1825_果醋醋酸菌需氧糖(酒精醋酸)3035_泡菜乳酸菌无氧无氧呼吸产生乳酸2甲、乙、丙三个制作果酒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乙丙注:各发酵瓶的左侧管为充气管,右侧管为排气管(1)指出图中发酵瓶甲、丙的错误分别是什么?分别会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什么?(2)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什么?提示:(1)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乙醇被氧化成醋酸,所以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丙同学错在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这样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流出。(2)未及时排气。果酒、果醋制作原理、流程等1如图是利用山楂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发酵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_呼吸,其细胞内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酶存在于_。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_。如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_左右最为合理。(3)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原因是_。(4)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 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 min,目的是_,以及防止杂菌污染。(5)为研究发酵罐中酿酒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常要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pH值。若某研究人员将样品的次序弄乱了,那么判断取样顺序的主要依据是_(填“酵母菌的数量”或“发酵液的pH”),理由是_。解析(1)酒精发酵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有利于提高酒精的生成量。据曲线图可知,当白砂糖的含量为15%时,酵母菌通过酒精发酵产生的酒精的量最多,故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5% 左右最为合理。(3)由于醋酸发酵前,酵母菌通过酒精发酵产生大量的酒精,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因此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4)醋酸发酵完成,即生成山楂果醋后,山楂果醋内存在活的醋酸菌,为了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 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 min,这样做还可以防止杂菌污染。(5)为研究发酵罐中酿酒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常要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pH值。若某研究人员将样品的次序弄乱了,那么判断取样顺序的主要依据是发酵液的pH,原因是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CO2,可形成碳酸,此外还会产生一些其他酸性代谢产物,可造成发酵液pH降低,故可以依据不同样本的pH确定取样的先后顺序。答案(1)无氧细胞质基质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酵母菌具有核膜)(2)碳源15%(3)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4)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或杀死醋酸菌)(5)发酵液的pH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CO2,可形成碳酸,此外还会产生一些其他酸性代谢产物,可造成发酵液pH降低,故可以依据不同样本的pH确定取样的先后顺序2(2019四川省自贡市高三模拟)椪柑是自贡地区主产水果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尝试用椪柑作原料制作果酒、果醋,探索农产品转化的可行性。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选用的两种微生物中,醋酸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整个发酵过程需要有氧气参与的微生物是_。(2)果酒发酵过程是否产生了酒精,可通过_溶液来检测,若发酵液出现_色,说明发酵基本成功。(3)纯化酵母菌菌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而统计发酵液中活菌的数目时不能用平板划线法,原因是_(答出2点即可)。解析(1)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醋酸菌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果酒发酵过程应该是先通气后密封,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醋酸发酵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有氧气参与。(2)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3)统计发酵液中活菌的数目时不能用平板划线法,原因是平板划线法不能确定取样的多少、最初画线处生长出来的菌落聚集在一起无法计数、灼烧接种环时死亡的菌体数无法估算等。答案(1)醋酸菌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醋酸菌(2)酸性重铬酸钾灰绿(3)平板划线法不能确定取样的多少、最初画线处生长出来的菌落聚集在一起无法计数、灼烧接种环时死亡的菌体数无法估算(答出2点即可)发酵条件的控制3杨梅是特色水果之一,某工厂对其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一般需要将发酵温度控制在_。发酵罐顶上弯管中常需要加水,其主要目的是_。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2)在制备杨梅醋的过程中,发酵罐内需要先填充经_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菌的培养液,加木材刨花的目的是_;再让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发酵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_来调节。(3)若发酵好的杨梅酒全部制成杨梅醋,则发酵制醋过程中CO2的产生量()A是酿酒过程的两倍B与酿酒过程的相等C是酿酒过程的一半 D几乎为零解析(1)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发酵罐顶上弯管中常需要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或创造无氧环境)。发酵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当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时,说明发酵基本完毕。(2)为防止杂菌感染,在制备杨梅醋中用到的刨花事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加木材刨花的目的是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充分接触反应物。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流速进行调节。(3)由果醋制作的原理可知,酒精被利用后,产物不产生二氧化碳。答案(1)1825 防止空气进入(或创造无氧环境)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2)灭菌醋酸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或使该菌充分接触反应物)控制杨梅酒的流速(3)D 腐乳和泡菜的制作1腐乳的制作(1)发酵菌种主要菌种a名称:毛霉。b菌体特点:白色丝状真菌。c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其他菌种:根霉、酵母菌、曲霉等。(2)制作原理(3)腐乳制作流程2泡菜的制作(1)制作原理发酵实质: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2)制作流程(3)关键操作泡菜坛的选择: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腌制的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防止杂菌感染,严格密封。(4)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原理a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反应产物;反应产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色染料。b亚硝酸盐溶液的浓度越高,颜色越深;浓度越低,颜色越浅。流程判断方法: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较,然后估算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分析如图表示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a图中乳酸菌含量的变化规律如曲线(填序号)所示。b图中乳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如曲线(填序号)所示。c图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如曲线(填序号)所示。d由图可知,泡菜的最佳取食时间为发酵后期。1影响腐乳品质的“五大”因素(1)豆腐含水量的控制: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若含水量过高,豆腐块不易成形。若含水量过低,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2)盐的用量:制作时,应逐层加盐,近瓶口处盐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腐乳易腐败变质。(3)酒的用量: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会使腐乳成熟时间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蛋白质的水解加快,但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变质。(4)发酵的温度:前期发酵温度应保持在1518 ,利于毛霉生长。(5)香辛料: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也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2腐乳制作中抑制杂菌的措施(1)前期发酵条件的控制:提供利于毛霉生长的温度、水分,形成毛霉的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的生长。(2)后期发酵条件的控制加盐腌制:利用食盐抑制杂菌生长。加卤汤装瓶:利用卤汤中的酒和香辛料抑制杂菌的生长。密封腌制:控制无氧环境,抑制好氧菌的生长。3泡菜制作成功的关键点(1)材料的选择及用量蔬菜应新鲜,若放置时间过长,蔬菜中的硝酸盐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41,盐水要煮沸后冷却待用。盐水煮沸有两大作用,一是除去水中的氧气,二是杀灭盐水中的其他细菌。(2)防止杂菌污染:每次取样用具要洗净,取样后要迅速封口。(3)氧气需求泡菜坛要选择透气性差的容器,以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防止蔬菜腐烂。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要的无氧环境,并注意在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坛盖边沿水槽中的水。1市售的腐乳有时口感不好,腐乳较硬,试分析其原因。(至少答出四点)提示:豆腐块的含水量少,会使腐乳较硬;发酵时间短,蛋白质未完全水解;菌种不纯、菌种变异、菌种老化都会影响腐乳的口感;各种调味品的配比不当等也会影响腐乳的口感。2请尝试绘制出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亚硝酸盐及乳酸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提示:如图3要探究泡菜制作的最佳温度,应考虑的无关变量有哪些?(答出三点即可)提示:腌制时间、食盐的用量、蔬菜的种类和用量等。腐乳的制作原理及过程分析等1(2019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三月考)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白方腐乳在前发酵、盐腌和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为寻找生产富含GABA腐乳的工艺奠定基础。实验步骤如下:豆腐白坯表面接种毛霉孢子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48 h,获得毛坯。将毛坯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盐腌5 d。腌制后加入卤汤,置于28 恒温箱中后发酵90 d。分别采集各时段的腐乳坯样品,测定GABA含量,结果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_。(2)步骤中,加盐腌制的正确方法是_。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部分GABA会_而导致测定值减小。 (3)后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后发酵_d后的白方腐乳比较适宜出厂销售。解析(1)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盐的用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2)步骤为加盐腌制,其正确方法是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增加盐量,接近瓶口处的盐要铺厚一些。已知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加盐腌制过程,胚体会适当脱水,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部分GABA会溶解于水中(或不存在于腐乳中)而导致测定值减小。(3)后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显示,在60 d后,GABA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此时的白方腐乳比较适宜出厂销售。 答案(1)盐的用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2)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增加盐量,接近瓶口处的盐要铺厚一些溶解于水中(或不存在于腐乳中)(3)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60泡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分析等2利用卷心菜、黄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常见的乳酸菌有_。在细胞结构上,乳酸菌不同于酵母菌的显著区别是_,在代谢过程中,酵母菌区别于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_。(2)发酵初期,pH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_(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进行增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与乳酸菌间存在竞争关系,其强度的变化是_。(3)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_,否则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使_的含量增加,影响泡菜的品质。解析(1)自然界中,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菌为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所以在细胞结构上,乳酸菌不同于酵母菌的显著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在代谢过程中,酵母菌区别于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2)发酵初期,乳酸菌的数量远多于酵母菌,而且乳酸菌的增长速度也比酵母菌的快,说明发酵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pH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乳酸菌快速增殖,代谢产生了大量乳酸。因发酵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增殖。根据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推知,酵母菌与乳酸菌间的竞争强度的变化是由小变大,再变小。(3)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使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答案(1)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兼性厌氧型(2)乳酸菌快速增殖,代谢产生了大量乳酸无氧呼吸由小变大,再变小(3)腌制时间、温度、食盐的用量亚硝酸盐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1(2017全国卷)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脂肪转变为_。解析(1)由“甲、乙两菌种”和“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2)由“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可知,该发酵菌是好氧菌。(3)因“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说明发酵的最佳时间可能超过32 h,故可继续延长发酵时间,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确定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此时间即最佳发酵时间。(4)发酵菌种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