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甲申年岁暮,乘友人相邀去济南讲学之机,游了一趟趵突泉公园。园内有李清照纪念馆,在趵突泉东。此前,有好事者认为这纪念馆就是李清照的故居,大肆渲染。其依据是清初担任过户部侍郎的田雯的一首诗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六句: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此诗之前,不见任何典籍记载李清照的故居在此。此诗之后,倒是有不少好事者步田雯后尘,来这里寻访易安遗踪。寻胜者无可指摘,但传讹却不大好。于中航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对故宅说提出质疑并给予否定,言之有据。故宅说因而寝息。这座修建于清代的李清照故居也就更名为纪念馆。李清照是济南人,在趵突泉之侧为之保留一座纪念馆,彰其胜事,则是地方上的明举。纪念馆是一座庭院式建筑,我徜徉其中,正值薄暮。甲申年的天气有些反常,夏天酷热,北方的几座城市如西安、北京等成了火炉;冬天奇冷,南方的城市如长沙、贵阳等,都下起了暴雪。冬夏之间的秋天,较之往年,也延长了许多。我是大寒之后到达济南的,可是处处残留的,还是晚秋景象。这纪念馆中的柳色,欲黄还绿;馆前的泉水,喷涌如夏。更有那柔和的疏透的晚雾,给人以淡泊的宁静的诗境。触景生情,我的脑海里浮出了李清照的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一剪梅中的后半阙,表现的是最适宜怀春的少妇的幽怨。虽是闲愁,乃是因为我觉得闲愁应该是所有女诗人的最好的营养。可是这位李清照,却因为晚年耽于家国之痛,而坠入至深至大的“真愁”之中。孤苦其心,憔悴斯人。闲愁可以万斛,真愁却如毒药,只要来那么一滴,就足以使之香消玉殒了。二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用今天的话讲,属于“高干子弟”。父亲李格非的官做到了礼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公公赵挺之更是做到了宰相职位。她的夫君赵明诚是太学生出身,后来也入仕为官,最后的职务是江宁知府。级别虽不及父辈,毕竟也属高官之列。在中国历史上,“高干子弟”几乎是纨绔的代名词,而所谓太平盛世,也无不弥漫着纵欲与享乐的腐败气息。这一点,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似乎也无法改变。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助长了整个社会的莺歌燕舞与纸醉金迷。置身其中,很少有人会想到他们的好景不长,更不相信他们所有的美梦有被颠覆的危险。就说南唐的李后主吧,当他置身在“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享乐中,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后来的结局是“最是仓皇辞庙日,两行清泪对宫娥”。北宋的徽宗时代,是赵家天下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此前一百多年,在六位皇帝的统治下,可谓“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髻之童,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便是在这样一种歌舞升平的环境下出生并成长。但是,自宋神宗时代开始,深刻的社会危机实际上已经产生。因王安石的变法引起了朝廷文官集团的新旧党派之争。在哲宗、徽宗年间达到水火不容的程度。李格非是苏东坡门下文士,被列入元祐党籍,在蔡京上台后被削职。赵挺之虽是新党,并位列右相,终因得罪蔡京而罢官,并于死后受到陷害。父辈的政治恩仇,无疑会给赵、李夫妇留下心灵的创伤与生活的坎坷。但这时的坎坷,还不会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人世的险恶与艰难。因此,他们还能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值得肯定的是,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都出身在官宦之家,却一点也不纨绔。史书记载“赵李族寒,素贫贱”。我理解为赵李两家虽是高官,却非豪门。赵挺之、李格非两人均于宋史中有列传,皆无贪贿之名,而有文章行世。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至今仍为人称道。据说,李格非的妻子即李清照的生母王氏,是文学家王拱辰的孙女,亦善文。生在这样的家庭,李清照耳濡目染的是诗的晨夕,书的春秋。她的少女生活,闲适而略显单调,唯一能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怀春了,请看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活脱脱的怀春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既羞涩又开朗,活泼而佻达。这种情趣,这种心态,这种生活的格调,只能产生在入仕为官的书香人家。史载赵李夫妇的早期生活,似乎并不富贵。两人结婚时,赵明诚还是太学生,平常都住在学校里。他回来与李清照团聚,总是先到当铺里当掉一两件衣衫,换几个铜板,然后到汴京城中的旧书坊里淘几件古碑拓片,回来与李清照欣赏。赵明诚受父亲影响,喜欢古玩,犹对金石有研究。他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金石研究大家,有金石录一书行世。当衣衫搜购拓片,说明这对年轻夫妇的追求,亲近诗书而疏于声色犬马。这种追求贯穿了他们的一生,李清照后来贵为知府夫人,也很少佩戴首饰。赵明诚的俸禄,多半用来搜求金石,他们因此名传后世,也此遭受到意外的打击。三公元一一二五年,也就是徽宗时的宣和七年,金兵大举攻宋,翌年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俘。赵宋政权只好仓皇南迁。一一二七年,高宗迁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这一年,李清照四十四岁。她从青州出发,南下与先期奔母丧的赵明诚相会于金陵。一一二八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一年后死于任上。这时,李清照四十六岁。政权邅递,山河变色,此际的文人,在经受了干戈离乱之后,诗作往往沉郁苍茫。李清照之前,有颠沛于安史之乱中的杜甫,有失国的李煜;之后,有降元的赵孟頫,有被迫入清为官的吴伟业。看看他们那些遭受动乱前后的诗作,便能体会到什么叫人生沦落,什么叫去国之悲。让我们来看看李清照南渡前的最后一首词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薰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惜惜,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撚余香,更得些时。再看她南渡后的第一首词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这两首词,虽然都是李清照一贯的冷艳,一样的缠绵悱恻。但不难看出,前一首词是怨妇的怀人。而后一首词,已隐藏了无法排遣的怀国之痛。与丈夫久别重逢,又与亲友们欢聚,按常理李清照应该欢乐才对,可她诉说自己“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因失国而产生的乡愁,使她的“莺声燕语”,开始有了一点历史的苍茫。南宋有两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与辛弃疾。他们可谓把失国之痛写到了极致。但是,这两位诗人都没有亲眼见过北宋汴京的繁华。在金兵大举攻宋的1125年,陆游才出生。此时,李清照已经四十二岁,十五年后的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李清照五十七岁时,辛弃疾才出生。偏居一隅的南宋政权,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后期的耽于享乐的教训,其腐败有过之而无不及。乃至出现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样沉痛的诗句。陆、辛两位,是南宋小朝廷中的两位伟丈夫,他们以收复国土,重造金瓯为己任。遗憾的是赵宋南迁,不思北返;昏君坐廷,佞臣秉政,诗人的一支笔,又怎能真正地变成渡河的铁骑或是闯阵的戈矛呢?应该说,李清照的去国之痛,比这陆游与辛弃疾更为惨烈。她毕竟是在北宋首都汴梁城中长大,在锦幄绣闺的辇毂之下,她见惯了夜夜笙歌的龙袖骄民的生活。渡淮之后,杭州的醉生梦死更胜于汴州,达官贵人们“饱暖思淫欲”,贫穷百姓“饥寒起盗心”,两相比较,李清照怎能不沉入绝望。南渡第二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病死。此后,国破家残的孤苦,一直伴随着这位聪颖异常的女词人,直至老死。自1127年离开青州南下杭州算起,李清照在南方生活不下三十年,这段岁月不算短暂,但她却只留下十五首词。尽管她创作上一贯惜墨如金,这十五首词,也显得太少。即便这样,这么少的词作中,仍充满了断肠人的凄苦。除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道出了“怎一个愁字了得”之外,余下尚有: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山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不知为何,每每读到这些词句,我的脑海里,就会闪出两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是杜甫听到官军收复蓟北、安史之乱即将平息时写出的一首律诗中的两句。我认为这是杜甫这位苦吟诗人留下的第一快诗。此前,他写过三吏三别、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充满离愁别恨的诗作。比之李清照,杜甫算是有福的,他毕竟看到了安史之乱的平息。而李清照,却一直享受不到归乡的喜悦。岂只是他,就是比他晚死半个世纪的陆游,也只能留下“一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浩叹。李清照生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词永遇乐,回忆了她在汴梁城中的闲适富贵的生活。这垂垂老妪,虽然身在南宋,但她的心,却一直留在淮河以北的故乡。基于此,这位性格内向且又温婉的弱女子,竟写下一首石破天惊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四女子的诗,有脂粉气当属必然,若充满这样挟雷带电的英雄气,则一定是国家出了问题。李清照之前的女诗人,有薛涛和鱼玄机,两人的命运似乎也不怎么好,但哀怨则有,怒气亦有,霸气则无。李清照之后,清朝末年出了一个秋瑾,写过“不惜千金买宝刀,雕裘换酒也堪豪”的壮语,最终她成了殉国的烈士。国家不幸诗人幸,这是指诗而言。尝过国恨家仇的人,能写出诗的沧桑感来。惟其沧桑感,才能充满悲情。诗以情动人,我以为,最催人泪下的,当是悲情。说到这里,容我讲一段题外话:李清照的这首诗,我十一岁就能背诵。那一年,我的当医生的舅舅把这首诗写在宿舍的白粉墙上,他喜欢这首诗,又觉得白粉墙空空如也,于是书写其上以作装饰,谁知却因此惹下大祸。医院里的政工人士立即向上级举报,说我舅舅书写反动诗词,意在反对新中国,为旧政权招魂。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头,不啻于滔天大罪。尽管我舅舅一再辩解,写这诗的是宋代的李清照而非他自己,却也无济于事。他仍因抄了这首诗而成为“现行反革命份子”而获领七年徒刑。我岁念书,那年正好小学毕业,受舅舅牵连,也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汽车购买合同范本
- 古建整体出售合同范本
- 工程厨柜采购合同范本
- 工程转让合同范本模板
- 土地征收赔偿合同范本
- 柜子保洁服务合同范本
- 旧厂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中介居间合同范本
- 出口商合同范本
- 合股汽车转让合同范本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2021年徐州邳州市教师进城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税务自查(稽查)报告模板(参考)
- 外科学课件-尿石症与泌尿系梗阻
- GB∕T 18159-2019 滑行车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 蜈蚣养殖技术资料
- 《三字经》PPT课件(完整版)
- 质量验收记录-雨污水管道表格
- (精心整理)大六壬基本口诀
- WCDMA——特殊场景传播模型应用指导书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