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餐具的尴尬.doc_第1页
发泡餐具的尴尬.doc_第2页
发泡餐具的尴尬.doc_第3页
发泡餐具的尴尬.doc_第4页
发泡餐具的尴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M7M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深圳市场上反应如何?羊城晚报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日前,记者和朋友到福田梅林食街对面的“胖妹肥肠煲”聚会。用餐完毕后,朋友兰小姐提出将没有吃完的肥肠和餐包打包带走。服务生随即拿来两个盖面印着“环保餐盒”且有三角回收符号的一次性餐盒打了包,并事先声明要加收2元的费用。记者问有没有免费一次性发泡餐具?“有。”但服务生劝告记者,“肥肠煲有汤汁,发泡饭盒盖不严。”同时他补充说,除非顾客提出特殊要求,不然不会把一次性发泡餐具拿出来。他建议记者,肥肠煲用环保餐具打包,餐包可以用一次性发泡餐具。然而在普通快餐、大排档、早餐点或规模较小的饭店,记者见到的大多是发泡餐具。有店主说:“来我们这边吃饭的都是打工仔,一个快餐卖10元、12元,环保餐具成本太高了,用普通的发泡盒才1毛多一个。”“解不解禁,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因为一直在用。”这位老板说,以前用的时候偷偷摸摸,每次只能拿出来几十个。“市场监管人员有时候也来查,查到了就没收。”记者注意到,在这家店一角堆了六七条大包装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该老板说,每包100个,如果放在以前,被查到的话不但没收,还要被罚款。不过也有例外,在华强北的一家连锁快餐店,刚进门就看到收银台旁的提示:打包加收1元。“有没有免费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面对记者的提问,该服务生直截了当地回答:“没有,我们只用环保餐具。”“酒楼用发泡饭盒太丢脸了”林先生4年前和朋友在深圳坪山新区开了一家酒楼。“上下三层楼,1200平方米,雇佣了128人。”林先生说,酒楼开张之初,经营困难,便一直是环保餐具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存。“小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0.14元,大点分格子的0.38元;硬的、透明的环保餐具小的1元,大的一套1.5元。”林先生说,酒楼每天需要消耗200套一次性餐具。“如果大小都用100个,全部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天的成本是52元,全部用环保餐具的成本是250元。不过,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全部免费的,等于酒楼支付了这52元,而环保餐具无论大小,统一收取1元的成本费,酒楼也不会亏。”“我们完全是看顾客需求。不过1000多平方米的酒楼还在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确实有点丢面子。发泡饭盒没有卡槽,容易滴漏,盛放热的食物时还可能融化。从年初开始,我们也在经营中调整,如不是顾客提出要求,服务生一律出示环保餐具。”“解禁也要做好回收预案”记者调查发现,经过多年的宣传,环保餐具已经深入人心,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安全和环保越来越让人忌惮。林先生也表示,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顾客要求酒楼使用环保餐具打包,导致他们逐步改变策略。李先生是南山一家科技公司的销售经理,他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叫饭店炒两个菜,如果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送到时不但会汁水滴得到处都是,而且极有可能因温度过高导致餐盒融化,连在一起。”李先生说。市民姚婕考虑更多的是会不会再次造成“白色垃圾围城”。“我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个垃圾站,记得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盛行时,风一吹,白色餐盒到处飞。”姚婕表示,即便解禁,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做好相关生产、回收预案才行。“以前说不环保,要禁。现在又说环保,解禁。有点儿戏。”当前,国内乳业让人焦心。一方面,国内乳制品成负面事件”重灾区”,身陷信任危机,国内妈妈们无奈远赴海外抢购奶粉;另一方面,国内大型、正规乳制品企业为业内个别企业的不良行为所累。如何重塑中国乳业新形象,释放正能量?如何重建消费信心,让消费者购买到放心乳品?继南方日报记者深入调查采访,连续推出三篇”重塑奶粉安全”系列报道后,由南方日报举办的”重振乳业信心”座谈会在南方传媒大厦召开,来自省食药监局、省农业厅等监管部门代表、乳业专家、学者以及伊利、蒙牛、光明乳业、美赞臣、雀巢、雅士利、施恩、燕塘等国内外知名乳企昨日共聚一堂,为重振国内乳业消费信心、打造放心乳各抒己见,献计献策。个别企业行业,拖累整个乳业这些年,国家食品安全的问题频频出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发全球性的关注。特别是国内乳制品的安全和质量事故,因为这些年不断出现事故之后,引起大家的信心危机。”现在去香港带奶粉,成为很多来往两地旅客的常规动作。到底我们的乳制品出了什么问题,大家的信心为什么没有了?”与会代表均坦承,目前国内乳业集体陷入信任危机。在今年全国”*”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进口乳品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0.76%,高于国产乳品0.26%的问题检出率。来自海关的数据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4月底发布的报告也证实,至少在”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个品类,国产产品质量总体好过进口产品。然而,对于这个结果,很多消费者都不太认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消费者对国内乳品失去信任。广东省奶协顾问王丁棉指出,判断一个行业是不是发生信用危机,可从几个方面来参考-第一看民心民意,是不是民心所离,背向而去。整个行业,包括婴幼儿奶粉、国产奶粉,调查结果都显示,民心所离。第二看市场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上。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洋奶粉超过80%,洋奶粉掌握话语权,想提价就提价。第三看海购、网购、海淘,这些最新型的第三销售渠道,在2008年后以200%、300%的速度在发展。”种种迹象显示,中国乳业100%存在信用危机。”王丁棉不无忧虑地说。“目前国内乳品质量史上最好”事实上,这些年经过政府、企业、协会等各方力量的齐抓共管,我国奶制品质量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国内奶粉比进口奶粉好,对于这一检测结果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是相信的,也认为这是事实。”广东省奶业协会会长陈三有解释,我国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采取了一系列严管严控措施。比如,国务院出台促进奶业发展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七部委的发展纲要,对全国奶站进行大清理行动,对国内乳品企业进行重新审核登记等。”还有一点不可忽视,乳品企业痛定思痛,奋发图强。目前国内乳品质量是历史上最好的,可能是比进口奶粉还好一点。”施恩广州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伟民认为,国家质监总局、中国乳业协会抽样的国产品牌,是主流国产品牌,在当地销量占70%.”对于主流国产品牌来说,无论在生产设备、质量、消费者至上这些理念上,标准非常高,而且大企业也自律。”传递乳业正能量,需要各方协力然而,如何将中国乳业的正能量传递到消费者,并让他们感受到呢?解铃还需系铃人。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安全监管处副处长叶高龙认为,企业令消费者失去信任,也必须由企业重新撑起消费者的信任,”你只要做真的就行,只要你坚持做真的。”“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对外事务总监陈小敏认为,企业自我监管很重要,这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据其介绍,该公司对产品质量有全球的管理系统,不只是中国,全世界其他国家都在用。在这个系统里面,大家会把质量信息共享。”美赞臣的检测过程有2000多个。美赞臣已经开始做电子监管,从源头到销售。如果企业把这个系统建立起来,对产品质量非常有保障。”余伟民认为,最根本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感。”如果一个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是为了建立一个品牌,以及有一个长远规划策略的话,绝对不会做一些短期行为。”此外,对于媒体报道,他建议媒体应该更加公正、客观报道一些事情。”比如说皮革奶,这绝对是个别企业的行为,不代表整个行业,也不能把它们与国产奶粉画等号。”燕塘乳业副总经理吴承云则认为,要提高消费者信心,应该提高原料奶的国家标准。”从生鲜奶收购标准来说,广东一直执行的是欧盟标准。2010年新国标对广东没有影响,因为我们执行的都是高于国家标准的欧盟标准。”他指出,在目前整个乳品负面曝光是”重灾区”的大环境下,生乳标准降低,并非有助于质量提高,反而不利于提升消费信心。中国乳业消费信心的重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需要企业、协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企业持之以恒地保持高质量生产、销售,从而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重获信任。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王垂林表示,南方日报希望在众声喧哗里,把正确的声音、事情的真相传递给读者、老百姓。”我们愿意在这个访谈之后,继续长期关注乳业的发展。”据悉,接下来南方日报将深入乳业一线,从饲料种植、奶牛养殖、奶源建设、乳制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零距离接触主流乳制品,还原事实真相。乳业质量”史上最好”,但非”最好”记者观察今年的世界牛奶日临近了,乳业健康发展备受关注。近年来,乳品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国家长的一块心病。日前,本报与广州妈妈网合作开展了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93.10%的妈妈认为国外品牌更有保障,只有6.90%的妈妈认为二者差不多,认为国内品牌更有保障的妈妈人数竟然为0.消费者的0信任成为目前国内乳业健康发展的极大障碍,如何恢复消费信心成为全行业不得不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奶业到底存不存在信任危机,现在调查的答案是100%存在信任危机,”著名奶业专家王丁棉指出,”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妈妈都为小孩犯愁?有些人抛出观点,那里便宜。很多时候不是为了便宜30多元,而是奶粉安不安全。目前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不愿意把风险压在孩子身上。所以情愿大人不吃不穿,也要多花一点在孩子身上。”事实上,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真的养不出好牛、产不出好奶吗?陈三有表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广东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据他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广东奶牛存栏数约6.3万头,全国是140万头。我省的品种是黑白花奶牛,全球公认非常好的牛种。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广东省达到91%,远远高于全国水平。2012年,广东省生鲜奶产量17.6万吨,全国是3650万吨,全世界第一。生鲜奶购销方面,全省是实行定单销产。陈三有透露,每年的11月、12月,省奶业协会会组织召开几次生鲜奶购销沟通协调会,组织奶农和乳品企业签订下一年购销合同,包括限定交付的时间、数量、质量、价格、检测方法、奖罚条款。这样有什么好处?在未来的一年里面,奶农可以一心一意地养好牛,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乳品企业可以加强市场销售,不用担心奶源的问题。据了解,广东省生鲜奶的价格,在全国是最高的,2002年是4850元到5000元一吨,全国是3000元到3200元一吨。“我查了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广东省去年的生鲜奶产量比2008年翻了一倍,这个是排全国第一位。很多省,*事件之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数量,但是广东翻了一番。广东的奶,本土的奶,在市民的心目中是认可的。”陈三有说。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安全监管处叶高龙认为:”信任这块,我们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因为我们的企业,令消费者失去信任,也必须由我们的企业重新撑起消费者的信任。不要说安全、责任,只要你坚持做真的。今天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能够打破乳业信任危机僵局的唯一方法就是做真的。”陈三有表示,目前是历史上最好的水平,但不是奶业最好的水平,98%-99%的企业是有心做好的,但要提防”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王丁棉称,如果政府要提高民众对你的公信力,你要有胆量把你的管理对策、手段、方法,管到哪里,管到什么程度,把这些信息都公布给大家,让公众知道你在做。除了强化监管,获得政策扶持也是乳业渴盼的。”如果省政府不支持的话,当地一把手也不会支持。奶农养殖跟其他项目一样,没有税收,地方政府还会支持吗?”陈三有坦言,缺乏政策扶持,现在要找一块地来养奶牛,难于上天,希望政府出台更多支持政策。重獲信任須持續提供高質量乳品 當前,國內乳業讓人焦心。一方面,國內乳制品成負面事件”重災區”,身陷信任危機,國內媽媽們無奈遠赴海外搶購奶粉;另一方面,國內大型、正規乳制品企業為業內個別企業的不良行為所累。如何重塑中國乳業新形象,釋放正能量?如何重建消費信心,讓消費者購買到放心乳品? 繼南方日報記者深入調查采訪,連續推出三篇”重塑奶粉安全”系列報道後,由南方日報舉辦的”重振乳業信心”座談會在南方傳媒大廈召開,來自省食藥監局、省農業廳等監管部門代表、乳業專傢、學者以及伊利、蒙牛、光明乳業、美贊臣、雀巢、雅士利、施恩、燕塘等國內外知名乳企昨日共聚一堂,為重振國內乳業消費信心、打造放心乳各抒己見,獻計獻策。 個別企業行業,拖累整個乳業 這些年,國傢食品安全的問題頻頻出現,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引發全球性的關註。特別是國內乳制品的安全和質量事故,因為這些年不斷出現事故之後,引起大傢的信心危機。”現在去香港帶奶粉,成為很多來往兩地旅客的常規動作。到底我們的乳制品出瞭什麼問題,大傢的信心為什麼沒有瞭?” 與會代表均坦承,目前國內乳業集體陷入信任危機。在今年全國”*”上,國傢質檢總局副局長楊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進口乳品的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0.76%,高於國產乳品0.26%的問題檢出率。來自海關的數據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4月底發佈的報告也證實,至少在”嬰幼兒配方奶粉”這個品類,國產產品質量總體好過進口產品。然而,對於這個結果,很多消費者都不太認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瞭國內消費者對國內乳品失去信任。 廣東省奶協顧問王丁棉指出,判斷一個行業是不是發生信用危機,可從幾個方面來參考- 第一看民心民意,是不是民心所離,背向而去。整個行業,包括嬰幼兒奶粉、國產奶粉,調查結果都顯示,民心所離。 第二看市場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上。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洋奶粉超過80%,洋奶粉掌握話語權,想提價就提價。 第三看海購、網購、海淘,這些最新型的第三銷售渠道,在2008年後以200%、300%的速度在發展。”種種跡象顯示,中國乳業100%存在信用危機。”王丁棉不無憂慮地說。 “目前國內乳品質量史上最好” 事實上,這些年經過政府、企業、協會等各方力量的齊抓共管,我國奶制品質量確實有瞭很大的提升。 “國內奶粉比進口奶粉好,對於這一檢測結果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是相信的,也認為這是事實。”廣東省奶業協會會長陳三有解釋,我國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采取瞭一系列嚴管嚴控措施。比如,國務院出臺促進奶業發展計劃,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七部委的發展綱要,對全國奶站進行大清理行動,對國內乳品企業進行重新審核登記等。”還有一點不可忽視,乳品企業痛定思痛,奮發圖強。目前國內乳品質量是歷史上最好的,可能是比進口奶粉還好一點。” 施恩廣州嬰幼兒營養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餘偉民認為,國傢質監總局、中國乳業協會抽樣的國產品牌,是主流國產品牌,在當地銷量占70%.”對於主流國產品牌來說,無論在生產設備、質量、消費者至上這些理念上,標準非常高,而且大企業也自律。” 傳遞乳業正能量,需要各方協力 然而,如何將中國乳業的正能量傳遞到消費者,並讓他們感受到呢? 解鈴還需系鈴人。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品安全監管處副處長葉高龍認為,企業令消費者失去信任,也必須由企業重新撐起消費者的信任,”你隻要做真的就行,隻要你堅持做真的。”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美贊臣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對外事務總監陳小敏認為,企業自我監管很重要,這是保障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據其介紹,該公司對產品質量有全球的管理系統,不隻是中國,全世界其他國傢都在用。在這個系統裡面,大傢會把質量信息共享。”美贊臣的檢測過程有2000多個。美贊臣已經開始做電子監管,從源頭到銷售。如果企業把這個系統建立起來,對產品質量非常有保障。” 餘偉民認為,最根本的是企業社會責任感。”如果一個企業為瞭長遠的發展,是為瞭建立一個品牌,以及有一個長遠規劃策略的話,絕對不會做一些短期行為。”此外,對於媒體報道,他建議媒體應該更加公正、客觀報道一些事情。”比如說皮革奶,這絕對是個別企業的行為,不代表整個行業,也不能把它們與國產奶粉畫等號。” 燕塘乳業副總經理吳承雲則認為,要提高消費者信心,應該提高原料奶的國傢標準。”從生鮮奶收購標準來說,廣東一直執行的是歐盟標準。2010年新國標對廣東沒有影響,因為我們執行的都是高於國傢標準的歐盟標準。”他指出,在目前整個乳品負面曝光是”重災區”的大環境下,生乳標準降低,並非有助於質量提高,反而不利於提升消費信心。 中國乳業消費信心的重建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需要企業、協會、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企業持之以恒地保持高質量生產、銷售,從而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重獲信任。 南方日報社副總編輯王垂林表示,南方日報希望在眾聲喧嘩裡,把正確的聲音、事情的真相傳遞給讀者、老百姓。”我們願意在這個訪談之後,繼續長期關註乳業的發展。”據悉,接下來南方日報將深入乳業一線,從飼料種植、奶牛養殖、奶源建設、乳制品加工和銷售等環節,零距離接觸主流乳制品,還原事實真相。 乳業質量”史上最好”,但非”最好” 記者觀察 今年的世界牛奶日臨近瞭,乳業健康發展備受關註。近年來,乳品問題一直是困擾廣大中國傢長的一塊心病。日前,本報與廣州媽媽網合作開展瞭一項網絡調查,結果顯示,93.10%的媽媽認為國外品牌更有保障,隻有6.90%的媽媽認為二者差不多,認為國內品牌更有保障的媽媽人數竟然為0.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深圳市場上反應如何?羊城晚報記者進行瞭多方調查。日前,記者和朋友到福田梅林食街對面的“胖妹肥腸煲”聚會。用餐完畢後,朋友蘭小姐提出將沒有吃完的肥腸和餐包打包帶走。服務生隨即拿來兩個蓋面印著“環保餐盒”且有三角回收符號的一次性餐盒打瞭包,並事先聲明要加收2元的費用。記者問有沒有免費一次性發泡餐具?“有。”但服務生勸告記者,“肥腸煲有湯汁,發泡飯盒蓋不嚴。”同時他補充說,除非顧客提出特殊要求,不然不會把一次性發泡餐具拿出來。他建議記者,肥腸煲用環保餐具打包,餐包可以用一次性發泡餐具。然而在普通快餐、大排檔、早餐點或規模較小的飯店,記者見到的大多是發泡餐具。有店主說:“來我們這邊吃飯的都是打工仔,一個快餐賣10元、12元,環保餐具成本太高瞭,用普通的發泡盒才1毛多一個。”“解不解禁,對我們來說沒有意義,因為一直在用。”這位老板說,以前用的時候偷偷摸摸,每次隻能拿出來幾十個。“市場監管人員有時候也來查,查到瞭就沒收。”記者註意到,在這傢店一角堆瞭六七條大包裝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該老板說,每包100個,如果放在以前,被查到的話不但沒收,還要被罰款。不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