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docx_第1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docx_第2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docx_第3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docx_第4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一、谈话导入,学生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奠定文章基调。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声音洪亮但没感情。)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了解了课题中的“厄运”和“信念”分别指什么,谁来说说?生:厄运是指谈迁编写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信念是指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师:是啊,50多岁体弱多病的谈迁,面对国榷化为乌有的厄运,立志重新编写,靠的就是-(再读课题)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此次再读,学生有了感受,重读了“打不垮”和“信念”)二、复习回顾文中四字词语,梳理文意渗透学法指导。1. 出示四字词语,指名读。师: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四字词语,同学们谁能把它们读的准确生动?生读词语(准确,但是没感情。)2. 指导感情朗读词语。师:这位同学口齿清晰,读的准确,但是这些词语也是有生命的,他们在共同讲述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老师读前面的,同学们一起读后面的,我们共同来体会这个故事。师范读第一列,生读第二列,逐渐读出了词语本身的味道和情感。3. 出示词语“化为乌有、挣脱厄运、名垂青史”,指导用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师:刚才我们用读词的方式回顾了课文,谁能用这几个关键词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词语“化为乌有、挣脱厄运、名垂青史”生1:表述准确但是不是概括文意,而是复述课文内容。师:这位同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但这是复述不是概括,概括课文内容可以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情节就可以了,谁再来概括一下课文内容?生2:课文讲了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他花费心血编写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却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但最终他挣脱厄运,重新撰写了新国榷。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概括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点拨,相机板书:谈迁 国榷)师:同学们,抓关键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概括课文内容,还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课文时也不妨试着用上这种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三、抓住数量词,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谈迁初次编写国榷的艰辛。1、请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谈迁为编写史书国榷做了什么,哪里打动了你?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谈迁自由刻苦好学,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生: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师: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谈迁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打动了你的词语、句子圈点标画出来。一会我们来交流各自读书的感受。生:自由读课文,圈点标画。2师生交流读书感受,共同体会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师:读完的同学请用姿势告诉老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刚才读书的感受和收获,谁来说说谈迁为了编写国榷都做了些什么?请把最打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结合着你圈点标画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生1: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课件出示生1找到的句子。备课时根据学情和第一课时的课堂效果,预设了这一句。)师:老师听出你重读了“一点”和“一百”,这两个词语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这两个词语让我体会到了,谈迁编写国榷非常的艰难,很不容易。师:好,那我们就把这两个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这一百多里路会是些什么样的路?在这一百多里路上谈迁会遭遇哪些困难呢?生:这一百多里路可能是崎岖坎坷的山路,谈迁有可能脚磨出了泡,流出了鲜血。生:这一百多里路可能是泥泞的土路,谈迁有可能走几步就摔倒在泥水里。生:这一百多里路可能是荒郊野外的小路,谈迁有可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师:是啊,为了找一点史料,谈迁就付出了如此多的艰辛,遭遇了如此多的困难,那编写400多万字的史书,谈迁要付出多少心血啊!这一段中你还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了谈迁的艰辛?生2: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句话中的“20多年”“6次”“50多岁”“400多万字”都让我感受到了谈迁编写国榷付出了很多时间,很不容易。师:让我们在联系上文中的“一点”“一百”, 发挥想象,说一说谈迁在20多年编写国榷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艰辛?在六次修改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生:谈迁如果写的不准确,他就会重新跋山涉水去找史料,重新再写。生:谈迁家非常穷,他没钱买书,每次去跟别人借,都会遭受别人的白眼,跟别人说尽好话。生:谈迁从年轻就开始写,一直写到了他50多岁,经历了20多年,他为此放弃了很多,专心致志地写书。生:谈迁写一点史料有时候就要走一百多里的山路或者是泥路,这本书400多万字,谈迁肯定走了很多难走的路,吃了很多苦,还有可能九死一生。师:可就是这样的艰难,这样的辛苦,谈迁还是-(引读)生: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 国榷。师:历经艰辛,谈迁终于完成了国榷,面对着这部凝聚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著作,他会是怎么的心情呢?生:谈迁非常高兴,万分喜悦。生:谈迁异常兴奋。师:谈迁会高兴喜悦到什么程度,能想象他兴奋的样子吗?生:谈迁会高兴的手舞足蹈。生:谈迁会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生:谈迁还可能会高兴的流下眼泪,笑的合不拢嘴。四、创设情景学习第二自然段,品读课文,体味人物情感。1.师配乐读。师:正如文中所说,谈迁的喜悦可想而知。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师配乐(斜风细雨)朗读“一天夜里,小偷-”,一生接读“20多年的心血-,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2、师生交流,个性化朗读。师:厄运降临了,一个喜悦的谈迁顿时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谈迁?生:变成了悲痛欲绝的谈迁。生:变成了茶饭不思,夜难安寝的谈迁。生:变成了泪流满面的谈迁,无可奈何的谈迁。师:就请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一生读“20多年的心血-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3、补充资料,渲染情感,引读课文。师:在他的朗读中,我们听出了谈迁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是啊,回顾20多年的编写历程,谈迁最难忘记,有一次为了寻找一点史料,他早晨出门,很晚回来,竟然错过了与病危的老父亲见上最后一面。可如今自己有心血写成的史书,竟然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怎能不让人痛彻心扉啊!想象着谈迁痛苦的样子,谁来读读这句话。一生饱含感情的朗读“20多年的心血-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师:同学们,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部书稿吗?生:不是,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生:是谈迁20多年的付出。生:是谈迁20多年的梦想。生:是谈迁的生命。师:这部书稿化为乌有,对于谈迁来说就是“丢了梦想,毁了心血”,真的是“致命的打击”啊!让我们走进文字,和谈迁一起流泪哀叹吧。读-生齐读“20多年的心血-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很多人认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年老体弱的谈迁却给了很多人以心灵的震撼-生指名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师:同学们,是什么支撑着谈迁又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国榷?生:是坚定的信念。生: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师:这信念在谈迁心中埋藏了20多年,从未改变,那就是-(出示“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生齐读“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师:所以当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一生接读“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五、想象画面学习第三自然段,品读四字词语,体味艰辛。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将关键词句圈点标画出来,有体会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一写。师: “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重头再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使谈迁只用了4年的时间,便完成了新国榷的初稿,但为了使新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体弱多病的谈迁只身来到了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圈点标画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场面,把你的感受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旁边。生默读课文,圈点标画,写批注。2.讨论交流:为了使新国榷更完备、准确,谈迁是怎样做的?师:请同学们先把打动了你的场面读给大家听,然后结合着文中的关键词句谈谈你的感受。生自由谈,相机出示句子。生1:让我最感动的是,谈迁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文中“四处寻访”,让我想到了他第一次写国榷,为了找史料,就吃了很多苦,现在他年龄更大了,身体更差了,肯定会更艰难。生2:我也从这句话中看出谈迁已经写完了初稿了,可是他却为了写的更具体更准确,去“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真的很不容易。师:这种精神叫做“精益求精”。好,继续交流。生3:最打动我的是“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一袭破衫”说明谈迁他还是很穷,可是他没有放弃,他终日奔波,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师:这位同学能借用文中的四字词语,表述自己的体会,说明他已经读懂了谈迁的心。生4:最打动我的也是这句话。特别是“终日奔波”,让我体会到了谈迁他早出晚归,很辛苦。师:是啊,我们读书要学会把文字想象成画面,我们不妨这样想象-(配乐灰色空间,创设情景引读课文)在北京寻访的那段时间,一个59岁,体弱多病的老人是怎样度过的?烈日炎炎,但人们在树荫下纳凉时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数九寒冬,鹅毛大雪,当人们在温暖的火炉前烤火时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天刚刚亮,他就踏上了寻访的路程,月至中天,人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他依然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他就是这样不辞劳苦地终日奔波。师:同学们,就这样,读一读,画一画,联系生活想一想,孤灯下,年老体弱的谈迁又是怎样“奋笔疾书”的呢。请你带着想象的画面读好这句话。生分别读“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师:谈迁是用笔在书写吗?生:不是,他是用生命在书写,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3、引读: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指名读。师:就这样,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生指名读“新写的国榷-,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师:新国榷和原先的国榷相比有什么不同?生:新写的国榷比原先的更加翔实、精彩。师:是什么让更老、更弱、更贫的谈迁写出更翔实、精彩的史书?生: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师:也正是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让谈迁和他的国榷一起-生:名垂青史。(板书:名垂青史)六、品读改写课文最后一段,感悟哲理。师:谈迁遭遇厄运却重编国榷的故事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以至于后人每每想起谈迁的故事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生指名读最后一段话。师:是啊,人生道路上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掌声,遇到困难时,让我们时刻铭记这段饱含哲理的话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让我们把这段富含哲理的话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