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总体规划第一部分 里水概况1.1 规划背景图1-1 珠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图1.1.1区域优势,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地缘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创造了工业化持续发展的奇迹。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城市的发展是沿着工业化到城市化的前进道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里水镇地处我国发展最活跃的经济集聚地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广州中心城区,在工业化进程中,里水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成就。当进入21世纪,随着区域经济的调整,CEPA的签定,泛珠江三角洲的提出,珠三角地区将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发展周期,在新的宏观环境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对里水镇的发展做出新的定位。图1-2 佛山一环规划图1.1.2 区划整合,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合作在城市各领域中的深度发展,地区间和城市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广佛都市圈概念的提出大大促进了广佛地区经济、空间等方面的融合。广州的西联战略、大佛山的规划整合, 52组团策略的推出,以及南海东西板块的建设,这些都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资源的再次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再次腾飞,同时也为新里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南海模式”发展道路成就了南海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南海区从原来17个镇街合并整合为8个镇街,实现资源的有效融合,强强联合的局面。里水也从原来75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拓展到148平方公里,镇域面积的扩大,为新里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里水镇的发展是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必须跳出里水,从区域的角度寻找适合新里水在新时期的发展道路。1.1.3 政策倾斜,促进发展广东省为落实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了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从政策和用地层面上对中心镇的建设进行倾斜和帮扶。正是在此背景下,里水镇被确定为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里水镇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政策上的优势,结合自身特征,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广东省中心镇。同时,佛山市概念规划中提出规划建设两个100万人口以上、五个30万到50万人口的新城区,以及由多个簇群式节点为发展主体而构成的组团式城市新格局。新里水正是这些节点中的一个。里水镇将发展成为南海东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生态维育地。1.2 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和难点1.2.1 本次规划的重点(1)探讨里水在区域中的发展定位,城镇性质以及在区域中所承担的功能,确定城市发展原则;(2)确定里水镇的发展方向,预测里水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根据里水发展的自身特征合理布局镇域范围内的人口及建设用地;(3)确定里水镇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策略,提出适合里水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策略;(4)规划体系的创新,结合中心镇规划的有关要求,提出三区六线管制体系,对镇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分区控制,并提出不同的管制措施。(5)完善镇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强化公益性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的规划控制,改善里水城镇化服务水平。1.2.2 本此规划的难点(1)规划里水镇域范围内的道路交通体系,构建里水发展的主要道路框架,协调与区域交通的衔接。(2)科学布局里水镇各功能区的分布和规模,整合里水现状各类用地,协调里水南北两区可持续发展,科学选择里水新城区的发展方向,使里水镇从粗放型增长走向精明增长道路。(3)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对村级工业用地的整理,确定发展时序。1.3 里水概况1.3.1地理位置里水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镇域总面积148.3平方公里。该镇位于广州市、佛山市南海区交界处,北临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南接南海区大沥镇,西与南海区狮山镇相联,东与广州市白云区接壤,是佛山市南海区东北部的门户。里水镇交通便利,佛山一环、佛山一环北沿线、珠二环、广佛高速、桂和公路在里水镇内形成“日”字型陆路交通网络,使里水镇成为南海区东北部的交通枢纽。里水镇东部距广州市中心城区仅有17公里;向南距佛山市区10多公里,南海桂城10多公里。镇内的西江支流横贯而过,距三山集装箱港、平周客运港仅需20分钟的车程,至广州黄埔港仅需25分钟车程。白云新机场与广州火车北站也近在咫尺,分别距里水二十多公里和十几公里。1.3.2历史沿革图1-3 清代南海地图里水原名郁水,其原因有二:一为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境内,北江支流横亘其中,有灌溉之利,且流入里水的河道多为弯曲,有“九曲十八弯”之说:二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杜凤书,原籍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甘蕉村。明、清年代,相继出1名进士、4名举人。兴建了3间书院里水的同声社学、丰岗的凤歧书院、邓岗的崇正书院。文人学士,多来此讲学,因此,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便成为文化鼎盛之乡,取其郁郁葱葱之意。现存的里水八角右亭,创建近500年,为南海古亭之冠,省重点保护文物。有古庙门联为证:“郁水长流光庙宇,落霞反照耀乾坤”。里水镇1949年前后属县二区,1950年属八区,1957年改里水区,1958年并和顺合建里和公社,次年又分开。之后经多次改名,1986年建镇。2005年南海区行政区划调整,里水镇与和顺镇合并,组建新的里水镇。1.3.3地形地貌里水镇处于珠江三角洲高平原地带,高程一般在1.54.6米。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两条山脉贯穿,属丘陵山区,内有三个水库(分别为山口水库、美景水库、天竺水库)。南部有三列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台地和丘陵,其他地区以平原为主,有若干小丘陵散布其中。图1-4 里水自然风光1图1-5 里水自然风光2镇域境内的地层时代属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在山地和残丘上露的幼粗面岩、红色砂面页岩、砂质岩、花岗岩等。平原区沉积物为西江、北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成陆比较古老,属早期冲积平原。丘陵台地区自然土壤为赤红壤,平原地区为耕作。1.3.4政区与人口里水镇下辖34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镇域总人口27.35万人。全镇常住人口11.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9万人,非农业人口2.53万人;暂住人口15.7万人。特点:1)、暂住人口比重大,2004年全镇域暂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57.4%,暂住人口规模超过常住人口。所以规划中对暂住人口的诸多问题应密切关注。2)、里水镇南北两大片区发展不平衡。2004年,不计暂住人口,里水镇南北两大片区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24.48%和17.07%,南部片区比北部片区高7个百分点。若计暂住人口,南部片区比北部片区的城市化水平就高的更多,2004年城市化水平为46.44%,南部片区为73.00%。所以规划中对两大片区的发展应有所侧重,在整个里水镇进一步城市化的过程中,南部片区应更注重城市化质量的提高。1.3.5旅游资源里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荟萃。1自然资源:镇区西北部山脉中有三个水库,分别为山口水库、美景水库、天竺水库。这里绿树环绕、鸟语花香、青山绿水,景色优美,并且距离广州、佛山只有20多公里的路程,是发展周末休闲度假游的理想场所。另外,还可以利用镇区东北部的万顷洋农业示范区发展农业休闲游等旅游项目,丰富旅游者的游览内容,使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感受到田园之趣。2人文资源:镇区内人文资源丰富,自明清起,该地就是衣冠鼎盛之乡,名流辈出之地。这些文人墨客,知名人事为里水镇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其中主要包括南海罕有的属于省级保护文物的明代古亭北涌亭,宝象林舍利塔玲珑宝塔,明代的福寿长乔等。除此之外,里水还保留了几个岭南古村落,如位于镇区南部的千年古村麻奢、得胜,和位于镇区北部的汤村等。里水还拥有许多特色美食,如里水禾虫、霸王鸭、麻奢狗肉、里水禾花雀等。1.3.6 小结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浓厚的人文历史氛围是里水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里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镇,强大的工业基础,众多的外来人口为里水未来的繁荣带来了契机。在区划调整的大环境下,区域中的里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有主动融入广佛都市发展圈,充分利用区域所提供的各类资源,整合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城市建设环境,改变原有观念,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南北两区的融合的城镇发展道路,在科学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以新区带动新里水的发展,这将为新里水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4.11环境保护规划4.11.1 环境现状评价里水镇位于整体环境质量在佛山市南海地区是较好的,但同时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一是酸雨频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里水紧邻广州韶关酸雨带上边缘地区,目前广州地区酸雨持续发展,受外来大气污染影响,酸雨的PH值和PH值年平均值都在逐年降低;而且,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突出,近年来片区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呈上升的趋势;虽然近年来里水大力整治污染工业的改造,但北部南海水厂对和顺片区的空气污染仍严重,部分村级工业还存在大气排放未能达标的现象。二是噪声污染问题,目前里水的噪声污染问题还不明显,主要噪声污染来源于汽车噪音;随着佛山一环的建设,汽车噪音的问题将越趋严重。三是固体废物处理落后,污染环境。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清运和处理方式落后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医院和卫生院的医疗废物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混入生活垃圾中,病毒病菌对人民健康威胁大。四是城市生态建设和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偏低,与建成“现代化生态城市”的目标不相适应;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无序发展,城镇建设和工业开发,占用农田、菜地、鱼塘,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农村部分地区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工艺设备落后,治理水平低,造成局部空气和水体污染;化肥过量使用,土壤受到损害,化肥有效利用率低;农药过量使用,污染水体的同时,还造成蔬菜和土壤污染。目前里水镇特别是北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和浪费型消费模式,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低、浪费大,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如全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水平低,商业用水、建筑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及供水漏耗浪费严重,高质低用,导致污水排放量增加;工业单产能耗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效益仅是亚洲中等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农业生产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分别是全国和世界平均消耗水平的5倍和12倍,而且流失严重。二是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不合理。人流、物流、交通流过渡松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工厂民宅混杂,排污口与吸水点相邻;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缺乏绿化隔音带。4.11.2 环境影响预测里水镇未来招商引资主要项目有:工业家电、汽车配件、报业、五金、服装等。农业优质花卉良种果菜种植及保鲜技术。第三产业房地产开发、酒店、娱乐服务行业、商场和贸易。高新科技项目。根据以上产业发展方向,结合里水镇城镇化发展速度,预测未来里水的环境发展趋势如下:1).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期内里水镇内虽不会引入对大气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但随着里水工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交通环境改善,汽车尾气排放等问题,未来里水的大气环境质量要维持在二级标准之内需要一定的措施保障。2). 水环境质量里水镇域范围内水网密布,主要河涌包括西南涌、水口水道以及东面的珠江水域,随着工业化发展,全镇污水增加,有必要建设较大形的处理厂,使全镇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都将得到处理后才排入河涌,保障珠江水域的水质要求。3). 噪声镇域主要以交通干线噪声为主,规划期内会随车辆的增加,以及镇域交通性干道的建成而使声污染加重。工业区的逐步形成,也将加大镇域环境噪声污染。4). 固体废弃物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和工业项目的开发,镇区固体废弃物将会日益增多。镇区垃圾污染能否控制,主要取决于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建设。4.11.3 环境保护原则及总目标1).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条例为依据进行规划。2).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三效益”兼顾的原则。3). 总目标:环境状况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的提高相适应,环境质量保持一定水平:全镇环境污染得到充分控制,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生活和生产有优良的水源供应,生活环境清洁优美,清新宁静。4.11.4 环境保护规划内容1)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对照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标准规划将里水镇划为二类保护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表3-11-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标准 大气环境功能区适用范围执行质量标准一类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和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国家大气质量一级标准二类保护区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一般工业区和广大农村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三类控制区污染严重的特殊工业区国家大气质量三级标准为达到大气环境控制目标,应严格控制大气污染企业数量, 各大气污染企业在运输、贮存原、燃料时应做好防尘措施,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须经脱硫、静电除尘器处理,达到二类标准后方可排放。要提高民用燃料气化率,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2) 水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饮用水源功能区和综合利用水功能区两类。西南涌、水口水道、里水河、珠江水域为一级保护区,该区执行国家规定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类标准。要加强水源保护: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除水厂设施以外的建筑物,不准建有污染的工厂或畜牧养殖场、度假村、游乐园、疗养院及居住小区等;禁止设立码头、厕所、渗水坑、 污水渠道和排污口。里水镇其余水域划为综合用水区,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类标准。要加强污水处理: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如直接向工农业用水区内排放污水, 须预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达到标准方可排放。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重点建设区域性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将生活污水及性质相近的无毒工业废水集中统一处理;工业污水应自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城市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分散修建小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站)。特殊单位(如医疗)污水须自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进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规划在里水镇域范围内建设4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远期共为20万m3/d,用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处理后的污水排到里水河以及西南涌。3)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里水镇噪声污染控制按五个功能区分区控制,划分标准见下表: 表3-11-2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标准类 别适用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昼间/夜间:dB居民、文教区纯居民区、文教、机关区及风景旅游区50/40一类混合区一般商业与居民混合区55/45二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商业集中的繁华地区、工业、商业、少量交通与居民混合区60/50工业集中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工业区65/55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城市过境公路和交通性干道两侧区域70/55各功能区要严格采取各项措施,限制噪声超标: 居民文教区、一类混合区,严格控制新建工厂,严格禁鸣喇叭; 镇区建筑物的布局、形状和建筑结构要有利于减弱交通噪声的影响,扩大居民住宅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并设置绿化防护带,将非居住性建筑靠近声源一侧;加强各建筑施工区的噪声控制。工厂应选择低噪声设备,噪音大的设备采取隔离设施。4) 固体废弃物处理规划规划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化工、 医疗卫生部门的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和剧毒废物,应分类妥善处理,防止扩散和转移。对生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取消镇内现有的垃圾处理场。对镇内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前期),远期实现压缩车处理,然后送至区域的垃圾处理场处理。4.11.5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 农田生态环境合理确定种植业、养殖业等用地比例,发展生态型农业。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设农田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对已征闲置地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五条执行,收回的闲置土地如无他用,应及时组织耕种。加强农药管理工作,防止农药化肥污染;不准在各村分散办工业,村办工业应进入镇办工业园内,控制乡镇工业对农田的污染。2). 城镇生态环境A. 绿化指标:规划期内新建镇区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 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0平方米。 新建工厂绿地,精密仪器、电子及洁净程度要求高的工厂绿化率3040以上,一般工厂绿化率30以上, 新建城市道路绿地不少于总面积 的1015,码头区绿地不少于总面积的5。B. 绿地及风景旅游区规划:建设美景水库、万顷洋农业区作为生态旅游区;充分利用西南涌、里水河打造一河两岸,形成具有里水特色的滨水城镇空间特色。镇域各组团内均规划一个公园和多处街头绿地,每个中心村设小游园;设立绿化隔离带, 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立卫生防护带, 一类工业区1015米,二类工业区1520米。 设立沿河绿化带,镇内河涌两旁设置510米绿化带。4.12 给水工程规划4.12.1 给水现状概况1供水工程现状1)水厂设施:目前里水镇原和顺片用水来自南海市第二水厂,该水厂原水取自北江,原规模25万吨/天,2004年10月扩建为50万吨/天,远期规模为100万吨/天;里水镇原里水片现状用水来自里水镇水厂,规模为15万吨/天,近期将改用南海市第二水厂供水,原里水镇水厂将改为计量站或加压站。2)现状供水规模:原和顺片历年用水情况为:2000年534万吨,2001年591万吨,2002年656万吨,2003年701万吨,2004年111月791万吨,2003年的用水构成为:生活用水59.1万吨/年,工业用水316.5万吨/年,经营服务用水37.8万吨/年,行政事业单位用水34.6万吨/年,特种行业用水12.2万吨/年,农村总表用水:169.3万吨/年。现状供水普及率达100,水质100达国标。原里水片用水情况为:最高日用水量为15万吨/天。3)现有供水管网分布:目前原和顺片建有四个计量站,1997年由南海市第二水厂引入DN1200供水管供至各个计量站,站前压力为0.48Mpa,末端压力目前为0.4Mpa左右。原里水片目前由原里水镇水厂供水,远期将由原和顺片引入一条DN1000供水管供至各个计量站,同时规划从官窑方向引入一条供水管,水源同样来自南海市第二水厂。2现状评价按照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总体规划纲要对里水镇的城镇发展定位,工业用水与居民生活用水等均将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增加。现有水厂随着城市发展将不能满足里水镇对用水的需求。根据南海区有关规划,里水镇将由南海市第二水厂(现状生产能力50万吨/日,规划为100万吨/日,取水水源北江)供水,用水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但管网设施需要根据规划需要进行扩建。4.12.2 规划原则(1)合理利用与优化运行供水设施,使供水系统运行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水质、水量、水压满足供水要求。(2)统筹考虑现状与规划之间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已有的河道、水库水资源。4.12.3 规划目标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并举,建成可靠的取水水源和完善的给水系统,合理分配城市水资源,解决城镇用水供需矛盾,使城镇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与供水安全达到现代化中心城镇的要求。建立一个统分结合、点面结合的社会化、现代化供水体系。4.12.4 给水系统规划1用水量预测1.1预测方法(1)人均综合指标法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用水量指标对规划区用水量进行预测。(2)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规划区用水量进行预测。根据单位建设用地和用水量指标对(3)分类用水量预测法分别对各类用水进行预测,累加后预测目标年需水量。本规划参考广东省城市用水量规划指标的经验数值。(4)单位用地面积法根据单位建设用地的规模,预测出城市用水总量。1.2用水量指标的采用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参照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总体规划纲要与南海东部组团规划纲要中对镇区用地性质的分析,参照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考虑城市节水率、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等因素,确定本规划中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指标定为近期600升/人天,远期700升/人天。1.3用水量预测(1)按照人均综合指标法预测总用水量根据对里水镇发展定位与人口规模的预测,到2010年,里水镇总人口为36万,其中外来暂住人口约20万,城市户籍人口约为8万,农业人口约8万。到2020年,里水镇总人口为45万,其中外来暂住人口约24万,户籍人口约为15万,农业人口约6万。根据规划的城市性质,取综合用水量为近期600升/人天,远期800升/人天。则2020年规划期末用水量为36万t/d,未预见用水量按以上用水量总和的10%考虑,则2020年规划期末的总的用水量为39.6万t/d。(2)按照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总用水量根据对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到2020年里水镇城镇建设用地应为:4427.64公顷。取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0.8万m3/km2d,到2020年规划期末用水量为35.42万t/d。未预见用水量按以上用水量总和的10%考虑,则2020年规划期末的总的用水量为38.96万t/d。(3)按照分类用水预测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根据已经进入最后审批程序的广东省用水定额,2005年全省城镇人均生活用水控制在每天380升以内,至2010年控制在400升以内。结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综合考虑取居民综合生活用水标准400 L/人d计算,暂住人口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按200L/人d计算,2020年规划期末镇区居民生活用水量为24万0.2+210.4=13.2万t/d。工业用水量:考虑到本区工业用水量较大,随着工业技术与节水技术的发展,有必要考虑用水量节水的可能性,因此本区工业用水量分别按:一类工业用地100 m3/had、二类工业用地120 m3/had、三类工业用地130 m3/had标准计算,经计算得本区工业用水量为18.43万t/d。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共计4万t/d。未预见用水量:按以上用水量总和的10%考虑,为3.56万t/d。本区2020年规划期末的总的用水量:39.19万t/d。(4)按照单位用地面积法预测总用水量根据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市政公用及其他工程设施部分,考虑城市节水率、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等因素,确定本规划中的用水量指标如下:项 目用水标准居住用地(R)240L/人日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C)150200m3/hm2日政府社团用地(C)120150m3/hm2日工业用地(M)80130m3/hm2日仓储用地(W)4050m3/hm2日对外交通用地(T)25m3/hm2日道路广场用地(S)25m3/hm2日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50m3/hm2日绿地(G)25m3/hm2日特殊用地(D)50m3/hm2日注:(1)所列标准为平均日用水标准。(2)居住用地按人口规模计算用水量。(3)当工业耗水量高、容积率大时采用上限,反之采用下限。(4)政府社团用地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容积率大时采用上限,反之采用下限。表:用水量用地分类预测表序号类别代码类别名称规划面积(公顷)用水量指标(m3/had)用水量(m3)大类中类1R居住用地986.390R1一类居住用地166.314023282R2二类居住用地683.95 12082074R22居住中小学用地87.34 1008734R3三类居住用地48.810048802C公共设施用地455.20C1行政办公用地40.581204869.6C2商业金融业用地310.6512037278C3文化娱乐用地40.561204867.2C4体育用地22.51202700C5医疗卫生用地7.54120904.8C6教育科研用地20.871202504.4C7文物古迹用地2.15120258C9其它公共设施用地10.3512012423M工业用地0M1一类工业用地268.5410026854M2二类工业用地1290.85120167810.5M3三类工业用地4.15 130539.54W仓库用地0W1普通仓库用地88.61453987.455T对外交通用地311.220T1铁路用地250T2公路用地290.59257264.75T4码头轮港20.6325515.756S道路广场用地542.60S1道路用地5322513300S2广场用地2.042551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8.56252147U市政公共设施用地70.610U1供应设施用地13.1450657U2交通设施用地7.5650378U3邮电设施用地6.8550342.5U4卫生设施用地40.56502028U9其它市政设施用地2.5501258G绿地473.270G1公共绿地215.8255395G2生产防护用地257.47256436.75小计建设用地4491.44合计用水量396584.7未预见用水量按以上用水量总和的10%考虑,为3.97万t/d,经过计算得出,里水镇最高日总用水量为43.62万t/d。根据以上四种方法确定规划区用水量,综合考虑一定余量,确定里水镇用水要求为40.34万t/ d。通过以上用水分析,为实现规划期末里水镇居民生活与工业发展的用水要求,共需40.34万t/d的供水能力。根据南海市有关规划,用水来自南海市第二水厂,规划新建计量站和加压设施以保持供水工程适应用水要求的增长。1.4给水管网按照安全经济合理原则,规划区由南海市第二水厂向里水镇供水,在远期从官窑方向铺设两条输水干管,保证里水镇用水安全。4.13 污水工程规划4.13.1 排水现状概况(1) 现状区域除里水中心城区、和桂工业园、共同工业区外,排放系统均采用雨水、污水合流系统,以生活污水为主,有部分工业污水。工业污水除小部分简单自行处理外,大部分和生活污水呈分散状直接排入河涌,现状排水管网不成系统,缺少现状排水管网资料。.(2)里水中心城区原采用雨水、污水合流系统,2006年建城区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工程。旧城区污水截送处理厂后与雨水一起排入内河涌后,流入西南涌。(3) 和桂工业园:分三期开发,现状均采用雨、污水分流制,已形成雨污分流的区域。一期已建成一个规模为5000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与雨水一起排入内河涌后,流入西南涌。二、三期污水暂时排入污水塘,待经处理后与雨水一起排入河涌。4.13.2 规划原则1根据本地经济条件和排水工程现状,合理制定排水体制;排水体制以雨污分流制为目标,新建设区均采用雨、污水分流制。对已形成雨污合流的区域,污水采用设截污干管送至污水处理厂的措施,减少污染。2综合考虑用地总体布局和地形地势,合理划分污水排放分区和管网走向。3加强水体治理,控制污染总量,加强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以达到规定的水质目标,为里水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4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近期建设可行性,又要考虑远期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尽可能使规划具有较大的弹性。5道路新建或扩建时,应按规划同步埋设雨、污水干管,严格按规划的管位断面位置埋设。4.13.3 污水量预测规划期末镇中心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工业污水处理率100。污水量取给水量的80,规划期末里水镇污水总量为32.27万m3/d。工业企业的生产污水应自行处理到达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86)规定,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4.13.4 排水系统规划1、排水体制规划镇区新建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2、 污水排放分区和污水处理厂考虑可行性和经济性,镇区采用相对集中的污水处理系统,按流域并结合地形地势,规划扩建原有两个污水处理厂,新建两个污水处理厂,把镇区划分成四大污水处理系统。 (1)、扩建和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现处理厂征地面积0.3公顷,日处理量5000吨,服务范围2.5平方公里,扩建后日处理量9.0万吨,占地面积7.2公顷,污水收集范围包括整个和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西南涌。(2)、扩建原里水中心区污水处理厂,现处理厂占地面积2.4公顷,日处理量2.5万吨,首期1.2万吨,扩建后日处理量14.0万吨,占地面积9.0公顷,污水收集范围包括里水片区及东部生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里水河。(3)、新建和顺片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范围包括整个和顺片区,日处理量4.8万吨,厂区占地面积6.0公顷,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西南涌。(4)、新建南部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范围包括整个南部地区,日处理量4.5万吨,厂区占地面积5.0公顷,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水口水道。根据规划用地布局和地形地势设置污水处理厂,污水厂位于镇区主导风下风向。(五)、管网规划根据镇区地形,沿规划主干道埋设污水主干管,收集各污水分区产生的污水。镇区污水由污水干管收集后,大部分以重力流方式,部分污水以压力流方式,送往规划的污水处理厂。规划共设六个污水中途加压泵站,泵站用地规划控制不少于1000m2。污水主干管管径D400-D1500(见污水工程规划图)。污水干管起点埋深不小于1.8米,污水管过河相应集中,以减少工程量及造价。4.14 雨水工程规划4.14.1 现状概况和顺镇内现有西南涌、鲁岗涌、北坭河、里水河、水口水道、雅瑶水道、大榄涌7条较大河涌流经,有山口水库、天竹岗水库、美景水库三个小(二)型以上水库。另有小河涌支流数支,河涌俱有农田灌溉与排涝功能,为本区排放雨水创造了自然条件。规划区内除部分镇中心区和桂等新工业园建有雨水管网外,其它区域现状均为农田与村庄,这些区域现均未有完善的排水系统。4.14.2 规划原则(1) 对现有的合流雨水管,应结合整个排水系统的情况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现状管线,把现状的管线作为雨水干管,重新建立污水管网。对路边排水明沟和盖板暗沟,应逐步改造成管道或箱涵。(2) 雨水管道沿规划道路铺设,结合地形和道路坡度,分散就近排入河道。(3) 合理划分排水分区,雨水按照分散就近排放原则,利用区内水渠河网接纳雨水,以减少暗管长度,尽可能提高管底标高,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尽可能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以最短的距离排放到就近河涌。4.14.3 雨水量计算(1)设计暴雨重现期P:一般地区:P=1年,较重要地区:2-3年,低洼地区、广场、立交桥等排水水较困难地带及重要地区:P=3-5年(2)雨水量计算采用佛山市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P-设计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分钟)设计重现期(P)取一年,地面积水时间取 1015分钟。设计雨水流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Qq.F 式中Q-设计雨水流量(升/秒)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综合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取 0.7F-汇水面积(公顷)4.14.4 雨水排放系统规划沿规划区内的市政道路设置雨水主干管,管径为D800-D2000,就近排放到河涌 (见雨水工程规划图)。另外,利用现状的鱼塘设置的人工水体对产生的雨水进行调节,减少雨水管径。规划区内保留的山体,应加大植被种植和保护力度,增加其涵养水的能力。在可能的地区减少不透水铺装,增加可透水铺装面积,在山地可适当增加自然渗透排水的面积。为减少雨水产生的迅时最大流量创造有利的条件。4.15 防洪排涝工程规划4.15.1 防洪排涝现状概况南海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区,暖湿多雨,气候宜人,年降雨量为1460毫米,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为189.8mm,汛期在49月,汛期内降水量占全年的八成。域内地式低平,河网密布,历史最高水位为3.24m(珠基,1964年)。镇域内沿西南涌、鲁岗涌、北坭河、水口水道两侧已有防洪堤围,包括象台围、南花郊围、联安围、贤鲁围、河塱围、海南围、贞慎南围、贞慎北围、上沙围、下沙围,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已大部分达标,其余计划在2006年全部达标,达标后因飞来峡水库建成后蓄洪,大堤可以满足五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沿防洪堤有19个排涝站,。目前设计标准采用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13天排干防洪排涝体制完善,但如采用采用十年一遇24小时1天排干标准,除个别排涝站外,均需增加装机容量。4.15.2 防洪排涝规划(1) 防洪排涝标准随着本地区城镇化,大量农田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对本区域的防洪排涝体系进行调整规划,提高整体排涝标准,保障建设发展顺利进行和安全。 按照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及广东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广东省水利厅以粤水电总字(1995)4号文颁布),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本规划区内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2) 规划区内的河涌,应以防洪排涝标准和调蓄流量确定河道的断面形式,并结合竖向设计,尽量控制各河流的水位,以利于城建区的排水系统布设。对各条河涌的工程方案、控制流量、设计水面线的确定应在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中确定。对于河涌汇入外河的控制水闸的过流能力,进行重新复核,按照新的防洪标准,不满足要求的,提出改、扩建规模。(3) 规划区内的地面高程应满足地面的自主排水,同时应结合场地的现状高程和地块的使用功能、土方的平衡等因素综合考虑,具体竖向高程设计应由专项规划中确定。4.16 燃气工程规划4.16.1现状概况目前里水镇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气气源,其中南海宏达石油液化企业公司市场占有率为50,气源来自粤中1、2级码头、广东炼油厂等地。里水镇目前总用气量约20吨/天。目前大部分居民用户使用的是瓶装液化石油气,介质压力高,泄漏的危险性大,出事故的可能性大;同时供气单位的数量较多,存在安全事故的隐患大。规划区范围内燃气普及率比较低,随着里水镇的发展,人口规模的增大,根据佛山市城镇燃气发展规划纲要(修订版),2008年后佛山将铺设天然气管道到官窑调压站,届时里水镇将逐步开始使用管道天然气作为燃气气源。4.16.2规划目标 规划期末,城镇居民燃气普及率达90%以上,大部分公建和商业、工业能使用城市燃气;建立完善的城市燃气管理法规,建立安全、稳定、可靠的输配气网络;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程度地方便用户,满足用户需求。4.16.3规划内容(1)气源规划期末,随着城市供气系统的发展,佛山市LNG项目的启动,最终务必形成以天然气供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补充的城市燃气气源。(2)用气量预测依据佛山市城镇燃气发展规划纲要(修订版),里水镇居民耗气定额:2006年2010年按2720兆焦/人年(65万千卡/人年)计。2011年2020年按2930兆焦/人年(70万千卡/人年)计。燃气普及率取90%。到2020年,里水镇总人口为45万,根据以上数据预测里水镇居民日耗气量为: 45000070000090%/(8827365) =87992.8NM3/日(以天然气计算,天然气热值20C0时8827KCAL/NM3)。公建和商业按居民用气量的40%进行预测,工业按居民用气量的20%,汽车用户按规划使用天然气的汽车数量及平均日行走公里数计算,折合居民用户用气量的10%,规划到到2020年,居民用户用气量为149588 NM3/日。未可预见量和漏损量按总气量的5%进行预测,预测平均日耗气总量为:157067 NM3/日(天然气)。取月、日、时不均匀系数分别为1.20,1.15,3.0。高峰小时天然气用气量为17451.875NM3/小时。(3)燃气管网及设施的规划里水镇的天然气管网按高-中-低二级调压的供气方式进行设计。高压天然气管道从佛山天然气大沥调压站沿本区南面快速干道引入,管径为DN250。在本区南部设一高中压调压站,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高中压调压站调压后天然气压力降为0.4MPa;中压燃气管道沿主要规划道路以环状布置为主,枝状为辅方式敷设,中压管径为DN80DN400;中压天燃气经中低压设备调压后分配给各用户使用。4.17 环境卫生规划4.17.1 规划目标环卫设施规划的目标是建成科学合理的垃圾清运处理体系,配备合理的工程设施和技术装备,逐步实现环卫事业现代化。到规划期末时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应满足城镇需求,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实现垃圾收集分类化,垃圾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粪便排放管道化,环卫作业机械化,环卫管理科学化,环卫科技现代化,垃圾清运率和处理率均达100%。近期实现如下目标: (1)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基本满足城市需求。 (2)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道路清扫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 (3)垃圾清运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4)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近期达到80%;(5 ) 水冲式公共厕所达到部颁标准二类以上的比例达到80%。到规划期末实现如下目标: (1)环卫公共设施满足城市需求,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环卫作业机械化,道路清扫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3)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4)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远期达到100%;(5) 实现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80%。 (6) 水冲式公共厕所达到部颁标准二类以上的比例达到100%。4.17.2 环卫现状与生活垃圾估算目前里水镇原里水片垃圾总量约250吨/天,其中城区垃圾约为30吨/天,各村垃圾约为218吨/天,园区垃圾约为2吨/天。目前城区和部分村每天共约80吨的垃圾由城区环卫队处理,城区环卫队目前有2台4吨挂桶车、4台8吨压缩车,城区有垃圾中装站一处,城区环卫队将所收集的垃圾经城区垃圾中转站装车后直接运往外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因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垃圾出路困难,填埋场所不确定,且距离较远,造成垃圾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另外还有一些私人环卫队在各村进行了垃圾处理的承包工作,处理规模约70吨/天;各村自行划定垃圾处理填埋地点进行处理的垃圾量为90吨/天,未处理的垃圾每天约10吨/天。目前里水镇原和顺片垃圾总量约50吨/天,所有垃圾均由城区环卫队免费收集和处理,城区环卫队目前有4台5吨东风卡车、1台7吨垃圾压缩车,城区有垃圾中装站一处,城区环卫队将所收集的垃圾经城区垃圾中转站装车后直接运往狮山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目前环卫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垃圾收集方式尚不完善,部分村的垃圾转运设施尚未建成,垃圾出路难以解决。根据对里水镇发展定位与人口规模的预测,到2020年,里水镇总人口为45万,按每人每天产生垃圾l.4kg计算,远期为630吨/日,粪便按每人每天排放0.8kg估算,远期为360吨/日。4.17.3 环卫设施规划原则(1)与佛山市里水镇总体规划纲要各期发展目标相一致。(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3)因地制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4.17.4 环卫设施规划(1)环卫基地:规划在里和公路旁设置环卫基地,包括环卫工作的休息室、环卫办公室、科研楼及环卫系统的停车场、修理场等设施。逐步改善环卫工作条件,逐步实现街道清扫洒水机械化,提高效率。(2)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集点:按照0.71Km左右的服务半径设置垃圾转运站,转运站占地面积200m2左右/个;在镇区主要道路、大型公共场所等的附近以及居住区内按照300米的服务半径分设垃圾收集点。对于居住区内部的生活垃圾则要求定点收集,并逐步向垃圾袋装化过度;医疗卫生等特种垃圾则应做到日产日清;工业废渣、废弃物及建筑垃圾等由环卫队伍统一进行有偿清运。所有垃圾运到垃圾中转站后统一送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3)垃圾填埋场:佛山市正在研究市域垃圾处理措施,将来垃圾可考虑运往佛山市统一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还可以运往狮山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4)公共厕所:结合城镇发展的需要和居民使用的要求,保持镇区的卫生环境,必须在适当位置设置主要服务对象为流动人口的公共厕所。规划在镇区主要道路、大型公共场所、居住区内等地建设公共厕所,其服务半径在300米左右,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在中心区设置密度应高于一般区域。公厕全部采用粪便三级无害化处理。(5)粪便无害化处理:各公共厕所粪便在里水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前需建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处理,污水管网形成后排入污水管网进入里水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6)果皮箱设置:沿道路设果皮箱,按镇区人口每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儿耳鼻喉疾病常见疾病的诊治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亚健康学调理养生知识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学习肺部CT影像学的观察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职业病学职业病诊断处理策略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骨科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法医学法医解剖技术操作考试答案及解析
- 软件外包项目开发合同
- 2025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小学事业编制教师公开招聘1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医学遗传学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江苏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招聘镇属公司工作人员15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卫市第八幼儿园建设项目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 敏感皮肤护理培训
- 2025年食品加工行业智能化升级与智能烘焙设备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4年河北省大名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
- 2025-2030中国吸波复合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道路工程施工团队职责分工
- 《人工智能:AIGC基础与应用》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室性心动过速护理查房
- 2025届上海市(春秋考)高考英语考纲词汇对照表清单
- 教务处精细化常规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