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 学 习 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及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言。【教学目的 】1、学习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方法,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论语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学习方法态度,并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作业讲义。【课前准备】搜集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 导入: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对论语的学习,有学生向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怎么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他是怎么学习的?”于是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孔子学习方面的言论,找到了吗?2、 导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论语的作用。出示:论语的作用,有两句震聋发聩的名言传世。一句为北宋宰相赵普所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另一句为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所说:“一部论语即可以打倒希腊七贤。” (让学生感受论语的重要作用。)孔子是世界公认的: 一位伟大的慈善家!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孔子的理念,孔子的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的灯塔! 孔子的理念,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柱! 孔子的理念,孔子的思想-是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阶梯! (让学生了解世人对孔子的盛赞。)3、 导入:孔子是伟大的,他的言论论语更是影响深远。是啊,孔子到底怎样学得的这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孔子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书:学习)想不想听一听孔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4、 学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示: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得知识的人。”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他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二、交流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学习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方法。指名答:1、出示学生的作业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师: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呢?(板书:温习)2、出示学生的作业本: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不努力学习就会有疑惑,就会学不好。:一个人如果只是死板地接受老师教给的知识,或者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不加任何消化,那就一无所获,就没有长进。相反,如果不注重学习,只是一味地胡思乱想,那也是不可能学到正确的知识或道理的,不可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同学们搜集的孔子有关学习方面的言论 。 1、出示学生的作业本: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孔子说: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才是有学问的人。一个人要想使自己越来越聪明灵活,不但要爱好学习,还要勇于向别人,甚至向比自己成绩差的人请教。做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2、出示学生的作业本: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说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算数,办事要彻底。不但要说到做到,还要坚持做好,这样才会赢得朋友,才会赢得大家的信赖。师:孔子有关学习方面的言论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继续学习、交流。这节课学到的态度、方法,你打算怎么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之中去呢?小组内说一说。二、课堂练习导入:下面我们做几道与学习有关的抢答题,哪位同学答对,就给你们那组赢得一片树叶,贴在你们的荣誉树上。出示:(一)我放学后贪玩忘了写作业,第二天老师问我的时候我应该怎么说怎么做?读了上面的小故事,你能选择正确的答案吗?A、 “我本子忘在家里了。明天带来。”B、 “我因为贪玩忘了写作业了。今天回家就补上。”C、“我因为贪玩忘了写作业了,马上我就补上。下次一定写完作业再玩。”(二)下面的名言是谁说的?你知道其中发生的故事吗? 1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成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灵感。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你能填写出另一半吗? ,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到老。 ,下笔如有神。三、总结,布置作业。师: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聆听孔子的教诲。生:(齐读)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师: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去探索孔子对待学习的方法、态度。板书设计: 学习 温 习 思 考 勇于请教 说到做到论语 诚信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孔子作为圣人对“道”的态度。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2、孔子与隐居者的相互态度、子路对道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对孔子担当精神的概括、评价,比较孔孟的处世方式。教学过程一、请同学们先阅读该单元前面的概说,以及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前面的说明。在同学们阅读正文之前,首先应该通过自己动手,来了解儒家及其代表人物。 二、请同学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长沮()桀溺()耦而耕()怃然()耰()辍()荷蓧()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镇守边界的官。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无道:没有德政。 耦而耕:两人并耕。 津:渡口。 易:改变。 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谏:挽回。 三、思考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第1、7、8、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2、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3、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鉴赏9、13则选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 语段解读: (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5)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论语 诚信篇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教学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明确: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课文第1、2、3。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课文第9、10、11、12、13。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课文第4、5、6、7、8。二、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19第25)3,语意略说: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二,学习第二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三、教师明确: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注意积累: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2,注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两个“为”,都是介词,读we。3,简单说说语意四、总结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1、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了解其含义。2、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并且引导学生要摒弃不足之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古代的“三纲五常”引出“仁”的话题。二、解读选段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3.明确文言知识。重点词:(1)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2)天下归仁焉 归:称许,赞许。(3)请问其目 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三、多种形式诵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2、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关于“义”的言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对比理解“仁”和“义”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方法:讲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回顾“仁”。前面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营养师考试冲刺试卷:实操技能与心理营养深度解析
-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 深层搅拌桩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 2025年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春季学期专任教师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4计算机四级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4计算机四级考前冲刺练习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临床执业医师测试卷(名校卷)附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考试彩蛋押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4自考专业(建筑工程)考试黑钻押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4-2025学年度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能力提升B卷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GB/T 8167-1987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
- GB/T 34903.2-2017石油、石化与天然气工业与油气开采相关介质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第2部分:弹性体
- GB/T 19806-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挤压剥离试验
- -Unit 2知识点归纳 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中医内科学表格
- 陶瓷-课件商周至汉代瓷器
- 村卫生室健康扶贫督导考核表
- DB37T 3842-2019 铁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 《光电显示技术》OLED原理
- 诊断学基础知识常见症状ppt课件
- 丰田安全管理(安全班组活动)(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