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鸭和种鸭的饲养管理.doc_第1页
产蛋鸭和种鸭的饲养管理.doc_第2页
产蛋鸭和种鸭的饲养管理.doc_第3页
产蛋鸭和种鸭的饲养管理.doc_第4页
产蛋鸭和种鸭的饲养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蛋鸭和种鸭的饲养管理 发布时间:2003-4-30文章来源:中国畜牧水产网 作者: 1、产蛋鸭的生理特点和要求 (1)产蛋鸭胆大 与青年鸭时期相比,开产以后,胆子逐渐大起来,敢接近陌生人。 (2)产蛋鸭食量大,食欲好 无论是圈养或放牧饲养,产蛋鸭(尤其高产鸭)最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出舍后四外觅食,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最先响应,踊跃抢食,下午收牧或入舍时,虽已吃得很饱了,但还想吃,总是走在最后,恋恋不舍地离开牧区。 (3)产蛋鸭性情温顺,喜欢离群 开产以后的鸭子,性情变得温顺起来,进鸭舍后就独个儿伏下,安静地休息,不乱跑乱叫,放牧出去,喜欢单独活动。 (4)产蛋鸭代谢旺盛,对饲料要求高 由于连续产蛋,消耗的营养物质特别多,如每天产一个蛋,蛋重按65g计算,则需要粗蛋白质8.75g(按全蛋含粗蛋白质13.5%计算)、粗脂肪9.43g(按粗脂肪含量占全蛋的14.5%计算)。此外,还需要大量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全面,或缺乏某几种元素,则产蛋量下降,如蛋数减少,产蛋时间推迟,蛋壳粗糙或鸭体重下降,羽毛松乱,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怕下水等。所以,产蛋鸭要求质量较高的饲料。 (5)产蛋鸭要求环境安静,生活有规律 鸭子产蛋在正常情况下,都在深夜12时,此时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吵扰,最适合鸭类繁殖后代的特殊要求。如在此时突然停止光照(停电或煤油灯被风吹灭)或有人走近,则要引起骚乱,出现惊群,影响产蛋。除产蛋时间以外的其它时间,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也要尽量保持稳定,不许外人随便进出鸭舍,避免各种鸟兽动物在舍内窜进窜出。在管理制度上,何时放鸭,何时喂料,何时休息,都按一定次序严格执行,如改变喂料餐数,大幅度调整饲料品种,都会影起鸭子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减产或停产。 2、影响产蛋的因素 (1)品种 品种是取得高产的先决条件,产蛋率的高低,产蛋周期的长短,产蛋持续性的强弱以及蛋的大小,都与品种有密切的关系。如能选择一个优良的品种饲养,产蛋量可以几成,甚至成倍提高,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如何根据自己的饲养条件和管理技术,选择适于本地饲养的高产品种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 (2)营养因素 进入产蛋期以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比以前任何阶段都高,除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大量由于产蛋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必须充分供应。否则将影响产蛋率。 要达到持续高产的水平,除品种是先天因素外,日粮中营养物质是否全面和平衡,数量能否满足需要,这是保持高产稳产的必需条件。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较复杂,对产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光照:对蛋鸭来说光照时间的长短与产蛋关系也很大。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滤泡的成熟排卵。所以在培育期内,控制光照时间,目的是防止青年鸭过于早熟;即将进入产蛋期时,要逐步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目的是促进卵巢的发育,达到适时开产,进入产蛋高峰期后,要稳定光照制度(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目的是保持连续高产。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如灯泡高度离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鸭舍按1.31.5瓦特计算,大约18平方米的鸭舍装一盏25w的灯泡。实际使用时通常不用60w以上的灯泡,因为大灯泡光线分布不匀、费电。日光灯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也不使用。灯泡必须加罩,使光线照到鸭的身上,而不是照着天花板。鸭舍灰尘多,灯泡要经常擦拭,保持清洁,以免蒙上灰尘,影响亮度。 光照效果,一般需要710天才能显示出来,故在产蛋期内,不能因为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突然增加光照时数或提高光照强度。一般每次增加量不超过1小时,增加后要稳定57天。 进入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只宜逐渐延长,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17小时,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强度不可时强时弱,只许渐强,否则将使产蛋鸭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影响产蛋率。 合理的光照制度,能使青年鸭适时开产,使产蛋鸭提高产蛋量;不合理的光照制度,会使青年鸭的性成熟提前或推迟,使产蛋鸭减产停产,甚至造成换羽。 温度:产蛋鸭最适宜的温度是1320,此时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都处在最佳状态。因此,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特别要做好冬季的防风保温工作,提供理想的产蛋环境温度,以获得最高的产蛋率。 (4)健康因素 没有健康的机体不可能高产。因此,在培育青年鸭的阶段,就要把主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进入产蛋期后,搞好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增加抗病能力,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才能保持高产稳产。 3、不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产蛋初期(150200日龄)和前期(201300日龄)的饲养管理 精心饲养 首先,抓好饱、足、洁、静四项工作。 新鸭开产以后,此时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如遇初春季节,则一切条件均有利于产蛋,这是蛋鸭一生中最容易饲养的时期。 这个时期中,饲养管理的侧重点是密切关注产蛋率、蛋重上升趋势,随之增加饲喂次数和提高饲料质量,尽快将其推向产蛋高峰。 饱,就是让蛋鸭吃好吃饱,一般按未开产期、开产期、休产期三个阶段喂不同的饲料。预产期重点是加强放牧,增强体质和觅食能力,多喂青粗饲料,要求日粮含粗蛋白质14%左右;开产期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17%22%,补足矿物质饲料,注意喂夜餐。足,即保证饮水充足干净。喂料时,一定要同时放盛水的水槽,并及时清理水槽中残渣,做到吃食、饮水、休息各三分。洁,即鸭栏内要及时清除粪便,经常更换垫料,保持鸭体清洁。静,即尽量保持鸭群安静,少受惊扰。特别在产蛋初期,放牧要定时,要缓赶慢行,不要远途放牧。喂料打扫鸭栏要轻手轻脚,以免惊群。同时,地面要铺细沙,设产蛋窝,每天勤捡蛋。 其次,要学会“十看”,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A、看蛋形,蛋的大端偏小,是欠早食,小头偏小是欠中食。均匀正常蛋壳,光滑厚实,蛋壳薄而透亮。有沙眼或粗糙,甚至软壳,说明饲料质量不好,特别是钙质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应添喂骨粉、贝壳粉和维生素D。 B、看产蛋时间,正常产蛋时间为深夜2时至早晨8时,若每天推迟产蛋时间,甚至白天产蛋,蛋产得稀稀拉拉,应及时补喂精料。 C、看体重,产蛋一段时间后,体重维持原状,说明饲养管理得当,体重较大幅度地增加或下降,都说明饲养管理有问题。一般来说,体重变动是蛋鸭产蛋状况的晴雨表,因此观察蛋鸭体重变化,根据其生长规律控制体重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一般开产日期体重要求在14001500g的占85%以上。为达到产前蛋鸭体质健壮,发育一致、骨骼硬结、羽毛着生完全,适时开产的蛋鸭,开产以后的饲料供给要根据产蛋率、蛋重增减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最好每月抽样称测蛋鸭一次,使进入产蛋盛大期的蛋鸭体重恒定在1450g,以后稍有增减,至淘汰结束不超过1500g。 D、看蛋重,初产时蛋很小,只有40g左右,到200日龄,可以达到全期平均蛋重的90%,250日龄,可以达到标准蛋重。产蛋前期,蛋重处在不断增加之中,即越产越大。若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不好,管理不当,要及时找出原因,加以改进。 E、看产蛋率,产蛋前期的产蛋率是不断上升的,早春开产的鸭,上升更快,最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如产蛋率高低波动,甚至出现下降。要从饲养管理上找原因。 F、看羽毛,羽毛光滑、紧密、贴身,说明饲料质量好,如果羽毛松乱,说明饲料差,应提高饲料质量。 G、看食欲,无论圈养或放牧,产蛋鸭(尤其是高产鸭)最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最先抢食,表现食欲强,宜多喂。否则,就是食欲不振,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促其恢复正常。 H、看精神,健康高产的蛋鸭精神活泼,行动灵活,放牧出去,喜欢离群觅食,单独活动,进鸭舍后就独个卧下,安静地睡觉。如果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则是体弱有病,应及时从饲料管理上进行补救和采取适当治疗措施,使其恢复健康。 I、看嬉水,产蛋率高的健康鸭子,下水后潜水时间长,上岸后羽毛光滑不湿。鸭怕下水,不愿洗浴,下水后羽毛沾湿,甚至沉下,上岸后双翅下垂,行动无力,是产蛋下降预兆。应立即采取措施,增加营养,加喂动物性饲料,并补充点鱼肝油,以喂清鱼肝油较好,拌入粉料中喂,按每只每日给1ml,喂3天停7天,按每只每日喂0.5ml,连续喂10天,以挽救危机,使蛋鸭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保证光照,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 蛋鸭须稳定光照制度,以保持连续高产。蛋鸭饲养中一个合理的光照制度应该是:不要突然关灯或缩短光照时间,以免引起惊群和产畸形蛋,如果经常断电,要预备煤油灯或其它照明用具。从产蛋开始,每日增加光照20分钟,总的光照时间不低于14小时,直至16小时或17小时光照强度58勒克斯,要求灯泡高度一致分布均匀,交叉安置,且经常擦洗清洁,晚间点灯只需采用朦胧光照即可,此外光照制度还要与饲养管理措施密切结合起来,以真正发挥光照作用。 公母合理、嬉水促“性” 搭配合理的公鸭,每天入群嬉水促“性”,鸭“性”头越大,产蛋越多。一般的种鸭公母比1:1520,用于产蛋的商品鸭群按2%5%比例投入公鸭。尽管公鸭不下蛋,但对母鸭有性刺激作用,可促进母鸭高产。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蛋鸭生活有规律,但富神经质,性急胆小,易受惊扰。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饲料品种不可频繁变动,不喂霉变、劣质的饲料。 B、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尽量保持稳定,养鸭人员也要固定,不常更换。 C、舍内环境要保持安静,尽力避免异常响声,不许外人随便进出鸭舍,不使鸭群突然受惊,特别是刚开产头几个蛋时,使之如期达到产蛋高峰。 D、饲喂次数与饲喂时间相对不变,如本来一天喂4次,突然减少饲喂次数或改变饲喂时间均会使产蛋量下降。 E、要尽力创造条件,提供理想的产蛋环境,特别注意由气候剧变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留心天气预报,及时做好准备工作。每天要保持鸭舍干燥,地面铺垫稻草,鸭子每次放水归巢之前,先让其在外梳理羽毛,待毛干后再放入舍内。 F、在产蛋期间不随便使用对产蛋率有影响的药物,如喹乙醇等,也不注射疫苗,不驱虫。 随时掌握鸭群动态,重点是鸭子的吃、泄、产情况 A、对鸭群每日采食量做到心中有数,如采食量减少,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然连续3天采食量下降,第4天就会影响产蛋量。 B、粪便的多少、形状、内容物、气味等给人以许多启示,也应该熟悉。 C、检查产蛋状况更为重要,早上拾蛋时留心观察鸭舍内产蛋窝的分布情况,鸭子每天产蛋窝的多少一般有规律可循,每天产蛋的个数和重量要心中有数,最好记录在册,并绘成图表与标准相对照,以便掌握鸭群的产蛋动向。 (2)产蛋盛期(中期)的饲养技术 当产蛋率达90%以上时,即进入盛产期,经过100多天的连续产蛋后,体力消耗大,健康状况已不如产蛋初期和前期,若营养满足不了需求,产蛋量就要减少,甚至换毛,这是比较难养的阶段。本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维持高产,力求使产蛋高峰达到400日龄以后,因此应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营养浓度),喂给含19%20%蛋白质的配合饲料,每只鸭每日采食量为150g左右,并适当增喂颗粒型钙质和青饲料,此时蛋鸭用料可通过观察蛋鸭所排出的粪便、蛋重、产蛋时间、壳势、鸭身羽毛等变化进行调整。盛产期间蛋鸭保持产蛋率不变,蛋重8个/500克,且稍有增加,体重基本不变,说明用料合理,此时体重如有减轻,增喂动物性饲料;体重增大,可将饲料的代谢能降下来,适当增喂青饲料,控制采食量,但动物性饲料保持不变。为降低饲料成本,应积极利用当地工业副产品,如啤酒糟、味精糟等,鱼粉要注意质量,如始终向信誉较好、质量稳定的卖主购入,防止其饲料掺假掺杂,影响产蛋变化。 另外,要使蛋鸭多产蛋,应加强鸭群的放牧,让其在田间、沟渠、湖泊中觅食小鱼、小虾、河蚌、螺蛳和蚯蚓等动物性饲料。然后再适当补喂植物性饲料,以满足蛋鸭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当放牧时间减少时,需给蛋鸭补喂10%的鱼粉和适量的“蛋禽用多种维生素”。 (3)产蛋后期(401500日龄)的饲养管理 经过8个多月的连续产蛋以后,到了后期产蛋高峰就难以保持下去了,但对于高产品种(如绍鸭),如饲养管理得当,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具体说,450日龄以前,产蛋率达85%左右,470日龄时产蛋率为80%左右,500日龄时产蛋率为75%左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期的饲养管理工作要认真做好,如稍不谨慎,产蛋量就要减少,并换毛。此后要停产3个月,甚至更长,短期内就无法再把产蛋率提上去,此阶段的管理要点是: A、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不能盲目增加饲料(重量和数量)。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果鸭群的产蛋率仍在80%以上,而鸭子的体重却略有减轻的趋势,此时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有鲜螺蛳更好);如果鸭子体重增加,身体有发胖的趋势时,但产蛋率还有80%左右,这时可将饲料中的代谢能降下来,或适当增喂粗饲料和青饲料,或者控制采食量;如果体重正常,产蛋率亦较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应比上阶段略有增加;如果产蛋率已降到60%左右,此时已难于上升,无需加料。 B、每天保持16小时的光照时间,不能减少。如产蛋率已降至60%时,可以增加光照时数到17小时直至淘汰为止。 C、管理上要多放少关,促进运动。每天在舍内噪鸭23次(即每次放鸭出舍前,饲养员轻赶鸭子在舍内作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 D、操作规程要保持稳定,避免一切突然刺激而引起应激反应。此时的产蛋率,好象到了“风烛残年”,极易垮下来,任何光电声雨等异物的突然刺激,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E、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准备工作。 F、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如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可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添加剂。 4、不同季节的管理要点和操作规程 (1)春季蛋鸭的饲养管理 春天气候由冷转暖,日照时数逐日增加,天然饵料日渐丰富,气候条件及饲料等都对蛋鸭产蛋有利,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促使蛋鸭高产稳产。在管理上要做到: A、首先要保证蛋鸭吃饱吃好,饲料蛋白质应达20%左右,并适当添加钙质和青饲料,并加强放牧,提早放牧,适当延长放牧时间。同时,要科学选择放牧的场地,即早春放浅水塘、小河、小港,让鸭觅食螺蛳、鱼虾、草根等水生生物,在蛋鸭补充天然饵料的同时,也增强了收鸭的体质,对维持蛋鸭高产率有利。 B、初春若有寒流,应加强保温工作。晚春季节,气候多变,偶会出现早热天气,或连阴雨。因此要保持鸭舍内干燥、通风,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消毒。如逢阴雨天,要适当改变操作规程,舍内垫料不要蓄积过厚,要定期清理。 (2)梅雨季节的饲养管理 春末夏初,我国南方各省大都进入梅雨季节,常常阴雨连绵,温度高、湿度大,有些低洼地带常出现洪水。这时蛋鸭饲养的重点应抓好防霉、通风。采取的措施:敞开鸭舍门窗(草舍可将前后的草帘卸下),保证通风充分,及时排出鸭舍内的污浊空气,高温高湿时,尤要防止氨中毒;勤换垫草,疏通排水沟,保持运动场干燥、无积水;严防饲料发霉变质;定期消毒鸭舍,有条件的,可将地面铺砻糠灰,即能吸温暖,亦可消毒;及时修复围栏、鸭滩,运动场如出现坑,及时垫平。 (3)盛夏季节的饲养管理 6月底至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期蛋鸭饲养管理的重点是防暑降温。措施有:将鸭舍屋顶刷白或种植丝瓜、南瓜,让藤蔓爬上屋顶,隔热降温,在运动场(鸭滩)搭凉棚,或让丝瓜、南瓜的藤蔓爬上去遮荫;敞开鸭舍门窗,加速空气流通,有条件时可装排风扇或吊扇,通风降温;早放鸭,晚关鸭,增加中午休息时间和下水次数,傍晚不要赶鸭入舍,夜间让鸭露天乘凉,但需在运动场中央或四周点灯照明,防止老鼠、野兽危害鸭群;保证供水,最好饮凉井水;多喂水草等青饲料的同时,要提高精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饲料要现拌现吃,以防腐败变质;适当疏散鸭群,降低饲养密度;防止雷阵雨袭击鸭群,雷雨前要赶鸭入舍;鸭舍及运动场要勤打扫,水盆、料盆吃一次,洗一次,保持清洁。 (4)秋季饲养管理 九、十月份,正是冷暖空气交替之季,气候变化无常,而且蛋鸭经过大半年的产蛋,身体疲劳,此时饲养管理的重点是:补充人工光照,使每日光照时间(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不少于16小时;尽量保持鸭舍内小气候变化幅度不大;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适当补充无机盐饲料;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尽量保持稳定。 (5)冬季蛋鸭高稳定的技术 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一般来说,产蛋率会下降,为使蛋鸭在冬季高产稳产,主要应采取以下综合技术: 加强防寒保温:A、鸭舍检修,要求门窗关上后能防寒保暖,打开后能通风换气,或在鸭舍门口悬挂草帘以保温;B、深层垫草保温。即在鸭舍内墙四周产蛋区垫一层稍厚(510cm厚,每百只鸭每天需用稻草10kg,雨天增至15kg)的软草,每天早晨收蛋后,将蛋窝内的旧草撒铺在鸭舍内,晚上鸭群入舍前再添些新草作产蛋窝,垫草逐渐积累,数日清除一次,既保温、又省力;C、鸭群活动场地的西北面,最好架设2m以上高度的挡风屏障,如筑高墙等,以达到挡风保温的目的。 及时调整日粮,适当增加饲喂量。 补充光照:冬天日照时间短,可补充光照,以每日光照时间16小时为宜,试验证明,冬季补充光照可提高蛋鸭产蛋率20%50%。 夜间增补一次料:冬天昼短夜长,若夜间增饲可克服蛋鸭后半夜的饥饿状态,维持正常体温。但应注意夜间补饲应供给充足的饮水,且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可过高,因夜间食入过量的蛋白质,需同时摄入过多的水分用于蛋白质的分解消化,若供水不足,易导致产蛋量下降。 搞好“噪鸭”:由于冬季蛋鸭饲喂谷类饲料较多,加之鸭群活动减少,易造成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过于肥胖,导致产蛋率下降。因此,冬季一般把关在棚内饲养的鸭群,轻声吆喝,缓缓驱赶,在棚内作圆圈运动,即为“噪鸭”,每天至少“噪鸭”6次,每次转45圈即可,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运动量,健壮身驱,而且还可提高冬季产蛋率。另外,还可以提高鸭子的御寒能力,避免直接下水着凉感冒。待到适量转圈运动后,有80%以上的鸭子发出强烈的叫声,就开棚放水。 正确放水:鸭子放水应尽量赶在气候比较温暖的河滩、塘坝、水渠避风晒太阳,活动一下。不可在空旷的田野和水塘停留过久,免得受冻而停止产蛋。因此,每天的放水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要做到迟放早归。 抓好春雏,分群饲养:一般情况下,蛋鸭的开产时间为24周龄左右,按此推算,要使鸭子在冬季达到产蛋高峰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措施:A、必须抓好春雏。春天育雏,气温适宜,易于饲养。B、在入秋89月份,可加强蛋鸭人工换羽。C、新老鸭要分群饲养。新鸭喜动,老鸭喜静,新老混合饲养,新鸭会把老鸭吵得心神不安而影响产蛋。当老鸭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