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马蹄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白色马蹄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白色马蹄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白色马蹄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白色马蹄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市白色马蹄莲鲜切花丰产栽培技术操 作 规 程贵阳市农业局花卉产业处贵阳市白色马蹄莲鲜切花丰产栽培技术操 作 规 程1 白色马蹄莲种植技术标准1.1 栽培前的土壤准备工作白色马蹄莲喜欢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不忌根部淹水,更适合粘性较重的土壤,整个生育期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是其良好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栽培土壤基本深度要求为50cm,不能有大的土块和杂物杂草。对于结构性较差的土壤,根据不同情况需要可配置一定的腐叶土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开厢要求:一个标准棚内开四厢,厢面略低于地面且平整。厢面宽度100cm、深度20cm、走道宽30-33cm、大棚两个长边距离各自一边厢面的距离为50cm。基本结构如下: 白色马蹄莲大棚定植示意图 30cm 30cm 30cm 30cm 30cm20cm 50cm 100cm 100cm 100cm 100cm 50cm 6m1.2 施基肥白色马蹄莲是属于喜肥植物,要求栽培土壤富含腐殖质、土壤疏松、PH值为5.57.0的壤土,根据贵阳地区的土质状况,可每个标准棚(长30M,宽6M)定植前施足基肥,每公顷可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堆肥30000千克(折合2000千克/亩),过磷酸钙1050千克(折合70千克/亩)、菜饼及骨粉各450千克(折合30千克/亩),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整平。1.3 土壤消毒种植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浇水、消毒,根据天气情况而定,在种植前2-4天浇一次透水,种植前1-2天土壤进行消毒,浇水消毒所能达到的深度是20cm-40cm,土壤消毒所用的农药为五碌硝基苯800倍或敌克松600-800倍液等土壤消毒剂以7.5-10Kg/m2的用量进行。1.4 种植方式、方法1.4.1种植密度:5070厘米,折合每2.8株,即每标准棚500株,如图示: 行距 厢面宽 步道宽 棚边距70cm步道100cm30cm步道 50cm株距50cm步道3000cm 600 cm棚宽1.4.2 栽培时的注意事项(1)种植前的准备:a.在所种区域拉好定植线;b.在即将种植的厢面上打好定植穴。(2)种植要求:a.在每个种植孔中间位置种植种苗1-3株;b.种植深度以能盖住种苗根系,填土到原生长的泥线稍偏上为限;c.种植中不能伤大根,顺着根系的生长方向植入定植穴中,然后掩土;d.定植过程中不需用力压土,定植后可用加土的方式扶苗;e定植后立即用喷头喷淋的方式浇定根水,尽量不要冲倒新栽苗。1.5 苗期管理1.5.1 定植初期的水分管理:a.定植后的前七天根据天气情况每天浇2-3次复水, 尽量保持土壤的湿润和叶片的水分,避免植株出现脱水萎焉的现象的发生。b.定植七天后开始逐步减少浇水的频率和次数,8-10天后步入正常的肥水管理。c. 种植的前后5-10天需要进行遮荫,然后去掉遮荫网。1.5.2 定植后的植保处理:a. 种苗定植成活后10-15天,当植株出现新叶时,可进行植保工作;b.一般采用喷洒或喷雾处理,用甲基托布津、溴氢菊脂;敌克松、辛硫磷分别杀灭地上病虫和底下害虫;c. 尽量在早上进行, 摘除老叶后应对植株进行打药,以避免病害的发生。(保护性防治)1.6 生长期的管理1.6.1 温度管理 保护地内的温度以1525最为适宜。到气温开始下降的10月下旬,要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温,冬季应采用双层或三层薄膜保温,若保持10以上温度,可连续开花。5月份加盖50%-60%的遮阳网,以降低温度,促使其正常开花。1.6.2 湿度管理马蹄莲喜湿,初定植时保持植株和土壤湿度即可,在尚未恢复生长前,水分不宜太多,生长期内应充分浇水,水分不足常造成叶柄折断的现象。通常水温约15左右,浇灌用水的pH以6.57.0为宜。花后进入休眠期时,应逐渐减少浇水。生育过程中,常在叶面、地面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地面铺稻草以保持土壤湿度。待5月以后植株开始枯黄,应少浇水,保持干燥,促使其休眠。全部黄枯后,可取出块茎,通风贮藏。秋冬季覆盖塑料薄膜期间,因夜间要保温,常洒水,成高温多湿状态。晴天时,应注意棚内的换气通风,防止植株徒长软弱。(1) 尽量开棚通风换气,保持棚内良好的空气流通(2) 每天早上8点钟左右必须开棚通风换气,尽快排除棚内的空气湿度,保持叶面的干燥。(3) 白天温度高于8时,应全天开棚。(4)夜间温度不低于10时,建议夜间不关棚。1.6.3 光照管理 定植后,为促使其提早成活,从温度上升的6月下旬到8月下旬之前,用遮荫网覆盖,遮光3060。但马蹄莲在秋、冬、春三季需充足的阳光。越夏若要保持不枯叶,至少遮光在60以上。1.6.4 肥水管理马蹄莲为喜肥植物,在生长期间,每1015天追施肥料1次,到了花期,每45天施用一次,特别要增施磷钾肥,主要使用磷酸二氢钾、“爱施牌”高钾型叶面肥,要注意喷洒到叶背和不能长期使用,要以根际施肥为主,少用或不用氮肥(叶片会徒长,花变少),以抗植株倒伏。但切忌肥水浇入叶柄(鞘),否则易造成块茎腐烂。中耕时不能伤球,一旦马蹄莲的块茎受伤,很易感染软腐病,值得注意。(2)施肥方式:a、夏天每7天左右进行一次施肥,冬天每10天左右进行一次;b、每两次施肥的中间进行1-2次补水,具体方式根据天气和土壤状况而定,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避免局部缺水;c、凡发现异常情况,例如缺素或营养不平衡的现象,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肥水配方或施肥时间的调整;d、施肥的用水量为20-25L/m2,根据土壤水分和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1.6.5其它日常管理(1)打剥老叶:当植株生长过于繁茂时,可除去老叶、大叶,或切除叶片的13左右,以抑制其营养生长,促使花梗不断抽生。一般在花期每株保持4枚叶片(注意:不是每丛),花茎抽起时多施钾、钙肥。(2)疏芽拔花:定植后的第一年,为使植株生育充实,可不摘芽。但自定植后的第二年开始应摘芽,保证每平方米3-4株,每株带10个球左右,其余全部摘除。否则由子球或小球发生的大量芽体,会造成株间的通风不良,而且营养体的生长旺盛,易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不平衡,使切花产量减少(3)除草松土:经常进行除草松土,保证土壤的通透性,预防病虫害的发生。(4)越夏管理以终花期后的56月份定植为主,边培育植株边采花,夏季遮荫,隔一年从植株基部短截,作多年生宿根栽培。栽培设施以不加温的塑料大棚居多,产花期可从12月至翌年6月上旬。马蹄莲的自然花期在35月,67月是夏季休眠期,可停止浇水施肥,直接留土越夏要加盖60%的遮阳网,迫使它提早打破休眠,但是要求土壤用敌克松浇灌消毒,防止烂球。夏季如何处理,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有3种,各有利弊: A、 56月终花后,于7月收球,在通风处晾干,或入冷库贮藏,到秋季定植。此法较费工,花期迟,球损耗多,但土地可进一步淋洗消毒,种球可进一步筛选,重新按大小排球。 B、 56月终花后,直接留在土中越夏,迫使它提早打破休眠。此法花期早,较省工,但土壤要求病害少,并在夏季用敌克松浇灌土壤,防止烂球。但第二年会因密度过大而增加剥芽工作量,或影响出花率。C、 56月终花后,7月收球,连泥团挖起,立即再植于事先准备好的土壤中假植,不浇水,不施肥。立秋后再浇1次水,新芽即发出。此法的种球损失少,密度可保持不变,又能进行换茬,淋洗土壤操作比第一种方法省工,花期介于前两种方法之间,因此生产上应用较多。1.6.6病虫害防治(1)主要病虫害:贵阳市马蹄莲主要病虫害为:细菌性软腐病、根腐病、叶斑病、蓟马、粉蚧、红蜘蛛、卷叶虫、夜蛾、蚜虫、蛞蝓(鼻涕虫)等。马蹄莲栽培时忌连作。通常对块茎及土壤进行消毒,注意种球贮藏期间的通风换气并去除病球、定期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主要应该注意防治的是细菌性软腐病、根腐病。A、细菌性软腐病:是马蹄莲生产发展最严重的病害,能危害所有品种的马蹄莲,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在940,最适温度为25-30时可以发生,在气温达到32时,开始发病。此病在PH5.39.0(最适为7.3)都能生长。全株均可受害。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展后组织软化、变色、凹陷或起皮,病班边缘初期界限明显,随病情扩展逐渐看不清界限,后软腐。叶片染病时出现不规则水浸状病班,向四周扩展,致叶片腐烂。扩展到茎部时茎也腐烂,使植株倒伏。地下块茎染病时,叶片出现系统性黄化,造成块茎内部腐烂或出现乳黄色混浊粘稠菌液,严重的整株死亡。(植株受其侵染后,先是近地表的茎基部软腐,后期地茎也受侵染发生腐烂,最后导致叶片枯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1、选用耐病的品种。如:Pink、opal、Domingue等,开红花的品种发病较轻;2、病株,病株周围用2000倍福尔马林对土壤消毒,并喷洒波尔多液防止扩展;3、受污染的土壤用40%的甲醛40倍处理;4、用疏松、排水良好,PH5.66.6的土壤作苗床;B、根腐病:受侵染的植株在即将开花时,其下部叶片产生浅黄色条纹,变软、萎蔫,最后变褐死亡。开放的花朵畸形,顶部变褐,一直蔓延到花梗。地下大部分根腐烂,其余的呈水浸状软腐。块茎一般不受侵染。防治方法:1、 清除销毁病株;2、 块茎用50热水或40%的甲醛55倍液浸泡1小时,凉干后再贮藏。3、根腐宁1000倍、立枯净1200倍C、叶斑病:叶片主脉两侧产生褪绿色黄斑,逐渐扩大呈圆形至椭圆形,内灰白色,边缘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微小的灰黑色粒状菌核。防治方法:1、 用60%福美双或30%菌核利或80%代森锌等进行土壤消毒;2、 发病初期喷洒50%福美砷1000倍液或2%硫酸亚铁或波尔多液(1:1:200)。D、粉虱:在高温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粉虱危害,刺吸叶片汁液,影响生长发育。防治方法:栽培不要过密,及时剪除带有粉虱的枝条,每隔一周喷施50%马拉松乳剂1000倍防治。E、蚜虫:用吡虫啉1200倍进行防治;F、菜青虫:用乐斯本1500倍、氯氰菊酯1000倍、除尽1500倍喷雾;G、蓟马:敌敌畏1500倍加甲胺磷1000倍H、红蜘蛛:克螨特2000倍、螨斯得1500倍,阿维菌素3000倍。I、锈病:锈洁800倍、三唑酮600倍(2)日常植保方式:马蹄莲的病害较少,但是发生后影响很快,通过定期的喷药预防是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马蹄莲常见的细菌性软腐病、根腐病等,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农药是有效和较好的,成本也低,效果也好。以上农药从定植成活开始,每隔10-15天用其常用浓度叶面喷雾一次,几种农药轮换使用,未发病时农药浓度使用低限,少量发病时使用农药浓度的高限,并对发病处增加喷农药的次数,同时将病叶及时摘除。A、 尽量开棚通风换气,保持棚内良好的空气流通;B、 浇水的方式和时间:采用根部浇水的方式进行浇水,避免从上部淋浇,保持叶面和叶鞘的干燥;C、卫生管理 及时清除棚内及墒面的病叶、老叶、落叶。 对于清除的废枝病叶尽量带离棚区,避免二次重复侵染。 经常清除棚内外的杂草,尽量减少病虫害传播的载体。进棚工作时,应先做无病植株的工作,后做带病植株的工作。药剂防治(1)防治的原则尽量采取上午气温高于10时打药。(时间约9:00后)进行保护性防治时,每7天用药一次 。发病后进行治疗性防治时,每3天用药一次 。 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掌握好频率、浓度及用药量。过高的频率、浓度及用药量均易产生药害。(用药量小苗约每平方米150-170毫升,大苗约每平方米200-230毫升,即小苗约每个标准棚1壶水,大苗约每标准棚1.5壶水。(2)药剂使用A 保护性防治用药 甲基托布津600-800倍(100克/包 对 4-5壶水)代森锰锌600-800倍(100克/包 对4-5壶水)菌核净800-1000倍(100克/包 对5壶水)百菌清600-800倍(100克/包 对4-5壶水)B 治疗性用药 世高1000-1500倍(10克/包 对1壶水,病重时可用1.5包对1壶水。)福星6000倍(2克/包 2包对1壶水)腈菌唑800-1000倍(100毫升/瓶 对4-5壶水)加农用链霉素3000倍(10克/包 对2壶水) (3)用药量及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在温度高于20时的阳光下打药;特别注意墒面两头的打药,避免过度打药引起药害;夏季高温季节打药时间为气温低于20且光照不强时;冬季低温季节的打药时间为气温高于10时;避免使用已过保质期的农药;杀菌剂与杀虫剂尽量不混用;尽可能使用高倍数农药。2 白色马蹄莲切花采收质量标准2.1公共标准:鲜切花质量等级划分公共标准 级别项目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整体效果整体感、新鲜程度很好,成熟度高,具有该品种特性整体感、新鲜程度很好,成熟度较高,具有该品种特性整体感、新鲜程度较好,成熟度一般,基本保持该品种特性病虫害及缺损情况无病虫害、折损、擦伤、压伤、冷害、水渍、药害、灼伤、斑点、褪色无病虫害、折损、擦伤、压伤、冷害、水渍、药害、灼伤、斑点、褪色有不明显的病虫害斑迹或微小的虫孔,有轻微折损、擦伤、压伤、冷害、水渍、药害、灼伤、斑点或褪色2.2国内马蹄莲切花质量等级划分标准:项目 级别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佛焰苞及花序佛焰苞片形大、卷曲完全整齐,色泽纯正、光洁,无杂色斑点;肉穗花序鲜亮完好。佛焰苞片长17厘米佛焰苞片形较大、卷曲完全整齐,色泽纯正,无杂色斑点;肉穗花序鲜亮完好。佛焰苞片长14-16厘米佛焰苞片形小、卷曲较整齐,苞片略有杂色斑点;肉穗花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