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精品课件 湘教版 .ppt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精品课件 湘教版 .ppt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精品课件 湘教版 .ppt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精品课件 湘教版 .ppt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精品课件 湘教版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要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核心思想 目标 2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特别提醒 1 可持续发展中 发展 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经济 社会 文化 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有着丰富的内涵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 公平性 侧重的是 权利 共同性 侧重的是 义务 持续性 侧重的是 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发展 3 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采取的积极措施为 承担更多的责任 加大本国的节能减排力度 加快资本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帮助发达国家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帮助发展中国家使用新能源 新工艺 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 避免污染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要点二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重 难点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如下图 2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如下图 3 深刻的环境危机 如下图 要点三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 特别提醒 1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 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实施资源的节约利用 综合利用 工业废弃物的重复利用 实行清洁生产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目前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深层次原因是 能源 资源供应紧张 环境恶化 4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解答有关环境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环境问题的类型 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 表 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 属哪种类型 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 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 分布等特征 弄清类型 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进行联系 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 多数是由不合理地利用资源造成的 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 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 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 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典例1 2010 辽宁大连 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 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 京都议定书 第5次缔约方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在2012年 京都议定书 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 据此判断 1 2 题 1 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 责任共担 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持续性原则b 公平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阶段性原则 2 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a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c 大气的逆辐射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散射作用 剖析 责任共担 是指共同承担责任 即是共同性原则的主要精神 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答案 1 c 2 a 典例2 2010 江苏徐州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 b c d 2 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 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 互惠共生 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 人类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 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 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剖析 人类发展是从狩猎采集经济开始的 先后经历了农业 工业时期和现在发达国家的后工业阶段 据此可判断图示反映的社会发展顺序 阶段农业比重下降 工业和其他产业比重较大 说明是工业文明时期 是人类征服 改造自然的发展观最强的时期 答案 1 a 2 d 典例3 2010 福建三明 读图 回答以下 1 2 题 1 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 图中 分别表示 a 畜牧场 沼气池 耕作业b 耕作业 畜牧场 沼气池c 沼气池 耕作业 畜牧场d 畜牧场 耕作业 沼气池 2 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 a 东北平原b 内蒙古草原c 南方低山丘陵d 黄土高原 剖析 第 1 题 图中是生态农业模式 沼气池提供能源 牧场的粪便等是沼气池的原料 鱼塘的淤泥是农田的土壤来源 由此做出选择 第 2 题 沼气池和淡水鱼类生产最适宜的地区在南方 且低山丘陵地区可以很好地利用地势来发展渔业和畜牧业 答案 1 b 2 c 典例4 2010 浙江嘉兴 生态足迹是指单位人口需要多少土地和水域 用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化与资源利用率呈负相关 下图表示1990 2004年浙江省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万元gdp生态足迹发展演变过程 据此回答下面 1 2 题 1 甲 乙 丙分别表示 a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万元gdp生态足迹b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万元gdp生态足迹c 万元gdp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d 生态足迹 万元gdp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2 导致浙江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b 人口数量得到控制c 科技水平的提高d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剖析 在较短的时间段内 一般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 据此可判断乙是生态承载力 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化与资源利用率呈负相关 而一般 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利用率越来越高 所以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 则图中丙为万元gdp生态足迹 答案 1 b 2 c 例1 2010 江苏卷 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 种苗培育 饲料加工 排放 废弃物 饲料b 水窖集雨 饲料加工 供暖 废弃物 肥料c 种苗培育 水窖集雨 净化 废气 饲料d 水窖集雨 饲料加工 供暖 肥料 废弃物 2 该园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小农经营b 集约化程度低c 商品率高d 科技水平低 剖析 第 1 题 当地用冰雪融水灌溉作物 应为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 水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 因此 为水窖集雨 种苗培育属于农业技术研发 作物秸秆经过 用于畜禽养殖 应为饲料加工 沼气是能源 应是供暖 沼渣用于作物种植 是肥料 进入沼气池 是作物种植的废弃物 第 2 题 该园区农业生产是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 其特点是 科技水平高 集约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小农经营是传统农业生产特点 故c正确 答案 1 d 2 c 例2 2010 上海卷 工业化时代 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完成 1 2 题 1 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 天长日久变得 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 a 酸雨淋蚀加剧b 紫外线辐射强烈c 沙尘暴频繁肆虐d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 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 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a b c d 剖析 第 1 题 大量燃烧煤 石油 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加上西南地区降水较多 易出现酸雨 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 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均造成危害 第 2 题 rs gps都是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的应用 利用gps定位污染海区的准确位置 利用rs可以监测污染海区的变化 rs不能精确分辨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而石油日泄漏量还需用到gis技术 答案 1 a 2 c 例3 2009 全国卷 文综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 编织购物袋的技术 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 1 3 题 1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接近 a 原料产地b 销售市场c 能源基地d 研发基地 2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 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 减轻大气污染b 减轻 白色污染 c 促进生物多样性d 减轻酸雨危害 3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 河南省b 山东省c 四川省d 吉林省 剖析 1 购物袋利用了玉米叶片加工 制成品重量 体积大大减少 因此生产厂应接近原料产地 2 目前购物袋使用的原料是化工产品 易造成 白色污染 因此广泛使用这种易分解的生物购物袋 可减轻 白色污染 3 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玉米生产基地 因此选d项 答案 1 a 2 b 3 d 例4 2010 浙江卷 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 由生存 发展 环境 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 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等 农业投入水平 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 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等 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 图是1995 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 表是2007年中国东 中 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表注 1995年全国为100 0 1 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 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 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 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 简析其原因 4 中国东 中 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 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剖析 1 读图可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态势 发展 智力和社会支持系统曲线位于可持续发展能力曲线之上 可推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上升主要是由发展 智力和社会三大支持系统来驱动的 2 分析生存支持系统曲线较易解答该系统的变化特点 2004年生存支持系统的平稳发展跟农业投入水平增加 资源转化率提高密切相关 3 中国环境支持系统变化缓慢 基本保持稳定 这跟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有关 4 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等有关 迁移教材关于东 中 西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知识即可解答本题 答案 1 呈上升态势 发展 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