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人类生活基于杂南达文化人类学的思考 陈鹏,刘阳 (钦州学院教育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生活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创造着人类文化。人类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没有文化的参与,将无所谓人与人类,也无所谓人类社会。儿童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成人文化是人类文化主体的观念的影响,其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没有被给予充分的认识与肯定。本文从文化、人类与生活的层面来解读被遗忘的儿童与儿童文化,进而使人类真正了解自身。 关键词:文化;人类;儿童文化;生活 DOI:10.16083/j.ki.-1296/G4.xx.01.064 :C958:A:16711580(xx)01014102 :xx0715 作者简介:陈鹏(1985),男,山东济宁人。钦州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刘阳(1985),女,河南洛阳人。钦州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人类学”源于古希腊文,是一门研究人本身及其文化的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这门学科必然要晚于动物学、生物学,然而,人类学家怀抱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研究和描述将人这样一个极其复杂、微妙的生物表达出来、概括出来,这就使文化人类学从一开始就与人类文化、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也使其见证了人类文化与人类生活相互创生、共同成长的发展历程。 一、人类文化与人类生活 (一)人类文化学习的无意识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生活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创造着人类文化。人类文化与人类生活是相互创生、共同成长的。正因如此,人类生活与其他物类的生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文化是人类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主要方式,是个体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人类的文化学习具有一定的无意识性。人类对文化学习的依赖远远超过其他动物。正是由于这种对文化的超强依赖,使得学习成为文化不断传承、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文化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由于文化是通过学习而非遗传实现社会传承的,因此,学习在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表现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化学习的创造性 学习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人类童年时期的长期依赖性和人类生活的群体性方面。人类童年时期的长期依赖性体现为人类文化学习的时间性,而人类生活的群体性则体现为人类文化学习的空间性。人类个体的成长有一个漫长的童年期,在这段时期,个体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化学习和文化适应,其中在文化适应阶段也包括一定程度的文化再造和文化创造。童年期的个体以其独有的方式创造着其独有的文化,这一文化与成人文化一起丰富和发展着人类文化。 在人类文化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作用在人类文化的成长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关注儿童文化对深入研究人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人类文化与儿童文化 (一)儿童文化的不可逾越性 儿童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的整体进程中存在文化的连续性是毋庸置疑的,而童年期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童年期作为个体生命的早期阶段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人类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没有文化的参与,就无所谓人与人类,也无所谓人类社会。人类个体在其早期阶段创造了不同于成年期的文化规则,这一文化对于个体全过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儿童文化是指儿童自己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因此,存在于儿童期的儿童文化在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化的客观存在性 在现实社会中,成人往往被认为是社会的代表,是社会文化的代表者,而儿童通常被看成是一种不成熟的社会存在,处于文化边缘,被要求服从于成人。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儿童适应成人文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文化逐渐被成人文化所替代或者侵蚀。说到人类文化,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成人文化,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人类文化既包括成人文化,也包括儿童文化,而且,儿童与儿童文化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儿童文化虽与成人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其归根到底是归属于同一类主体人类的,不同的是,其所属的阶段不同。 (三)文化学习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文化学习是人类个体早期的任务,而且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这样的学习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人们往往因为成人期生理生长发育的停止而误认为人的这种“文化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生长也停止了,但正如前面所说,文化并不是一经形成而不再改变的。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化范围内的所有人类个体都将不得不适时地去积极适应这一发展。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个体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文化。 我们应深入解读人类文化的发展与成长,并深刻地意识到儿童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受成人文化主体性的影响,儿童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没有被给予充分的认识与肯定。因此,要从文化、人类与生活的层面来解读被遗忘的儿童与儿童文化,要认识到人类只有真正地了解儿童与儿童文化,才可能真正了解自身。 (四)让社区教育成为儿童成长的“第三课堂” 如果说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教育是孩子的“第二课堂”,那么,如今的社区教育则是孩子的“第三课堂”。在开展各种社区活动时,应该考虑到社区中孩子的需要,照顾到他们的年龄和兴趣,努力将社区教育打造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三课堂”。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利用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到社区学校中进行科普讲课,让孩子接受科普人文教育;同时,要在成熟社区中成立社区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学者讲课,传授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随着社区规模的发展,可以在较大的社区利用寒暑假举办“小记者社区行”活动,将所辖社区内的孩子组织起来,去采访一些老人和名人,聆听、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感人故事,让孩子树立社区概念,关心、爱护社区,并在活动中得到教益。 三、被遗忘的儿童与儿童文化 当下,儿童文化往往被各种成人文化冲击、侵袭甚至代替。儿童的生活中充斥着成人的文化。通过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文化中,儿童不见了,见到的是老态龙钟、目光呆滞、缺乏儿童思想与儿童精神的“小大人”;儿童文化不见了,见到的是成人的玩具、游戏、生活用品以及成人的生活方式。面对诸多现象,笔者不禁想问,儿童在哪儿?儿童到底是谁?儿童文化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成人又意味着什么?儿童需要什么?成人应该如何对待儿童文化?我们能否用成人文化来替代儿童文化,帮助个体从幼年成长为成年?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真正的儿童文化。 每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和相互认可的游戏规则,即群体特有的文化特征,儿童这一群体也不例外。儿童有自己的文化,成人只有把握了儿童与儿童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真正地了解儿童与儿童文化。也只有真正了解了儿童与儿童文化,人类才可能真正了解自身。 参考文献 1(美)S南达.文化人类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3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xx. 4郑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块链能源管理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数字版权交易创新跨境平台开发项目可行性详尽分析
- 2025-2030药用食品代工模式分析及自有品牌与ODM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 小龙虾美食社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育信息化0时代移动学习应用市场潜力与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 叉车安全方面的测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会计从业考试资格题库及答案解析
- 车站安全生产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六课 师生之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全一册)统编版(五四学制)
- 2022年湖北咸宁市总工会招聘工会工作协理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前台案例-北侧弱覆盖优化
-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
- 毒品与毒品的危害课件
- 空转耕地占用税和契税课件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压力疗法课件
- 烧结基础知识课件
- 锅炉煮炉方案
- 合肥工业大学推免生综合评价加分细则
- 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共17张ppt)
- (完整PPT)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