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最早出现于诗经中,而大量运用“柳”意象的则是诗歌兴盛的唐代。B.“柳”又作“杨柳”,称名不同,其实所指相同,在古代“杨”“柳”同义,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杨”“柳”经常换用。C.古人常借柳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是因为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已成为故乡的象征。D.“柳”之所以能够象征着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是因为柳树的婀娜多姿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十分相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B.文章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与引用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不仅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因为家中庭院植有柳树,许浑因此睹物伤怀,咏出了表达强烈思乡之情的“蒹葭杨柳似汀洲”的诗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古人在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感情的表达。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即指柳的证据。C.“柳”可以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依恋,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以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有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没文化【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丫子上去了。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平板电脑。”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利亚的姑妈去世,他非常难过,决心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用来安放姑妈留下来的那些书,表现了他对姑妈的怀念。B.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主旨。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D.文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以及最后的解决。5.小说中的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试加以分析。6.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注:论次:评定编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泛然:漫不经心,随意。更衣:如厕。7.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为僚吏共嫉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君幸于赵王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才起的。B.汉书作者班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C.“及冠”也称加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是成年人了。D.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勃少年聪慧,才华早露。六岁即能写文章,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深受赏识。B.王勃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因为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C.王勃才华横溢,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谁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写下了千古绝唱滕王阁序。D.王勃兴趣广泛,著述颇丰。拜名医学习,尽得其要,而且擅长写文章,著有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作品。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5分)答: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5分)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对句与题目照应,侧面描述战争场景。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战场的景象,而且写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兵的斗志。C.颈联由物及人,不但反映了塞外将士们的思想和情绪,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感。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2)诗歌尾联以景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试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虽身处逆境仍心系天下的句子是“ , ”。(2)劝学中体现君子广泛学习深刻反省行为就会没有过错的句子是“ , ”。(3)在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出了鹏有不知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形象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鹏“ , 。”的壮观气势。(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1题。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 ,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 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限制 无所适从 惊魂不定 涉及B.局限 手足无措 惊魂甫定 涉及C.限制 无所适从 惊魂甫定 涉及到D.局限 手足无措 惊魂不定 涉及到15.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得一项是(3分)A.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B.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C.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D.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B.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C.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D.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17.下列交际用语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日拜读了您的大作,我的心中顿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B.您奔波三百公里来看我,大驾光临,使寒舍蓬荜生辉。C.仁兄初次惠临舍下,小弟招待多有不周,还望您海涵。D.家母最近身体有点贵恙,希望你们不要叨扰她老人家。1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6分)示例:这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近日,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活动,众多网友不约而同选择了一首歌我的祖国。时间会湮没许多记忆,但有些其实并未消失,只待一个密码,顷刻激活。对于中国人来说,我的祖国这首歌,就是一个激活集体记忆的“密码”。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该电影还原了上甘岭战役之残酷与壮烈,上甘岭,是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高地,从此成为一种再大困难能奈我何、强敌当前敢于胜利的精神象征。“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的价值观:用美酒款待朋友,用猎枪对付豺狼。这句歌词,放在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无穷无尽的屈辱背景下,才能明白其中况味。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一场大战,既拒敌人于国门之外,保障了中国教十年安心发展的和平环境,又打出了中国人全新的集体精神面貌,“四万万人”,凝聚起来,天下谁能敌?抗美援朝,让西方再也不敢轻视中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唱这首歌曲,怎不感慨万千?中国人背负着历史的烙印,从历史中走过来,正在创造新时代属于自己的历史。大道之行,谁能阻挡?正如我的祖国所歌唱的:“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请概括我的祖国成为最感人的歌曲的原因,试拟出两点。四、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习近平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孙中山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答案解析1(3分)A解析:A项,“大量运用柳意象的六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不准确。2.(3分)D解析:D项,“家中庭院植有柳树”错。3.(3分)D解析:A项无依据,依据原文只是提到了给后人理解诗句制造了困扰。B项逻辑关系错误,文中有“即使此传说确凿故此据不足为证”。C项原因分析错误,是因为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4.(3分)A解析:表现了他对姑妈的怀念,错误,科利亚决心做书柜,是为了使自己家有文化气,像“书香门第”。5.(8分)妻子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因为在她看来,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对他们受折磨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妻子是一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举家迁入姑妈的房子以后,首先卖掉姑妈家老旧的家电,然后添置新用具。首先买的是一台新电视机,接下来又买了一套宽大的床具,后又买了一套壁柜,最后把卖书的钱又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 妻子是一个没文化的人。她继承了姑妈的房子之后,把姑妈的所有的珍贵藏书都扔掉了。(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答对三点满分)6.(8分)第一问:本文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2分)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2分)第二问:这种现象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1分)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是浮躁的,他们静不下心来读书,他们认为读书带不来经济效益,轻视读书。(2分)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做有文化的人,就应该爱惜书籍,静下心来多读书。(1分)(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7(3分)D D项是判断句,其余为被动句。8(3分)A 古代一般有地位的男子才有字,字一般是二十岁才起的。9(3分)C(C项不是众位客人没有能力写出序言)10.(5分)(1)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抵罪”,“匿勃所”省略句,“辄”各1分,句意2分)(5分)(2)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大宴滕王阁”状语后置句1分,“宿”1分,“请客”古今异义词1分,句意2分)11.(3分)A 应是正面描述战争场景。12.(6分)以景作结,描绘了大漠黄沙乱飞的自然景象,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表现出征程千里,遮天蔽日的景象 。以景作结,借景抒情,歌颂了将士们报效君王,驰骋疆场,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以景作结,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及厌恶的情感。(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13.(8分)(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4.(3分)B 15.(3分)D “发现到”不搭配,“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语序不当,“承受福祉”不搭配,排除AC项,B项缺少主语,且语序不当。16.(3分)A “视界为之一扫”搭配不当,“俗情为之一扫”搭配不当,可以排除BD两项,“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语序不当,应是先看到再感受到,因而排除C项。17.(3分)D 谦敬错位,“贵恙”为敬辞,称对方的病;“叨扰”是客套话,打扰(多用于受到款待,表示感谢)18.(6分)示例:这浓墨重彩的枫叶,红得万山尽染,勾魂摄魄,是一片鲜艳的海,一支激昂的歌,将感情释放地酣畅痛快。(每种修辞各2分)19.(8分)答案:这首歌曲激活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想起了抗美援朝的那段光辉岁月。这首歌曲展现了中国人在屈辱中崛起,强敌当前敢于胜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首歌曲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抗美援朝,让西方再也不敢轻视中国。这首歌曲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绪,团结起来,才能天下无敌。(意思对即可。答出两点即可。)20.(60分)作文评分标准见高考评分标准。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书:共同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股权代持协议
- 章希与张伟婚姻解除协议书
- 离婚协议书范本:共同财产分割与债务分担
- 离婚协议书中车辆产权与使用权限明确约定
- 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时练01(含答案)
- 美术老师转岗培训
- 培训经理年终述职汇报大纲
- 监理单位安全培训
- 如何放松自己
- 边境管控工作课件
- 盘扣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营养师在体重管理中的角色与实践考核试卷
-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
- 新疆大学机械设计基础
- 消防材料分类明细表
- G20峰会场馆参观设计学习
-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报告
- 2024年河北省高中会考试卷数学(附答案)
- 2型糖尿病科普讲座课件
- 变电站消防培训课件
- 《律师执业纪律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