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摘 要本文对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大体的阐述,分析中国外贸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另外,还着重研究了我国外贸发展的历程特点、面临的不利环境,以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大致描述一下中国外贸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特点。以改革开放为界,中国的对外贸易先是借鉴苏联经验,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的经济中,外贸战略为充满活力的自由竞争体制。然后,简单概括了中国外贸的发展特点: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贸易伙伴遍及世界、对外经济合作及对外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外贸法制取得重大进展。总体来说中国外贸发展状况良好。其次,分析了中国外贸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资源环境、人才、政策、外企等方面进行分析;再次,根据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引出了我国未来的外贸发展趋势。未来要注重发展服务贸易、低碳产业以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另外由于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我国要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最后,结合问题提出对策:扩大内需、开拓新市场、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快创新步伐等,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词:中国外贸;发展历程;特点;趋势;对策ABSTRACTThis paper generally s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acing challeng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acing adverse condition, and then mak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useful to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which h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First, generally describe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haracteristics.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foreign trade take Soviets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and adopt concentrated management syste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gradually came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foreign trade strategy became vibrant free competition system. Then, simp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characteristics. foreign trade developes rapidly,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optimize , trading partners extend all over the world,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foreign investment developes well, foreign trade legal has been made major progress. As a whol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in good condition.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foreign trade. And analyzes from the resources environment, talents, policy, foreign enterprise and so 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presents the trend of Chinas foreign trade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noti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and low carbon industry to alleviate the constraint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because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strong, our countr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nha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o develop new marke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innov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of our country.Keywords: Chines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rend; countermeasure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前言1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特点2(一)发展历程21.1978年以前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22.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城市23. 1992年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24.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二)现状特点31.对外贸易发展迅速32.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33.对外贸易合作对象多元化34.对外经济合作及对外投资成就显著45.外贸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4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6(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6(二)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削弱6(三)对外贸易发展存在不平衡6(四)对外贸易政策不完善6(五)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偏低7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8(一)服务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8(二)外贸科技创新能力增强9(三)贸易关系从单一到多边9(四)低碳产业引领突破大潮10(五)外贸空间逐步扩大10四、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11(一)提高国内消费,扩大内需11(二)优化产业结构11(三)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11(四)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外贸人才11(五)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12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 - 15 -前 言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与世界经济交往的重要渠道。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总贸易额由2001年的5069.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9728亿美元,增长了483%,约是1990至2000年增长率的1.5倍。同时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以及净出口总额也分别增长了493%、473%、712%。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特色。2009 年以来,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需求初现曙光。目前,中国外贸具有一定的保持平稳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仍然面临的风险和发展不稳定因素。因此,理智客观地分析我国外贸发展的概况、面临的不利环境,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在中国加入世贸后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大体的阐述,分析入世对中国外贸的发展、挑战及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另外,还着重研究了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的概况、面临的不利环境,以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特点(一)发展历程从我国建国至今,我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次历史性巨变:一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各种支持政策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民营外贸企业的经营。1.1978年以前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改革开放以前,根据我国当时面对的国际状况和建立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外贸的经营、管理权完全归国家所有,统负盈亏。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采用的是计划经济制度。外贸的经营范围较窄,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农副及矿产资源型产品构成了出口商品的主流,贸易关系主要受制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变化。1957年对私营进出口外贸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进出口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2.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初期,为了逐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了“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 的对外开放战略。按照我国地域的分布,将对外开放分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四个层次。在改革开放初期,先重点开放沿海城市,目的就是由沿海地区带动整个东、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3.1992年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92年我国沿海城市已经基本开放,而且开放后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由于开放后经济发展效果显著,国务院决定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1992年以后我国在继续开放沿海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陆地边境市、镇,沿江(长江)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这样就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样不仅扩大和完善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而且缩小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此外,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推动西部对外开放,国家在吸引外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给予了西部地区许多政策支持。4.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国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应。入世后我国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了吸引外资的政策,再加上我国市场本身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招商引资效果明显;我国进出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贸易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出口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加大。而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与其他各国积极展开了各种经济合作,并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有关会议和活动,为中国的外贸企业创造了很好的运营环境。(二) 现状特点1.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经济基本上没有开放,进出口总量始终处于低水平。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仅11.35亿美元,1960年38.09亿美元,1970年45.86亿美元,到1977年发展到148.04亿美元,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2倍,1950年至1977年年均增长9.9%。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对外贸易的格局,同时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对外贸易取得重大进展。2.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建国初期,我国的进出口商品主要是集中在第一二产业的产品。甚至到70年代,初级产品出口仍占我国出口商品总额的一半以上。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由于国家的鼓励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国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上扭转了用大量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工业品进口的被动局面。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IT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进口高速增长。例如,2002年至2008年七年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增长了36.8%和2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20.8%上升到2008年的29.1,进口比重从28.1%上升到30.2%。建国至今,中国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形成。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进入科技时代,我国紧跟世界的步伐生产并出口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且出口比重逐年增加。3.对外贸易合作对象多元化新中国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加上当时的苏联与美国分别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80年代末我国结合当时改革开放的层次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对外贸易。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我国的贸易合作对象不断增加,目前已和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合作。到2008年,我国前十位最大的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78.4。4.对外经济合作及对外投资成就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在极“左”思潮影响下“不做国际承包商”的错误作法,积极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由改革开放之初仅几家企业从事这项业务发展为我国现在近700家企业组成的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队伍,业务范围向技术性较强的领域不断扩展,项目越做越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一是对外投资平稳发展且不断进步,投资规模逐年扩大。例如2001年我国对外投资平均规模为253万美元,相较于1993年翻了7番,也是2000年的1.3倍。二是我国对外投资的行业由原来的以贸易领域为主,逐步向非贸易领域扩展。由于要开拓对外贸易市场,初期投资领域几乎都在贸易行业;随着对外投资的发展及我国对外贸易实力的积累,目前已拓展到贸易、资源开发、工业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旅馆、咨询服务、科研开发、农业、房地等产业,其中贸易、资源开发、工业加工制造等为三大重点领域。三是投资区域由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向多元化市场转变。初期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港澳地区,目前已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为主的160个国家和地区,对亚洲、非洲、拉美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发展也很快。对外投资在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国外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做出了贡献。5.外贸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外贸易立法是中国对外贸易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国内立法和国际条约的缔结与参加两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强化,对外贸易立法日益健全和完善,并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法制体系。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系统调整并清理原有法律法规,根据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贸易环境,按世贸规则建立了新外贸法、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及配套部门规章的三级法律框架体系,使货物进出口管理实现了法律化和规范化。我国外贸体制在更加开放稳定透明、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进程中不断完善,日臻成熟。然而,在国际外贸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国距离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有待根本扭转,脆弱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已难持续支持大规模出口,知识产权保护屡屡受到欧美国家指责,贸易摩擦和争端往往针对中国。因此,在60年后的今天,中国对外贸易法制之路并非已经到达终点。相反,中国对外贸易还需要在不断完善相关法规的同时,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更大的挑战。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资源、能源、土地和环境等有形要素投入,这造成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我国的人均资源本来就并不充足: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即使是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人均储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再加上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下。2009年,我国消耗的钢材占全球的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我国单位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世界先进水平约低20。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其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消费对进口的依存度都超过50。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发展受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将更甚。(二)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我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适龄劳动人口逐步接近峰值,“人口红利”正在接近拐点。劳动力作为支撑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基础因素之一,其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尽管上调了工资水平,但由于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工资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而我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如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难以继续依靠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发展。(三)对外贸易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出口金额及增速大于进口,我国连续17年贸易顺差;二是区域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即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体规模的90以上,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整体较弱;三是贸易伙伴经济合作程度的不平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与最大的前十位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这些不平衡现象客观上要求我国应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四)出口商品位于价值链低端尽管我国对外的贸易总量一直高居全球的第二,而出口总量位于第一。但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所以得到的利润比较低,导致在实际的国际分工价值链上,我国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而位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中高端的欧美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掌握着高端的研发设计技术,控制了商品附加值比较高的环节,所以得到的利润比较高。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自主知识品牌出口额比重不到10%。其中,在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领域,由于中国缺乏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并且在出口市场上存在消极竞争,恶意竞价等等不良的市场现象,导致产品比重比较低。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在种种不合理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低价竞争状况最为严重。总体上看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规模虽然增长比较快速,但由于产品质量较低,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导致竞争力低下,出口质量难以保证。 (五)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偏低 尽管总体看来,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实际上对外贸易企业规模较小,发展不稳定,一直存在一定的隐患,更由于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本身布局松散,缺乏竞争力的外贸企业的资产状况堪忧。在出口市场萎缩,产品成本上升等种种情况的影响之下,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外贸企业出现利润空间压缩甚至亏损,出口减缓,订单减少的状况,并因此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难度,导致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破产。这一现象尤其体现在我国东南的江浙等地,集中在一些利用廉价劳动力生产制造的行业,如纺织、服装等。这些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的破产倒闭,会导致大量的失业人口,不利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有极大地负面作用。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制定各种政策规定时注意把握力度。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由于全球生产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全球的贸易格局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中国正是这个变化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变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的外贸发展还存在众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并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一)服务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由于服务贸易自身的抗压性,即使在经济危机复苏迹象不明显的当下,服务贸易也因其不受经济周期影响、不依赖外部资金、贸易壁垒较少而未受很大影响。经济危机复苏阶段,清洁环保无污染、知识密集型兼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开始展现它的威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据调查,2009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世界排名第5位,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世界排名第4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867亿美元,同比下降5.8%。中国的服务贸易即便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要想实现服务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额度的贡献,就必须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服务外包规模,延长加工产业链,从而加快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最终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 图1 中国各产业所占GDP比重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二)外贸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培育国内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创新对外贸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从而提高服务贸易比重。表1 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情况 单位:%年度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1980198550.549.56.1199025.674.417.96.8199514.485.629.514.9200010.289.842.317.520019.990.144.617.520046.892.154.127.920056.493.65628.620065.594.656.72920075.194.957.62820085.594.657.629.120095.394.759.331.420105.294.859.231.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如表1所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呈现增加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将在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据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1月,商务部会同科技部已经联合认定了3批共58家创新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骨干力量。2010年,商务部与科技部联合新授予了一大批产业园区,比如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等20个地方和园区,这些作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将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转型产生促进作用。未来我国依赖“廉价劳动力成本”作为出口竞争力的局面将被打破,出口生产经营将由“低科技投入低产出收益”转化到“高科技投入高产出收益”的循环中。(三)贸易关系从单一到多边2001年之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中国闭路塞听,经济发展非常缓慢,与世界上的贸易合作少之又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据统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先后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全面参加了“多哈回合”的各项议题和谈判,充分利用各种适当场合表达中方对于新一轮谈判的立场和关切。在各种国际事务中,中国在制定服务贸易相关措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中国始终遵循积极参与各类活化国际市场的活动,比如地区经济一体化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中国在对外贸易的征程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蚕食下,还是世界经济低迷的波谷,都能看见中国参与的影子。据调查,2008年和2009年,中国参加了两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和世界经济峰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做出了贡献;到2009年上半年,中国相继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智利、东盟、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新加坡等签署实施了8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在此基础上,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合作关系,参与多方合作,建立多边贸易关系,积极投身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热潮中(四)低碳产业引领突破大潮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绿色”“低碳”被提上经济发展的日程。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碳关税的实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不容小觑。一旦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的对外贸易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因此,积极应对碳关税的举措,就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以此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保护了地球生态。中国的低碳事业顺应了当代国际的绿色贸易政策,在未来外贸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必将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积极利用和发明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那些不可或缺的传统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外贸产业的水平与竞争力。(五)外贸空间逐步扩大市场的多元化使中国在把握国际市场上产生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发背景下。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外贸空间有所缩略,同时,推动市场占有额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实施市场多元化对扩展相对紧缩的国际贸易不失一个良方。首先,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抵制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地区贸易集团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使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被集团内部成员国的贸易所替代。这是由于我国目前游离于各主要地区贸易集团之外,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其次,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拓展我国的出口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外贸风险。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地开拓新兴市场有利于减少我国对某些市场的过分依赖,从而掌握外贸发展的主动权。在全球贸易外需不足的背景下,从我国外贸战略的高度出发,利用自由贸易协定(FTA)积极开辟新兴市场,制定准确的战略方针,选准外贸拓展领域,拓展外贸空间并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扩展外贸空间的基础上,密切关注中国加入的各类组织发展态势和基本动向,从而不断推近亚太经合区域的合作进程,积极寻找可以建立经贸合作关系的地区和组织。四、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道路坎坷不平,其间充斥着一些隐患与突出问题,在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下尤为显著。为确保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我们在面对这些隐患与问题时,要认真加以研究,采取一起积极可行措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扫除障碍。(一)提高国内消费率,扩大内需我国消费率一直较低,甚至低于某些新型市场经济体,更低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这是我国特殊国情造成的。这使得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过度依赖投资。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提高居民消费率。在我国内需市场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条件下,这是切实可行的。在世界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使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我国应进一步推进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方式,使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保障我国经济正常运行,不受外来环境的过度干扰。(二)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可以降低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存程度,提高国家贸易竞争力,在扩展经济规模的同时,优化一国产业结构,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善贸易结构,对中国的国计民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所致,产业结构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呈现的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状态。这是因为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所致,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我国服务业的空间,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优化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三)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欧盟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合作伙伴,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欧洲经济运行偏离正常轨道,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为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我国出口产品的规模,分散贸易风险,摆脱传统市场的限制,同时减少贸易摩擦,我们应该在巩固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市场,这也是我国迈向贸易自由化不清晰而缺少的一步。(四) 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外贸人才从劳动力投入来看, 2000年美国第三产业的劳动投入占总劳动投入的74.5%,我国仅占27.5%,这个差距是巨大的,虽然近近年此比重有所增加,但是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如图2所示近年来劳动力在各产业的分配情况: 图2 近年来劳动力在各产业的分配比例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人才在如今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国家竞争甚至是国内地区竞争中尤为明显。在影响竞争的众多软件因素中,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自2004年起,我国接受义务教育人口已达一半以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连年递增。在现如今世界格局日益震荡中,我国应该培养人才,尤其是具备竞争力的外贸人才,充分发挥人口优势,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整体竞争力。(五)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新形势要求中国的外贸企业要深度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讲,要增强创新意识,以开放的姿态对待自主创新,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合作研发和共同开发来构建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扩大自主创新步伐,以构建核心竞争力,增强应对金融经济动荡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力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也是尽快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好方式。要充分发挥好利用外资和技术资源,构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政府方面也应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把科教兴国和鼓励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寻求企业、产业和政府的联动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市场的净化力度,做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跨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尤其要支持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的创新,鼓励自主创新含量高的新产品出口。结 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结构一致朝着合理化,高度化的方向发展,尤其进入新些年以来,中国的三次产业发展迅猛,生产总值飞速增长,各产业内部趋于协调,整体产业结构更是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是,就目前来看,限于中国目前的发展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削弱、对外贸易发展存在不平衡、对外贸易政策不完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产品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偏低等。尽管中国外贸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国对外贸易仍处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国际经济贸易秩序大调整和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也将为我国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之1:“概述(引言)”专业深度解读和实践应用培训指导材料(2025C1升级版)
- 现代小说课件
-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对国家安全战略影响研究
- 辅警培训课件教学
- 民法典关于抵押权
- 2024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金华市武义县桃溪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风险防范与风险管理工具开发报告
-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申请项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报告
- 车间生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人行金库管理制度
- 供应链管理 课件 6-供应链生产管理
- 妇幼保健院(2025-2025年)十五五发展规划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模板
- 口腔科台账护理工作规范
- 退兵移交协议书范本
- 经营管理岗位竞聘
- 2025-2030中国雪茄和雪茄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安检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500强企业管理制度
- 美容过敏纠纷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