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1页
【教学课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2页
【教学课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3页
【教学课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4页
【教学课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时编写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王梅老师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上册 有人这样形容近代以前的中国 走 吼 手 叩头 交通基本靠 通讯基本靠 传媒基本靠 见面就是 产生 第八单元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 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 造船厂 纺织厂 钢铁 在 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 的企业里 一些地主 官僚 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 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哪一近代化探索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马关条约 里有关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 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获得了这项权利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 开采矿山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外国人开始在华开办工厂 与哪个条约及条款有关 多设织布 纺绸等局 广为制造 1895年清政府发布的上谕 原因 状元实业家 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 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实业救国 的道路 表现 张謇 1853年 1926年 江苏南通人 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 政治家 教育家 主张 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1894年 考取状元 同年七月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清军战败 边疆紧急 张謇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 张謇目睹国事日非 京官疆吏不足为谋 虽科举成名 却不愿以此求官 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 发展 1895年 张謇在 设厂自救 的浪潮中开始筹办 1898年 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 作价25万两 作为官股 按年取息 不问盈亏 1899年开车生产 经营顺利 利润优厚 张謇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旧照 大生纱厂保存完好 发展 第八单元 张謇1905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博物苑 发展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 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 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 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等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 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被称为 状元实业家 2016年 以张謇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 张謇 号首航 第八单元 热潮 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 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 设立实业部 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原因 表现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 人们竞相投资设厂 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 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第八单元 热潮 大生纱厂到1899年5月建成时 有原始资本445100两 1904年 增加资本63万两 1907年 办了大生二厂 资本100万两 从1899年到1913年大生共获利 净利 约540万两 发展为拥有资本200万两的大厂 是 欧战以前华资纱厂中惟一成功的厂 短暂的春天 一战期间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 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原因 表现 1914到1919年我国面粉出口情况 第八单元 短暂的春天 荣宗敬 一战期间 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 企业不断扩充 到1922年 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 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 3左右 被称为 面粉大王 荣德生 荣氏兄弟1912年在上海创办面粉公司 再度受挫 一战后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外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 外资实力雄厚 技术先进 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 生存发展实是不易 作为一国之政府不但不支持 反而与民争利 大生纱厂顿时转赢为亏 损失巨大 外负债多达400万两 张謇和胡雪岩的人生沉浮 夹缝中顽强挣扎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 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原因 官绅的接洽说话 一天几变 捉摸不定 有钱人的面孔 更是难看 推三阻四 上面的总督虽然赞助 而底下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拆台 张孝若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封建势力 1935年以后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实业银行 四明商业储蓄银行 新华信托银行小四行 也被官商合办 政府控股 干预人事等方式拉进了国家金融系统 国家资本在金融业中占据了主体和主导位置 费正清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官僚资本主义 第八单元 夹缝中顽强挣扎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卢作孚 1893 1952 重庆人 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 教育家 社会活动家 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周学熙 1866 1947 安徽人 袁世凯的财政管家 举办多种实业 有 南张北周 之誉 侯德榜 1890 1974 福建闽侯人 著名科学家 杰出化学家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它们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差 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多 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交通通讯 交通工具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第八单元 交通通讯 19世纪70年代以后 西方发明的火车 轮船 电车 汽车 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中国近代出现哪些新式交通工具 交通通讯 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1876年 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淞沪铁路 火车 交通通讯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火车 詹天佑 1861年 1919年 12岁留学美国 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 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 有 中国铁路之父 就张铁路1909年建成 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 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京张铁路工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 交通通讯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轮船 1864年1月 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 黄鹄 号 船长50余尺 时速40余里 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船 克莱蒙脱 号 交通通讯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飞机 1909年9月21日 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 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 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交通通讯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电车 汔车 中国进口的一辆汽车 慈禧御用汽车 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 第八单元 交通通讯 通信工具 早期电报机 早期电话机 19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旋转式拨号电话机 传统的摇把子电话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第八单元 交通通讯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 水上 空中航线的开辟 新式马路的修建 传统街道的改造 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式讯通工具的作用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辛亥革命后 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 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劝禁女子缠足 溥仪剪辫装 剪辫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 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运动 剪开了一条锁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八单元 男子 主要有长袍 马褂 西服 中山装等 近代男子服饰 中山装 马褂 易服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易服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八单元 倒山字形 笔架盖 五粒扣 袖口上的三粒扣 后背不破缝 四个口袋 象征崇文兴教 代表 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 五权宪法 表示 民族 民权 民生 的三民主义 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寓意 礼 义 廉 耻 四大美德 20世纪30年代 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易服 近代女子服饰 女子 上衣下裙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八单元 易服 近代女子服饰 女子 传统旗袍 清末的旗袍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易服 近代女子服饰 20年代初期旗袍样式 20年代中期的样式 女子 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 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 短袍窄袖 20年代末期旗袍样式 彩秀曲襟低领旗袍 易服 近代女子服饰 到30年代 旗袍已经盛行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中国的旗袍走向世界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劝禁缠足 清朝曾多次下令禁止缠足 中华民国建立后 孙中山总统发布 劝禁缠足文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八单元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代之以简单的鞠躬 握手礼 跪 拜 握手 取消 老 爷 大人 的称谓 代之以 先生 的称呼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人们的饮食 服饰 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 出现了崇阳逐新的趋向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洋烟 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八单元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公葬 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八单元 公园 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八单元 在时装 烫发流行之际 旗袍 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d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 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a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b 东南各省的变化 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c 大中城市的变化 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晚清时期的移风易俗一方面受到外来习俗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来自中国内部新兴资本主义因素的驱动 西方的生活方式植根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 而中国内部新兴的进步力量源于本国内部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 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国内部新兴进步力量为振兴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的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