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知识简介.ppt_第1页
化学品安全知识简介.ppt_第2页
化学品安全知识简介.ppt_第3页
化学品安全知识简介.ppt_第4页
化学品安全知识简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化学品安全知识简介 教师 安林坤lssalk zsuanlk 中山大学药学院 2 课程设置 3 关于成绩 说明 1 考试内容为客观题 2 总评超过80 包括80 为 合格 否则为 不合格 3 无故旷课超过2学时 总评为 不合格 4 本课程的内容 一 简介二 化学品危害程度的评估及量化三 化学危害的控制四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操作安全五 有机溶剂的安全使用六 化学品安全资料的来源七 紧急事故的应急措施八 化学废弃物的回收 存放及处理 5 一 简介 6 1 1危险物的定义 中国国家标准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 86 从运输的角度对危险货物定义为 凡具有爆炸 易燃 毒害 腐蚀 放射性等性质 在运输 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 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 均属于危险货物 通常把危险性特别大的物质称为危险物 dangeroussubstancesorhazardousmaterials 化学 药化实验室所用的溶剂及试剂一般都具有易燃 有毒 腐蚀等性质 7 相关名词 一 活性化学品 reactivechemicals 具有易发生火灾爆炸性的化学品 其危险性来源于本身具有的热能 大多具有不安定的结合 在不太高的温度下 就能开始发热分解 因此也称为不安定物质 unstablesubstances 如乙炔在高压下易分解 而引起爆炸 不相容配伍 incompatiblecombination 将两个以上的活性化学品混合而具有更大能量危险性的配伍 称作不相容配伍 如酸和碱的配伍 8 相关名词 二 混触发火 hypergolicignition 混合时立刻发火的现象 如氧化剂和可燃物的配伍自燃 spontaneousignition 在常温或略高于常温的温度下 可能会引起自燃发火 如黄磷 碱金属 9 1 2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 化学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10 工作及生活中接触的化学品 溶剂油漆塑料胶水 燃料杀虫剂铅烟雾 人体难以分清它们的异同 11 必要性 它们是一把 双刃剑 化学品具有各种各样的性质 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使生活多姿多彩可能具有危险的性质 如毒性 易燃 易爆等 12 有毒物 危险 品无处不在 超市货架上的商品 油漆 清洁剂等办公室用品 涂改液 黏合剂等化学实验室 各种化学品意想不到的物品 焊接棒 有毒金属物品等压缩气体 化学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13 危险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 从2000年4月到2001年11月 我国共发生化学品重大事故364起 在化学实验室 操作人员与各种化学品 亲密接触 极易受到危害 近年来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化学实验室突发事件日益增多 14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 一 可能原因 实验室通风效果不好 聚集了大量的溶剂蒸气 高温或者明火导致爆炸设备 工程 原因 事故 在实验室大量浓缩有机溶剂时发生爆炸 15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 二 事故 实验室下水道破裂 喷射污水 事故原因 有机废液被倒入下水道 密度大 不溶于水而聚集在下水道 腐蚀塑料管 行政管理不到位 16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 三 在关闭窗户 密闭 的通风橱内蒸馏乙醚 使用电热套加热 结果 爆炸 可能原因 1 乙醚蒸气浓度达到爆炸点 高温引爆2 不能及时发现蒸馏瓶内液体的残留量 液体量过少 生成的过氧化物易爆炸3 人为因素 17 因此 对初次进入化学实验室人员 在操作化学实验之前进行安全培训十分必要 18 注意 本课程仅就在实验室中可能遇到的化学品所造成的危害进行简单的阐述 如需更详细信息 请查阅相关资料 19 二 化学品危害程度的评估及量化 毒性 量化内容 化学品的种类 决定伤害性 数量物理状态操作特点操作时限接触途径 20 2 1化学品的毒性与其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关 这些就是毒理学家所指的 进入人体途径 不包括故意行为 如注射 最常见 常见 与个人习惯有关 21 2 2化学品的危害程度 没有好与坏的化学品任何化学品在一定的剂量内都具有毒性 如酒精等 剂量决定程度 22 剂量越高风险越大 23 致命剂量各有不同 一 24 致命剂量各有不同 二 毒性可以相差109倍 25 2 3毒性的分类 26 按照反应速度分类 一 急性中毒 反应很快 很快会不省人事 几秒钟至几天 包括 1 简单窒息 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 如N2浓度过高 2 化学窒息 身体里的氧气无法正常循环 如CO代替氧气进入血液 3 麻醉作用 许多有机溶剂会引起这种症状4 腐蚀作用 酸 碱对肌体的腐蚀5 过敏和刺激作用 27 按照反应速度分类 二 慢性中毒 反应很慢 几个月至几十年 经过一段时间 自己才会发现 包括 1 致癌作用 如丙稀腈 石棉 苯和氯乙烯是已知的致癌物质2 诱变作用 改变细胞基因3 致畸作用 威胁正在发育的胎儿 使胎儿变成畸形4 生育系统中毒作用 破坏生殖系统5 具体器官中毒 破坏具体器官 如CCl4能引起肝脏的损坏 28 2 4职业卫生标准 一 时权平均容许浓度 TWA 在每星期工作5天 每天工作8小时 每周工作40小时 的情况下 悬浮于空气中化学品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数称为时权平均值 在一个8小时的工作日内 任何人所暴露其中的化学品浓度必须低于职业卫生标准时权平均容许浓度 OEL TWA 职业接触限值 OEL 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 29 计算时权平均值的例子 时权平均值正确的计算方法 10X1 20X1 5X6 8 7 5单位 如一位工人在以下的工作时间暴露于化学品 X 30 图例1 污染物浓度 工作时间 OEL TWA 工厂TWA 实测浓度 结论 TWA OEL TWA表示符合标准 31 职业卫生标准 OEL 二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OEL STEL 一种悬浮于空气中化学品的浓度 以15分钟时权平均值计算 在一个工作日的任何15分钟都不应该超过这个限值 即使在平均浓度低于时权平均值的情况下 32 图例2 污染物浓度 工作时间 OEL TWA 工厂TWA 实测浓度 结论 尽管TWAOEL STEL表示超标 OEL STEL 33 职业卫生标准 OEL 三 最高容许浓度 MAC 在任何工作时间内都不应该超过的空气污染限值 一般对于高毒性污染物而言 34 图例3 污染物浓度 工作时间 结论 测得浓度 MAC表示超标 MAC 测得浓度高于MAC 35 职业接触限值的例子 百万分 36 三 化学危害的控制 3 1工程控制措施通气通风橱 柜 隔离 密封手套箱应急设备灭火器 淋浴器等远距离遥控 37 工程控制措施的优点 工程控制措施是最可取的运作成本低容易操作防护性能最强 38 3 2行政管理措施安全操作程序设备安全程序培训警告标志与警示装置将危险品分类存放 人为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 防护性能不及工程控制措施 39 3 3个人防护装备 一 安全眼镜手套面罩实验服鞋 40 个人防护的优缺点 3 3 1优点 可以防护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装备便宜3 3 2缺点 个人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 由于不舒服 不方便及效率低等因素 不进行个人防护保护性能差需要严格监督佩戴适当的保护设备 41 3 3 3安全眼镜的防护功能 42 3 3 4耐化学物质的防护手套材料性能参照表 一 物质名称浓度 氯丁橡胶腈橡胶聚氯乙稀天然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1 酸类 矿物质铬FFFNRPE氯化氢 HCL 10 GGG 氯化氢 HCL 36 FFPFEE氟化氢10 GGGFGG盐酸GGGGE 硝石10 GFGFFG硝石20 FFFPFG硫磺10 EEEGGE硫磺20 EEEFGE E 耐化学物质性能强 F 耐化学物质性能一般 G 耐化学物质性能较强 P 耐化学物质性能弱 NR 不推荐此材料 43 3 3 4耐化学物质的防护手套材料性能参照表 二 物质名称浓度 氯丁橡胶腈橡胶聚氯乙稀天然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2 酸类 有机酸乙酸84 FFEGGP柠檬酸GGGGEE甲酸GFGGEF乳酸88 GEEEEE酢浆草酸GGGGEE3 醇类苄基GGGFGE乙烷基EEEGEG甲基GFFGEP4 醛类乙醛GFGFEP苯甲醛PGFPEP甲醛GGEGEP E 耐化学物质性能强 F 耐化学物质性能一般 G 耐化学物质性能较强 P 耐化学物质性能弱 NR 不推荐此材料 44 3 3 4耐化学物质的防护手套材料性能参照表 三 物质名称浓度 氯丁橡胶腈橡胶聚氯乙稀天然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5 脂肪溶剂矿物精油EEEP 6 碱金属氢氧化铵26 GEEGEG氢氧化钾45 GEEGEF氢氧化钠50 GEGGEG7 芳烃溶剂苯PFPNRPG斯托达德GGFPPE甲苯PFPNRPE二甲苯PEFNRPE8 含氯溶剂四氧化碳FFPNRPE氯苯PFPNRPE全氯乙烯PPPNRPE三氯乙烯PPFNRPE E 耐化学物质性能强 F 耐化学物质性能一般 G 耐化学物质性能较强 P 耐化学物质性能弱 NR 不推荐此材料 45 3 3 4耐化学物质的防护手套材料性能参照表 四 物质名称浓度 氯丁橡胶腈橡胶聚氯乙稀天然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9 酯类乙酰丁基乙酸酯FFPPGP乙酸乙FFPPGP10 胺类二乙胺GGGFGP甲胺FFPFG 11 乙醚乙基醚GGPFGP12 油类和脂肪飞机液压油FFPPPE动物脂GGGPGE切削油10 FGEFFE亚麻籽油FGFPGE矿物油GGFPPE植物油FGFFEE E 耐化学物质性能强 F 耐化学物质性能一般 G 耐化学物质性能较强 P 耐化学物质性能弱 NR 不推荐此材料 46 3 3 4耐化学物质的防护手套材料性能参照表 五 物质名称浓度 氯丁橡胶腈橡胶聚氯乙稀天然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13 氧化物二氧化碳GGGG 一氧化二氮FFGF 14 酮类丙酮FPPGEP甲基乙烷基PNRNRGEP甲基异丁基FPNRGGP15 无机盐硫酸铜GGGG E 耐化学物质性能强 F 耐化学物质性能一般 G 耐化学物质性能较强 P 耐化学物质性能弱 NR 不推荐此材料 47 3 4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 行政管理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 48 四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操作安全 易燃物 包括自燃物质 窒息气体腐蚀性物质酸碱氧化剂 过氧化物 有毒物质 与水反应的物质振动敏感物光敏物压缩气体超低温液体粉尘辐射性物质 49 4 1易燃物 易燃液体 大多数有机溶剂易燃固体 钠以及粉末状固体 如镁 铝 铁 活性炭及硫磺粉等极易燃烧 并发生爆炸 自燃物质 黄磷 硝化棉 金属硫化物以及各种催化剂等 50 燃点 对于液体来说 它的燃点就是这种液体释放出的气体与空气形成的可燃烧的混合物出现燃烧源的最低温度 燃烧极限 每种可燃气体和液体 于气态下 在与空气混合的情况下 都有一个易燃蒸气浓度极限 包括较低极限和较高极限 4 1 1名词 51 易燃物品在一定浓度范围才会燃烧 52 易燃液体本身不会燃烧 它们的蒸气才会燃烧 但是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蒸气浓度必须在较低极限和较高极限之间2 有氧气 或者空气3 燃烧源 4 1 2预防易燃液体的燃烧 53 预防易燃液体燃烧 1 避免蒸气浓度过高 良好的通风 在通风橱中操作 2 避免燃烧源 明火 静电 热表面 使用水浴 油浴 加热套 和沙浴给易燃液体加热 注意 多数可燃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能够水平移动相当远的距离 54 注意可自燃的物质 不要忽视催化剂的潜在危害 55 4 2窒息气体 可引起窒息的气体 例如 氮气 氩气 氦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氰化氢等 排出了生命所必须的氧气 冷冻气体的密度大 迅速下沉 在密闭的空间内可引起危害 如 小型实验室地下室 储藏室 56 严重缺氧的情况 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神智不清肌肉乏力失去协调能力视力 听力丧失失去知觉 昏迷 死亡 轻微 严重 57 我们需要多少氧气 氧气浓度作用16 感到头晕15 肌肉失去控制12 永久的大脑损伤10 可能引致瘫痪7 失去知觉6 6至8分钟死亡 58 注意 上述症状不一定都会出现 一个人可能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昏迷过去 59 预防一般性窒息的方法 注意通风避免压缩气体泄漏在密闭的空间工作要加倍小心进入长时间密闭的房间前 充分通风 60 一氧化碳尤其危险 一氧化碳阻止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受害者皮肤通常会呈现鲜红色 无臭 无色及无味气体 不易被察觉 61 一氧化碳尤其危险 最低致死浓度 人体 4000ppm最低毒性浓度 人体 800ppm一氧化碳也属于易燃物 爆炸下限 12 5 62 一氧化碳的预防措施 密封或排除一氧化碳实验室的抽风橱气体储存柜未经使用的气瓶必须储存于通风的仓库内恰当地设计及装置气体管道使用一氧化碳时 必须远离火焰 火花或炙热物 63 氰化氢极其危险 氰化氢阻止氧气从血液运送到细胞组织 氰化氢与细胞结合在一起 空气中含有270ppm的氰化氢 通常已足以致命氰化氢的爆炸性浓度在6 14 之间 64 氰化氢的预防措施 避免产生氰化氢气体 切勿将酸加入到氰化物中 注意含腈基有机物的分解 如乙腈 确保适当的通风及排放急救时 必须尽快迅速将受害者从暴露区移走及时寻求医疗救护 65 4 3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的主要危害为 灼伤人体组织刺激眼睛 黏膜 吸入会中毒破坏容器 引起火灾实验室常见腐蚀性物质 酸 注意氢氟酸 碱其他 如苯 苯酚等 66 腐蚀性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使用前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做好个人防护护目镜实验服防渗透手套鞋接触后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求医 67 举例 氢氟酸的危害 68 氢氟酸烧伤的症状及后果 疼痛 是接触氢氟酸的关键词接触低浓度氢氟酸的症状可能是缓慢而不易被发现的损伤通常是长期的例如 手指甲缝的污染 不但可能会引起长期的疼痛 甚至会导致切除手指受伤之后恢复通常很慢 69 氢氟酸的急救方法 1 皮肤接触氢氟酸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在接触氢氟酸后数秒钟内 冲洗时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只用5分钟冲洗 过多时间会延误治疗戴上不渗透手套 用葡萄糖酸钙凝胶 2 5 迅速反复擦拭烧伤处应尽快求医 70 氢氟酸的急救方法 2 眼睛接触氢氟酸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 同时要揭开眼皮冲洗 由医护人员滴入葡萄糖酸钙液 浓度不超过1 立即求医 71 氢氟酸使用的特殊要求 所有有可能接触氢氟酸的工作人员都应接受有关氢氟酸事故急救措施的培训 在使用氢氟酸之前 应预先做好急救计划 在使用氢氟酸的场所须准备好可以随时取用的葡萄糖酸钙凝胶 72 4 4氧化剂 多为碱金属 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 特点 氧化价态高 金属活泼性强 易分解 有极强的氧化性 本身不燃烧 有机物除外 但与易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易分解 73 分类 1 硝酸及其盐 亚硝酸盐 硝酸钾 钠和锂盐 亚硝酸钠等2 卤素 氯氧酸及其盐 溴酸盐 氟 氯 溴 氯酸钠和次氯酸钠等3 高锰酸盐 高锰酸钠和高锰酸钾等4 铬酸盐 重铬酸钾和氧化铬等5 氧气 6 过氧化物 过氧化钠 过氧化钾 臭氧 有机过氧化物等7 其他 浓硫酸等 74 氧化剂的使用及防护 一 研究化学活泼性减少使用量实验区内不要摆放其他化学品如果预计实验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须采用适当的隔离措施操作过程中确保足够通风 75 氧化剂的使用及防护 二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配戴防护眼镜戴防护手套 其种类取决于所要处理的化学品 穿防护衣物 取决于周围环境 配戴呼吸罩 其种类取决于周围环境及所要处理的化学品 76 氧化剂的使用及防护 三 正确的储存 特别是氧气和醚类与其他碱或还原物质分开摆放与其他有机化合物分开摆放 特别是易燃物 使用抗腐蚀性的容器使用溢盘 77 氧化剂的使用及防护 四 特殊对待可生成过氧化物的有机物 如醚及环醚放置后形成过氧化物 易发生爆炸记录可形成过氧化物的物质被放入实验室的日期 在18个月后没有打开使用 则应弃置 记录物质开放的日期 使用3个月后 应测试是否产生了过氧化物 当发现盖子上出现结晶体时 不要试图将容器打开采用正确的储存方法 避光 78 4 5有毒物质的使用安全 实验室常见的剧毒物质 氰化物 砷化物 乙啶 EB 等使用前了解该化学品的性质做好个人防护 防止有毒物质进入人体 三种途径 按要求处理废弃物 相关手册 接触后迅速求医 79 例子 氰化物的使用 在通风橱内操作 因为氰化物分解可释放出剧毒气体氰化氢 因此不要将氰化物与酸混合 使用防渗透手套实验结束后 用硫酸铁溶液清洗所用用具废液处理后才可丢弃 80 4 6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 固体液体碱金属乙酰氯碳化钙氯磺酸镁四氯化硅顺丁烯二酸酐氯化锡无水氯化铝氯化硫五氯化磷二氯亚砜五硫化磷磺酰氯 81 使用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品如何保护自己 一 使用小量减少产生碎片立即清理碎片并放入适当的容器内清除明火来源在惰性气体氛围内使用 防止接触水避免金属或碎片的污染避免在密闭空间内散布微小粉末按要求处理该类化学品 82 使用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品如何保护自己 二 碱金属储存在远离腐蚀物的地方储存在干燥 防火以及无喷湿器的房间非自燃金属储存在冷却剂或油内储存在有盖 不易燃烧的容器内 83 4 7震动敏感物 例如 硝基化合物 苦味酸 三硝基苯酚 硝酸酯 硝化甘油 硝化棉叠氮化合物 叠氮化钠 叠氮化铅高氯酸盐 高氯酸钾 高氯酸铵 84 使用振动敏感化学品注意事项 识别振动敏感化学品的危害只用小量的化学品使用防护工具 屏障 护面罩 使用特殊工作程序 谨慎操作 85 4 8光敏物 溴油酸乙醚银盐柠檬酸铵铁碘化钠氢溴酸汞盐硝酸亚汞 86 如何处理光敏性物质 记录购入及接收日期储存在有色的玻璃瓶內 放在黑暗 清凉而又干燥的地方说明 光敏性物质对操作者的直接危害不大 不包括进入人体后的危害 87 4 9压缩气体 危险性 容器破裂造成气浪 甚至爆炸 高速气流对人体造成伤害 易燃 助燃气体易引发火灾 甚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