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子兵法 授课人 谭勤二零零七年九月 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是 老子 和 庄子 另外 管子 吕氏春秋 黄老帛书 列子 淮南子 等古代典籍 它们或也是道家的代表作 或保留了丰富的道家思想资料 绪论 一 课程开设的缘起 孙子兵法 是迄今保存最古老 流传最广泛的军事著作 被尊之为 兵经 广泛流传国内外 影响深远 通过较系统的学习 孙子兵法 从它的思想及谋略中 感悟人类的灿烂文明 受到多方面的启迪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人文精神 开启自身巨大的智慧和潜能 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孙子与 孙子兵法 简介 一 孙子简介孙子 名武 字长卿 生卒年不考 春秋末期人 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 本齐人 后迁于吴国 司马迁说 西破强楚 入郢城 北威齐晋 显名诸侯 孙子与有力焉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二 孙子兵法 简介 孙子兵法 被奉为 兵经 和 兵学圣典 又叫 孙子 吴孙子兵法 孙武兵法 吴孙子 等 字数6000 取其整数 孙子兵法 问世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 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 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兵书 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 长征记 约早100多年 比罗马弗龙廷的 谋略例说 早五六百年 1 孙子兵法 的军事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令之以文 齐之以武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2 孙子兵法 的哲学思想 不可取于鬼神 不可象于事 不可验于度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3 孙子兵法 的影响 辞如珠玉 刘勰 4 孙子兵法 的版本主要有三大系统 竹简本 武经本 宋刻 武经七书 孙子 十一家注本 宋刻 十一家注孙子 清孙星衍重新校订 让此版本的 孙子兵法 流行 三 区分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和 三十六计 孙膑 战国中期人 孙武的后世子孙 晚百余岁 著 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 一词最早见于 南齐书 王敬则传 三十六策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 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 是一部集历代 韬略 诡道 之大成的兵法谋略奇书 有很强的实用性 不但军事领域可以运用 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鉴 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 三十六计胜战计 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敌战计 7无中生有8暗度陈仓9隔岸观火10笑里藏刀11李代桃僵12顺手牵羊攻战计 13打草惊蛇14借尸还魂15调虎离山16欲擒故纵17抛砖引玉18擒贼擒王 混战计 19釜底抽薪20浑水摸鱼21金蝉脱壳22关门捉贼23远交近攻24假道伐虢并战计 25偷梁换柱26指桑骂槐27假痴不颠28上屋抽梯29树上开花30反客为主败战计 31美人计32空城计33反间计34苦肉计35连环计36走为上 五 作业阅读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第一篇计篇 全书总纲 解题 计 计算 计谋 本篇主要讲如何在出兵前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项基本要素进行科学的计算 从而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思想精髓 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 国家的存亡 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兵者 诡道也 用兵作战 是一种诡诈之术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在对方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 在对方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 多算胜 少算不胜 计算周密 条件充分就能取胜 计算疏漏 条件不充分就不能取胜 内容提要 1 重战 慎战思想2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五事七计五事 道天地将法将帅五德 智信仁勇严七计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3 造势 因利而制权4 诡道十二法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5 战争胜负可预算多算胜 少算不胜 第二篇作战篇 解题 本篇着重论述出国远征 当以速胜速决为主 首先从战争对人力 物力 财力等物资条件的依赖关系出发 指出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 然后论述了 兵贵胜 不贵久 的速胜方针 并提出了 因粮于敌 胜敌而益强 等一系列的作战指导原则以减轻人力 物力 财力等的消耗 思想精髓 1 兵闻拙速 未睹巧之久也 在军事上 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 没见过为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 2 兵久而国利者 未之有也 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 从来不曾有过 3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 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不完全知道用兵害处的人 就不完全知道用兵的好处 4 因粮于敌 从敌国取得粮草 5 智将务食于敌 明智的将领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6 胜敌而益强 愈是战胜敌人 也愈是增强自己 7 兵贵胜 不贵久 用兵贵在速战速决 而不宜旷日持久 8 知兵之将 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懂得用兵的将帅 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 国家安危的主宰 内容提要 1 战争需耗巨资举师十万 日费千金2 作战应速胜3 粮草应从敌国补给4 胜敌而益强5 用兵贵在速战速决因粮于敌智将务食于敌兵贵胜 不贵久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第三篇谋攻篇 解题 谋 谋略 计谋 谋攻 以谋略攻敌 本文中心就是讲如何运用谋略来取得战争胜利 即通过智力运筹 最大限度的降低敌我伤亡和避免战争破坏 同时获取最大的战果和效益 思想精髓 1 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百战百胜 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 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2 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 其次是运用外交取胜 再次是战胜敌人军队 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3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不打仗就使敌人屈服 不攻城就使敌城投降 摧毁敌国而不是靠久战 4 兵不顿而利可全 军队不致疲惫受挫 而胜利可以圆满获得 5 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不知彼知己 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 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 百战不会有危险 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 胜负各半 既不了解对方 又不了解自己 那么每战都有危险 内容提要 1 战略思维的最高境界 不战而屈人之兵2 实现 全胜 的方法谋攻的指导原则 必以全争于天下 谋攻法则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六决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3 实现 全胜 的保障 贤将明君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三种情况4 指导战争的基本前提 知彼知己预知胜利五法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思考 孙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全胜思想对于当今世界局势有何积极意义 第四篇军形篇 解题 形原义为器 为著 引申为事物的实质 本篇指军事实力 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 是全篇的中心 全篇主要是讲战争的胜败是由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而决定的 并讲如何善于利用这些条件 即军队作战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寻求敌人的可乘之隙 以压倒的优势打击敌人 达到 自保而全胜 的目的 自保而全胜 的关键是 修道而保法 思想精髓 1 昔之善战者 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 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 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 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2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善于防守的人 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 善于进攻的人 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从天而降 3 故善战者之胜也 无智名 无勇功 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 没有智慧的名声 没有勇武的功绩 4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而不失敌之败也 所以善于打仗的人 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 5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有了胜利的把握才寻求同敌人交战 失败的军队则往往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图侥幸取胜 6 善用兵者 修道而保法 故能为胜败之政 善于用兵的人 修明政治 确保法制 所以能成为胜败的主宰 内容提要 1 作战应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明代兵书 投笔肤谈 家计第二 中指出 用兵之道 难保其必胜 而可保其必不败 2 自保而全胜必须修明政治 确保法制 故善战者之胜也 无智名 无勇功 3 兵法的五项法则 地 度 量 数 称 胜孙子最后把战争胜利的基础归根于 度 量 数 称 并要使它在迅猛奔流运动中加强其冲击力量 这就是 形 这是古代唯物论辩证法军事思想的萌芽 第五篇兵势篇 解题 势 态势 气势 形势 势 是 形 的运动 是对实力的灵活运用与充分发挥 如水激石 如箭在弦 如石下山 本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 发挥将帅的指挥才能 造成和利用有利的态势 出奇制胜的打击敌人 战势不过奇正 是全篇主线 思想精髓 1 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 大凡作战 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 用奇兵取胜 2 善出奇者 无穷如天地 不竭如江海 善用奇兵的人 其战术变化就像天地一样没有穷尽 像江河一样不会枯竭 3 战势不过奇正 奇正之变 不可胜穷也 战术不过奇正 可是奇正的变化 却无穷无尽 4 善战者 其势险 其节短 善于作战的人 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 进攻的节奏是短促的 5 乱生于治 怯生于勇 弱生于强 混乱是因为对方更严整 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 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 6 善战者 求之于势 不责于人 故能择人而任势 善于作战的人 总是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 而不苛求部属 因而能选择人才去利用有利的态势 7 善战人之势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势也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势 就像从万丈高山滚下圆石 这就是 势 内容提要 1 作战指挥的四要素 分数形名奇正虚实2 奇正的作用和变化 奇正变化的要诀是 以正和 以奇胜 3 势的姿态和运用 其势险 其节短 善动敌者 形之 敌必从之 予之 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 以卒待之 4 要善于造势 善战人之势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刘邦曰 夫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 抚百姓 给饷馈 不绝粮道 吾不如肖何 连百万之众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作业 如何理解孙子 以正和 以奇胜 的谋略思想 并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六篇虚实篇 解题 虚 空虚 兵力分散而薄弱 实 充实 兵力集中而强大 总而言之 一切有利的方面都是 实 一切不利的方面都是 虚 虚 与 实 相互对立 相互转化 本篇主要论述通过对 虚实 关系的认识和把握 在战争中争取主动地位 即 致人而不致与人 避实而击虚 是全篇的核心 思想精髓 1 致人而不致于人 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2 佚能劳之 饱能饥之 安能动之 敌人安逸能使之疲劳 敌人饱食能使之饥饿 敌人安处能使之移动 3 善攻者 敌不知其所守 善守者 敌不知其所攻 善于进攻的 使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 善于防守的 使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 4 形人而我无形 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 5 无所不备 则无所不寡 处处都防备 则处处都兵力不足 6 形兵之极 至于无形 伪装佯动做到最好的地步 就看不出一点形迹 7 战胜不复 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次都不一样 8 兵形象水 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 9 避实而击虚 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 10 兵因敌而制胜 作战要根据敌情采取不同的取胜方法 11 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谓之神 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 就叫做用兵如神 内容提要 1 掌握战争主动权 致人而不致于人 2 善于避实击虚 善攻者 敌不知其所守 善守者 敌不知其所攻 3 转变敌我虚实的方法 形人而我无形 本篇提出 胜可为 而在 形篇 中说 胜可知 而不可为 岂不矛盾 4 探敌虚实的方法和运用虚实的秘诀 探敌虚实的方法 策作形角运用虚实的秘诀 形兵之极 至于无形 5 用兵贵在避实击虚 因敌制胜 避实击虚 孙子在文章末尾提出 犹如画龙点睛 第七篇军争篇 解题 曹操注 两军争胜 王皙注 争者 争利 得利则胜 本篇主要论述敌我双方争相造成取胜的有利条件 有利的态势和战机 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获取胜利 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 是核心 军争篇 处于十三篇之中 历来受到不少人的高度评价 明朝将领茅元仪说 真实用兵 尽此一篇 服部千春说 本篇置于前六篇与后六篇之中间 具有联系全书 把握整体大纲的作用 思想精髓 1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 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 把不利变为有利 2军争为利 军争为危 军争有有利的一面 军争也有危险的一面 3兵以诈立 以利动 用兵打仗以诡诈多变取胜 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动 4其疾如风 其徐如林 侵掠如火 不动如山 难知如阴 动如雷震 军队行动迅速时像疾风 舒缓时像森林 攻击时像烈火 防御时像山岳 隐蔽时像阴天 冲锋时像雷霆 5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此军争之法也 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就胜利 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6三军可夺气 将军可夺心 三军 可以挫伤其士气 将军 可以动摇其决心 7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 避开敌人士气旺盛之时 在其士气懈怠衰竭时再攻打 8以治待乱 以静待哗 用严整对付混乱 用镇静对付轻躁 9以近待远 以佚待劳 以饱待饥 用我军的接近战场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 用我军的安逸对付奔走疲劳的敌人 用我军的饱食对付饥饿的敌人 10无邀正正之旗 无击堂堂之阵 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 不要去攻击阵容堂皇实力强大的敌人 内容提要 1军争的总方略 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 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 是 军争篇 中最重要的思想 2军争的利弊 分五个层次讲军争的弊病 举军而争利 委军而争利 百里而争利 五十里而争利 三十里而争利 3军争的原则 兵以诈立 以利动 是军争总原则 兵以诈立 是 兵者 诡道也 的发挥 是战术的高度概括 以利动 是军争行动的唯一标尺 是孙子国家利益观的体现 有人说孙子是功利主义者 你认为呢 4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5掌握军心士气的 四治之法 三军可夺气 将军可夺心 是孙子士气理论的核心 孙子从战争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 四治之法 其中 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 是整部 孙子兵法 中论述争取主动权的一项重要原则 6用兵八戒 高陵勿向 背丘勿逆 佯北勿从 锐卒勿攻 饵兵勿食 归师勿遏 围师必阙 穷寇勿迫 用兵八戒 是孙子慎战思想的体现 要灵活运用 它有消极的一面 作业 浅谈孙子 兵以诈立 以利动 的思想 第八篇九变篇 解题 变 改易 机变 九变 一说 九 是数之极 为虚数 指多 九变 就指多变 一说 九 指九种不同地形条件 即本文从 圮地无舍 到 地有所不争 的九事 本篇主要论述用兵如何根据特殊的情况 灵活变换战术获胜 集中体现孙子随机应变 机动灵活的作战指挥思想 名言名句 1 途有所不由 军有所不击 城有所不攻 地有所不争 君命有所不受 有的道路不要走 有的敌军不要打 有的城池不必攻 有的地方不必争 有的君命不必执行 2 智者之虑 必杂于利害 聪明人考虑问题 总是兼顾利害两个方面 3 无恃其不来 恃吾有以待之 无恃其不攻 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不要侥幸地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 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准备 不要侥幸地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 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4 必死可杀 必生可虏 忿速可侮 廉洁可辱 爱民可烦 只知死拼 就会被杀 贪生怕死 可能被俘虏 急躁易怒 就会被轻侮 过分追求清廉洁身 可能被垢辱 一味爱民 就会无谓地烦劳 内容提要 1 指挥作战要懂得 九变 之术 开篇论述的五种地形和五种情况的用兵法则 只是举要 其中洋溢着机变的思想 体现了孙子的辨证思想 2 思考问题要利害兼顾 利与害是一对矛盾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 应该把有害的因素想得更周到一些 3 有备而战 无恃其不来 恃吾有以待也 无恃其不攻 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孙子 有备而战 思想 对当今国防仍有指导意义 4 为将五危 必死可杀 必生可虏 忿速可侮 廉洁可侮 爱民可烦 计篇 论述了将帅的 五德 本篇论述了将帅的 五危 一正一反 相辅相成 构成了孙子的将帅观 作业 请结合孙子提出的将帅 五德 与 五危 思想 谈谈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如何选拔管理人才 第九篇行军篇 解题 张预注 知九地之变 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 故次 九变 行 行列 阵势 军 屯 驻扎 行军 行军布阵 驻扎安营 武经七书注译 则认为 行军 就是用兵作战的意思 本篇主要讲述行军过程中 处军 与 相敌 两方面内容 指出了不同地理环境中驻军战斗以及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 最后 讲述了如何治军的问题 名言名句 1凡军好高而恶下 贵阳而贱阴 养生而处实 军无百疾 是谓必胜 驻军一般选择高地避开洼地 选择阳地避开阴地 给养充足而又依托高地 军中百病不生 这样必能取胜 2兵非贵益多也 惟无武进 足以并力 料敌 取人而已 打仗不在于兵力越多越好 只要不轻敌冒进 并集中兵力 判明敌情 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就足够了 3合之以文 齐之以武 用怀柔宽厚使士卒思想统一 用军纪军法使他们行动一致 内容提要 1不同地形的 处军 方法 处军 指在各种地形条件下 军队行军 战斗 驻扎的处置方法 现代战争乃至未来战争 高科技的广泛运用虽将改变诸多战术原则 但孙子提出的不同地形条件行军 驻军和作战的原则及其精神 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2观察判断敌情的 三十二相敌术 三十二相敌术 是一种古典的经验型方法 它的可取之处在于从细微观察敌情入手 透过表面现象判断分析敌情 然而它的不足之处也在于只是从表面现象判断分析敌人将要采取的行动 3治军之法 最后一段 提出了精兵思想 文 指奖赏 教育 爱抚 武 指惩罚 纪律 严刑 有令必行 有法必依 合之以文 齐之以武 讨论 如何理解孙子的治军思想 作为一个企业 应该怎样管理员工 第十篇地形篇 题解 本篇同 九地篇 可谓姊妹篇 是孙子军事地理论专篇 主要论述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 提出了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军队作战的若干用兵原则 同时 强调了将帅要根据不同地形条件 采用各种适当措施 以夺取战争胜利 料敌制胜 计险隘远近 上将之道也 是 地形篇 的核心 名言名句 1地形者 兵之助也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2料敌制胜 计险隘远近 上将之道也 判断敌情 夺取胜利 考察地形险易 计算道路远近 这些是高明的将帅必须掌握的方法 3进不求名 退不避罪 唯民是保 而利于主 国之宝也 进不企求战胜的名声 退不回避违名的罪责 只求保全民众 利于国君 这样的将帅 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4视卒如婴儿 故可与之赴深溪 视卒如爱子 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 爱而不能令 乱而不能治 譬若骄子 不可用也 把士卒看作婴儿 所以士卒可以跟他共赴患难 把士卒看作爱子 所以士卒可以跟他同生共死 对士卒厚待却不能使用 爱护却不能指令 违法却不能惩治 那就好像娇惯了的子女 是不可以用来同敌人作战的 5知兵者 动而不迷 举而不穷 懂得用兵的人 行动起来不会迷惑 战术变化没有穷尽 6知彼知己 胜乃不殆 知天知地 胜乃可全 了解对方了解自己 争取胜利才不会有危险 懂得天时懂得地利 胜利才可以保全 内容提要 1六种地形上的作战原则 通挂支隘险远孙子对地形特点的划分及相应战法的分析略嫌简单 而且对现在也不是很实用 但其中所包含的善用地形 因地制宜的思想 仍然有着启人心智的宝贵作用 2将帅之过所造成的六种兵败 走 驰 险 崩 乱 北3为将之道 进不求名 退不避罪 孙子论述为将之道时 主要有两个观点 一是要把遵循战争规律看作是指挥战争的最高原则 二是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4带兵之道 视卒如婴儿 故可与之赴深溪 视卒如爱子 故可与之俱死 5预知胜利之道 知彼知己 知天知地 讨论 1孙子的 带兵之道 对企业管理有何启示意义 2结合孙子 进不求名 退不避罪 唯民是保 而利合于主 的将帅德行观 发表你对当今社会官员腐败这一现象的看法 第十一篇九地篇 题解 九地 指以战场位置和战略影响划分的九种不同的作战区域 与 地形篇 中的 六地 不同 赵本学注 上篇 地形 之地 排兵布阵之地也 以宽狭险易言之 九地之地 侵伐所至之地也 以浅深轻重言之 兵之所至 其地有九等 其法不同 大要皆本于人情 善用兵者 深达人情之理 驭之以术 发之以机 则人可用而地不困 本篇从战略地理学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军队在九种不同战略地形下的用兵原则 同时提出了多变的理由 并对敌我双方官兵在不同战略地形中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分析 是一篇最早的 也是最优秀的军事心理学专著 名言名句 1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 对我有利就行动 对我无利就不行动 2兵之情主速 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 攻其所不戒也 用兵之法贵在神速 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 走它预料不到的道路 攻它没有戒备的地方 3运兵计谋 为不可测 部署兵力 巧设计谋 使敌人无法判断 4齐勇若一 政之道也 刚柔皆得 地之理也 使士卒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如一人 才是治理军队的方法 兼顾刚地柔地 才是利用地形环境的方法 5善用兵者 携手若使一人 不得已也 善于用兵的人 能使全军携手团结如同一人 是由于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 6不知诸侯之谋者 不能预交 不知山林 险阻 沮泽之形者 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 不能得地利 不了解诸侯的意图 就不能与之结交 不了解山林 险阻 沼泽等地形 就不能行军 不使用向导 就不能得到地利 7施无法之赏 悬无政之令 施行超越惯例的奖赏 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 8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 把士卒投入死亡之地 然后他们才能有生存之机 9践墨随敌 以决战事 破除成规 因敌变化 以此来决定作战行动 10始如处女 敌人开户 后如脱兔 敌不及拒 战争开始之前像处女那样柔静 使敌人放松戒备 战争展开之后却像脱逃的野兔一样迅速 使敌人来不及抵 内容要点 1 九种地形的含义 性质及其战法 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孙子关于九种战略地形下的作战指导原则 还着眼于官兵在不同的战略地形作战时的特定心理而论述其作战指导思想的 2 决定战争行动时的策略 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 兵之情主速 夺其所爱 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 攻其所不戒 3 深入敌境作战的方法 兼顾刚地与柔地 相得益彰 才符合作战地形的规律 李零 吴孙子发微 践墨随敌 孙子旨在告诫世人见机行事 灵活多边 变化莫测 出神入化 智高一筹 棋胜一着 只有知变善变 才能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 战无不胜 本书中多处阐述这一思想 讨论 从 能愚士卒之耳目 到 莫知所之 通常被认作孙子 愚兵 政策的言论 有人进行了批判 有的视其为糟粕 你认为呢 第十二篇火攻篇 题解 火攻 以火辅助进攻 本篇是孙子火攻经验的专题性论述 系统阐述了火攻的种类 条件 实施方法 以及发火后的应变等问题 最后讲到慎战思想 慎战思想是本篇的重要思想 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名言名句 1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 凶 命曰 费留 打了胜仗 攻取了土地城邑 而不能及时论功行赏的 则有危险 叫做 费留 2非利不动 非得不用 非危不战 不是有利不行动 不是能胜不用兵 不是危迫不开战 3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国君不可因愤怒而发动战争 将帅不可因气忿而出阵求战 4亡国不可以复存 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 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国亡不能复存 人死不能再生 所以 明智的国君要慎重 贤良的将帅要警惕 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原则 内容提要 1 火攻的种类和条件 火攻的种类 火人 火积 火辎 火库 火队 火攻的条件 行火必有因 因必素具 发火有时 起火有日 孙子列举的火攻条件 说明他已充分认识到天时气候对战争的影响 这一点对现代战争同样重要 2 火攻的方法 火发于内 火发其兵静 火发于外 火发上风 昼风久 应之于外 待而勿攻 极其火力 可从而从之 不可从则止 无待于内 以时发之 无攻下风 夜风止 3 火攻的效力优于水攻 古诗云 顺风放火去烧人 忽地风回烧自身 战场上借助火的威力 可以增强自己的力量 从而夺取战争胜利 社会生活中借助一切外力 也能增强自己的力量 从而赢得胜利 特别是在现代商战中 思维敏捷的商人们最是巧借东风的行家里手 4 国君 将帅要懂安国全军之道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亡国不可以复存 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规划督学面试题及答案
- 道路运输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招聘教职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机械工程师职称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汽车修理工(装调工)高级技师理论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
- 2025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康复医学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急救设备操作试题(附答案)及设备相关应急预案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常德市医疗三严三基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宁疗护中的舒适护理
- 医学影像科年月三基三严考试附有答案
- 新生儿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课件
- 医院安保突发治安事件应急预案
- 2023年宁波市慈溪市人民法院招聘编外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高速公路服务区升级转型商业计划书
- 常见行政案件笔录模版
- 手术室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配合护理查房
- 国家电网电力中级职称考试题
- 数据库设计规范说明
-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