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6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ppt_第1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6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ppt_第2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6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ppt_第3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6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ppt_第4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6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f 2012年高考总复习 历史 df 第16讲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格局的演变 知识梳理基础训练能力提升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西欧 美国 苏联 国家利益 正式开始 扶持 控制 1949 1955 最终形成 威胁 避免 联合 和解 煤钢 原子能 经济 欧洲共同体 独立自主 霸权 两极 扶持 民主化 国家政权 美国 政治大国 三足鼎立 多极 1961 自主 非集团 诞生 和平共处 第三世界 美国 苏联 缓和 主流 动荡 平衡 美国 恐怖 美国 欧洲 日本 俄罗斯 中国 强权 公正合理 和平 2010全国文综 17 1960年起 人民日报 红旗 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 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 其主要背景是a 三个世界 理论的提出b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 美 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 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材料阅读 概念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 题中的时间 1960年 是破题的关键 此时中国官方媒体增加对欧共体的正面报道 实际上是谋求与西欧国家改善关系的表现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分裂 中国外交舞台进一步受到限制 为了寻找新的外交空间 共同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政策 中国自觉加强了对欧洲的联系 a项 三个世界 理论的提出虽然也有团结欧洲的目的 但它是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的 c d二项干扰性不强 美苏争霸态势的变化和美欧日之间关系的变化应该是在60年代中期以后 2010江苏单科18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 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 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 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 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 的主要原因是a 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 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 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 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答案 d 解析 这里需要知道 另一场战争 是什么 重建世界 指什么方可顺利解题 1945年提示我们二战结束 那么接下来的战争主要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 而斗争的原因无外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点 重建世界 应理解为紧张的国际关系的调整 格局的调整 尖锐的国际危机的缓解 那么知道结果果寻找因应该比较容易 2010北京文综23 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 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 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 他可以 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 根据材料反映的 1990年 世界杯 这年意大利之夏不可能看到的是以后才发生的事 是在1993年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签订和 是在1999年夏 另外 电视直播技术在1964年第18届奥运会时已应用 故本题正确选项选a 2010广东文综22 1959年 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 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 苏联轻工业发达 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 d 解析 注意材料关键信息 1959年 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赫鲁晓夫表示 尼克松的反对 等 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冷战时期的苏美历史状况 1959年 正值美苏争霸时期 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 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对立态度 a说法与材料无关 美国霸主地位支援在1973年 b项错误 苏联重工业发达 轻工业落后 c项也排除 正确答案选d 2009江苏19 1961年 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 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 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 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 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 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答案 c 解析 从 苏联和美国 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 可知 赫鲁晓夫要与美国平起平坐 共同称霸世界 2009安徽文综20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 经济和政治集团 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 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 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是a 互相妥协b 互相竞争c 互相合作d 互相对峙 答案 d 解析 根据 1961 可知当时的军事集团主要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 两者是美苏 冷战 对峙的产物 因此其相互关系是对峙的 阵营鲜明 知识拓展演练提升 知识结构图 2010全国文综 22 1951年 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 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 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 其委员实行招聘制 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 这表明 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 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 可知 可以排除a 由材料中 建立煤钢共同体 的 钢 信息可以排除b 欧洲煤钢共同体不是企业之间的联合 可以排除c 正确答案唯有d 2010全国文综 23 图3是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左 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的阶段特点 由材料中 古巴导弹危机 可知当时正值美苏争霸第一阶段 即20世纪60年代初 这一阶段战略优势在美国 a项中 力量平衡 与该时期美苏争霸特点不符 c项不准确 当时美国掌握使用核开口的主动权 d项中 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说法不当 在此阶段 尽管美国拥有一定的优势 但美苏两国实力大致相仿 由于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故答案选b 2010福建文综22 1961年 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 不结盟运动兴起 这一运动a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 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 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 促进了世界政治 经济一体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不结盟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不结盟运动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一个国际政治组织 它的兴起 体现了广大发展中国国家在当时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中力求巩固独立地位的愿望 它的发展 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面发展 a项 区域合作 的说法是错误的 c项和d项是当时不结盟运动所达不到的 故答案为b 2009广东25 约瑟夫 奈教授2002年指出 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 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 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 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 恐怖分子 黑客等 力量非常分散 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 同苏联时期相比 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 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 冷战 结束后 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 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d 从某些维度看 单极世界 和 多极世界 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答案 d 解析 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的观点 国际力量是三维的 从三个方面看 得到的结论不一样 但都是对的 看到顶部 你会认为当今的世界是单极世界 看到中部你便会认为是多极的 2010上海单科36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 9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二战后德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三幅漫画的含义 注意漫画下面的时间提示 回忆1945年 1965年1989年德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紧扣历史事件所反映的 德国历史 和 国际关系的演变 两方面 来简要阐述其解说词 解答时要判断准确 结合图片阐述 中心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