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十课时考点集训.doc_第1页
(新课标)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十课时考点集训.doc_第2页
(新课标)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十课时考点集训.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课时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周朝、郭石亦帅徒众起于零、桂,与星相应。遂越境寻讨,三郡肃然。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于鲁阳城。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节选自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注】匏里:地名。县示:悬挂昭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尔所图也图:谋取,对付b.儁具以状闻上 闻:使听到c.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 行:兼摄,同时担任d.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 逆:迎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b.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c.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d.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坚年少有为。他十七岁时,遇到贼人抢劫商人财物,他独自上岸,以计吓退贼人,并砍掉一个贼人首级,由此声名大显。b.孙坚关心国事,积极卫国。在辅佐管理郡县之时,他就招揽数百个好事少年,准备为国家效力,日后也成为孙坚讨伐黄巾军张角的中坚力量。c.孙坚在汉朝立下功劳。中平三年他跟随司空张温平定凉州之乱,随后又在长沙太守任上打败了在此作乱的区星等。孙坚因功被封为乌程侯。d.孙坚威风凛凛知晓大义。董卓擅权,掌控朝政,孙坚也跟随各地兴义兵讨伐董卓。董卓的军队很是惧怕孙坚的军队,孙坚也拒绝了董卓的和亲之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译文:(2)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译文:兵讨击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左右欲兵之()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痺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马矣,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通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注】捃摭:寻找。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署”表示委任官职,也表示代理暂任职务;“兼”“领”“行”均表示兼任官职,“权”“守”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b.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c.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d.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译文:(2)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译文: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不能称前时之闻()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以勇气闻于诸侯()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从】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罚疑从去,所以慎行也()臣从其计()樊哙从良坐()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第三十课时五、1.d2.c3.b4.(1)孙坚手持大刀登上岸去,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分派部署人马来拦截贼人的样子。(2)孙坚进攻打败了黄祖,追击他渡过汉水,于是包围了襄阳城,单人匹马前往岘山(或:在岘山上行进),被黄祖的军士射箭杀死。附:【兵】军队。兵器,武器。用兵策略,谋略。战争。用兵器杀人。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